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像菩萨最初归依三宝,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就已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宏誓愿是诸佛及菩萨共通的愿,可以说是佛菩提道修学的总愿。这个愿就是以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化无量无数的一切众生为首要。再者,比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世尊也有这样的开示。世尊说: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时其他国家的豪贵居士、大富长者,听到了佛在阿耆达国三个月之中在食用马麦,大家赶紧就带着种种供养妙具,种种美食前来供养三宝,人数多到呢,马车把路都塞得满满的,世尊也一一地接受他们的供养。七天之后,佛告诉阿难:你现在到城中去,告诉阿耆达国王,僧团已经结夏安居完毕了,我们要去其他的国家了。阿难与另一位比丘两个人来到王宫,把佛的话告诉了国王,国王还没有弄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住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出世间的三宝一样是佛、法、僧三宝。所谓的佛宝,就跟世间三宝是不一样。世间三宝是佛像----裱好的佛像,不管是大理石雕的、玉雕的或是土去塑型的,或只是印刷的佛像,那都属于世间的三宝、表法的三宝中。所谓出世间的三宝是指什么呢?就是指真正的佛陀、十方的诸佛!佛宝就有分法身佛、报身佛、应化佛(应化身佛)。为什么佛要这样来区分呢?因为这样才能够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我们佛教里面有的道场它供的是三尊佛像,又叫三世佛,就是过去佛燃灯佛,祂也曾经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的老师,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而未来的佛则是弥勒尊佛,这样子叫三宝佛——三世佛。因为只有佛陀才能够来到人间堪为人天至尊教主,传授众生这一大事因缘。也就是说,释迦如来哀悯这个世间的众生,众生们各有各的根器与习性,但是心中都广泛地具有种种的贪、瞋、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佛的第九个名号叫作佛,佛这个名号在佛门中是非常敬重的;譬如,如果在板凳上写个佛字,肯定没有一个三宝敢坐上去,可以想见佛是如何的尊贵。什么是佛?就是觉悟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的人,自己究竟觉悟也能觉悟他人;一定要先自觉,然后才能觉他,叫作自觉觉他;自觉与觉他所应修行的一切过程与内涵,都已经完成,叫作觉行,这样的人才能称为佛。因为有佛的觉悟,才能有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佛的第九个名号叫作佛,佛这个名号在佛门中是非常敬重的;譬如,如果在板凳上写个佛字,肯定没有一个三宝敢坐上去,可以想见佛是如何的尊贵。什么是佛?就是觉悟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的人,自己究竟觉悟也能觉悟他人;一定要先自觉,然后才能觉他,叫作自觉觉他;自觉与觉他所应修行的一切过程与内涵,都已经完成,叫作觉行,这样的人才能称为佛。因为有佛的觉悟,才能有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陆正元老师问、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是否可长可短?是否看各人的精进与否?答:劫有大、中、小劫,若无特别指明,一般所指的劫通常是指大劫。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此为增劫;人寿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此为减劫,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一小劫共计约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佛对那个老人说:你这一世以来真的悭贪,没有供养三宝,也不对众生布施,所以你往生后世时没有福德可以依靠。老人家又问:那我怎么办?佛说:你可以先赞叹三宝,赞叹完了就供养三宝,三宝供养完了就孝顺父母,父母如果已经过发,你就去布施众生、利乐有情,有这些善法作依靠,下一世就可以好好的过日子。佛对世俗众生也是很有耐心的开导,这也是难忍能忍,并不是只有忍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长、理务世俗、一一清正、于国忠孝,悉共有缘,归向菩提,得值三宝,令发菩提之心。