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编案:三地菩萨除了应该修证的无生法忍之外,还须加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及五神通,具足修证这些法与次法之后,才能发起三昧乐意生身,方能成办三地满心犹如谷响之现观。例如平实导师于《灯影——灯下黑》中开示:【若欲成满三地心者,必须亲证犹如谷响之现观,否则不能成满三地心;为成满三地心故,必须有意成身,方能作此犹如谷响现观,方能成办三地满心位功德, admin

2020-02-19

一旦能够修成这样的念佛法门,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的保持着这样的功夫,这种人他不只是对于自己有信心,那他也对三宝生起信心了----表示佛所说、菩萨所说,真实不虚!然后无相念佛三昧修学成功了,突然心里面会有一个怀疑,怀疑说我在念佛,那佛祂究竟是什么?我又是什么呢?那这样一个心里面起这样一个疑之后呢,整个人好像东西南北分不清楚,完全就是在这个疑里面、 admin

2020-02-19

如果有一天他这样子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能够念到睡觉的时候在梦中佛号也是不断的,醒来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不是别的念头,就是会先听到自己心里面那个念佛的佛号,那这样子他就有了念佛三昧,我们称为有相的念佛三昧。因为口念心忆,口念心听,都是有相的,所以是有相的念佛三昧。 念佛法门还有观想念佛,观想就是修学《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这十六观里面----前 admin

2020-02-19

世尊说: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大宝积经》卷116)念佛可以念到念念之中,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就是证得三世诸佛的实相如来藏,也就是开悟了。然而这样经由持名念佛而开悟证入一行三昧是有条件的,世尊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 admin

2020-02-19

可是到了末法时期的现在,严重邪淫的极重罪已经被合理化了,那就是有些附佛法外道;他们甚至于还污蔑了诸佛菩萨:把佛菩萨的圣像雕刻成双身行淫的形状,他们还在佛堂的双身佛像前面邪淫,而说是无上瑜伽、乐空双运、大乐光明;他们的所谓祖师自己还施设了一些戒,也就是他们所谓的三昧耶戒,说是受了他们独有的不可不行邪淫的金刚戒以后,就成为金刚乘的行者,行邪淫时就没有罪 admin

2020-02-19

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多处都开示说:得佛、法、僧、戒等,四不坏信的圣弟子,因为能够【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所以能够永不再下堕三恶道,如果证得初果须陀洹,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还,就必定能够断尽烦恼的现行而入涅槃。而这里所谓的圣弟子,包括了初果向、初果人乃至四果向、四果阿罗汉等四双八辈,都可以称为圣弟子。佛陀说只要能够成为初 admin

2020-02-19

”童女迦叶就举了譬喻说:“就好像你的侍卫,曾经看过你的识神有出去过吗?那当你睡着醒过来之后,你的侍卫又有看到你的识神回来了吗?”弊宿就说:“是没有啊!”童女迦叶就说:“你现在活着,人们就已经看不到你的识神在出入,何况死去的人呢?所以佛法当中,比丘们精进修行,用三昧的定力才能够出生清净的天眼,用这个天眼才能够知道众生寿命 admin

2020-02-19

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 admin

2020-02-18

这样修止,不仅与真如三昧绝缘、与欲界天果报绝缘,甚至连人身都会失去;因为心中所想、所相应的,都是罗刹鬼神之流,当然会成就欲升反堕的业流中。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是不会有天魔来干扰,因为还没到那个程度。因此,主要会自心取相的是五阴魔、烦恼魔、见魔等,也是因为自心有相应的心行,才会成就魔事。禅宗四祖道信禅师曾说:修学要摒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导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若否定如来藏,以六识论外道见,则完全无法解释涅槃和禅定境界之四禅八定丶无想定丶非想非非想定丶灭尽定之差异。[8]亦无法解释四禅中息脉具断与死亡的差异何在?亦无 admin

2020-02-18

也证成《金刚三昧经》所说真心无所得的道理,经中心王菩萨向世尊禀白:尊者!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金刚三昧经》)从心王菩萨开示可以得到下列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心王菩萨叙述真心的体性是:没有得 admin

2020-02-18

这时,佛出现在这位菩萨面前,劝慰菩萨不要忘了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应该继续前进、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并传授菩萨一个三昧,叫作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胜过菩萨以前所修学的种种三昧,因此菩萨乐于修学而不入无余涅槃,因而转入第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于八地能够于相于土自在,于九地有四无碍,也就是有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得无量无边陀罗尼门,演 admin

2020-02-18

三摩地又称为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三摩地的修证 admin

2020-02-18

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阿赖耶识 admin

2020-02-18

譬如,根据《楞严经》的记载,佛世时的阿那律尊者,刚出家的时候常爱乐睡眠,在听法时常常打瞌睡,于是遭到世尊的诃责;尊者因此而心生惭愧,于是七日七夜勇猛精进没有睡眠,因此就导致了双眼失明;世尊哀悯他,于是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很快的尊者就得到了天眼,观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由于睡眠心所能令心识昏昧,会障碍修行者修观, admin

2020-02-18

三摩地又称为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三摩地的修证 admin

2020-02-18

问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答明心与见性,在平实老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hel admin

2020-02-18

对于哪些出世间的真实境界不了知呢?就是不知道四圣谛、四正勤、四念处、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不知道十二因缘,不知道六波罗蜜,不知道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不知道五神通,不知道八背舍,不知道九次第定、一切处观,不知道佛的无量百千三昧,不知道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不知道佛的真实相,这就是对出世间的境界无所知,就是因为对一切境界有愚痴,没有智慧 admin

2020-02-18

什么叫念佛、忆佛、有相念佛三昧、无相念佛三昧、实相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为何,如何净念相继?2.如何在行来去止间,言语交谈间,仍有动中定力?3.如何离苦得乐?如何改转命运?如何了生脱死?4.佛法如何闻、思、修、证?5.烦恼结使有那些,如何伏断?6.佛弟子为何要断我见,如何断?7.为何断三缚结,永不入恶道?8.那些作意观行可离欲贪?9.什么是我,为何有我,什么是无我,为 admin

2020-02-18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