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藏密四大派古今诸祖所言涅槃心,悉堕五现涅槃之中,佛于《楞严经》中说为外道;不论其定境及神通境如何高强微妙,悉名世间智,不离三界有为生死法故。出世间智者广有多种,略说有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智、灭谛智、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漏与无漏,以世俗智通三界四禅八定有漏法故。三乘无学俱解 | admin 2020-06-08 |
|
分述如下:烦恼障就是障碍学人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二种惑不能断尽,就由这二惑的障碍,使得学人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 | admin 2020-06-08 |
|
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例如有人应修解脱出离三界之法或成佛的法道,但是却爱乐贪着后世人天善法的可爱异熟果报,再加上邪见的误导,因此一世努力地行人天善法而布施行善,却不图解脱与成佛的宏大志愿,更因邪见的误导而轻视毁谤大乘成佛之道,误认为「努力行人天善法就能成佛」,此乃善业障碍佛道增上之例,此亦是业障的一种。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 | admin 2020-06-08 |
|
简单的说烦恼障就是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而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 | admin 2020-06-08 |
|
把觉知心自己当作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我,借着觉知心去认定觉知心背后处处作主的末那是真实不坏我,这是因我见而沦堕三界、不能出离生死苦的原因;这种导致生死轮转的邪恶我见也就是见浊的缘由。因为有这种见浊,就会被觉知心意识的觉受所系缚,被觉受所系缚的原因则是因为众生有虚明妄想,认定“能受苦乐的觉知心是迥无色法的空性心”;这就是虚明妄想的见浊。你们看藏 | admin 2020-06-08 |
|
出三界生死,就是把自我灭除掉,也就是把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思量心灭掉,不再去投胎,只剩下一个无形无色、无觉知、无思量的第八识存在。可是这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祂从来不会想要去投胎,从来不会想要保持六尘中的见闻知觉性。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愿意自己消失掉,不愿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愿意进入真正的涅槃,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既然有真实的体性,就表示祂是有性、有法啊!有性有法,为什么还要叫做空性?这是为了对治众生的执着于三界的“有”,所以叫祂为“空性”。因为众生都贪着三界的有,所以只好把这个真实心叫做空性,所以告诉众生:“你们应该证空性,不要去贪求三界的有。”三界的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欲界有”就是在五尘中见闻觉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 <第84集不二法门及八万四千法门> 陆正元老师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 | admin 2020-06-08 |
|
[2]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的世间清净,是由信、进、念、定、慧的信根产生信力,而得身口意的清净,由此不造诸恶;进而能够降伏欲界爱,入证初禅乃至四禅;或能降伏色界爱,入证四空定;这都是属于世间清净的范围,因为不出三界法。出世间清净是由闻熏断我见的正见,深信不疑,如实去思惟、观察、修证,就开始有了一分出世间清净的势力。三乘菩提的修证,都是属于出世间的清净,不落于三界爱染法中;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样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法本身的主要的梗概内容,这个是第一个法智的部分。第二种义智,也就是譬如说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总相法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学佛之正见一》<第07集我见、烦恼、五阴>正纬老师那什么是(声闻菩提所说的)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55集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吴正洁老师那什么是(声闻菩提所说的)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