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归依三宝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迦兰多迦竹林精舍。时与众多菩萨摩诃萨。住不退转位阶十地。十波罗蜜多悉已圆满。复有众多诸大苾刍。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已利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 | 三摩地 2018-07-22 |
|
汝可诚心归命三宝。应作是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嗟袜曩法天子。以死怖故。畏傍生故。白帝释言。憍尸迦。我今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天子。受三归已心不间断。以至命终。诸天之法。下智有见。不能观上。时帝释天主。观彼天子。生于何处。为生南阎浮提王舍大城受猪身耶。为不受猪身。尽彼天眼。观之不见。又观傍生鬼界。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语者称说三宝无量功德。义者三宝功德离欲法性同无为相。语者说从发心至坐道场。修集庄严德。义者以一念慧觉一切法。舍利弗。举要言之。能说八万四千法聚是名为语。知诸文字不可宣说是名为义。大般涅槃經卷第六[0401c19]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间三宝的这个僧宝,一定要持守他所受的这个戒法,如果他不持守这个戒法,乃至他破坏了三归依戒或是五戒,他一样不成为僧宝。所以说一切的戒,譬如说这个僧宝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萨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归依戒。所以没有一个僧宝,他是不受三归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归依戒跟五戒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开示说:【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言:若不能者,汝能随我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不?若言能者,复当教之,教已便施。若言我今能说二事,唯不能说诸法无我,复应语言:汝若不能说诸法无我,能说诸法是无性不?若言能者,教已便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开示说: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言:若不能者,汝能随我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不?若言能者,复当教之,教已便施。若言我今能说二事,唯不能说诸法无我,复应语言:汝若不能说诸法无我,能说诸法是无性不?若言能者,教已便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这一世很穷,每个月去布施一百块钱救济贫穷,来世都会富饶;或者每个月一百块钱供养中的三宝、护持正法,下一辈子可就很有钱了,因为这都是无量报,到了下辈子至少也是中产阶级,那就更有钱布施了。菩萨就这样一辈子、一辈子累积下去,每一辈子的钱赚到够用了就不赚了,却又继续布施,把福德不断累积,而每一世都只用一点点,累积到成佛时福德就很广大。如果不这样了知,每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个布施的福德当然很大,因为毕竟是佛门中的表相三宝;对方后来也成为大师,大家都很崇拜,徒众好多,财产更多;但这位布施者在此世及后世,从这件布施中所得到的修行果报,仍然会停留在常见法里面,得不到真正的出世间法;因为他所布施的对象、所弘扬的法其实只是世间法。如果有因缘遇到真正的出世间法,他去布施了,也许只是不小心去布施到,但他来世就有证悟的因缘了,这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只有真正的能够正信于三宝,归依于中道实相的第一义谛法,才是真正的富贵与吉祥;而生为一个宗教传法人,也应该以这个真正的富贵与吉祥的法来教授给众生。所以古德有这么说:【三宝最吉祥故我经初说佛之一字即是佛宝,如是一时及彼处即是法宝,我闻二字及比丘众即是僧宝,具陈三宝为显正矣。】(《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1)所以真正的最吉祥就是三宝。-----《三乘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用不坚固的财,去赚取坚固的圣财,而且在未来世还会有很多不坚固的世间财让我们享受,何乐不为?这边佛陀很有方便善巧的说法,刚开始要给众生一点布施的动机,众生刚刚开始会想:我今天供养了三宝,这一位僧宝又是已经明心开悟的圣人,我未来世将会得到无量报。心中很欢喜。等他布施习惯了再告诉他:你不要只得到这一个福报,你还得要得功德。福德是一定跑不掉的,何必牵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譬喻经》)这一个弟弟,因为哥哥这样子好于修学解脱之道,而对于这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对于父母所留下来这一些财产,这些家族的名声都不在意;于是他就很生气,经常跟这一个哥哥抱怨说:我们同样是兄弟,父母早早就过世了,应该要互相努力来振扬家族的财势,让父母所留下来的名声、财物、财产愈来愈炽盛,这样子才叫作是孝顺啊!结果你反而掷弃这个家业,去追逐在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以先从亲近佛教,闻熏因缘果报的正确观念开始,逐渐接受布施行善的人将来必定有人天善报,造作恶业的也必定会受到三恶道的果报;然后就可以归依佛法僧三宝,成为三宝。这时候如果因缘还不成熟,归依时受持的五戒是可以选择多分受或少分受,也就是可以先受其中的四戒、三戒乃至于一戒;甚至于可以只先受三归依,而不一并受持五戒。先发起对三宝的信心以及成就佛道的长远誓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且,在那种情况下也会发生一件事情,就是你修学禅定非常地迅速;因为遇到好的教导,可以将诸佛的教导以及诸菩萨们的教导,大菩萨们不断地循循教诲,乃至于这声音——这个声尘都是让众生可以生起对三宝的信念,自然而然而生,不是刻意勉强来生起来的。所以你就自然可以在极乐世界精进不懈,不会说有一个时间点你不晓得怎样要去问谁、怎样求取善知识、怎样精进,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了他,继承了长者的家业,从此以后呢,敬奉佛法僧三宝,以四无量心广行布施。佛说:这一位长者就是我——世尊的过去世,那一位乞丐就是周利盘特比丘,而那一位浪荡子呢是提婆达多。提婆达多过去虽然听闻我所说的经多达六亿品,可是他的嘴巴虽然说好啊!好啊!可是他作出来的行为,却是违逆我的教导,并没有把它付诸实践,所以他死后入太山地狱,也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想不到童子得到这笔钱财后,竟大行布施,供养三宝、周济贫户,不到半年光景,所有的家产几乎散尽。母亲因此忧愁苦恼,怪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作为。这时童子竟在此时得了重病,不过短短时间便死亡了。童子的母亲失去了财产,又逢丧子之痛,心怀伤心欲绝的忧愁而想念著儿子。在一亿里中,有一位最富裕的首富年已八十,却仍膝下无子,于是童子就投生到他们家中,成为首富与他的大夫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归依三宝、修学佛法正知正见,并且随缘随分随力修集六度十善,护持三宝、护持正法,以此培植深厚福德。成佛之道资粮位的修集有二: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也就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超荐祖先时,自己的能力还是有限啊!除非你已经证道了,在没有证道之前,最好还是请比丘、比丘尼来做:看有哪个寺院,请师父们来办总是比自己办好!这是因为加上了供养三宝大福德的缘故;你如果已经见道了,那就不在此限。但是千万别请那些否定的出家人来做,因为他们不但没有出家功德,反而还有破法的大恶业;误请他们来超荐,那不是反而拖累先人了吗?又如不信有西方极乐 | 三摩地 2018-07-22 |
|
欲求来世富裕、远离穷困者,今生当奉养父母,供养三宝,布施有情,莫侵占三宝物。一切有情之有财富,皆非无因;皆以先时先世之因,而得今时今世之果;绝非无因无缘而得财富,亦非无因无缘而求索不得;施之果报,多属异熟,少有现世报者,其中因果错综复杂,非诸有情神鬼所能尽知。据《菩萨优婆塞戒经》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