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修三摩地需要断夫妻正淫吗?亦即心与身俱不淫,如下列佛经所说?或是需要某一更深阶段才要断?《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百千劫,只名热沙。………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妙悟、皆是 三摩地

2018-07-23

定者,为梵语三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为禅,一境静念为定也。……今总别合称而谓之禅定。由以上解释可以看出,禅与定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禅是禅那的简称,又译作静虑,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静中思虑的意思。这种思虑与定相应,它与人在散乱状态中随缘逐境去打妄想、做判断推理不同,所以也译作思维修,是一种修行,不是散乱的思维妄想。定, 三摩地

2018-07-23

《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能行精进。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他不折伏。二得佛所摄。三为非人所护。四闻法不忘。五末闻能闻。六增长辩才。七得三昧性。八少病少恼。九随所得食食已能消。十如忧钵罗华不同于朽。”《大宝积经》云。“第四精进有十念。一念佛无量功德。二念法不思议解脱。三念僧清净无染。四念行大慈安立众生。五念行大悲拔济众苦。六 三摩地

2018-07-23

但这个双身法的实修或理论的传授,都是严重毁破菩萨戒的!他们为了方便说明自己没有毁破菩萨戒,所以就自设了冠冕堂皇的金刚戒(三昧耶戒),在戒相中规定:如果没有每日精进合修双身法就是破戒,说要下堕他们所私设的金刚地狱;戒相中又说,如果喇嘛们与比丘尼合修双身法,如果女上师与比丘众合修双身法,都是不破戒的。这样子就可以公然的、心安理得的广贪淫欲、广行淫秽。可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宝积经》中佛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不偏信敬有德一人;见有贤圣持戒多闻,能以舍宅、饮食、卧具、衣服、病药而供养之;深言僧中多有功德:修集向道、得须陀洹果,乃至能修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果,修金刚三昧,电光三昧。观如是已,平等奉施,如是施已得无量福。是故我于鹿子经 三摩地

2018-07-23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3

我們可以舉例說明:譬如在藏密法中受了三昧耶戒,這叫作世間戒;因為那不是佛施設的戒法,是藏密祖師自己施設的……(中略)………他們的三昧戒並不是真的三昧耶,與禪定的修證完全無關!縱使真的依禪定而施設三昧耶戒,也仍是世間戒,與佛戒無關。假使有人真的證得四禪四空定具足了,他說:「你想要隨我修四禪八定,得要持某某戒!」他施設了一 三摩地

2018-07-23

若所欲害人死者,犯不可悔;若前人入諸三昧,或天神所護,或大呪師所救解,不成害,犯中可悔,是名毘陀羅殺也。半毘陀羅者,若優婆塞二十九日作鐵車,作鐵車已作鐵人,召鬼呪鐵人令起,水洗著衣令鐵人手捉刀。若心念口說:『我為某甲,讀是呪』,若是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諸三昧,諸天神所護,若呪師所救解,不成死者,是中罪可悔是,名半毘陀羅殺。斷命者,二十九日牛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他们个个都欢喜得不得了,都从心中确实发了,因为随顺世俗淫乐是一般众生都不会拒绝的,不需要对出世间法生起信进念定慧等五个善根,就可以很容易的接受专修双身法的藏密金刚戒(三昧耶戒)。很容易受的戒就表示是世俗法贪着境界,那么这是善戒还是恶戒呢?(大众回答:恶戒)当然是恶戒!因为要让水往上流是很困难的,但若往下流是很快、很容易的。可是你若教那些弟子们来 三摩地

2018-07-23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譬如在藏密法中受了三昧耶戒,这叫作世间戒;因为那不是佛施设的戒法,是藏密祖师自己施设的:他们自己发明另一个行双身法而享受淫乐的大日如来,又把凡夫的莲花生建立为密教主,然后自己施设三昧耶戒,号称是金刚戒。但其实不是金刚,因为比烂泥滩里的泥巴还要软,死后就烂光了,根本称不上金刚;他们的三昧耶戒,我在《狂密与真密》中详细的破斥了!他们的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像这样子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之后,未来世受身时,就可以得到自然宫殿、舍宅的果报受用;而在未来成佛时,会因此得到诸种的禅定,以及无量三昧的功德屋宅,这就是第七种房舍施的果报。以上这七种布施的方式,虽然不必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我们大家何乐而不为呢?听完了佛陀在经典中的开示,我们接着再来细说一下这七种布施,其实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作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昧有时候也称为无作三昧,这里的三昧指的是在智慧上心得决定而不动摇,而不是世间禅定的定。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亦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念佛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当中有如下开示: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能。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布施的人,他于舍寿之后,未来世受身时,可得自然宫殿、舍宅的果报受用;未来成佛时得诸种禅定及无量三昧功德屋宅,如是名为第七种布施的果报。以上这七种布施的方式,虽然不必损失财物,却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何乐而不为。------《杂宝藏经》卷第6: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 三摩地

2018-07-23

何等为信根?若圣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杂阿含经》卷26)所以从上面世尊的开示,我们知道,这五根都是要让我们依于如来藏心,而去努力培植对佛 三摩地

2018-07-23

初地应修之福慧满足,若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是人能游百佛国土等。其后随佛修学,亦得诸方上地菩萨指导,即可渐入诸地,此亦宗通也,得证上地无生法忍故。若未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则须随真知识修学而入二地;于三地渐修,满足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以依三地无生法忍般若修定故,所证诸定皆成无漏妙定;然后修五神通,而得转化神足通等为三昧乐意生身。复于四地五地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如何发起菩提心的方法可参考《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P83-136中的相关开示。===========菩萨种性的开示(优婆塞戒经)云:原文如下: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狮子虎狼狗犬等性;现在世中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三资粮之三︰行(原标题: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