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执受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惑种就是烦恼障的种子,会系缚二乘人;对一切种的不究竟了知,就是所知障,会系缚菩萨;所知障,不障碍二乘人的解脱,所以得除掉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才是能称为真正出三界的解脱。在《楞伽经》中,佛陀开示: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 | admin 2020-06-08 |
|
而众生把觉知心自己当作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我,借着觉知心去认定觉知心背后处处作主的末那是真实不坏,而时时想要把握自己、自己作主,这就是因为我见而沦堕三界不能出离生死苦的原因;这种导致生死轮回的我见,就是见浊的缘由。--------《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14集何谓五浊?》陈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那什么是(声闻菩提所说的)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或四阴之中,有一个常恒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我执如果加以细分的话,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子,谈起有想与无想时,就已经函盖三界了!因为有想是从无色界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一直下到人间乃至三恶道中,都属于有想的境界,而无想的境界就只有一个四禅后的无想天。诸位也许想说:「无想天好像也不错,因为至少要先得第四禅,舍报我就生无想天好了。」可是我告诉你:千万别去!假使有人证得无想定的话,千万别执着,否则生到无想天以后,那是什么境界呢?我告诉诸 | admin 2020-06-08 |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天,然不能令吾人出离三界;此增上心学虽不能令佛子出三界,而能助佛子出三界,以能降伏三界惑故,是故菩萨三地修学四禅八定等。凡夫以具足四禅八定增上心学故,但得三乘见道之一种,即能立时取证灭尽定;以得灭尽定故,成俱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定解脱中,只有一种是灭尽定的真实解脱,其余都只是解脱於欲界刺、声刺、觉观刺、喜刺、出入息刺……等,不是说修定可以得解脱三界生死;但是定力可以伏住我执,所以修定可以助成灭尽定的取证,故亦因此而方便名为定解脱。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定解脱中的初禅时,可以成为三果人;若无断我见的前提,发起禅定时则与解脱三界生死轮回的实证无关,只能说是解脱於 | admin 2020-06-08 |
|
证得八解脱的人是有能力随时舍寿而出离三界的,名为身证者,是阿罗汉,但仍不是俱解脱果的大阿罗汉。三界中的最细意识心是非想非非想定中的意识觉知心;把这个境界中的极细意识觉知心也灭尽了,而且在此以前已经不认为色阴是真实的,我见已经断灭了,这时就会进入灭尽定中,不是进入无想定中,这就是八解脱的修证者,他正是解脱道中的身证圣者。复有八解脱者,如经所说:【第七 | admin 2020-06-08 |
|
接着说七识住,这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识阴或说意识所缘、所住的境界相;也就是说,前面的四种识住境界,是从五蕴的面向来说的,现在则是从众生所居住的三界境界来区分,来说识阴所住的七种境界,名为七识住——识阴所住的七种境界。意在说明这些境界都是三界流转中的境界,尚未能出三界生死苦。譬如《长阿含经》卷八:【复有七法,谓七识住。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 | admin 2020-06-08 |
|
四识住的意思是说,识阴所住的四种境界:色受想行四阴,是六识心王所住的四种境界相;若离这四种境界相,六识心就没有安住的地方了!所以六识心必定要依这四种境界相为所缘,在三界中才能有安住的方所。如尊者舍利弗言:【复次,四识住,是佛所说。谓色生、色缘、色住,喜行广大增长,是识所住。受生、受缘、受住,喜行广大增长,是识所住。想生、想缘、想住,喜行广大增长,是 | admin 2020-06-08 |
|
