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只要是你的心性具备了人的品德----因为人、天是三界六道中的善报,你要跟这个佛法的善法相应,第一个就是要有人的品德,同时具备善根,深信因果,那么就可以入一切佛教了。可是,学佛入了佛教以后,最重要的还需要具备佛法的正知见。也就是佛教修道所运用的方法----三十七道品八正道中所说的正见。那么要依止于正见来正思维,正思维所应该修学的内容,所应该断除的烦恼习 admin

2020-02-20

那是不是有众生可以跟火神、电神、雷神相应?所谓的火神、雷神、电神,在现象界里面,三界六道的众生,当然有些众生是主这一部分的事,但是他不能带你趣向解脱,他自己也没有办法趣向于解脱;因为主雷之神、主电之神乃至于主火之神,其实他们自己都还是在五阴里面,自己还是没有办法解脱。所以如果你以为这样能够解脱的话,那就叫作见取见。因为这样的见解所以产生了无明,所以 admin

2020-02-20

我们自己身为一个生命,我们是一个生命,可是我们对于生命的实相,并不了解,我们就应该要来探讨,什么是生命的智慧、知识,我们总不会想,去修学去探讨生命实相的内容,结果都是错误的,都不符合实相,如果不符合实相,又如何顺于解脱呢?要能够解脱于三界、成就佛道,一定是要符合法界的实相,一定是具有知识性、智慧性,如果没有智慧、没有知识,那如何能够顺于解脱,如何能 admin

2020-02-20

世间法上所说的善业,都不是真实的善业,只是表相的善业;那什么才是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的真实善业、善事呢?从事相上来说:当然就是能让众生真正解脱三界轮回生死的善业,才是真正的善业。因为像在人间募化许多钱财,来救济众生的贫病,这是世间的善事,并不究竟,不是真实的善事;因为这种事情会使行善的人,生到欲界天去享福,但是享福的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生 admin

2020-02-20

怪不得世尊常告诫我们: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到底这些苦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应该如何才能离苦得乐,找到究竟安歇之处呢?佛法中世尊说人有三苦八苦,乃至《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说有一百一十种苦,苦的种类林林总总数之不尽,总而言之,有情一出生就开始了苦的历程。所谓三苦是指:坏苦、行苦和苦苦;而八苦则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总 admin

2020-02-20

既然是在修学大乘的佛法,当然就应该对大乘佛法有正确的认识才好;大乘佛法是函盖二乘解脱道的,而一般人总是以为佛法的修证,不外乎是求解脱、求出离三界生死。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求出三界生死,就不必用到大乘法,只要二乘菩提就够了;只要把我见、我执,以及我所执给断除掉,就可以出离三界,根本不必亲证实相。可是大乘佛法就不同了,因为大乘佛法的修学,目的是在成佛, admin

2020-02-20

身见,简单地说就是不能明白三界之中,不管是五蕴,还是十二处、十八界之中的一一法,不论是心法或是色法,不论是色法还是名法,那都是虚妄不实,非吾人真实可依之身。所以从佛世开始,佛法向来就是建立在非身的智慧上。在《阿含经》中,佛一再地交代佛弟子们要观行一切法无常、苦、空、非身,所以无我。但是这样子的叮咛,却被大部分的法师给破坏了。现在的法师们或者说:意识 admin

2020-02-20

另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不论是为了解厄、去病苦或者想要长寿,因此所造的善业都是只有世间的福德的;如果是真发菩提心的学佛人会了解,如果只是为了求取世间福德是不究竟的,终究还是常在三界六道当中生死轮转;所以,应该是要将所修的吃素、不杀或者放生等等福德,回向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道,这才是究竟常乐的唯一道路。三、应该如何放生?放生的方式,应该是在救急、在救活、 admin

2020-02-20

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在未舍寿前便会独自思维:阿罗汉入灭以后,是有、是无,是有无、是非有无?由于这样思维的缘故,就知道有涅槃本际不灭,离我,离人,离受想行,寂然无想,非三界有,亦非断灭无,因此而说为中道。但是,阿罗汉仍然未知、未证、未领受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能发起般若智慧,当然就无法入于中道实 admin

