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例如在印度最早出现的三部无上密续,其中一部《如意轮总持续》(cakrasamvara)里面有说到:修习无上瑜伽的行者,自己要一直观想着自己不是自己这个凡夫,而是愤怒本尊黑鲁嘎,从早上一起床睁开眼睛,就要想着自己是愤怒本尊,然后周围一切的事物都是愤怒本尊的坛城王国;用舌尖尝一滴行双身法所制造的甘露,然后念诵三归依文----这个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然后发愿----愿众 | 三摩地 2018-07-21 |
|
汝能怜愍诸众生故,受是戒不?’若言能受,尔时智者次应为说三归依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受三归已,名优婆塞。尔时智者,复应语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如来正觉说优婆塞戒,或有一分,或有半分,或有无分,或有多分,或有满分。若优婆塞受三归已,不受五戒,名优婆塞。若受三归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归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归持二戒已,若破一戒,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言:‘若不能者,汝能随我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盘寂灭〉不?’若言能者,复当教之,教已便施。若言‘我今能说二事,唯不能说诸法无我’,复应语言:‘汝若不能说诸法无我,能说诸法是无性不?’若言能者,教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第二十二善生言:世尊!何等之人得三归依?何等之人不得三归?善男子!若人信因、信果、信谛、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则得三归。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亦复如是,若能观是优婆塞戒,多有无量功德果报,能坏无量弊恶之法;众生无边受苦亦尔,难得人身;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来即三归依,何以故?说一乘道,如来四无畏,成就师子吼说。若如来随彼所欲而方便说,即是大乘,无有三乘。三乘者入于一乘,一乘者即第一义乘。〈无边圣谛章〉第六世尊!声闻、缘觉初观圣谛,以一智断诸住地;以一智四断,知功德作证,亦善知此四法义。世尊!无有出世间上上智,四智渐至及四缘渐至;无渐至法,是出世间上上智。世尊!金刚喻者,是第一义智;世尊!非声闻、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受三归者犹如纯乳。随信行等。及初发心菩萨。住解行地。犹如成酪。七种学人及七地住菩萨。犹如生酥。意生身阿罗汉辟支佛得自在力。及九住十住菩萨犹如熟酥。如来应供等正觉。犹如醍醐迦叶白佛言。世尊。如来云何说有三乘。佛告迦叶。譬如导师。勇猛雄杰。将诸亲属及余人众。从其所住欲至他方。经由旷野崄难恶道。作是思惟。此众疲乏。将恐退还。为令诸人得止息故。于其前路化作 | 三摩地 2018-07-21 |
|
当知是辈清净三归则无依处。所有禁戒皆不具足。终不能证声闻缘觉菩提之果。若能于是不可思议。修常想者则有归处。善男子。譬如因树则有树影。如来亦尔。有常法故则有归依。非是无常。若言如来是无常者。如来则非诸天世人所归依处。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譬如闇中。有树无影。迦叶。汝不应言有树无影。但非肉眼之所见耳。善男子。如来亦尔。其性常住是不变异。无智慧眼不能得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或有服甘露 伤命而早夭或复服甘露 寿命得长存或有服毒生 有缘服毒死无碍智甘露 所谓大乘典如是大乘典 亦名杂毒药如酥醍醐等 及以诸石蜜服消则为药 不消则为毒方等亦如是 智者为甘露愚不知佛性 服之则成毒声闻及缘觉 大乘为甘露犹如诸味中 乳最为第一如是勤精进 依因于大乘得至于涅槃 成人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唯不能啖受三归者。善男子。死金翅鸟亦复如是。能啖一切无量众生。唯除菩萨住三定者。何谓三定。空无相愿。复次迦叶。如摩罗毒蛇凡所触螫。虽有良咒上妙好药无如之何。唯阿竭多星咒能令除愈。善男子。死毒所螫亦复如是。一切医方无如之何。唯除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咒。复次迦叶。譬如有人为王所嗔。其人若能以软善语贡上财宝便可得脱。善男子。死王不尔。虽以软语钱财珍宝而贡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慧之外,还有努力地在修集福德。您有努力地依于定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种修。在每一本正觉同修会出版的结缘书或局版书,背后都有记载的一个佛法三乘菩提修学次第,都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对学戒具足正信,这时候自然就会乐于去受持三归五戒了。戒心就是我们自己愿意受持佛所施设的禁戒,除了受持禁戒之外,如果我们有犯戒的话,我们会愿意诚心诚意去忏悔改过。那么戒心很显然的,能够做到戒心的这一步,那必然是表示说:因为戒的本身对我们世间人来讲,一般人来讲都是一种约束。我们能够捐弃自己的成见,愿意接受佛给我们的约束来改正我们的行为。这表示说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 | 三摩地 2018-07-21 |
|
】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修行,就会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就是告诉菩萨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佛经中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其实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个颂偈。的颂偈是这样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在修集福德资粮方面呢,接下来说,发起信根而且长养了善根以后,还要正受三归五戒,求受菩萨戒。最重要是因为说,你今天既然要修学佛法,当然要依止于三宝而修学,最基本的五戒一定要受持;你要成为菩萨,那当然你一定要求受菩萨戒。还要行十善。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11集<受持三归之行(三)>正礼老师主讲(原标题:佛陀功德广大的三种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些阿罗汉既然急证涅槃,不像菩萨在初发心受三归依时就发了四宏誓愿,要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三大阿僧祇劫中勤行菩萨六度以及十波罗蜜多,当然他的福德与智慧是不能够跟菩萨,尤其是七住以上实证般若的贤位菩萨,乃至于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相比啊!那又怎么能够跟已经完成佛菩提道、菩萨道修学成就究竟佛道的诸佛相提并论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有人说“我学佛啊”甚至“我明心见性”,他居然不归依三宝,不归依最简单的三归依戒的话,乃至受持五戒种种,那表示说,他的十信位的凡夫性----还没有具足成就能够跨越凡夫性,进入到真正菩萨的修行。这是第一个位阶。第二个位阶是什么呢?就是“十住的习种性”。十住的“习种性”,而有的时候又叫做“十发趣”、“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