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除了所谓的两种无想定的这个意涵,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无想定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所谓的三三昧里面的无想定。因为三三昧就是所谓的:空、无相、无愿,有时候这个无相三昧,也称为无想三昧,这个三昧又称为定,所以也有时候,也会把它翻成是无想定。好,我们来看看,在《阿含经》里面,也有这样的经文:【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志在空寂,微妙德业,亦 | admin 2020-06-08 |
|
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六种神通,亦非声闻缘觉所及,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是名不可思议胜。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在,是名解脱胜。是故舍利弗于契经中,赞叹如来具七胜法。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常、缘起性空,所以无我、无我所,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愿、无求,无愿无求也就无作,这是声闻的空、无相、无作三昧,或者说是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萨他要证二乘人所证的这个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萨还要亲证另外一种三 | admin 2020-06-08 |
|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 | admin 2020-06-08 |
|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说,三三昧里面有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跟无愿三昧,这个无愿三昧,事实上就是要把意思食,也就是这个希望之相、希望之食把它断除掉,也就是说对于三界里面的一切的境界不再希求。所以说,他就要依于三解脱门逐步去修行,能够在最后的时候依于空、无相、无愿,能够对一切的世间的种种的内容、种种的境界不再贪着,把这个希望把它灭除掉;当把这个希望之食灭掉之后,就把意 | admin 2020-06-08 |
|
而无论禅定证量、声闻见道或菩萨见道,都能引生三三昧。前者就是世间的三三昧,包括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也就是四禅八定的修证。世间的三昧能伏三界贪瞋痴,能够直接增长持戒波罗蜜,能够依定之功德而不违佛戒,可以因定而使心性清净。 而声闻菩提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他亲自观行验证,内心已经有决定性而不可动摇;因为证 | admin 2020-02-20 |
|
而声闻解脱道,因证空、无相、无愿三三昧,可以逐渐断除烦恼;证悟的菩萨也因为了知如来藏心从来离六尘见闻觉知,所以永远无相、从来无所得。因此转依如来藏之后,就不再作种种不如理的追求,何况是追求恶觉观呢!同时我们要知道,生起恶觉观之后,它就占据了我们现起清净觉观的机会,是有排斥作用的,因此是非常不值得的。接下来“不亲近恶友”,这个也是极为重要的 | admin 2020-02-20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 | admin 2020-02-20 |
|
第五个是如来行处胜,经典里面佛说:“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如何是如来行处胜呢?这是说如来世尊,祂修证无量无边的三三昧,也具足亲证了九次第等的禅定,这些是加上了观禅、练禅、熏禅、修禅,而如来的这一种定力我们叫作大龙常在定,这个修证不是声闻缘觉他们所能够了知、达到的。我们来看如来的大龙常在定,它是依什么来 | admin 2020-02-20 |
|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 admin 2020-02-20 |
|
譬如说,三三昧里面有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跟无愿三昧,这个无愿三昧,事实上就是要把意思食,也就是这个希望之相、希望之食把它断除掉,也就是说对于三界里面的一切的境界不再希求。所以说,他就要依于三解脱门逐步去修行,能够在最后的时候依于空、无相、无愿,能够对一切的世间的种种的内容、种种的境界不再贪着,把这个希望把它灭除掉;当把这个希望之食灭掉之后,就把意 | admin 2020-02-20 |
|
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 | admin 2020-02-18 |
|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 admin 2020-02-18 |
|
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阿赖耶识 | admin 2020-02-18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 | admin 2020-02-18 |
|
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定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六种神通,亦非声闻缘觉所及;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是名不可思议胜。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在,是名解脱胜。是故舍利弗于契经中,赞叹如来具七胜法。”“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 | 三摩地 2019-07-20 |
|
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都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到底这个差异在哪里?前面说过,菩萨也证得如同二乘人所证的出世间法的三三昧,却又证得另外一个层次的出世间法,称为世出世间法。换句话说,正在世间示现的时候,祂本然就 | admin 2018-08-15 |
|
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都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到底这个差异在哪里?前面说过,菩萨也证得如同二乘人所证的出世间法的三三昧,却又证得另外一个层次的出世间法,称为世出世间法。换句话说,正在世间示现的时候,祂本然就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