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个不接受三归五戒、不接受菩萨戒的佛学学术研究者,可以说是研究佛法吗?可以说是了知佛法吗?因为佛法是用来实证的,佛法是用来落实到身、口、意行上面去实践的,而不只是用来研究的。因为学术研究本身就是意识相应境界的一个虚妄法,但是佛法是远离意识境界的。什么叫作佛法?佛法是成佛之法;既然是成佛之法,一定是依着成佛的方法往前,进而去修学佛道的。成佛之法,是必 三摩地

2018-07-22

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三摩地

2018-07-22

在家众受戒的种类有:三归五戒,也有八关斋戒(或者称为八关戒斋)以及菩萨戒。出家众就分为:沙弥跟沙弥尼戒,还有式叉摩尼戒,还有比丘尼戒跟比丘戒以及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在家众跟出家众都可以受戒的。那三归五戒呢?一般学佛概都很清楚,三归当然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跟戒酒。八关斋戒它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三摩地

2018-07-22

佛告诉鬼子母:如果你能够受三归五戒,尽形寿不杀生,我就让你的最小的儿子出来。鬼子母秉持佛的教诲,实时受三归五戒;受戒已,佛就让鬼子母最小的儿子出来。这时佛告诉鬼子母:你应该要好好持戒,你往昔在迦叶佛时,是羯腻王的第七个女儿,当时作了很大的功德,由于不持戒的缘故,因此投胎为鬼形。从上面佛典故事告诉大众,鬼子母在迦叶佛时,作了很大的功德,可是不持戒的关 三摩地

2018-07-22

那这样的这个灾难灾祸,要怎么消除呢?其实这个酒色所造成的灾难,是可以避免消除的,它的方法就是说受三归五戒。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正法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古代的时候如果大家读《阿含经》,有记载到古代当时佛陀度化众生的时候,当时是三归五戒同时受的。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以变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古代的时候如果大家读《阿含经》,有记载到古代当时佛陀度化众生的时候,当时是三归五戒同时受的。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古代的时候如果大家读《阿含经》,有记载到古代当时佛陀度化众生的时候,当时是三归五戒同时受的。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古代的时候如果大家读《阿含经》,有记载到古代当时佛陀度化众生的时候,当时是三归五戒同时受的。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一贯道跟喇嘛教,他们都只是假借佛法的名相,自己创造归依的内涵,因此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归依三宝,因为连六根本烦恼的无明恶见都断不了,也就是恶见中的我见都具足存在,如何能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连如何是涅槃都不知,又怎能领受无上的涅槃寂灭的妙乐呢?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三归五戒,以及要如何才是正受三归五戒?其实三归五戒是两种法,五戒当然是讲不杀生、不窃盗、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古代的时候如果大家读《阿含经》,有记载到古代当时佛陀度化众生的时候,当时是三归五戒同时受的。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 三摩地

2018-07-22

那这样的这个灾难灾祸,要怎么消除呢?其实这个酒色所造成的灾难,是可以避免消除的,它的方法就是说受三归五戒。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应该要来修学受持三归五戒,修行十善——身三、口四、意三这样子的十种善行;应该要来供养三宝,培植自己未来世修学佛法,乃至在世间的一个福德;应该来广行六度。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 三摩地

2018-07-22

那这样的这个灾难灾祸,要怎么消除呢?其实这个酒色所造成的灾难,是可以避免消除的,它的方法就是说受三归五戒。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些事情,你不参与,就不会得到顺利的果报;有些事情,你参与了,就会失去三归五戒。现在,许多人对佛教提出各种主张。坦率地说,我对其中许多提法的内涵很困惑。我不知道那些提法意味着什么,不知道那些提法的生活依据是什么,不知道它是从什么样的人生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我知道当年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深情厚意,但我觉得他的那个理想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我感到,作为佛 三摩地

2018-07-22

一方面摄心,三归五戒之后又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定慧等持之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在断除了五根对五尘的贪爱,产生净颠倒的贪爱之后,又断除了三种受,然后终于依于这样子的定慧等持,而在离开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的状态之下,意识自己证知自己的生灭,所谓的真正地断我见,依这个断我见为基础,才能够说是修行的入门。佛是全知,可是佛不是全能。讲到说依于杨振宁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对学戒具足正信,这时候自然就会乐于去受持三归五戒了。戒心就是我们自己愿意受持佛所施设的禁戒,除了受持禁戒之外,如果我们有犯戒的话,我们会愿意诚心诚意去忏悔改过。那么戒心很显然的,能够做到戒心的这一步,那必然是表示说:因为戒的本身对我们世间人来讲,一般人来讲都是一种约束。我们能够捐弃自己的成见,愿意接受佛给我们的约束来改正我们的行为。这表示说我们 三摩地

2018-07-21

】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修行,就会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就是告诉菩萨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佛经中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其实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个颂偈。的颂偈是这样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对学戒具足正信,这时候自然就会乐于去受持三归五戒了。最后,第十信位是愿心。愿意利益众生、愿意修集善法、愿意成就佛道等等。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初住位,开始乐于行布施等菩萨行。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在修集福德资粮方面呢,接下来说,发起信根而且长养了善根以后,还要正受三归五戒,求受菩萨戒。最重要是因为说,你今天既然要修学佛法,当然要依止于三宝而修学,最基本的五戒一定要受持;你要成为菩萨,那当然你一定要求受菩萨戒。还要行十善。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04条/6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