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然而,迦叶看到死猫,非但没有生起嫌恶的念头,反而欢喜的为这只死猫作三归依,并在路旁挖了洞,将猫埋起来,并祝愿牠早日得生善处。当佛陀说完迦叶与阿难过去的因缘后,接着对两位尊者开示: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死猫前来投胎转世的。因为阿难曾对死猫生起了嫌恶的心,所以今世遇到这位女子,非但没有化到瓜子,反而遭到女子的辱骂回来。迦叶当时对死猫没有心生嫌恶,反而欢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受三归依的人,他心目中知道法界的究竟理是佛法僧三宝,这样的法界究竟理,实际上就是以佛所说的理为真正理。佛陀因为证得这个理,所以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三宝都是归于这个理。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来藏法,就是大乘法,就是第一义谛,也就是说衪不是第二,而且这个法是没有一个法可以跟衪来相比的;而且除了这个法可以究竟觉悟以外,没有其他的法。所以虽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这是一种摄受众生的方便,当他愿意欢喜接受的话,我们就可以为他说明三归依,当他理解之后,再帮他作三归依。等三归依完了,再问他:你能持斋戒吗?所谓斋戒就是八关斋戒或是持五戒。如果他觉得持受五戒有困难,那么也可以选择定期持八关斋戒,所以就可以问他说:持一天的八关斋戒,你做得到吗?他如果说可以,那么我们就可以告诉他八关斋戒的内容,然后要求他说:你已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三归依的福德是无量的,佛陀在经典上说:布施无量无数珍宝的福德,不如受持三归依的福德,也就是说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的福德是无量无边不可计算的。佛开示说:如果有人能够受三归依,应知他所得的福报不可穷尽啊!佛又举例说:迦陵伽国有七宝的宝藏,这宝藏的地点名称叫作宾伽罗,迦陵伽国人民不管大小男女,有人七天之中以车子或象马驼驴来挑担回去,有人七个月之中每天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的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二乘菩提小法尚且要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人天善法;那么大乘的菩萨,当然更是需要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才能继续往更高层次的深法来修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的修学是不可能一蹴可几的,是要一步步从基本的做人之道开始;了做人的条件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修学生天法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的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二乘菩提小法尚且要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人天善法;那么大乘的菩萨,当然更是需要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才能继续往更高层次的深法来修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的修学是不可能一蹴可几的,是要一步步从基本的做人之道开始;了做人的条件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修学生天法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3 |
|
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的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二乘菩提小法尚且要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人天善法;那么大乘的菩萨,当然更是需要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才能继续往更高层次的深法来修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的修学是不可能一蹴可几的,是要一步步从基本的做人之道开始;了做人的条件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修学生天法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三归依时发四宏誓愿应当要以至诚心而发,不要只是在嘴上虚应故事,随着人家念。当他发了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一个大誓愿以后,那么他就可以称作菩萨了。(二)菩萨的种类(另述)(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简单的说完菩萨,再来说菩萨戒,菩萨戒它有一个很殊胜的功能,就是只要你受了菩萨戒以后,只要不违犯戒律,他就可以一直保有菩萨的资格。譬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世间法所施设的戒,无法破坏过往所造的种种恶业;但是受三归依后加持五戒或八关戒斋,就能毁坏以往所造的恶业;除五逆罪以外,一切恶业都可以毁坏。纵使作了大罪(如果你受的戒不是梵网菩萨戒、地持菩萨戒、瑜伽菩萨戒,而是优婆塞菩萨戒),也不会失掉优婆塞菩萨戒的戒体;虽然只是一生受,不是尽未来际受。为什么不会失去戒体呢?因为佛施设的这个戒法有势力、作用,能使受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世间三宝的这个僧宝,一定要持守他所受的这个戒法,如果他不持守这个戒法,乃至他破坏了三归依戒或是五戒,他一样不成为僧宝。所以说一切的戒,譬如说这个僧宝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萨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归依戒。所以没有一个僧宝,他是不受三归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归依戒跟五戒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信佛到成佛,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信仰佛教的佛受了三归依,归依佛、法、僧三宝之后,通常会自称为佛;如果更努力些,比起一般单纯信仰上的佛,更用心修学佛陀的法教,精进在道业上修持,例如受五戒、八关斋戒,甚至菩萨戒者,就会向别人表示自己是在学佛。学佛二字的意思,当然就是学着怎样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这是一种摄受众生的方便,当他愿意欢喜接受的话,我们就可以为他说明三归依,当他理解之后,再帮他作三归依。等三归依完了,再问他:你能持斋戒吗?所谓斋戒就是八关斋戒或是持五戒。如果他觉得持受五戒有困难,那么也可以选择定期持八关斋戒,所以就可以问他说:持一天的八关斋戒,你做得到吗?他如果说可以,那么我们就可以告诉他八关斋戒的内容,然后要求他说:你已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真正学佛的时候,人家说:「正觉同修会可以帮人家开悟,你要不要去学?」「我算老几?我怎么可能开悟?」上个月才发四宏誓愿说「佛道无上誓愿成」,结果连个初见道位的开悟明心都不敢追求,这算什么发大愿?还发什么无上正等正觉心?所以三归依的时候,如果有至诚心发起了四宏誓愿,那就叫作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因为这四个大愿不是要你成为阿罗汉,是要度尽一切众生,要断尽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三归五戒是证初果解脱的基本要件,若不能接受佛教中的三归依,而宣称可以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或者宣称可以证得缘觉果,世间没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受三归五戒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修除异生性;异生性修除了,才有证果的可能。所谓异生性,就是仍然保有下坠三恶道而成为异生有情的自性,也就是无法在未来永远当人(不论是当人类或欲界天人、色界天人),舍寿后及未来世都还有沦坠三恶 | 三摩地 2018-07-23 |
|
既然正直不诳是证果的要件,那么想要实证解脱果时,当然得要先受三归依及五戒,才有可能证得初果的解脱功德。同样的道理,纵使是真正的盗法者,后来若是真正证得初果以后,一定已经断除了忘恩负义的异生性,必然会在证果之时随即发露盗法的行为而至诚忏悔,灭除盗法重罪,这才是真正已经灭除异生性的初果人。若尚未灭除异生性,盗法成功而宣称是初果人,即是大妄语业,舍报后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对于事相上面所行的仪轨,我们建议佛对于身行放生业的时候,首先要对此众生说明归依三宝的好处,然后对众生进行三归依;但是这得要有一个前提,也就是自己的三归依戒乃是具足成就的。杀戒的精神乃是心中时时皆起不杀生之念,口欲亦离食众生肉,亦离赞叹杀生之语,身则是随缘遇到有人正在杀生时能方便救护,如此方是行放生业最好的仪轨。在对于众生行放生业的时候,同时方便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