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欲界中之不如理作意所生之三缚结,若有真实明师指导,利根人甫闻即断,成初果人,从此永不再执欲界中之无念灵知心为真如心,「欲界我」之邪见已经永断故;由永断欲界我见故,疑见及戒禁取见随之永断,分证解脱,不受欲界我见所惑,预入圣流,名为真实声闻初果人也。《甘露法雨》 | admin 2020-06-08 |
|
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初果人由三缚结永断之见地上进修,努力除断欲界五欲之贪爱,虽犹不能即断,而能使令欲界五欲之贪爱转为淡薄,不复转盛,如是名为斯陀含,成二果圣人,是名薄地,薄贪瞋痴故。--------《甘露法雨》初果人已经灭尽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三缚结。接下来要修除欲界爱时,首先就要淡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明,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能亲证如来藏,一定会打破无始无明;在打破无始无明的同时,就会一并断除一念无明中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会同时断除三缚结。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都离不开无始无明的遮障;只有真正明心的人,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也只有在大乘佛菩提般若的内容已经开悟的菩萨们,才能分断无始无明;也只有诸佛,才能完全断尽无始无明。所以,不同的众生都有不同的无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能亲证如来藏,一定会打破无始无明;在打破无始无明的同时,就会一并断除一念无明中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会同时断除三缚结。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都离不开无始无明的遮障;只有真正明心的人,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也只有在大乘佛菩提般若的内容已经开悟的菩萨们,才能分断无始无明;也只有诸佛,才能完全断尽无始无明。所以,不同的众生都有不同的无 | admin 2020-06-08 |
|
[2]想要修习解脱道而证声闻初果、预入圣流,必须先断我见;我见若断,三缚结随后即断;但是断我见的唯一而且不可取代的本质,就是认知及现观六识心的虚妄:现观识阴六识都是缘生之法,都是缘起法所摄的有生有灭之法,虚妄不实,[2]进而断除对内外我所的执取。---------------------------------------第七识意根意根,是心法,有普遍计度执着而想要了知的功能,所以称为意,也 | admin 2020-06-08 |
|
当你开始学佛之后,不久断了我见,三缚结断了,声闻菩提的慧力就出现了,不再称为慧根了。如果不久又证得如来藏了,大乘菩提的慧力接着又出现了,那就说你有了三乘菩提的慧力了,这时不叫作慧根了。所以五根与五力的差别,只是在于那个根性有没有发起力量来;这五种功能若是本来就存在,就叫作五根,这五种力量还没有发起时就叫作五根。有没有无根的人呢?也有。譬如说一阐提人 | admin 2020-06-08 |
|
当你开始学佛之后,不久断了我见,三缚结断了,声闻菩提的慧力就出现了,不再称为慧根了。如果不久又证得如来藏了,大乘菩提的慧力接着又出现了,那就说你有了三乘菩提的慧力了,这时不叫作慧根了。所以五根与五力的差别,只是在于那个根性有没有发起力量来;这五种功能若是本来就存在,就叫作五根,这五种力量还没有发起时就叫作五根。有没有无根的人呢?也有。譬如说一阐提人 | admin 2020-06-08 |
|
--------《佛法概论——菩提道真实次第》第二章第三节我见、我执三缚结所断之我见,又名身见,谓于欲界身及欲界心之虚幻,不能证解,由是坚执欲界中之色身为常不坏我,或执欲界中之见闻觉知心为常不坏我,以为此见闻觉知心可于死后重新受生,以为来世仍是与此世同一之见闻觉知心;此即欲界有情之身见我见,亦是常见外道所主张之常不坏我也。--------平实导师《甘露法 | admin 2020-06-08 |
|
