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看佛陀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就有这样类似的道理,我们看佛怎么说:佛子!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这段圣教怎么说呢?这段圣教就是说,对于初机的学佛人,因为他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信心还不够,对于自己用功努力的信力还不足,因此,他必须要时时的鼓励,才能让他继续的进步。如同小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因为父母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经上说:如须弥山安处不动,就是说发起深心者,对于三宝、对于因果的正理、对于大乘法、对于阿弥陀佛的大愿、对于自己能否往生极乐世界,乃至自己最后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对于这些真实的事与理,他可以深刻信受喜乐而不疑惑。因此想到自己将要往生极乐而心得决定,那是发自深心的喜悦信乐,所以有一个有发起深心的人,他会以深心念佛。也就是说他会全心全意的归依于佛,永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他深信因果的原因,所以他必定归依于三宝而成就四不坏信。也就是说,他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于僧,他对于佛法僧能够深心的归依,至诚心的归依,而成就了四不坏信。四不坏信就是说归依三宝以外,他还归依于圣戒,也就是说,归依于佛的圣戒这个部分。所以说在经典上怎么说:应如是解具足四事,名不坏信。----《别译杂阿含经》卷八。哪四个呢?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他得要真实的归依三宝,成就四不坏信,并且他还要----不只是深信因果这个基本资粮的建立----他还要不毁谤大乘法,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一样,他不毁谤大乘法。因为大乘法是建立一切的万法,一切万法都不离大乘法所说,因为大乘法都是依于法界实相心而说,极乐世界的功德也是依于法界实相心而说。所以说这个三归依的如法受持具足,以及四不坏信的成就是非常的重要。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说他至少要皈依于三宝,成就四不坏信,他有一日一夜的出家戒,而且他不是归顺于外道法,不像外道不持戒;外道不持戒的人是没办法成就这个功德的。而且这个菩萨他虽然是中品生人,可是他是坐七宝莲花往生的;他往生的时候在莲花池里面待了极乐世界的七天,也就是娑婆世界的七个大劫,花才开;花开以后,他才开目合掌赞叹阿弥陀佛。大家有没有看到?见佛的礼节还是要有!然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得闻佛名、法名及闻僧名,闻三宝名即得往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这里的明明说,他在极乐世界的宝莲花里面住了七七四十九天,极乐世界七七四十九天以后花才开,在极乐世界四十九天以后,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四十九个大劫;而且他没有直接见到佛,而是见到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这两位大士跟他讲甚深的十二部经。这时候,你看这时候,还是在讲甚深十二部经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下品中生的这个菩萨,他平常是有学佛,他是受五戒,可是就毁犯了五戒;受了八关斋戒,又毁犯八关斋戒;受了声闻具足戒、沙弥戒,又毁犯了这些沙弥戒、具足戒----声闻具足戒;乃至他偷僧只物,偷僧宝的东西,偷三宝物;乃至盗现前僧物,盗了寺院现前僧的物;甚至他是可能出家或者是居士,他是不净说法----盗说经法、不净说法;而且他是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归依典礼庄严而肃穆,当我从平实导师的手中接到纪念佛像时,平实导师慈悲的向我说恭喜,心中非常感动而兴奋,深觉自己十分幸运,能有机缘修学了义,从今天起我就是正式的三宝。算算进入正觉禅净班到今天正好满八个月。犹记得两三年前,家中同修邀我ㄧ起参加禅净班,我因不了解正觉,特别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发现了很多负面的言论,所以不想参加,也不愿障碍同修前往修学。但心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菩萨能以忏悔发愿不断推进自己的无相忆佛拜佛不缀,又能在忆佛拜佛之后觉察忆佛拜佛之中之掉举实属常态,觉察意根作意之业惑现行缘起性空,根本不必为此心生懊悔,于只要不断修习就一定能减少乃至修断掉举心得决定具足信心,相信离成就无相忆佛拜佛也不远了!谨将此最近忆佛拜佛中的一点感想心得,报告给各位同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实乃心中所愿也!------三宝(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他也对三宝生起信心了--表示佛所说、菩萨所说,真实不虚!然后无相念佛三昧修学成功了,突然心里面会有一个怀疑,怀疑说我在念佛,那佛祂究竟是什么?我又是什么呢?那这样一个心里面起这样一个疑之后呢,整个人好像东西南北分不清楚,完全就是在这个疑里面、这个困惑当中,那这个就会体究念佛,就是体究念佛。突然有一天一念相应了,他知道我是什么了,知道弥陀是什么了,他很清楚的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所以他本来没有形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宝在此世界修学禅定,是难行道,也是速成道。往生极乐世界是易行道,若具此无相念佛工夫者,欲往生极乐净土,一生即可成办;若以证得究竟解脱境界而言,则往生极乐净土者所需时间超过在此世界之修行者十百千万倍。此非本书所欲叙述之范围,不拟详细解说。注二、无生忍:分证解脱乃至究竟解脱皆是无生忍。注三、无学:有修有证谓之有学,或称学人。究竟解脱者于解脱道已经亲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闻三宝名即得往生。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此为苦。虽有余乐,犹不乐彼处。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即得如意,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余佛所,修诸功德。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几所不退菩萨,生彼佛国?佛告弥勒:于此世界,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四者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故。又向说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清净有二种,应知。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十念法门(此为最忙者设)每日清晨,盥漱焚香(若无香华,须心上观想,作无数香华,供养三宝),合掌面西,至心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三拜)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拜)南无大势至菩萨(一拜)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拜)随合掌面西,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口气,为十念。随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岂若极乐国土之永脱轮回,长辞六趣乎?余尝于文昌、关帝、东岳庙中进香,礼拜之后,必祝云:“愿帝君尊信三宝,发菩提心,往生西方,行菩萨道。”又尝顶礼斗母尊天,及昊天上帝,虽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之后,亦愿至尊念佛往生,行菩萨道,广度一切。何以故?只因有智慧人,看得世间极高明事,无如念佛。最有福事,莫若往生。念佛往生,非一切福德所可比拟者也。斗母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愿释迦弥陀,常住三宝,愍我愚诚,同垂摄受。余曰,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汝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上座唯唯而退。因录其问答,以为不知此法者劝。(原标题:净土决疑论)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