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作为往生净土的三福净业,此十善业道与受持三皈五戒,乃是一切净土行人应该广修之福德。5十善业道是五乘共法《十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这样每天忙著造业,每天又忙著找其他途径来消业,这样的日子如何能够一直过下去呢?所以,我们应当来思惟什么叫作真正的修行人,而不是从他的名头,从他的名声,从他的名望,来看说他叫作大修行人,而是应该回到佛典来,到底《大藏经》三转法轮讲的义理是什么?什么才叫修行?修行所要知道义理是什么?只有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转易自己的业果,所以要真实信受三宝,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为什么要作这个示现?因为世尊是已经究竟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乘大愿的缘故,再回到人间示现的时候,一定是凡有所作,举凡突然微笑、举身放光,顾视某甲之类,一定是事必有因;因为要为众生宣说清净三归依的功德,好让众生发起净信,于佛菩提道上快速迈进。释提桓因由于在现起五衰相之初,能于佛前稽首作礼,而至心三归依。一者是有福报于应身佛前顶礼,因为应身如来示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我们已经深信因果,那么就不应该贪图侥幸,或者是想要用不如实的方式来逃避;而是应该要脚踏实地,依照佛菩萨、善知识所教导的正知见,如理如法的来修行,包括三归五戒、发大菩提心,修学六度、四摄来自度度他,加上破邪显正、护持正法等等,要这样的如法修学,才能够真正作个安隐无忧的学佛人。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30集学佛修行,能不能消除宿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来藏能够记录业因,衪清楚是应该,那我们应该怎么清楚呢?这就提到佛法所说的三归依还有五戒。三归五戒就是一个简单的善恶,可以直接实践的善恶的标准。因为受三归依的人,他心目中知道说法界的究竟理是佛法僧三宝,这样的法界究竟理,实际上就是以佛所说的理为真正理。佛陀因为证得这个理,所以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三宝都是归于这个理。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慧之外,还有努力地在修集福德。您有努力地依于定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种修。在每一本正觉同修会出版的结缘书或局版书,背后都有记载的一个佛法三乘菩提修学次第,都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众生如果受持三归依戒就会有三十六位神保佑!如果又受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那又会有二十五位神保佑!(每一戒有五位神!)而一般人没受三归依和受五戒,如果福德又修不够的话就容易被鬼神干扰!所以应该要受五戒修十善,如此才会有比较多善神护佑!那如果一般人被鬼神干扰该怎么办呢?好在可以持诵《正觉总持咒》!持大悲咒或《正觉总持咒》时都会有很多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个不接受三归五戒、不接受菩萨戒的佛学学术研究者,可以说是研究佛法吗?可以说是了知佛法吗?因为佛法是用来实证的,佛法是用来落实到身、口、意行上面去实践的,而不只是用来研究的。因为学术研究本身就是意识相应境界的一个虚妄法,但是佛法是远离意识境界的。什么叫作佛法?佛法是成佛之法;既然是成佛之法,一定是依着成佛的方法往前,进而去修学佛道的。成佛之法,是必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是世尊当时从波罗奈到摩竭陀国的时候,有一天就寄宿在优楼频螺迦叶的住处降伏了火龙,世尊降伏了火龙,又为火龙授了三归依,而且把这一只火龙置在世尊的钵中,放在世尊的钵中让迦叶看,迦叶看了以后叹未曾有。所以这个优楼频螺迦叶知道这样子的道理以后就归依了佛门,佛知道说迦叶的根缘已经渐熟了,所以到尼连河侧的时候,这个时候魔王要请求佛入涅槃,三请世尊都回答他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接著佛陀再为对方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因此我们也要这样度众生。所以接著我们先来讲布施之论。-----正觉电子报第98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第一章第四节诸佛度众的次第: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是修学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基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三归依时发四宏誓愿应当要以至诚心而发,不要只是在嘴上虚应故事,随着人家念。当他发了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一个大誓愿以后,那么他就可以称作菩萨了。(二)菩萨的种类(另述)(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简单的说完菩萨,再来说菩萨戒,菩萨戒它有一个很殊胜的功能,就是只要你受了菩萨戒以后,只要不违犯戒律,他就可以一直保有菩萨的资格。譬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假使声闻道是佛法的中心,就以声闻戒为正统的解脱戒,那么佛教的全部正法都应只维持阿含法道就够了,其余所有大乘经法都应该废止了!但事实是这样的吗?难道佛只照顾声闻人,对其他种性的众生都不照顾吗?都不为他们施设戒法吗?不可以这样想,所以还要依佛法的根本思想而施设菩萨戒或人天戒,譬如三归戒、五戒、十善戒。出家戒只有人间才有,所以只有人间才有出家人,其余五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夫世戒者不能破坏先诸恶业,受三归戒则能坏之;虽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势故。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不受戒;已受戒者犯则罪重,不受戒者犯则罪轻,何以故?毁佛语故。】讲记世戒和第一义戒不同,有智慧者应当观察戒有两种:一种是世间法的戒,另外一种是第一义法的戒。如果不是依三宝而受戒,那种戒就叫作世间戒。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譬如在藏密法中受了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家众受戒的种类有:三归五戒,也有八关斋戒(或者称为八关戒斋)以及菩萨戒。出家众就分为:沙弥跟沙弥尼戒,还有式叉摩尼戒,还有比丘尼戒跟比丘戒以及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在家众跟出家众都可以受戒的。那三归五戒呢?一般学佛概都很清楚,三归当然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跟戒酒。八关斋戒它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舍宅,见一切众生,应唱言:『汝等众生尽应受三归、十戒。』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是菩萨若不教化众生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入檀越、贵人家、一切众中,不得立为白衣说法,应在白衣众前高座上坐;法师比丘不得地立为四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不化众生戒】「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舍宅,见一切众生,应唱言:‘汝等众生尽应受三归十戒。’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是菩萨若不教化众生者,犯轻垢罪。」【说法不如法戒】「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入檀越、贵人家、一切众中,不得立为白衣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告诉鬼子母:如果你能够受三归五戒,尽形寿不杀生,我就让你的最小的儿子出来。鬼子母秉持佛的教诲,实时受三归五戒;受戒已,佛就让鬼子母最小的儿子出来。这时佛告诉鬼子母:你应该要好好持戒,你往昔在迦叶佛时,是羯腻王的第七个女儿,当时作了很大的功德,由于不持戒的缘故,因此投胎为鬼形。从上面佛典故事告诉大众,鬼子母在迦叶佛时,作了很大的功德,可是不持戒的关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