云何名为十种无尽甚深大愿?一者大愿∶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主、四天四轮之主、诸神龙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护佛法之主、伽蓝宫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刚坚牢之主、护国善神之主、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证悟者,不更说「得」,一切证悟者,当下即知,这中便是,何更说「得」,若未悟者以为有「得」者可说,不过虚妄见解,以为佛是虚妄建立,因此需向外寻觅,于十八界生灭法中以为真实,乃至以自心所见,所思,所觉,所拟想,努力配合经典所说,以为凑合起来,这样的思考便是圣境,岂不知,初悟者和佛地千差万别,何可以道里计,是诸不知不正见者,永远不会于般若之门,以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1 |
|
42,b8-c10)然而曾未发心者,必对如来之诚实语,无可信受!佛陀老早就成佛了,就无远时劫就已经成佛了,即使是经典上面说的燃灯佛予祂授记,都是度众方便示现,这一切都不是凡夫自己不阅读经典而可以想象的!而世尊更示现于十方星球世界,更不是曹兄如是之者,以自己感觉如何如何,这中间取有兴衰事而能够知道的!《妙法莲华经》卷5:「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 | 三摩地 2018-07-21 |
|
——《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时,如果人家以种种宝物供养;你就与大众以种种偈颂恭敬唱出来供佛。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佛对那个老人说:“你这一世以来真的悭贪,没有供养三宝,也不对众生布施,所以你往生后世时没有福德可以依靠。”老人家又问:“那我怎么办?”佛说:“你可以先赞叹三宝,赞叹完了就供养三宝,三宝供养完了就孝顺父母,父母如果已经过发,你就去布施众生、利乐有情,有这些善法作依靠,下一世就可以好好的过日子。”佛对世俗众生也是很有耐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佛对那个老人说:“你这一世以来真的悭贪,没有供养三宝,也不对众生布施,所以你往生后世时没有福德可以依靠。”老人家又问:“那我怎么办?”佛说:“你可以先赞叹三宝,赞叹完了就供养三宝,三宝供养完了就孝顺父母,父母如果已经过发,你就去布施众生、利乐有情,有这些善法作依靠,下一世就可以好好的过日子。”佛对世俗众生也是很有耐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其实三宝真实的内涵,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再大略说明一下。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国王以最美的饮食,最好的服装供养众圣贤,使他们都能满足所需,并五体投地跪下叩头,涕泣而说道:我心地污秽,行为恶浊,不符合要尊敬佛法僧三宝和报四恩的教导,导致干旱害苦了全国百姓,应当惩罚我的罪过,把我流放到艰苦的地方。国内连年的枯旱,百姓深处在饥饿、困苦、怨恨、悲痛的情境之中,恳求各位圣人为我国百姓消除灾害,将罪报降到我个人身上。诸圣贤安慰道:你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且他也对三宝起信,他信受于佛、信受于法、信受于僧,乃至成就“四不坏净”、“四不坏信”----就是说不仅是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也归依佛的圣戒。那有人说“我学佛啊”甚至“我明心见性”,他居然不归依三宝,不归依最简单的三归依戒的话,乃至受持五戒种种,那表示说,他的十信位的凡夫性----还没有具足成就能够跨越凡夫 | admin 2018-07-21 |
|
供养一切诸人天!顶礼天中天,无上真法王,本师释迦尊,真为说法者,语竟意无穷,方便施设教,三乘同归一,一切皆成佛!净土法门从古到今,并没有特别说了义诸殊胜第一义谛,并没有特别以此来此娑婆世界弘扬圣道之殊妙境界,是以说非了义,以佛法中惟第一义谛,即此真心说为第一义谛,离此真心而说则为不了义,说为非第一义谛,因此是以当归净土法门为不了义!又以其诸仁者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且他也对三宝起信,他信受于佛、信受于法、信受于僧,乃至成就四不坏净、四不坏信——就是说不仅是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也归依佛的圣戒。那有人说我学佛啊甚至我明心见性,他居然不归依三宝,不归依最简单的三归依戒的话,乃至受持五戒种种,那表示说,他的十信位的凡夫性——还没有具足成就能够跨越凡夫性,进入到真正菩萨的修行。这是第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