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看待世间人,在幻想一个世界,他可以得到一个美满、完全非常的世界可以安住,并不存在,所以佛法说三界无安。三界中大千世界里面,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一切都没有安定的处所:不论你躲藏在哪里,找一个美丽的小岛,或找一个幽静的天堂可以躲在里面,过著好象幸福快乐日子;但是等到三界的劫火一烧起,欲界就败坏了,乃至于色界,也会一直败坏到三禅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一段《楞严经》中说的外道五种现见涅槃的过失,于拙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五辑有详细说明,谨转载如下,供养佛门四众学人:【讲记:『而且住在金刚三昧中的诸善男子,已经证知金刚心而凝聚澄明正住其心,十类天魔已不能在他身上找到扰乱他的方便,他已穷究众生出生于三界中的各个不同种类的本元;当他观察那些不同种类众生幽隐清净而经常不断扰动的本元就是行阴,于是对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接下来释迦族呢,就为净饭王的遗体穿上了各种庄严的衣饰,放入了国王才能够使用的大棺材当中,世尊与弟弟难陀抬着棺材的前端,而阿难与罗睺罗抬着棺材的后端,难陀此时就向佛说:佛啊!我想到过去父亲养育我的恩德,所以我一定要抬着父亲的棺材,然而您是三界的至尊,可以不用抬棺吧!世尊回答说:不!为了未来世不孝顺父母、不懂得报答父母的众生,所以现在我要亲自来抬此棺。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不应该迷信,我们要知道佛陀是清净的、祂是解脱于三界的。男女的双身法是在欲界里面,而且还到达不了欲界天。即使到达欲界天有男女欲,可是到了欲界天的更高天的境界的时候,他的男女欲的是愈来愈淡薄的,乃至到了色界天的时候,他是男女欲都断除掉。每一个色界天人都是中性身,中性身的人他如何能够修双身法呢?那表示色界的人不可能求得解脱吗?显然这是不符道理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耽著五欲,远离诸佛,障碍生天,何况得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因此,如果不能看清五欲其实是引生种种苦的根源,而耽著于五欲,便无法解脱于欲界境界,更何况能生色界、无色界天?如果不能看清楚五阴自己的本质是虚妄不实,仍然贪求于五阴的种种境界,那么解脱道的我见就不能断,便不能成就初果须陀洹;这样都是无法解脱三界轮回生死的,更遑论能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但真实的佛法并非只有那么简单而已,真正的佛法除了上述解脱道的法,还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乃至得以成就佛道具足一切种智,才能成佛。成佛的功德是福德与智慧两者具足修集,是亲证法界实相的般若智慧以及通达入地后所要进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由于这种大悲心与清净行的缘故,虽经过十百千劫轮回生死,受报各种三界身,但都不生起丝毫厌倦之心,最后终于成就究竟佛果。从这件释迦牟尼佛过去世的事迹,可以看出来,释迦世尊在因地修行时,正是为了救护众生,以大悲心成满众生的愿求而不顾自己的道业,甚至因而违犯禁戒必须下堕地狱受苦报,也在所不惜!丝毫不起厌倦之心。释迦世尊就是这样以大悲心对待众生、摄受众生,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玄奘大师将众生这两个字另译为有情,也就是,凡夫在三界流转生死的染着缠绵,这个染着缠绵就是情欲,一切人身的受想行识都不离开这样的欲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修行的正见,他对什么事都没有,那么他的生活就没有了方向,茫然失措如同行尸走肉;那样,不但他会活不下去,他身边的人也会觉得很痛苦。如果我们大家有过发高烧的经验,那发过高烧后,我们发现:我们吃东西没有什么味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因为这个本来清净心中,同时又含藏着无始无明以及一念无明,使得众生不明了自己有这样的本觉心,因此而不觉心动,而由本心如来藏出生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然后这个本心如来藏,又依着外尘境而变现出六尘境界相;又同时变现出能见境界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心,来了别这六尘境界;在了别了境界相之后,则又产生了贪爱或是瞋恚心,然后又以为这些虚妄变 | 三摩地 2018-07-22 |
|
