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六种神通,亦非声闻缘觉所及,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是名不可思议胜。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在,是名解脱胜。是故舍利弗于契经中,赞叹如来具七胜法。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因为弘法事务越来越忙,没有时间为自己再进修三三昧了,也就放弃了打坐的乐趣;这样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有好多年了。可是,人家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近这两年来,我发觉到:现在就算是想要起那种没有语言的妄念,还真的是不容易呢。到这个地步,要在二禅中长时间安住,已经不是问题了;不必很努力、很辛苦,就可以自然地不起那种没有语言的妄念了。检讨这个现象之后,我 三摩地

2018-07-23

除了所谓的两种无想定的这个意涵,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无想定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所谓的三三昧里面的无想定。因为三三昧就是所谓的:空、无相、无愿,有时候这个无相三昧,也称为无想三昧,这个三昧又称为定,所以也有时候,也会把它翻成是无想定。好,我们来看看,在《阿含经》里面,也有这样的:【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志在空寂,微妙德业,亦是须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都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到底这个差异在哪里?前面说过,菩萨也证得如同二乘人所证的出世间法的三三昧,却又证得另外一个层次的出世间法,称为世出世间法。换句话说,正在世间示现的时候,祂本然就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都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到底这个差异在哪里?前面说过,菩萨也证得如同二乘人所证的出世间法的三三昧,却又证得另外一个层次的出世间法,称为世出世间法。换句话说,正在世间示现的时候,祂本然就 三摩地

2018-07-22

所修学的内涵,有共于外门修学的菩萨,谓:布施等六度;也有共于二乘人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法;却有不共二乘人部分,谓:从如来藏空性的观点来作现观,亲证了三三昧。菩萨自此证得如来藏起,不但能够多分少分现观万法都是由如来藏直接、间接、辗转的出生,又开始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所以所证的法更是有不共于一般凡夫、二乘人,那这里叫作布施到彼岸,乃至般若到彼岸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三三昧里面有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跟无愿三昧,这个无愿三昧,事实上就是要把意思食,也就是这个希望之相、希望之食把它断除掉,也就是说对于三界里面的一切的境界不再希求。所以说,他就要依于三解脱门逐步去修行,能够在最后的时候依于空、无相、无愿,能够对一切的世间的种种的内容、种种的境界不再贪着,把这个希望把它灭除掉;当把这个希望之食灭掉之后,就把意 三摩地

2018-07-22

除了所谓的两种无想定的这个意涵,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无想定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所谓的三三昧里面的无想定。因为三三昧就是所谓的:空、无相、无愿,有时候这个无相三昧,也称为无想三昧,这个三昧又称为定,所以也有时候,也会把它翻成是无想定。好,我们来看看,在《阿含经》里面,也有这样的:【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志在空寂,微妙德业,亦是须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都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到底这个差异在哪里?前面说过,菩萨也证得如同二乘人所证的出世间法的三三昧,却又证得另外一个层次的出世间法,称为世出世间法。换句话说,正在世间示现的时候,祂本然就 三摩地

2018-07-22

只要修到二禅就好了,因为从初禅到二禅就已经函盖禅定的三三昧了:初禅是有觉有观,初禅后是无觉有观,二禅是无觉无观,就已经有三种三昧了。以后谁要是没有禅定证量、乱瞎掰,一定瞒不过你,这样就够了。但是将来缘熟了,我们还是会再度教禅定的,只是现在不想教它。但目前不教,不代表我们没有禅定,我们禅定跟般若一样的胜妙,也可以傲视各大道场。虽然今天讲得夸口一些,可 三摩地

2018-07-22

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定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六种神通,亦非声闻缘觉所及;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是名不可思议胜。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在,是名解脱胜。是故舍利弗于契经中,赞叹如来具七胜法。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在阿含部里面,所谓的无想定,其实它有好几个意思,基本上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指,无色界定里面的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它可以称为无想定;第二个,它也可能是所谓的四禅无想天里面六识都断灭的无想定;另外一个,也可能是三三昧里面的空、无相、无愿里面的无想三昧,这个无想三昧,这个三昧其实也称为定,所以有时它也翻成无想定。所以说无想定这三个字,在阿含部里 三摩地

2018-07-21

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r 三摩地

2018-07-21

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r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常、缘起性空,所以无我、无我所,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愿、无求,无愿无求也就无作,这是声闻的空、无相、无作三昧,或者说是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萨他要证二乘人所证的这个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萨还要亲证另外一种三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的道理,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十二因缘,不是单单只有十二因缘而已,而是从心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的道理,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十二因缘,不是单单只有十二因缘而已,而是从心 三摩地

2018-07-21

五、关于佛之“行处胜”《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也就是说,诸佛修证无量无边的三三昧,也具足亲证九次第定等,因此叫作行处胜。诸佛具足难可思议的禅定行门与证量,二乘圣者和诸佛的修证相比,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六、关于佛之“不可思议胜”《优婆塞戒经》 三摩地

2018-07-21

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六种神通,亦非声闻缘觉所及,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是名不可思议胜。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在,是名解脱胜。是故舍利弗于契经中,赞叹如来具七胜法。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52条/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