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昧是包括止与观所得的境界,不单是禅定的境界。止就是心的决定性,这定包括两部分:其一是觉知心对于法决定不疑——心得决定,其二是觉知心降伏烦恼而能制心一处,住于一境之中而不动摇,这也叫作止;止,又名奢摩他。三摩提的另外一部分是毗钵舍那,毗钵舍那就是作观——观行;这是要去观察诸法的本质,证实诸法的虚妄,或是证得诸法依如来藏心而不生不 admin

2020-06-08

  初地应修之福慧满足,若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是人能游百佛国土等。其后随佛修学,亦得诸方上地菩萨指导,即可渐入诸地,此亦宗通也,得证上地无生法忍故。若未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则须随真知识修学而入二地;于三地渐修,满足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以依三地无生法忍般若修定故,所证诸定皆成无漏妙定;然后修五神通,而得转化神足通等为三昧乐意生身。复于四地五地 admin

2020-06-08

  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我们除了讲到前面如来的名号外,另外这个地方又说到如来世尊修空三昧三昧有很多种,我们前面已经稍微讲了,现在再简略地说一下。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 admin

2020-06-08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 admin

2020-06-08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 admin

2020-06-08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若否定如来藏,以六识论外道见,则完全无法解释涅槃和禅定境界之四禅八定丶无想定丶非想非非想定丶灭尽定之差异。[8]亦无法解释四禅中息脉具断与死亡的差异何在?亦无 admin

2020-06-08

  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 admin

2020-06-08

  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 admin

2020-06-08

  此为贪着及广修双身法的西藏密宗师徒,应该特别警惕的,因为藏密无上瑜伽双身法的三昧耶戒乃是藏密祖师自创的,不是佛戒。双身法的修习更是严重的破戒行为,乃是师徒乱伦、母子乱伦、父女乱伦、人兽乱伦的;已受声闻戒而与任何人合修双身法,或是已受菩萨戒而与配偶以外者合修双身法,死后必下无间地狱。二、贪习交计:贪求的习气不止而互相交错,彼此吸揽不止,就好像人的口鼻 admin

2020-06-08

  三缚结之三者为戒禁取见,由于凡夫众生不断我见、疑见,而取外道不如理的戒法为真实戒,妄求持此恶戒的功德能生天、证果,如持水戒、火戒、牛戒……等;或如《六祖坛经》所破斥的「住心观净,常坐不卧」,或如藏密以五甘露、五肉供「佛」,或以《广论》止观所说的金刚乘邪淫法为大乘法,或如妄说「熟读《广论》就可以成佛」,或如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团体所经营的 admin

2020-06-08

  这个时候,因为他的修证是寂灭极寂灭——寂静观成就,所以七地满心菩萨很容易会取无余涅盘,所以这个时候,佛「不怀好意」的来了,祂说「某某菩萨!我传给你一个三昧,叫做『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七地菩萨问说:「这个三昧很殊胜吗?」佛说:「殊胜极了!这个三昧超过你从无量劫以来修学所有三昧的总和,全部加起来还不如这个三昧。」那么请问:如果你是七地满 admin

2020-06-08

  你就依这个三昧去修,修这个三昧,不久就进入八地,依之而修,便可以成就八地的如幻三昧观。因为所成就的如幻三昧观,是由七地的方便善巧而来——七地有方便善巧波罗蜜多。八地因这个如幻观的法无我智成就,而且有方便善巧波罗蜜的完成,所以于相于土都能变化自在。七地菩萨若想现相现土时,还要起作意之后去观行;他不必作观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 admin

2020-06-08

  而第三转法轮的一切种智的经典,最有名的有三部,一部是《胜鬘经》,一部是《楞伽经》,一部是《解深密经》,其余还有《金刚三昧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律部则有《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优婆塞戒经》。但以《胜鬘经》等三部经典为最主要。这一些经典所说的,包括了真心所含藏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这个是属于佛菩提道第三阶段所进修的;这也是禅宗的开悟明心者,通 admin

2020-06-08

  譬如说,三三昧里面有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跟无愿三昧,这个无愿三昧,事实上就是要把意思食,也就是这个希望之相、希望之食把它断除掉,也就是说对于三界里面的一切的境界不再希求。所以说,他就要依于三解脱门逐步去修行,能够在最后的时候依于空、无相、无愿,能够对一切的世间的种种的内容、种种的境界不再贪着,把这个希望把它灭除掉;当把这个希望之食灭掉之后,就把意 admin

2020-06-08

  如果依文解义,就会「三世佛怨」,因此,观想念佛的这个次第完成了,而且同时「见十方一切诸佛」,才叫做念佛三昧。前面第八观说:第八观完成的时候一定能在现生中成就念佛三昧,现在讲:这一观修成,同时得「见十方一切诸佛」,这才是念佛三昧。这个阶段的观想功夫完成的时候,叫做「观一切佛身」,不是指一切佛的应身报身,而是法身。那么我们要引用下一段经文解释刚刚所谓的 admin

2020-06-08

  若无止观並行,就沒有佛法修行可說了!所以佛說:三昧就是止,智慧就是观!!! admin

2020-06-08

  我们悟后起修也要修四禅、四空定,也要修观、练、熏、修四种三昧。但是往往坐下来之时,突然间想起这个法,突然间想起那个法。往往我们在修定的过程里面,突然间会想起世间某一些事情,那么这一些通称之为烦恼。我们想要到达不掉举的状态,必须烦恼很少。一到了修定的时间就把所有的烦恼丢开。平常在做事情的时候,心里面也不为任何事情起烦恼。该做就做,做过了就丢开。没有烦 admin

2020-06-08

  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五十三参也。〔一参〕,善财最初受文殊教,往胜乐国妙峰山,参德云比丘。至彼求觅,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于是善财往诣顶礼,白言:我已先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乃至应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时德云比丘为说 admin

2020-06-08

  这是说:蒙山施食之法,经由持诵佛菩萨所说咒语,以及佛弟子自身之修持功德,而感应佛菩萨之加持,而变生无量之鬼道食物,乃是由佛或八地以上菩萨三昧力所变生之食物,非是观想之自身便可真实成就者,与密宗之唯凭观想便得成就之说法迥异,不可相提并论。「事密」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古时印度晚期佛教中的「初期密宗」的事行法门,本来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一些护法神所 admin

2020-06-08

  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39   40   下一页»   共796条/4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