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乃云:如诸菩萨,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观自在菩萨。(梵语涅盘,华言灭度。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二十七参〕,善财承教,至补怛洛迦山,参观自在菩萨。既至彼山,处处求觅,见其西面喦谷之中,泉流莹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时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加趺坐。无量菩萨,恭敬围绕,为说大悲行门已。乃云: admin

2020-06-08

  譬如说如果有人讲到永恒、讲到天堂,那也要说那我要到未来世去,那我要凭什么去?如果有未来世,那一定要有过去世,所以说能够有一个法,它能够贯穿三世,那才是实证,那才能够证明确实有因果。而佛法中确实可以来证明这个第八识是真的存在,而且祂是永恒之法,所以祂是我们流转生死的根本,所以这就是真正的佛法。若有任何的说法跟这个相违背,我们就可以知道那就是外道的邪说 admin

2020-06-08

  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是依于本识而三世相续、不断不常,这样以正观来破除愚昧颠倒之心。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 admin

2020-06-08

  因为他知道自己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虽然三世的十八界都是无我,但是有一个常住不坏的自心如来、自性弥陀,可以常住不灭而世世重复的生出见闻知觉性,让他可以在出生成长以后,再继续进修佛法,延续上一世的佛道而往上进修,绝不会堕于断灭见之中,此世所修习的一切智慧,也都会集藏在第八识自心如来之内,来世一定会遇缘而起,不会唐捐其功,也不必畏惧隔阴之迷,所以菩萨由于 admin

2020-06-08

  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作三恶道的业呢?也是因为贪、瞋、痴的烦恼深重,贪、瞋、痴的烦恼深重之所以会持续地长养、持续地熏习,主要是不能相信善因能够得到善的果报、不能相信有三世因果,对因果不能深信,那就是善根缺乏。所以,如果说持续的在贪、瞋、痴烦恼的作用下而造作十不善业,那么一直在三恶道中受果报的话,善根要长养就非常地困难;没有办法对三世因果起信,对清净解脱法 admin

2020-06-08

  为什么是戏论呢?因为灵知心乃是一期生死所有,不能贯通三世,往世的灵知心死了以后,并不能来到这一世而入母胎;同样的道理,这一世的灵知心死了,也不能去到下一世。所以,如果有人坚持认定灵知心是不生灭心、是中道心,那么这个人就是具足我见者,正是自性见外道啊!所以说,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是般若经所说之空性,才是法界之实相,是无余涅槃之本际,也是佛地大菩提果之根本 admin

2020-06-08

  九者应勤观察三世诸法如梦幻等。无染着故。十者应勤摧伏外道邪论。不令异见损众生故。」《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九:「云何七知法。谓七勤。勤于戒行.勤灭贪欲.勤破邪见.勤于多闻.勤于精进.勤于正念.勤于禅定。」《大方广宝箧经》卷2.文殊师利菩萨云:「云何菩萨初中后善。若不舍于菩提之心是名初善。不念下乘是名中善。回向一切智是名后善。复次初善者于诸众生慈心平等。 admin

2020-06-06

那就好像是诸佛如来没有这个法,他们才要来娑婆世界听闻,所以他提出这么一问:“非一切诸佛有此法耶?”没想到如来告诉阿难说:“三世诸佛都有这个法。”这好像有点奇怪,“三世诸佛”不但是当下的十方诸佛,包括过去的已成诸佛以及未来诸佛,包括诸位;诸位将来成佛时也都有这个法,这样听起来不是很奇怪吗?阿难就提出疑问来了:“如果 admin

2020-03-19

所以业就是指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势力,由业的势力就有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因果报应,以及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的三世生死轮回相续;所以善业有生乐果的势力,恶业有生苦果的势力,一切苦乐果报,都是因为业力所导致的。业力真是不可思议,所谓:【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46)既然众生在三界中生死相 admin

