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当菩萨亲证阿赖耶识以后,并且断尽烦恼障的现行与三界爱的习气种子,于八地则改名称为异熟识;乃至断尽所有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所知障的一切随眠,于佛地则改名称为无垢识真如;可是在成佛以后,还是常宝持原有的阿赖耶识心体。这意思就是说,佛地无垢识真如仍然是因地阿赖耶识心体,只因为所含藏的种子有所差别而改变名称,但是不改变心体,所以佛说“乃至成佛也常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又,一切证悟者在理证上,都可以从阿赖耶识心体对三界法之被动性丶不贪取性,而知阿赖耶识在三界中运转者,必须有意根为其主导,方能运转;若非意根为主导,则不运转,则入涅盘,故二乘菩提解脱道之修证,在於修除意根之我执。故《成唯识论》中亦说:【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第七末那)识若无,定不转故。】意谓:此阿赖耶识在三界万法中运作时,必定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今天我们要从第五章为大家宣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所在。现在,就请您和末学一起从第五章第一节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为什么宗、说二通不离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呢?各位菩萨,您在佛门中修行多年,是不是常听人提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句话呢?您晓得这句话的意涵吗?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已经指陈了生命的实相,显示出万法的本质了。但是由于大多数人未能证悟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初住菩萨经由财布施(资助印行善知识的书籍)来含摄法布施,这个内容意义非常深远!因为只有法布施可以让有情建立佛法正知正见,能够让有情知道如何是生死之苦,怎么样能够断除生死之苦而脱离三界!可是财布施的未来世果报只能在欲界中领受,在欲界中只能够脱离贫穷!而只有法布施能让有情断除无明(能够断除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来修学解脱道,来修学佛菩提道!可是财布施 | admin 2018-07-21 |
|
——平实导师——目录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二、我见之意涵三、如何断我见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丙、断疑见丁、断戒禁取见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甲、五蕴我乙、十二处我丙、十八界我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甲、识阴的定义乙、识阴的出生丙、识阴的苦丁、识阴的苦集戊、识阴的苦灭 | admin 2018-07-21 |
|
当然也可能有人,不必经过这些知道禅师的作略,而于经典中,好好恭敬思惟,这样而豁然大悟!这里还是要饶舌一下,那些以为努力打坐,不好好思惟学法的人,是不可能有一个困惑在,这样所得到的,都是光影头神,因为没有熏习般若正义的缘故,所以平常就放弃自己的参究,放在无所念的静坐境相貌中,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当然是静坐禅定的所得,当然没有办法和真心相会,有的人开办禅 | admin 2018-07-21 |
|
对佛没有恭敬心的人,没有资格学佛,更不能学佛之第一义法;他说:“二乘麟觉且置”,麟觉就是缘觉,就是辟支佛,“声闻阿罗汉是出三界的人,阿毘达磨论还在(注:阿毘达磨有些是二乘人讲的论,名为阿毘昙,不可以全信!因为二乘人不了解第一义谛。阿毘达磨俱舍论方可信受,是证悟菩萨所说故)阿毘达磨论中明说无学是出三界的人。”他又说:“你认同 | admin 2018-07-21 |
|
然而,缘觉所观察的都是在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虽然他知道有个入胎识,可是这个识在哪里,他不知道;但也如同阿罗汉一样,于内无恐惧、于外无恐惧,愿意将自我消失,不愿意在三界现身意,因而灭尽了五阴十八界而入无余涅槃。第二类是新学菩萨。学佛不久,修学佛法时间才不过一劫两劫,时劫很短,因此不知道有明心见性的法。或者修学佛法三、四年,知道佛法只有四圣谛、八正 | admin 2018-07-21 |
|
譬如,菩萨进入初地以前,已经将三界爱现行加以降伏,也就是最顶级的三果人;还要发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也就是在佛前勇发十种无尽的大愿,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无有休息。待发起了十无尽愿,才能转进初地,成为初地菩萨。进入初地以后,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于初地满心可以成就慧解脱而不取证,继续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转入二地、三地。于三地快满心 | admin 2018-07-21 |
|
5、禅净法门简择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能横超三界,但是实际上除了上品上生以外都不容易迅速成佛,所以应当求上品上生。在娑婆世界修学禅与定是求竖超,但是修禅修定修密都不容易迅速成佛,应该兼取两者之长——衡量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禅与净土的长处,应该兼取其长,这样才容易迅速成佛。因此,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应当求悟无生忍。苦萨的无生忍 | admin 2018-07-21 |
|
断除了这些烦恼就可以出离三界,永远不必再受生于三界之中,也就是可以解脱于生死轮回,因此称为解脱道。解脱道的初果所断的烦恼是三缚结,也就是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的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的贪著,使得贪嗔痴淡薄,所以称为“薄贪嗔痴”;三果所断的烦恼为断五下分结,也就是断欲贪、嗔恚、我见、疑见和戒禁取见;四果所断的烦恼为五上分结,也就是断色 | admin 2018-07-21 |
|
“诸贤!如何是正志呢?是说圣弟子想到所观察的三界苦就是三界苦时,知道熏习是怎样熏习的、知道息灭是怎样息灭的;想到所观察的灭苦之道而知道怎样就是灭苦之道时,这时或者观察原本所作的身口意行,或者学习回想以前种种身口意行,或者看见了种种身口意行引生未来的灾患,或者看见了涅槃境界止息一切苦,或者没有执着的忆念与观察、善净心得到解脱时,在这中间,心观察 | admin 2018-07-21 |
|
为什么要讲断三缚结?因为只要你能够了解三缚结的内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断什么人可以依止?什么人不可以依止?同时也知道,声闻菩提的路应该怎么走?断三缚结,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说,第一个部分是三缚结的内涵,第二个部分是三界中的我见,第三个部分是如何断三缚结。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部分三缚结的内涵。什么是三缚结?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恼!“烦恼”在一般人的认知 | admin 2018-07-21 |
|
末那识处处作主,恒内执阿赖耶识为自内我,也执意识觉知心为我,复执五根五识为我,祂恒欲了别三界诸法,普遍计度,执为真实,所以名为“遍计所执识”;因此而说意根与我见、我慢、我爱、我痴等四烦恼恒共相随,乃至眠熟无梦时,亦不暂舍这四种烦恼以及内外执着;一直要到菩萨七住位真见道不退转之后,才能渐渐舍离这四种烦恼以及祂的执着性。这个第七识不知道自己虚 | admin 2018-07-21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前面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弟子,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 | 三摩地 2018-07-21 |
|
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陀。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的智慧无量无边,甚至他方世界,现在这个时节下了几滴雨,佛都完全清楚;对于众生的根器,祂也是如实的了知;对于一切烦恼的解脱,祂也能够如实的了知;对于三界一切万法的因缘果报,甚至它的法相、它的体性,都完全完全的了知,没有一法不知;所以佛是无一法不知的,是世间智者。佛也是出世间智者,所以佛有一个十号名字,叫做世间解!是世尊!是世间最尊贵的尊者!佛也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陀。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