上进分善根,就是要依止真实善知识来修学正法教,以期能够脱离异生性,断我见,断三缚结,这样才叫作上进分善根。可是不能去否定掉这前六块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你不要说第七块饼直接吃就好,六块饼可以不吃,反正第七块饼可以让我饱,那我就吃第七块饼。这样的话就表示,善根不具,表示信根不具。佛已经告诉我们,你得把福德资粮修集足够,你要次第地多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大乘的见道和二乘的见道不同,二乘见道了就是断三缚结,可是大乘的见道,因为它是属于般若中观与种智的部分,所以叫做证得「人无我智」。所以七住菩萨所证的人无我,部份内容和声闻初果一样,也是断了我见,但是又从所证悟的自心真如而观察到自心真如离一切我见我执,从来都没有我的观念存在,这是证悟的菩萨所证得另一种人无我,不共二乘声闻初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想要实证初果的人,必须先针对前面各章节所说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生灭性与虚妄性有所理解、有所现观,然后依于四圣谛实修苦圣谛而断三缚结,再进修此四念处观,即能证得二果乃至阿罗汉果。若没有明师细加说明,误将证得初果以后所修学的四念处观当作凡夫地想要证初果的观行法门,往往落入识阴中的意识心境界中,常常想要保持觉知心意识处于正知不昧之中,于是永远断不了我见 | admin 2020-06-08 |
|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平实导师《甘露法雨》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见道所断的异生性,只是解脱道所摄而很容易断除的:只要断除了三缚结,证得初果的见地时,就能断除解脱道所摄的异生性了。永离凡夫性,就是永离异生性。永离凡夫性的意思,是说已经断除三缚结,永离三恶道——永远都不会再造作使自己沦堕三恶道的事——名为断除异生性。仍有异生性的意思是说,未来世中仍然会沦堕于三恶道中,不能永远离开三恶道异生身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 admin 2020-06-08 |
|
在二乘法中就是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以及五下分结的修除;五下分结的修除,就是三缚结的修除,加上贪与瞋。以及五上分结,五上分结第一个就是色界爱,虽然没有了欲界杂染粗重的贪爱,但是上妙的五欲还是会取着,而受到色界爱的烦恼系缚;第二个是无色界爱的结,虽然没有色质,但是取着四空禅定的欲乐境界,对于受、想等法不能舍离,受到无色界禅定境界的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 admin 2020-06-08 |
|
而这三阴本是识阴与色阴和合运作时的所缘、所住境界中的心所法,这一类的我所太微细了,行者很难理解这三阴的虚妄性,往往错认为真实常住的心体;如是,佛将受、想、行三法与色蕴、识蕴并列,和合共成五蕴;若有善知识能为人详细解说,学人就比较容易断除我见与三缚结。所以,四识住的意思是说,识蕴住于色蕴中,再与色蕴和合运作而住着于受、想、行三蕴中;因为色蕴五根、五尘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到底是弃舍哪三种烦恼呢?这就是三缚结的内涵。第一个是我见,第二个是戒禁取见,第三个是疑见。先来说我见,我见就是认取五阴中的一阴为常住不灭的我,有了这样的见解,就落入了我见。第二戒禁取见,就是对于什么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解脱不清楚,就想要施设种种的戒禁来求得真正的解脱,这样的见解就是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施设不如理的戒禁,想要求取真正的解脱)。我 | admin 2020-06-08 |
|
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从小乘法的见道来说,初果圣者就一定是断我见、断三缚结者,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否定了,难道还会执着男相还是女相吗?如果依大乘法来说,在明心之时找到实相心如来藏,无形无相而能生诸功德,此时现观这个实相心,完全没有任何世间相存在,又如何会有男相女相之差别呢?一般来说,在世间法中,女众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自古以来都说男主外、女主 | admin 2020-06-08 |
|
对于恶习恶业的等流习气,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不好的习气,让意根起心动念都是善性?亦即《成唯识论》卷5所说:【若已转依,唯是善性】,于此首要之务就是亲证声闻初果并断三缚结;三缚结之首为我见,也就是萨迦耶见。由《广论》中落入我见的说法,以及论中后半部止观的双身法,可知宗喀巴是未断萨迦耶见之博地凡夫,而且是落入外我所而贪求女色的极重贪者。因欲界众生都贪着色声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