(《成唯识论》卷七)论文的意思是说:悔、眠、寻、伺等四个法,对于善、染、无记等三性,不一定属谁;它不同于触等遍行心所,一定是遍行于八识心王;也不同于欲等别境心所,一定是遍于三界九地,因此就建立不定的名义。以下就分别说明悔、眠、寻、伺等四法作简单的介绍。首先我们来说明什么叫作悔。悔就是恶作的意思,恶作的恶字是厌恶的意思,也就是说,厌恶自己往昔所做的事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5-66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二、三)>正圜老师开示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卑劣慢、增上慢、邪慢(没有实证言实证)、我慢(根本慢,我 | admin 2020-06-08 |
|
能够这样取证无所有境界的人,一定可以取证出世间的果报,可以出离三界生死,所以名为无为法。又譬如通教菩萨,依照前面所说次第修学解脱之法,虽然可以出离三界,但是却发起受生愿,愿意再受来世的生死;来世虽然仍须受三界有为法的果报,但是他们所修行的法,仍然是属于无为法。因为不是为了自己要受三界的欲乐而受生,而是为了大慈悲,要救护众生出离常见、断见的缘故,而继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1集三界中的我见>正旭老师无色界的识蕴的话:到了无色界之后原则上就是没有----连我们刚才在色界看到的微细物质也没有。无色界的识蕴呢,必须要按照四空定的定力、禅悦为食以维持他的生命;但是同样的,(正因为我们讲到说)需要四空定的禅定的定力,来维系无色界的生命的存在,所以说这个表示说需要禅定;讲到禅定的话,当然就一定需要有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非以坏灭三界有为法而证菩提,乃于三界诸有为烦恼中,不离烦恼而证菩提,是真精进觉支。菩萨于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不愁忧烦恼;以证诸法唯心所现,实无所得,是故喜忧相灭,名为喜觉支。菩萨于诸法中了知一切诸法皆是自心缘于自心,除此以外,无法可得,心乐安住无所得境,名猗觉支。菩萨深入证验自心所取能取皆唯如来藏所现,能知能作主之心实无一法可得,心得定信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声闻道是以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也就是断见惑与思惑,最多再加上断我所执,作为全部的修行方法;终极目标是证阿罗汉果,死后一定出离三界生死,永远不再来三界中。但是,也许有人发觉到了:你萧平实似乎少讲了一种声闻僧──声闻圣僧,难道声闻僧之中都没有圣僧吗?从目前的文献上来看,当代声闻法中已经没有圣僧了,连声闻初果都没有了;包括南洋的佛教界或的南传 | admin 2020-06-08 |
|
一切众生沉沦生死,在三界中所显现出来的种种器世间、有根身、外五尘、内六尘、七转识,无不是从本来自性清净的实相心如来藏所生起的,无不是以这如来藏作为根本依方得现起,因此离开如来藏及如来藏所生阴界入,即没有所谓的一切法。因为七转识不了知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而产生了无明,进一步对依他起性的六识心及意识心相应的诸法,产生了遍计执性,误认依他而起的诸法为真实 | admin 2020-06-08 |
|
因地阿赖耶识修除执藏三界有漏法种之执藏性已,舍阿赖耶名;复修除变易生死之种子流注,断尽尘沙惑已,复舍庵摩罗名,无有异熟,方名真如。一体三名,随于修证层次差别而分别安立,实唯一心,非谓有三;故云现今异生凡夫身中之阿赖耶识,与未来三无量数劫后之真如非一非异;依佛三身,说佛有三种:谓应化身、庄严报身、真如法身。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 | admin 2020-06-08 |
|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大乘法中的这三种三昧:第一个空三昧,这个空三昧就是说,菩萨除了观察蕴处界诸法,空无真实体性之外,也能够观察诸法的根源----空性心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虽然有真实的体性,但是空无形色、空无蕴处界法的心行、空无对于三界法的执着,所以又称为空性。菩萨能够分辨蕴处界法的缘生性空,以及相对于这个如来藏,祂是空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说菩萨证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三三昧)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大乘法中的这三种三昧:第一个空三昧,这个空三昧就是说,菩萨除了观察蕴处界诸法,空无真实体性之外,也能够观察诸法的根源----空性心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虽然有真实的体性,但是空无形色、空无蕴处界法的心行、空无对于三界法的执着,所以又称为空性。菩萨能够分辨蕴处界法的缘生性空,以及相对于这个如来藏,祂是空性、是不生不灭的,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