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什么是解脱道呢?所谓解脱道,就是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义理与行门。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个众生在证知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当时及后续所出生的智慧,而法界实相就是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证知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有许多人认为,修证解脱道就是修证佛法,而事实上,佛法是成佛之法,不是唯能令人成 | 三摩地 2018-07-21 |
|
倘若是站在六识论的知见基础来修学佛菩提,当您自认开悟时所认定的最究竟识当然是意识,结果当然只能证得意识境界,落入粗意识或细意识境界中,同于常见外道,仍然是落在三界中而无法证得三界外的实相心。可是意识却是生灭法,不论是如何微细境界中的意识心,永远都是由意根与法尘为因缘而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所以依六识论来修佛菩提,是不可能见道的,自然也不可能进入佛法的内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是之人以「性空唯名」遮遣般若深义,更以「虚妄唯识」破坏唯识正理;前以隐喻「有名无实」,后而直说「虚妄不真」,如是正式于千载后,指责佛陀所说不为正理;除非立论之人士为盲眼于中文,否则如何不晓得如此即是谤佛!所以坦然无畏众说,乃至大众噤若寒蝉,仰伏拜读,所以可以坐丧道场,沦为邪见异说;任由外人法主,不敢有语;宁将见弃如来,呜呼哀哉,岂能佛门遭辱而视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令急求解脱出三界者,令其先证解脱果——二乘菩提;证解脱果已,方信佛语真实无虚、佛法真实可证,乃敢回心大乘,修学别教之佛菩提果——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以慈悯及智慧善巧故,佛于唯一佛乘,一分为三,遂有三乘菩提之异同,然实唯一佛乘,无二无三;如此方是《法华经》终教之真实义。《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二:【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您真的想要取证解脱果,想要确实证得初果的解脱,乃至二、三、四果的解脱,那就如实观察八苦、三苦吧!那就如实观察五阴、内六处、外六处、六识、六界的虚妄吧!如果依照八正道的说明而确实作了以上的观行以后,仍然断不了离念灵知心等我见,也断不了对五阴十八界自我的执着,仍继续确认离念灵知心等三界我是常住不坏心,这就显示您的观行是不如理作意;这就必须一再详细阅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佛菩提道的基本修行方法则是实修六度,累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以求证诸法实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种智为目的。大乘佛菩提道的见道、修道、成道,皆需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若缺少资粮便无法进修。二乘无须积累很多的福德资粮即可成道,是以有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之说。相对佛菩提道来说,解脱道易修易证。只要有善知识指导,每一个人都可以藉意识深入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苦谛,是三界六道的苦报。亦即有情世间和器世间,都是由业烦恼的势力所生,由业烦恼的势力所起;因此,世间即是受苦之处,俱是苦性,故名苦谛。所谓的苦圣谛,是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合起来而说,就是五阴炽盛苦,即是所谓的八苦,这是众生轮回于六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兹分述如下:一为生苦略有二义:一者生为众苦所逼—&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哲学不能补思惟之弊,科学不能济物化之失,神学不免三界轮回,佛学不免意识流转,禅学不免空谈之讥。唯有禅法(佛之,有别禅学。)能救诸弊。然禅法入门不易;尤其清朝以降,禅子定力大多不足,故难修证。祖师不得已乃倡看话头功夫,以救时弊而免空谈。多少禅子为看话头功夫之难修而退缩,故不敢求明心见性;不免生死流转、解脱无期;乃转修念佛法门,求生极乐净土,冀免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0 |
|
2、大愿:菩萨行者所发的愿,均属大愿,如“愿今生得遇真善知识,能助我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因求明心见性是菩萨行者的事行,既已明心见性,就能生生世世不离三界而自度度他,故称为大愿;或有人求愿今生念佛,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能很快就得到三明六通,早早回来娑婆世界,来帮助一切众生同样可以得到解脱,这也是大愿。不只为自己去极乐世 | 三摩地 2018-07-20 |
