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站在了义佛法的立场,无论是谁,只要他能够通达三乘菩提的真实义理,他就是“胜义僧”,即便他身穿“白衣”,反之而言,即使身穿金边袈裟,声闻四海,却错会佛意,误导众生,他不过是个“狮子身中虫”,徒有虚名而已,《佛藏经》说,这种人就连一杯水的供养都承受不起!表相僧宝与真实义僧宝http://www.sanmodi.cn/book/1/893.html出家是出哪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4集如何做佛事?>正源老师(原标题:什么是法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如何做佛事?>正源老师(原标题:佛事的真实意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12集供佛功德--身贫供养品>刘正莉老师(原标题:供佛的细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019集陀罗尼的事持和理持>陈正源老师大悲咒原文------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共八十四句)全文注音: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1)námó·hélàdánā·duōlàyàyē。南无·阿唎耶。(2)námó·ālìy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依理来说,真正佛法中的,是得要演述三乘菩提的法要;所以这些梵呗的,其实只是方便的;真正要演述三乘菩提的法要,这才是佛法中的。经典中所说的,大多都是世尊还有诸菩萨、圣们他们讨论三乘菩提法要的聚会。但是,佛法流传到后代,因为要广为接引初机的学人,因此开设了很多很多的权巧方便法,所以这些以梵呗唱诵的方式来举办这种唱诵的,而且大都偏重在超度等等这些事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4集如何做佛事?》正源老师(原标题:什么是法会?如何做佛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27集上品中生(二)上品下生(一)》正伟法师(原标题:礼佛的规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来看第三种是“身心都出家”,譬如像地藏王菩萨,或者是已经实证三乘菩提的出家众,都是这样。第四种是“身心都不出家”,指的就是一般的世间凡夫。所以我们依世尊的定义,出家与否并不是指表相上是否有剃除须发、着染衣的身出家为标准;而是以能够依着佛陀的圣教,发无上菩提心,以大慈悲来饶益一切有情,并且修学三乘菩提成就佛道,作为真出家的标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27集持咒有用吗?》正礼老师开示(原标题:持咒有用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梵呗作为一种「次法」、一种工具,是让佛有因缘可以藉这「次法」为缘,来渐次未来实证「法」的因缘;不应当有误解而反客为主,把次法当作是佛法,当作是三乘菩提佛法内涵。因此,四众有了误解之后,佛弟子们以为说,只要经常参与梵呗课诵;或者是在家们,经常去参加拜忏消灾,那就是佛法的全部,以为在修习佛法,已经可以实证佛法。如前面所说,梵呗只是诸种次法中的一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07集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正光老师主讲(原标题: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 <第112-114集佛教宗派本源(二、三),佛教宗派教判>正伟老师(原标题:佛陀降生前众生怎么修行?) | admin 2018-07-22 |
![]() |
而这三者中的法施,假如更能够布施了义法,更为胜妙,因为这是能够引导学人进入三乘菩提的。因为持戒的缘故,就有不侵犯众生的止过;然后进一步又去利乐众生,成就众生的善净业,这就有扬善的成分;未来世可生人天尊贵,自然可以脱离三恶道。当然,也可以用自己持戒的功德福德,也转教众生来持戒,而同时可以免除三恶道之苦。因为忍辱的缘故,自己除掉了瞋恚之毒,也同时教令有 | admin 2018-07-22 |
![]() |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首先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道业精进否?众生易度否?现在大家所收看的节目是“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佛教正觉同修会将一些平常学佛人会感觉到有疑惑的问题,把它们收集起来,统一的为大家解说。今天所说的题目是:佛教共有多少宗派?到底佛教里面有多少个宗门的各教派呢?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有 | admin 2018-07-22 |
![]() |
现在大家所收看的节目是“三乘菩提概说”。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说到,真正研究印度哲学的这些学者们,他们一致都认为说,佛教里面的各种教法元素,绝大部分在古印度当中都已经出现过了。所以甚至于比较极端的会说,佛教并没有超越之前《吠陀经》的哲学。我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之前的吠陀哲学当中,已经有如此多的东西它跟佛法的内容是非常相近的,这是为什么呢? | admin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依着《解深密经》胜义谛圆成实的修行,而知道说这个教相的观行法门,其实是契应三乘菩提的正理;契应三乘菩提的正理,所以说它是圆满真实,所以说是应理圆实宗。因为法相唯识宗完全符合三乘菩提的修学的正理:法相唯识宗不但符合了二乘解脱道的修学道理;也完全符合了大乘佛菩提道别教修行的一个法门,如何透过法相唯识宗证悟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而进入佛菩提道的修 | admin 2018-07-22 |
![]() |
六经十一论本身就函盖了三乘菩提的修行,所以它含摄了二乘的解脱果,也含摄了大乘佛菩提果的别教五十二位阶的修行次第,含摄了十七地的瑜伽师的境智行果,也就是刚刚所说的,这些瑜伽师地地修行的一个境界的一个果相。所以这个唯识五位,它其实是依着六经十一论,依着唯识的宗旨来修学,而能够分证解脱果乃至于佛菩提果。所以六经十一论其实它是函盖了三乘菩提的。而这六经十一 | admin 2018-07-22 |
![]() |
不过依大乘佛法的角度来看的话,虽然熊十力他本身不是佛教徒,但是他的见解超过吕澂,他的见解远胜过吕澂;因为他所立的这个宗旨,他所立的这个立义是不堕断灭空的,这个是比较符合三乘菩提的宗旨——虽然他是执着意识心的这个变相的这个部分,但是其实他是不落入断灭空的。而熊十力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没有明心;而吕澂的问题,也是因为没有明心。而若有明心的话,若 | admin 2018-07-22 |
![]() |
依《解深密经》胜义谛圆成实正理而立宗旨;此宗教相之观行法门,契应三乘菩提正理,圆满真实,故名应理圆实宗。复依此宗所摄根机,遍三乘种性,教法函盖三乘菩提,能度三乘学人各证所契菩提故,亦名「普为一切乘教宗」。若约法相而言,本宗有五种唯识观,五位理事观;一切有为无为法,皆归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复归自心藏识。以藉法相能明万法唯识正理,究竟胜妙,故名唯识宗。若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