2020-02-21

老实说,那些有宿命通的人他如果能够看见前三世、前五世,那就很值得他炫耀了!但是在了义佛法中,这个其实是不算什么的,还不如没有神通的胜义菩萨入定以后撞来撞去、碰来碰去,却能看见很多劫前的事;所以世人的宿命通其实是远不如胜义菩萨种子现前的时候,可以看见和了知某些因果,而不会再犯了。所以十恶业道对于修行人来讲,千万不可以轻易去碰;因为十恶业道作了以后,不 admin

2020-02-21

譬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中的开示:【三世五阴法,说名为世间,斯由虚妄有,无则出世间。】如果贪着五阴不舍,就能聚集有情世间或器世间出生的因缘;如果无法了知五阴之虚妄性,就无法证得出世间法,而解脱出离三界世间之苦。声闻人就是要灭尽五阴,而不再出生于三界世间之中,因此能寂灭离苦;而菩萨因为有更胜妙智慧的关系,因此虽然在具有众苦的世间利乐众生,但是因为 admin

2020-02-21

首先,业感缘起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有情在世间造了善或恶业以后,一切善业种子及恶业种子,都记存在各自的阿赖耶识中,将来便由这些业种为缘,引生善报以及恶报,称为业感缘起。世间人劝善,而常常说一个简单易懂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其实就显示了业感缘起的现象,由善业或恶业种子感应,而有未来世顺遂或违逆的果报。譬如有人学佛以后开始修集 admin

2020-02-21

而众生所接触的种种境,就是佛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开示的自心现量:【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也就是说,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都由自心现前所流注的种种境界为众生所接触及领纳,是为自心的现量境,不能外于自心如来 admin

2020-02-21

日前在台北佛教正觉讲堂听闻萧导师讲授菩萨优婆塞戒经时,导师提到三世因果的微妙,举了二十年前发生的李师科抢案及王迎先命案,说到与王迎先命案有关的五位当事人,其实都是过去生被王迎先(当然也是过去生)杀害,当时种下的业因,才会有今生的业果。这段故事我几乎已经忘得差不多,只大约记得一些梗概,曾经由报导得知您与该事件的因缘,不知您今生是否亲近佛法,对佛法中讲 admin

2020-02-21

我们再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再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谈得到所谓的三世因果。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 admin

2020-02-21

 所以佛法中讲因果,是讲三世因果的关系,就是现在世所受的苦乐,乃是过去世善恶业的果报;而现在世所造的善恶业,又会感生未来世苦乐的果报。所以说:欲知过去因者,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者,现在作者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未离隔阴之迷,也没有证得神通,而无法知道过去世,也看不到未来世。因此就有人仅以所知所见,认为众生都只有现在一世,不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 admin

2020-02-21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的阿罗汉, admin

2020-02-21

再说这个有情世间,以我们人身来说,一期当中不离生老病死的辛苦,而一期一期的轮转,又无法避免于惑业苦的迁流;在人生当中之所以有着生老病死、之所以有着惑业苦的迁流,就是因为无明的关系,而有了五取蕴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轮转;有了这个五取蕴以后,就会有身行、口行、意行,想要解脱生死,就必须对于自我的身行、口行、意行,要能够如实地现观。对于身行所起的种种 admin

2020-02-21

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优婆斯比丘的前世与今生,我们将藉由这个故事,进一步来说明三毒心对于有情三世流转的影响。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个国家叫作罗阅祇国。在这个国家中,有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有两个儿子;兄弟两个人都长大了,富有的商人就将家中的事业,交给两个儿子来经营。而当年轻的哥哥到了要结婚的年龄,他喜欢上了那个国家中一位长者家非常漂亮 admin

2020-02-21

譬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中的开示:【三世五阴法,说名为世间,斯由虚妄有,无则出世间。】(《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如果贪着五阴不舍,就能聚集有情世间或器世间出生的因缘;如果无法了知五阴之虚妄性,就无法证得出世间法,而解脱出离三界世间之苦。声闻人就是要灭尽五阴,而不再出生于三界世间之中,因此能寂灭离苦;而菩萨因为有更胜妙智慧的关系,因此虽然在具有众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