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不可以为了延续家法而布施,家法就是求三界中的有为法,也就是希望这个布施可以使未来世的自己讨到好老婆、嫁个好老公,这是欲界中的家法。若是求来世的禅定证量,是求色界、无色界境界,是求三界之家的布施法,这就是求三界有为法的果报,就成为心不净而施。还有人想:“我们家都是代代单传,我应该多布施、多行善,多跟众生结缘,未来世就可以每一代都广有多子。&rdqu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都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到底这个差异在哪里?前面说过,菩萨也证得如同二乘人所证的出世间法的三三昧,却又证得另外一个层次的出世间法,称为世出世间法。换句话说,正在世间示现的时候,祂本然就是出世间法,所以称为世出世间法。菩萨证得这个层次的三三昧,却是不共二乘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观见众生贪着五欲爱乐,为三界爱火所烧,无有福德势力,资生空乏,虽求一切乐而五欲乐其性本苦、无有解脱,菩萨心生深切悲悯而行布施,非希求所施对象回报而行之。10、不希异熟施:云何不希异熟施?谓诸菩萨修行惠施,终不希望当来所得财宝,自身,施果异熟,观一切行性是虚伪,观大菩提最胜功德。菩萨所行布施,不希求来世财富具足、身相庄严,及行施之可爱异熟果报,而观 三摩地

2018-07-22

當天晚上,婁沙迦就永摒苦惱,永遠離開三界進入涅槃了。所以,今天我們不論是在凡夫位,還是在菩薩五十二階位當中的任何一階,福德的培養是永遠不能停止的。平實導師常說:「只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智慧的修學可以很快,但是福德的累積就困難了。偏偏菩薩的每一個階位都一定要有相對應的福德,這一點要求遠比二乘法要嚴格得多,所以菩薩要成就的佛果,祂必須是福慧兩足尊。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虽行三界,而不坏法性,是菩萨行。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着生于梵世,是菩萨行。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虽行四念处,而不永离身受心法,是 三摩地

2018-07-22

上说在家出家戒,皆为人设;然三界有情非仅人之一类,悯诸有情,佛复说别解脱戒,一切天、人、傍生、鬼、修罗等,凡解传戒法师语者,悉受得戒,此即菩萨戒。佛子!始行菩薩,若信男、若信女中,諸根不具、黃門、婬男、婬女、奴婢、變化人,受得戒,皆有心向故。——《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7大眾受學品〉菩萨戒者比丘比丘尼亦得受,受菩萨戒已,以菩萨戒为依止,即名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我自己永远悟不了,假使我有能力筹到一千万美金,换个明心也值得,要记住这一点!因为明心之后最懈怠的人,也不过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成阿罗汉而出三界,而且还亲证法界实相。假使遇到那种善知识,不管他脾气多大、多么贪钱财,我们努力供养还是划得来的。但是想要遇到有道种智的善知识就很难了,虽然善知识因他的证量高胜而不贪、不瞋,利乐众生,烦恼轻微,但不是所有善知 三摩地

