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为,万法由如来藏生,三界由众生的如来藏所共成,成佛得要在众生的身上才能成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离群索居就能成佛的。现在的中国佛教,常常把二乘的解脱道误以为就是成佛之道。从更深一层的原因来看,这也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佛门之中,虽然大部分的人相信众生皆有本具妙真如心,但已经不能了解到佛陀所说的教法,它的真义是一心有二门,不知生灭门与真如门乃是一心的二端,真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在佛世时,印度婆罗门和许多外道,都相信轮回这一件事,也知道轮回是苦无止息的,一些证有神通的人,也能看到一些三界流转的因缘果报而说出来;因此那时佛陀只要为他们开示五阴不是常住的,告诉他们要于五蕴生厌离、要灭尽,才能证得涅槃本来、清净、常住、不变异,就有许多人听了世尊这样的开示,就可以证果了。涅槃本际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离开了第八识的根本因,没有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 三摩地 2018-07-23 |
|
学佛人必须先了解,佛法是函盖了三界六道中十法界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以及佛乘等五乘佛法。因为众生根性千差万别,因此诸佛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施设法教,法无定法,唯依众生根性差别。释迦牟尼佛观察娑婆世界众生根性,先以世界悉檀说三界六道的众生世界,其次依为人悉檀说五乘佛法,目的在让众生远离三恶道,乃至能出离三界生死。乘是载运的意思,是说人、天、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授。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上说在家出家戒,皆为人设;然三界有情非仅人之一类,悯诸有情,佛复说别解脱戒,一切天、人、傍生、鬼、修罗等,凡解传戒法师语者,悉受得戒,此即菩萨戒。佛子!始行菩薩,若信男、若信女中,諸根不具、黃門、婬男、婬女、奴婢、變化人,受得戒,皆有心向故。——《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7大眾受學品〉菩萨戒者比丘比丘尼亦得受,受菩萨戒已,以菩萨戒为依止,即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这一切法的出现,都只能在三界的六尘当中出现,不可能离于六尘而存在。诸位想想看:这一切法有哪一个法可以离开六尘而存在?不可能有!不晓得诸位有没有做过这个观行?观行过了,知道一切法都不能离开六尘而存在。真能离开六尘而存在的,只有一个法就是如来藏。既然一切法都不能离六尘而存在,与六尘同在一处,当然是吵闹的,不是寂静的,所以一切法除了不得自在以外,并且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应先礼敬十方佛,日夜增修清净戒;诸佛护念常受持,戒等金刚无破坏;三界诸天诸善神,卫护王身及眷属;一切怨敌皆归伏,万姓欢娱感王化。是故受持菩萨戒,感世出世无为果。」持戒利益很大,所以千万不要轻易的就想舍戒。三、持菩萨戒的人,应以大乘胜法及大乘胜义菩萨僧为归依的对象,不应该以声闻僧为归依的对象,否则就成为违犯菩萨戒的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84佛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下一段说: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授。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上这一段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諸菩薩真出家者,謂離諸相,處於三界成熟眾生,方可名為真出家也。」《大寶積經卷85》以三聚淨戒為主:【又即依此在家、出家二分淨戒,略說三種:一、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瑜伽師地論》卷40〈10戒品〉【佛子!若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佛子!始行菩薩,若信男、若信女中,諸根不具、黃門、婬男、婬女、奴婢、變化人,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善男子!菩薩常勤求善知識,為聞佛法乃至一句、一偈、一義,三界煩惱皆悉萎悴,菩薩至心求佛語時,渴法情重,不惜身命,設踐熱鐵猛火之地,不以為患。菩薩為一偈故,尚不惜命,況十二部經,為一偈故,尚不惜身命,況餘財物,聞法利故,身得安樂,深生信心,直心正見。見說法者如見父母,心無憍慢。為眾生故,至心聽法,不為利養。為眾生故,不為自利。為故,不畏王難、飢渴、寒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上说在家出家戒,皆为人设;然三界有情非仅人之一类,悯诸有情,佛复说别解脱戒,一切天、人、傍生、鬼、修罗等,凡解传戒法师语者,悉受得戒,此即菩萨戒。佛子!始行菩薩,若信男、若信女中,諸根不具、黃門、婬男、婬女、奴婢、變化人,受得戒,皆有心向故。——《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7大眾受學品〉菩萨戒者比丘比丘尼亦得受,受菩萨戒已,以菩萨戒为依止,即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若能如法忏悔者,当依二种观门修,一者观事灭罪门,二者观理灭罪门……。」至于「未婚男女朋友在婚前发生淫行」的问题,有请示过导师,导师开示的大意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般情况是证得解脱果以后,不很执着无余涅槃的人才会相应到这个无明;譬如菩萨证得阿罗汉果,已能出三界分段生死了,然后想到将来入了无余涅槃时是把我自己灭了,真正的无我;有我就轮回生死了,可是六根、六识、六尘都灭失而不存在了,自我消失以后,无余涅槃中并不是有蕴处界我的任何一法仍然存在,那么无余涅槃中到底是什么呢?证得阿罗汉果的菩萨们想到这一点时,才会想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来人间告诉我们这个“如来藏”在三界运作,却又不属于三界有法,我们若想要找到祂,受菩萨戒并持好戒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我过去总认为,我们只要看平实导师的书,并按书中说的去作就行了,对于去受戒这件事也不太重视;在修行时,总也发不起菩提心而时常抱怨自己,但是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治。通过这次到受上品菩萨戒的因缘,让我深深感受到菩萨戒的功德,它就像 | 三摩地 2018-07-23 |
|
应先礼敬十方佛,日夜增修清净戒;诸佛护念常受持,戒等金刚无破坏;三界诸天诸善神,卫护王身及眷属;一切怨敌皆归伏,万姓欢娱感王化。是故受持菩萨戒,感世出世无为果。」持戒利益很大,所以千万不要轻易的就想舍戒。三、持菩萨戒的人,应以大乘胜法及大乘胜义菩萨僧为归依的对象,不应该以声闻僧为归依的对象,否则就成为违犯菩萨戒的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84佛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佛不同,佛是从实相来说,或者从二乘的声闻戒来讲,是从出三界的立场来看待戒法的,因此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从心中直接把怨恨、仇恨舍弃了,因此而不杀人,所以心地能以清净心来庄严,不是用压抑的方法去受持不杀人戒,而是以舍弃嗔恨之后的无我心来受持不杀人戒,所以佛能清净庄严不杀戒;但是外道们对不杀戒的庄严,是以恐惧后世果报来庄严的,所以是不清净的。同样的,外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著,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著。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著,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时山林中有一山神看见很爱起嗔的须菩提,很怜悯的想要帮助他,山神就告诉须菩提说:你为什么舍家来到此山林之中呢?在此山林里,你也不修持善心善法,那还有什么利益呢?你何必白白的浪费时光而在此受疲累之苦呢?现在有一位已成佛的三界最尊贵的世尊,正在祇桓精舍中。世尊是一位具大福德并能教导众生修善断恶的究竟觉悟者。如果你现在能前往世尊处所,世尊一定能教导你,并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