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为他已经具足信力了,因为他已经成就了归依三宝的三归依戒而成就了五力。也就是说,他的五力是具足的,他的信力、精进力、定力、念力、慧力的用功都是在正常的增长,不需要额外示现瑞相而让他起信,所以佛菩萨就不需要示现瑞相给这些菩萨。因此,很多用功得力的菩萨却没有见到瑞相,一样是智慧深妙,一样是功德成就;因为这位菩萨乃是久学菩萨,他目前的位阶用功顺利,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或者有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劝请他人来修学正法,或者劝请众生受三归五戒,或者劝请众生受持菩萨戒;乃至劝请众生来护持正法,救护众生来利益安乐行;或者劝请众生远离邪见、远离邪教、远离邪师以及邪教导。这样如法如理的实践劝请法,也是成就这一分劝请的最上供养功德。成就了这一分的功德,一样可以透过回向这个最上供养来使它加乘,使得它增益广大,功德变得无量无边;这样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这三种净肉叫作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谓的五戒,就是你要先行三归依,然后发起四宏誓愿。所谓的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其中这有小乘法,跟大乘法的差异,所以在三乘菩提法之中(所谓三乘菩提就是声闻、缘觉以及佛),就是要说明,这些法都是从大乘法这样所流露出来的,所展开来的方便。因为实际上,只有究竟的佛果,才是佛教所要说明的佛法,因此佛、法、僧里面的法,就是属于这样一乘的,就是属于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五戒部分,将另行研究:是否可于三归结束之后,另行传授。如果觉得急需受戒,若有寺院举办的传戒、诵戒,大德亦可参加,不一定要在本会道场。问:佛说「自刑者不得杀罪」。那么受五戒、菩萨戒者犯不犯戒?若以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是否为凭空捏造?若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教徒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迦叶看到死猫,非但没有生起嫌恶的念头,反而欢喜的为这只死猫作三归依,并在路旁挖了洞,将猫埋起来,并祝愿牠早日得生善处。当佛陀说完迦叶与阿难过去的因缘后,接着对两位尊者开示: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死猫前来投胎转世的。因为阿难曾对死猫生起了嫌恶的心,所以今世遇到这位女子,非但没有化到瓜子,反而遭到女子的辱骂回来。迦叶当时对死猫没有心生嫌恶,反而欢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至于事相上的仪轨,佛在行放生业的时候,可以先对这些众生说明归依三宝的好处,然后为这些众生进行三归依,希望它们未来际生得以闻熏佛法成为佛。菩萨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作,也就是在放生,就是在护生,同时也是在摄受众生,摄受佛土。问题十、学佛一定要持禁杀的戒吗?那么蚊虫、苍蝇、蚂蚁、蟑螂危害人类怎么办呢?我们的回答是:蚊虫、苍蝇、蚂蚁、蟑螂虽然可能损害人类的健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此时的清净三归依却是不共外道,虽然只是在外相上世间的住持三宝上来归依,却是在这样的趣向过程中,使得菩萨分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因缘一分一分地成熟,这是外道法所没有办法成办的部分。菩萨修学的阶位次第增进之后,来到了六住位,一样要如同二乘人去观蕴处界虚妄,乃至也要断我见;此时所证之法,有通于二乘人的一分——所谓的二乘的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说,归依佛教的三宝好处很多,而且也很尊贵及难得,象这样的三归依,才是众生真正的归依处。然而在佛教里,有一种外道的归依,请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千万不要去归依,那就是坦特罗佛教的四归依,也就是喇嘛教的四归依。它除了佛门三归依以外,还增加一个归依,那就是归依上师,认为上师比三宝还要伟大,所以将上师置于三宝之前,那是不如法的。为什么?一者、喇嘛教经常不实 | admin 2018-07-22 |
|
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时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六这里面开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依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本事经》卷4)父母对于子女既然有生养教育的深重恩情,子女应当如何作,才是真实报答父母的深恩呢?佛开示说:为人子女应当善巧方便,劝导、赞美、鼓励父母,将父母引入佛法中,使得父母能够净信佛法僧三宝,受持三归五戒,听闻诸佛正法,行布施,修学三乘菩提智慧;如果能够这样,才是真实报答父母的深恩。 什么是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就是归 | admin 2018-07-22 |
|
汝来央掘魔出家受三归尔时央掘魔罗。以偈答言。此乘是大乘说名无碍智一乘一归依佛第一义依佛法是一义如来妙法身僧者说如来如来即是僧法及比丘僧二是方便依如来非方便是第一义依是故我今日归依于如来于诸归依中如来真实依如欲食兴蕖应当取真实舍真食虚伪自他无利益如是愚痴人千医莫能救如是舍一依修习方便依是则群痴众千佛不能救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当受持童真净戒。(童真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严持礼仪戒规(包括三归、五戒、菩萨戒)正是断除异生性、实证声闻初果乃至佛菩提果的基本保障。《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由于戒律的受持清净,众生才有具足五善根的可能,然后才有希望取证声闻果乃至佛菩提果。佛在《中阿含经》卷10中有经文明说:心解脱与慧解脱的过程,其实仍然是以持戒不犯作为解脱的基础。以持戒为基础,严守不犯,使心地自然离欲、 | 三摩地 2018-07-22 |
|
对于事相上面所行的仪轨,我们建议佛对于身行放生业的时候,首先要对此众生说明归依三宝的好处,然后对众生进行三归依;但是这得要有一个前提,也就是自己的三归依戒乃是具足成就的,那些不信因果之人,根本无有三归依的戒体,因此施设再多的仪轨也无归依的功德。不过他们若是如法地随缘买来放生,而不是预定动物的种类与数量而由商人去捕捉者,还是有放生的福德,只是这是杂染 | 三摩地 2018-07-22 |
|
至于事相上的仪轨,佛在行放生业的时候,可以先对这些众生说明归依三宝的好处,然后为这些众生进行三归依,希望它们未来际生得以闻熏佛法成为佛。菩萨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作,也就是在放生,就是在护生,同时也是在摄受众生,摄受佛土。------《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66集在家信佛有禁忌吗?>正圜老师 (原标题:清明习俗须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是世尊当时从波罗奈到摩竭陀国的时候,有一天就寄宿在优楼频螺迦叶的住处降伏了火龙,世尊降伏了火龙,又为火龙授了三归依,而且把这一只火龙置在世尊的钵中,放在世尊的钵中让迦叶看,迦叶看了以后叹未曾有。所以这个优楼频螺迦叶知道这样子的道理以后就归依了佛门,佛知道说迦叶的根缘已经渐熟了,所以到尼连河侧的时候,这个时候魔王要请求佛入涅槃,三请世尊都回答他说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