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证成《金刚三昧经》所说真心无所得的道理,经中心王菩萨向世尊禀白:尊者!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金刚三昧经》)从心王菩萨开示可以得到下列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心王菩萨叙述真心的体性是:没有得 三摩地

2018-07-21

这时,佛出现在这位菩萨面前,劝慰菩萨不要忘了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应该继续前进、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并传授菩萨一个三昧,叫作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胜过菩萨以前所修学的种种三昧,因此菩萨乐于修学而不入无余涅槃,因而转入第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于八地能够于相于土自在,于九地有四无碍,也就是有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得无量无边陀罗尼门,演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在阿含部里面,所谓的无想定,其实它有好几个意思,基本上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指,无色界定里面的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它可以称为无想定;第二个,它也可能是所谓的四禅无想天里面六识都断灭的无想定;另外一个,也可能是三三昧里面的空、无相、无愿里面的无想三昧,这个无想三昧,这个三昧其实也称为定,所以有时它也翻成无想定。所以说无想定这三个字,在阿含部里 三摩地

2018-07-21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无想定、灭尽定为主,衍生之无量三昧为辅。四禅八定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合名四禅。初禅境中有觉有观,眼耳身意识俱,鼻舌识不现。二禅以上为独头意识,前五识不现,唯意识(无妄想之明觉灵知心)住定境法尘中,名为无觉无观三昧,离五尘境故。四禅前之未到地定中,息脉俱断,后入四禅,念、欲心所俱断,不念不欲三禅乐,寂然安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根据《楞严经》的记载,佛世时的阿那律尊者,刚出家的时候常爱乐睡眠,在听法时常常打瞌睡,于是遭到世尊的诃责;尊者因此而心生惭愧,于是七日七夜勇猛精进没有睡眠,因此就导致了双眼失明;世尊哀悯他,于是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很快的尊者就得到了天眼,观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由于睡眠心所能令心识昏昧,会障碍修行者修观, 三摩地

2018-07-21

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所得神通意生身,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愿圣智善乐。疏:大慧!像这样的三种意生身,可以同时现起:菩萨摩诃萨之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所得神通意生身,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同生起;意生身之现起,犹如忆念之生起一般,无有障碍。菩萨随其所 三摩地

2018-07-21

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r 三摩地

2018-07-21

】在《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中:【瞋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瞋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大宝积经〈菩萨藏会第十二毘利耶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四〉》:【佛告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身之相无生无死,坚固难坏犹如金刚,不可思议。………即此菩萨身,自能知了诸身相,随入自身真如法性。………又『去 三摩地

2018-07-21

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净, 三摩地

2018-07-21

天台宗三祖慧思法师于《随自意三昧》亦云:初心菩萨用二种识:一者转识,名为觉慧,觉了诸法,慧解无方;二者名为藏识,湛然不变,西国云阿梨耶识(阿赖耶识),此土名为佛性,亦名自性清净藏,亦名如来藏。故知,如来藏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或有人根据《入楞伽经》(十卷本)卷七中佛告大慧菩萨的一段话,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 三摩地

2018-07-21

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r 三摩地

2018-07-21

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所亲证的无生法忍、所现观的金刚三昧境界,也都是由阿赖耶识而显而有。世间人类、天众,以及诸趣众生、诸佛国土等等等等,都是由阿赖耶识心体所出生,都是以阿赖耶识心体以及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为根本因。由于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灭,并且执藏一切种子,所以能够作为三乘佛法种性以及人天善法种性的所依。所以,如果能够亲证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并且具足 三摩地

2018-07-21

i、无觉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境无觉,对心境有观,此是二禅前之末到地定。j、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佛子须知:有出有入的,有各种境界的法,都是意识心的境界,开悟悟得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法尔如是,原本如此,是一念相应,是无出无入的,是无 三摩地

2018-07-21

如下:《密严经》中有云:「如金在矿中,无有能见金,智者善陶炼,其金乃明显;藏识亦如是,习气之所缠,三昧净除已,定者常明见。」《圆觉经》中佛亦开示云:「譬如销金矿[金*广]矿'金非销故有。」也是说金性是本来存在的,黄金并不是因为销掉了矿杂才出生的,而是本来就有,只是将金矿中的杂物分离而舍弃而已,黄金是本来就存在的;同样的道理,佛地的无垢识所有的真如性,也 三摩地

2018-07-21

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经由念佛三昧转入参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亲证实相念佛,由净土法门回归到心地法门。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 admin

2018-07-21

若有人能安住于无觉有观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无觉无观三昧中,譬如安住于二禅等至位中,离五尘而安住于定中、清楚分明而无昏昧;如是离五尘而安住定中之觉知心,当知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诸佛菩萨于圣教中说,意识心与定心所相应,当知如是与定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也!若所悟之心,是能了别五尘、法尘之觉知心者,即是与慧心所相应之心,即是意识心也。譬如有人正静 admin

2018-07-21

”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分明。但是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还不见性,那是声闻缘觉的种性,定多慧 admin

2018-07-21

得佛加持者,例如《楞伽经》中佛说:“诸佛以两种建立;建立初地菩萨摩诃萨入大乘照明三昧,十方诸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这是第一种建立。第二种建立---菩萨于九地圆满进入十地时,诸佛发动十方一切十地菩萨偕其无量眷属同时来贺刚入十地的菩萨,十方诸佛遥灌菩萨之顶加持,圆满十地功德。这个灌顶才有用,密宗的灌顶,灌满一千次仍无益于道,那只是一个形式,别被 admin

2018-07-21

于初地圆满可以慧解脱而不取证,故意留惑润生;在三地满心前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于满心可以取证俱解脱而不取证;于六地满心,可以取证灭尽定而不取证,继续留惑润生;到了七地的时候,能够念念入灭尽定,这时候心寂静的结果,就想要入无余涅槃,这时佛就出现了,传授七地菩萨一个三昧,叫作“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胜过菩萨以前所修学的所有三 admin

2018-07-21

极乐世界环境清净,非常适合修学禅定三昧,所以去那里修学禅定三昧很迅速,而且在极乐世界,可以经由弥陀世尊的慈悲愿力加持,使我们本心里面的功能显现,三明六通等功能可以不断的显现运作,能显现运作以后,我们回到娑婆时,就有这个能力,就不再退失,不再有隔阴之迷,所以悟后往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第五、上品上生人,或者极乐世界的初地以上菩萨,常常可以见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