|
十方世界的三界众生都是这样,通常要修到三果才能远离,那是断五下分结以后的事了。第二个意业我们称为瞋恚,动不动就发怒。我们刚刚讲过,有的人发怒,拍桌子摔东西,乃至拿刀子杀人。有的人发怒时皮笑肉不笑,不动声色,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生气;怒在心里,而且恨得很深,发起瞋恨心,暗地里算计。瞋恚心最不好,经里有说:“瞋火能烧功德林”。功德林是一棵棵种植,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为在那里已经免除生死轮回的苦难,所以叫横超三界。也借著弥陀世尊和两大菩萨的愿力,和他们各种应化身的度化,可以很稳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脱。《莲宗宝鉴》卷六里有一段话:“盖一切人力量有大小,机智有浅深,所以行业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弥陀,此则是如来无住无依最上乘境界,万中无一也。其未能顿悟之人,须是谛信净土,一心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接下来又思惟:「就像这一张画像;我们众生是在三界之中,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可是这一张画像不是欲界所含摄,也不是色界所含摄,更不是无色界所含摄。如果是欲界所含摄的话,这张画像本身就会有欲的需求,可是它没有!如果是色界所含摄的话,它就有色界天的福报和禅悦,而它没有!如果是无色界所含摄的话,它应当有无色界心的活动,它也没有!所以,不是三界所摄。一切诸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五欲的贪著,“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这些都是不离五阴的三界中的有,它与空不相应;所以执著五欲的人,要悟道很困难。因此对五欲的贪著要远离,才可以让我们在体究的时候不会遭遇到关于五欲的妄想来干扰。要避免体究时不受五欲的妄想干扰,就必须在平常先把贪求的心摆下来。因为心中一有贪求,在打坐或一切境缘上礼究时,这种妄想就会接二连三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法相唯识宗的祖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些道理,实相念佛人都已经能够知道了,从此以后不论是念十方佛或是念一尊 | 三摩地 2018-07-20 |
|
注六、欲界天:世间分为三类、或称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包括物质世间及四天王天以上至他化自在天等六天,以此界中众生尚有男女相及淫欲故称欲界。色界共有十八天,是修得初禅至四禅的众生及三果圣人所居住之处,仅有形像而无男女之别,亦无淫行。无色界是修得四空定的众生所住之处,共有四天,纯为精神状态,已无形像。 (原标题:06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于此五浊之世,若有修定、参禅、修净土、乃至种种法门,欲求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并回向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解脱生死者,极为难能可贵;而修者多,成者少,多因缺乏正知正见及希求感应,以致觉观不断。此觉观心使念佛人或修禅习定者难得一心不乱,便成念佛修禅之障碍。以下由浅入深,略谈觉观,俾行者建立正确知见,在修学过程中,自知抉择,行者务请详阅思惟。念佛人因希求感应 | 三摩地 2018-07-20 |
|
注六、欲界天:世间分为三类、或称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包括物质世间及四天王天以上至他化自在天等六天,以此界中众生尚有男女相及淫欲故称欲界。色界共有十八天,是修得初禅至四禅的众生及三果圣人所居住之处,仅有形像而无男女之别,亦无淫行。无色界是修得四空定的众生所住之处,共有四天,纯为精神状态,已无形像。注七、见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谓参禅人,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法相唯识宗的祖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些道理,实相念佛人都已经能够知道了,从此以后不论是念十方佛或是念一尊 | admin 2018-07-20 |
|
虽然已经知道了所谓的菩提涅槃、真如实性、真如实相等一切的道法都是施设,但是为了究竟解脱和度众生的缘故,修学三界之中的一切禅定、三昧、神通、福德,而不因此起烦恼。第四个见地正受,就是他离开了一切的相;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和寿者相,也没有男女相;看待一切有情众生,平等平等。他了解,所谓的没有事相,所谓的没有男女相、没有天神相与我相等,指的是在 | admin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