2020-02-20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admin

2020-02-20

世尊在经中常为弟子们宣说三界二十八天的境界相,以及往生三界的种种因由果报,希望弟子们能够了知,三界所有境界都是幻有幻灭,不可贪爱,因而能够发起出离心,努力的修行以离开三界之系缚。这都是属于世界悉檀的范畴。什么叫做对治悉檀呢?对治悉檀的意思是说,佛世尊为了弟子想要求出三界而不能成办者,巧设种种对治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证得解脱果。同时,也使弟子们能够以种 admin

2020-02-20

我们就从世界悉檀来说明三界世间之成住坏空和五阴之生住异灭。所谓三界又名世间,三界包括了欲界六天和人间,色界十八天,以及无色界四天,总称为三界。欲界及色界名为器世间,是由粗硬的物质到微细的物质所形成的世间,是有形色的,可以接触到的,所以称为器世间;而无色界四天没有物质,纯是精神世界,由于还没有离开轮回,不具备出世间智慧,所以名为世间;合此欲界、色界、 admin

2020-02-20

然而,有情众生却为无始来之无明所障,妄认四大为自身,六尘缘影为自心,因而妄造流转之业,常在三界六道之中轮回生死,无法止息,这都是由于无法证得这个涅槃妙心的缘故。永嘉禅师也说: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永嘉证道歌》)自古以来,禅宗祖师皆是以种种入泥入水、老婆无比的作略,让弟子们能在穿衣、吃饭、运水、搬柴等日用之中,去证悟无生。如果能够一朝亲 admin

2020-02-20

所以,回向的真实义,主要是希望透过菩萨的一切善净行,能够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上的圆满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减少遮障、福报增广,乃至求取各种三界有为之法。所以,回向应以利益自己及众生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如果离开这个目的,就无法圆满成就回向之功德。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记载,须菩提尊者在弥勒菩萨开示以后说:若不闻不得 admin

2020-02-20

但是,如来之像,非觉非知,所以真正拜佛、真正透过佛像来思维佛法,透过佛像来思维佛像它是非觉非知的,因为佛像是木头做的,佛像是木头做的当然是非觉非知,那佛像是纸画的当然是非觉非知;所以这个就是如来藏的体性,因为如来藏祂不与三界六尘万法相应的,所以祂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復如是非觉非知,所以如来藏并不跟一切诸法相应,所以非觉非知。但是,如来藏祂却能够了 admin

2020-02-20

因为有六识种未断,所以促使如来藏再一次地缘名色,名色再一次缘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六入再缘因为根尘相和合所触的这样子的一个触,因为在这个触上面产生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有受以后,就会因为有受,缘于这个欲界爱、色界爱还有无色界爱;因为有这个三界爱,所以会再取三界有;这个就是因为由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所以再有一次的五阴的这个色身 admin

2020-02-20

佛教徒的饮食观,就要看说,我们众生既然是依四种食而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不已,我们如果要获得解脱,那就应该要断这四种食。也就是说,我们在饮用抟食的时候,我们对于我们的饮食就要不贪着。所以在佛陀在世的时候,祂对于僧团祂就有规定,规定说日中一食;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天里面只有在中午的时候,在午前食用一餐,那这一餐之外就不再食用了,就一坐食。这种一坐食就是要降 admin

2020-02-20

也就是说,对于前面的段食、或者是触食、或者是意思食,我们会有增长的作用,而让我们的六识一直在三界里面一直存在,而让我们的饮食能够不停而能够增长这样子一个惯性、这样的习性,这个叫作所谓的识食。那我们说,我们人类有这个四种食,事实上如果我们看动物,牠们也有这四种食。譬如说,猫啊、狗啊,牠们一样跟我们一样吃抟食,牠们也有牠们的细滑食啊,所以说牠们之间也有 admin

2020-02-20

而佛陀所开示的佛法,也是世间所有的修行法当中,唯一能够让众生出离三界,甚至成就佛菩提道的最上殊胜法教,因为没有其他人所教导的法能够超越佛法。这个并不是卖瓜的说瓜甜,而是依着真相真理而说的事实。如果能够度化一位有情成为真菩萨的话,因为他将来必定能够成佛而摄受无量的众生,所以佛说:如果度化一个人成为菩萨的功德,是远远胜于度一万个人成为阿罗汉。但是同样的 admin

2020-02-20

所谓佛的知见,就是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真实心识。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在三乘经典当中,佛陀很清楚的告诉大众,这个真心的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既然真心的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对于六尘当然就没有分别,所以祂是没有六尘境界的。如果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