2018-07-22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三摩地

2018-07-22

我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譬喻呢?因为三界就是个火宅,你的财物如果一直留在身上,舍报了也带不去未来世,就等于被大火烧掉一样。你把带不走的财物拿来布施,下辈子不但回到你身上,而且还能增加很多孳息,那就好比从火宅中把财物救出来。所以布施就是把钱财分散到很多地方收藏起来,来世就一一收回来。有智慧者应当这样想:今天布施了食物给一条狗,未来世会回收一百倍。佛在前面有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观见众生贪着五欲爱乐,为三界爱火所烧,无有福德势力,资生空乏,虽求一切乐而五欲乐其性本苦、无有解脱,菩萨心生深切悲悯而行布施,非希求所施对象回报而行之。10、不希异熟施:云何不希异熟施?谓诸菩萨修行惠施,终不希望当来所得财宝,圆满自身,圆满施果异熟,观一切行性是虚伪,观大菩提最胜功德。菩萨所行布施,不希求来世财富具足圆满、身相庄严圆满,及行施之可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观见众生贪着五欲爱乐,为三界爱火所烧,无有福德势力,资生空乏,虽求一切乐而五欲乐其性本苦、无有解脱,菩萨心生深切悲悯而行布施,非希求所施对象回报而行之。10、不希异熟施:云何不希异熟施?谓诸菩萨修行惠施,终不希望当来所得财宝,圆满自身,圆满施果异熟,观一切行性是虚伪,观大菩提最胜功德。菩萨所行布施,不希求来世财富具足圆满、身相庄严圆满,及行施之可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得解脱分就是断贪、瞋、痴,贪瞋痴就是三界法;如果有人不能专精一心的——一心就是专精而心无旁骛——来观察二个部分:一、生死的过程中有种种的过失,二、涅槃中是究竟安乐的。如果不能这样子如理作意的观察生死与涅槃,努力的惠拖、持戒、多闻以后,还是无法发起解脱分的。处在生死之中而不能出离,是有过失的——咎就是指原因—&md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佛弟子不同,佛弟子是从实相来说,或者从二乘的声闻戒来讲,是从出三界的立场来看待戒法的,因此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从心中直接把怨恨、仇恨舍弃了,因此而不杀人,所以心地能以清净心来庄严,不是用压抑的方法去受持不杀人戒,而是以舍弃嗔恨之后的无我心来受持不杀人戒,所以佛弟子能清净庄严不杀戒;但是外道们对不杀戒的庄严,是以恐惧后世果报来庄严的,所以是不清净的 三摩地

2018-07-22

欲界天福就是靠这十善,所以这个都属于戒所能够修习而上生,所以学佛要先清楚这个三界的整个架构,我们才知道整个修行的方向。三界无非就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三界的架构,众生如何相应来投胎到这些各界去呢?因为随著我们的身口意业的心行、身行、口行,跟哪一界的众生相应,自然就投胎到这边去,所以我们的修行可变成三无漏,就针对三界来作这个修行,在小乘佛法里面 三摩地

2018-07-22

出家人的戒律包括了比丘戒、比丘尼戒等戒;由于比丘戒、比丘尼戒是声闻戒,是一生受,而受持声闻戒,最多仅能解脱于三界生死,所以声闻人于断结证得四果,以及舍寿后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在家人的戒律包括了优婆塞戒、优婆夷戒等戒在内,这些戒都是一生受,于舍寿后戒体就消失了。此外出家人、在家人都可以受持菩萨戒,而菩萨戒包括了十重四十八轻戒,是尽未来际受持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讲得通,那么求后世三界诸有享受的优婆塞戒的受戒者,又怎么能得到戒体?求有优婆塞是说我见不肯断,他求受在家戒的目的是求后世三界有为法的快乐果报,所以为求禅定的证得,他只受酒戒、淫戒,成为少分受戒者,也能得到戒体,不能说他不得戒啊!所以受戒后修证四禅八定,也能证得禅定之乐。但是也有人因为求三界有,自己去恶修善而证得初禅的快乐,但仍然不曾受过戒,可是 三摩地

2018-07-22

五逆罪诸位都知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罪是三界中最重之罪,所以不因清净的八戒斋就免罪。父母劬劳将养,是世间最大的恩德,竟然还可以把他们杀害,当然是世间最重之罪。杀阿罗汉!阿罗汉是色界四天天主、欲界六天天主,都应当供养的圣人,竟然也能起心杀害,当然是世间的最重罪了。出佛身血当然更重了,因为诸佛是人天应供的阿罗汉的师父,功德巍 三摩地

2018-07-22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佛世时,印度婆罗门和许多外道,都相信轮回这一件事,也知道轮回是苦无止息的,一些证有神通的人,也能看到一些三界流转的因缘果报而说出来;因此那时佛陀只要为他们开示五阴不是常住的,告诉他们要于五蕴生厌离、要灭尽,才能证得涅槃本来、清净、常住、不变异,就有许多人听了世尊这样的开示,就可以证果了。涅槃本际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离开了第八识的根本因,没有涅槃 三摩地

2018-07-22

内满热白镴外以大火烧极烧受大苦地狱恶业人若业生苦果受恶苦恼报彼于三界中不可得譬喻三种业三果于三界中生三过三心起三处苦报熟彼如是业报于三界中生因缘和合作如是异法起如心如是行如是如是转善人行善行恶人造恶业心自在作业业自在复有此心业所起如是爱所诳恶心作业恶彼人来至此若在地狱煮彼人爱所诳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汝自心所作一切如是诳今为大火烧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