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什么叫作最微细的贪呢?就是还愿意在三界中,没有脱离生死,还是有变易生死可以来受胎,乃至于在人间成就佛果;而不是离开了这样的学佛的道路,像二乘人一样,以无余涅槃作为归依处。所以,佛陀说,其实众生最主要是在性障的部分——贪、瞋、痴、慢、疑,瞋因为非常的粗重,而且不利于自己的佛道。《华严经》说,这样的话等于是非常非常多的障碍,不断的细数给我们菩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这些瑞相其实都是三界有为的境界,千万不可执着。所以《楞严经》当中也有开示,种种的境界都说,这些有些境界其实是善境界,但是却不是圣境界,不可以圣解,就不可以圣人自居而解。因为这很多的情形其实是五阴的境界,都是三界有为的境界,修行人千万不可以因为这样而生起执着烦恼,应该要用智慧来观察、来简择;并且要查证经典圣教的开示,必须要与三乘菩提经典的内容吻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说这一个上品下生菩萨,他不仅要信受因果、不谤大乘之外,他还要发起无上道心,而不是发起解脱道的成就阿罗汉的出离三界的心。所以说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是有很多的差别:解脱道只是为了解脱于三界的生死轮回而已,只解脱于烦恼障的现行而已,解脱于三界的见惑、思惑而已;可是佛菩提道不是这样,佛菩提道的内涵非常的多,它不仅解脱三界的生死见思惑,而且它还要解脱于烦恼障 三摩地

2018-07-20

同时菩萨在静虑─在禅定中─也要建立正知正见,也就是说要了解禅定,从欲界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以及四空定,这种三界九地的境界,就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情况。也就是意识心从欲界定到初禅,最高系缚的境界就是四空定!这三界九地都是意识心系缚在三界的状况。换句话说,从欲界定缘于五尘的境界,到发起初禅----离欲发起初禅,一直到二禅,能够从对五尘的有觉有观,进入 三摩地

2018-07-20

回来吧,孩子!父亲永远期待着你,迎接你!回来吧,快回来吧!不要在外面漂泊了……孩子!看看父亲写给你的家书,此时此刻你的心灵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还有理由不回家吗?你还有理由在五浊恶世你争我斗、尔虞我诈吗?,你还愿意拖着疲惫的业报身躯游荡三界吗?你还愿意过着背井离乡、漂流不定的日子吗?回来吧!我可怜的孩子!记住,佛随时都愿接引你归来!故乡一 三摩地

2018-07-20

生天就是三界诸天,依着福报生到三界诸天。那么世间天当然指的就是世间,在这个人间的,譬如说国王,或者说现代人所说的总统。那么这个生天跟世间天,都是因为他们过去造作的善业,然后报得今生这个福报。另外还有出世间天,也就是所谓的解脱天,那么解脱天指的就是一切的三乘的贤圣,因为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另外还有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要亲证这个涅槃实相,具有实相智慧的菩 三摩地

2018-07-20

古来多有净土宗祖师教导学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者,然而彼诸祖师所说之语,常有误导众生之处,譬如倡言:生西之后即是已经脱离三界生死。然而事实则非完全如是,谓生西之后尚非完全等于已出三界生死轮回故;此谓一般净土行者若得果遂往生极乐之愿者,大多为中品中、下生,间有上品下生及下品三生者。此意乃谓: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说如果能够进入实相念佛,那么一步一步的迈向断除分段生死的这个阶段的话,分段生死断了以后,那就相当于是菩萨四果了,等于就是他就有能力真正的不会在这个三界当中轮回生死。可是呢,唯除说这个菩萨因为他要救度众生,他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所以他还会留惑润生,有能力可以出离生死,但是为了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所以他会留惑润生继续在三界当中去修学。那第三点说念佛可以 三摩地

2018-07-20

譬如他们说,往生西方以后,就是已经脱离了三界生死,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完全是这样。也就是说,往生西方之后还不是完全等于已经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还要在那边继续修行。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另外再做探讨,下面我们看看在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修行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于堪忍世界学佛是速行道、易行道。为什么在娑婆世界的修行是很迅速的修行法门呢?为什么说禅这个法是 三摩地

2018-07-20

5、禅净法门简择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能横超三界,但是实际上除了上品上生以外都不容易迅速成佛,所以应当求上品上生。在娑婆世界修学禅与定是求竖超,但是修禅修定修密都不容易迅速成佛,应该兼取两者之长——衡量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禅与净土的长处,应该兼取其长,这样才容易迅速成佛。因此,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应当求悟无生忍。苦萨的无生忍 三摩地

2018-07-20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无能遏绝。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三摩地

2018-07-20

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志求佛法,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修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灭。生身烦恼,二余俱尽。闻甚深法,心不疑惧。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远微妙,靡不覆载。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该罗无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 三摩地

2018-07-20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服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 三摩地

2018-07-20

不依三界,亦不依内,又不依外。于无所依,得正观察。正观察已,便得正尽。而于觉知,无所损减。以无减心,悉度正慧。谓一切法,从缘而起,虚假而有。一切诸法,因缘而生。若无因缘,无有生法。虽一切法,从因缘生,而无所生。如是通达无生法者,得入菩萨真实之道,亦名得入大慈悲心,怜愍度脱一切众生。善能深解如是义已,则知一切诸法如幻,但以忆想、语言造化法耳。然此忆想 三摩地

2018-07-20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雨华衣庄严,无 三摩地

2018-07-20

”[按]人在三界中,如在围城内,急求出路,方能逃脱。乃幸而开得一门,可以直达家乡,机缘岂可错过!净土法门者,透出围城,直达家乡之路也。释迦如来,大慈大悲,悯念被围之人,必受荼毒,所以开此捷径之门,招人速出。此段,是最后叮咛语,不独教人谛信如来自己之言,并示以信受十方诸佛之语,悲心亦甚切矣。吾辈身荷大恩,无由上报,惟有如说修行,立弘誓愿,求生净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一疑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专为自利,舍离众生。毋乃阙大慈悲,障菩提道耶?答:菩萨有二种:一、久修行菩萨,已曾亲近诸佛,证得无生法忍者。二、初发心菩萨,未尝亲近诸佛,未得无生法忍者。久修行菩萨,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故能为天为仙,为帝为王,为鬼为畜,出入生死,广度众生。若初修行人, 三摩地

2018-07-20

九类之中,最苦者,三恶道;最乐者,三界二十八天。止因未出生死,所以轮回六道,是苦者固苦,乐者亦苦也。纵使长寿诸天现享无涯之乐,然而天福报尽,仍堕三途。岂若极乐国土之永脱轮回,长辞六趣乎?余尝于文昌、关帝、东岳庙中进香,礼拜之后,必祝云:“愿帝君尊信三宝,发菩提心,往生西方,行菩萨道。”又尝顶礼斗母尊天,及昊天上帝,虽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之后 三摩地

2018-07-20

”乃授以《十六观经》,曰:“学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其为寿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鸾大喜,遂焚《仙经》,而专修净业,寒暑疾痛,曾无少懈。魏主号为神鸾。一日见梵僧谓曰:“吾龙树也,以汝同志,故来相见。”鸾自知时至,集众诫曰:“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令高声念佛,西向稽首而终。众闻天乐自西 三摩地

2018-07-20

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知此八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取,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