简单的说一句:就是看我多了不起,我可以跟其他人不计较哦,这不还是我慢心在作祟吗?佛教的解脱是远远高出意识心不执着于眼前境物,佛教真正的解脱是能出三界轮回的,而意识心的暂时不执着一件东西,还是不能解脱生死轮回的。一般人说的不执着,其实还是意识心暂时的功能,不是永久的,是假的!!想学这个平等无诤自处?想亲自证明这个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三界六道凡夫众生,执著有一个蕴处界我,以蕴处界某一法为我(或者以色蕴色身为我,或者以识蕴觉知心的我,当作是我),执著这五蕴我是真实有,把它当作是真实我,因此世世不愿弃舍,每一世舍报之后,这真实我—本心如来藏—就为他再造一个下一世的蕴处界我,因为这样的缘故,就世世流转在三界六道当中,受生死苦无法出离。所以阿含解脱道初转法轮时期,世尊为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他实证了初果以后,断了我见以后,他转依断我见的功德,然后渐渐的远离欲界爱的贪着,慢慢薄弱了;他趣向于解脱于欲界爱,更往解脱于三界爱的功德迈进,这时候他有断我见的薄贪瞋痴的功德,他这样慢慢实证了二果,成为二果人。而这个二果人的实证,也是不分男女老少;在经典当中,也比比皆是这些例子,只要能够断我见而薄贪瞋痴,一样是声闻的二果人。因此,二果的实证是不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因为这个本来清净心中,同时又含藏着无始无明以及一念无明,使得众生不明了自己有这样的本觉心,因此而不觉心动,而由本心如来藏出生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然后这个本心如来藏,又依着外尘境而变现出六尘境界相;又同时变现出能见境界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心,来了别这六尘境界;在了别了境界相之后,则又产生了贪爱或是瞋恚心,然后又以为这些虚妄变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就开示说:贪欲、瞋恚世之常病,愚痴无智患害之门,三界五道由此堕渊,展转生死无央数劫,受苦万端犹尚不悔,岂况愚人能得识此?贪欲之毒灭身灭族,害及众生,何况夫妇!(《法句譬喻经》卷4)说:贪欲、瞋恚是世间人普遍常有的通病,愚痴无智则是灾患祸害的开端,这三毒导致众生无量劫堕落三界五道的深坑中生死轮回,受种种极端的苦报还不知悔悟!愚痴的人怎能知道这个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部经就围绕这两个主题一一展开,佛陀教导我们在家人,想要增长寿命和财富,当修学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陀是一切智的实证者,究竟了知三界六道一切万法所运行的因果律则,所以佛陀所说这六法一定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根有据的如实陈述。其中对于布施、持戒因果的解释和实施细节的规范,都做了精辟透彻的讲述。而在修这些法之前,佛陀教导我们先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着,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着。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着,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 | 三摩地 2018-07-22 |
|
内满热白镴外以大火烧极烧受大苦地狱恶业人若业生苦果受恶苦恼报彼于三界中不可得譬喻三种业三果于三界中生三过三心起三处苦报熟彼如是业报于三界中生因缘和合作如是异法起如心如是行如是如是转善人行善行恶人造恶业心自在作业业自在复有此心业所起如是爱所诳恶心作业恶彼人来至此若在地狱煮彼人爱所诳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汝自心所作一切如是诳今为大火烧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三界火宅中搞情爱的浪漫史,是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的生命,都玩过数不清的次数了。由这篇浪漫惹火的爱情故事,触发想到佛陀的智慧,让爱阿难尊者的摩登伽女入住僧团,……。当阿难尊者托钵向摩登伽女索取一钵井水时,摩登伽女因自己出生自四种姓中最下阶级的首陀罗,身份卑贱不敢直接将水递给出生王族的阿难,然而阿难尊者说他已是出家沙门在他心里人人平等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了解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其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捨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修学净业得解脱果,出离三界后当然任何善恶报应都没有了,所以叫做无报。但是不懂的人往往想:“证得阿罗汉了,那就一定会有某种快乐的果报。”其实没有!证得阿罗汉已,是涅槃寂静的,后世是无所报的,所以无报:没有所受,一切无受。因为入无余涅槃时十八界都灭尽了,觉知心都灭了所以不受苦乐报,当然无报,无报才是解脱果。那些无根诽谤我是外道的人,都是想要用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