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的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再继续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进而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萨道,要尽未来际永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谓的苦圣谛,是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合起来而说,就是五阴炽盛苦,即是所谓的八苦,这是众生轮回于六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兹分述如下:一为生苦略有二义:一者生为众苦所逼——即在母胎之中,经过十个月的时间,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的下面、熟脏的上面,夹压如狱,俱受种种不净物的逼迫。母啖一杯热食,灌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综合而言,以上所说八苦,生老病死属于身苦,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属心苦,前七种苦乃过去所感之果,后一种五阴炽盛则总括身心诸苦而说,乃现在起心造作,为未来受苦之因,因果互连,相续不断,生命无涯,痛苦亦无涯,一切智者当思之。 2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痛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难免有痛苦,如何面对痛苦自古以来是人生一大命题,人人都曾有过痛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斯则名为初地菩萨,非二乘愚人及凡夫异生所知,亦非明心见性而不学种智之禅宗祖师所知;唯有证悟如来藏后,随真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者,方能发起道种智而入初地,方知初地道种智之智慧。-----平实导师《楞伽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有如来藏集藏往世业种以及具有七种性自性的缘故,所以能令业种一一现行而受其果报。譬如往世爱乐杀生造短命业的人,这一世就不可能享长寿;往世乐于救护众生造长命业的人,这一世将享长寿之果报。甚至于异熟果以外的依报,也是由如来藏的七种性自性而现行,让有情随业受其可爱或不可爱之依报。因此,法界中绝对不会有因果错乱或因果倒置的现象发生,一切有情都是自作自受、自受自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什么又是七情呢?一般性的说法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这七种情感或者情绪。这些都是由于外在境界的刺激,或者是内在的身心状况,所引起的一些情绪。另外在中医医学上,则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七种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常会和身内的五脏六腑的伤病互为因果,譬如说如果经常发怒的话,那么就会伤到肝脏;反过来说如果肝脏生病了,也同样会让一个人经常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什么又是七情呢?一般性的说法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这七种情感或者情绪。这些都是由于外在境界的刺激,或者是内在的身心状况,所引起的一些情绪。另外在中医医学上,则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七种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常会和身内的五脏六腑的伤病互为因果,譬如说如果经常发怒的话,那么就会伤到肝脏;反过来说如果肝脏生病了,也同样会让一个人经常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上说,如是七种,名为圣戒。接下来就是所谓的离间语,不说离间语,也不说粗语,也不说恶口,也不说一些绮语;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他人、亲友之间的关系不去进行破坏,那样子才是真正的戒行,而且也是圣戒。那如果我们想想看,如果原来人家的家庭,结果因为说了:男女双身法可以令人成佛啊!这是好的啊!好的行为啊!那这样子去侵犯了他人的妻女之后,事实上就已经离间了人家的情 | 三摩地 2018-07-22 |
|
对于功德田,《俱舍论》举了七种情况:于佛上首僧,及灭定无诤,慈见修道生,损益业即受。①佛。②比丘僧团。(以下五种是对单个补特伽罗而言。)③灭定:不论是世间或出世间的灭定,当安住灭定之时,烦恼寂灭,相续中非常清净,出灭定时,补特伽罗就好似从涅槃中来一样。④无诤:入无诤定时,对无量众生都不生烦恼。⑤慈:入慈定时,对无量众生都生起不共殊胜的饶益心,相续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言七因者,如法华说”:七因讲的就是《法华经》所说的七种因。《法华经》在未来也会讲解,所以在这里就把它省略不讲了。“言八因者,现在八支”:八因是讲现在世的八个有支,也就是把十二因缘掐头去尾,剩下中间的八个有支,头尾合起来还是十二因缘。这十二因,是因为会造成你未来世再继续接受生死,所以称为了因;但是十二因缘中间的八支是现在世有支,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七种:一般人把经忏、超度,当成就是佛法。所以有一些人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到处赶经忏、到处跑道场、参加超度、参加蒙山、放焰口,认为这个是佛法。但是经忏跟超度,本来是修学佛法的一个助道法,也就是说,你如果是如理的忏悔,而且以菩萨的慈悲心去行超度这些有缘众生、如法超度的话,这本来是一个助道法,但也不是佛法的本身。一天到晚赶经忏,甚至于超度,但是对于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上面所说的这七种圣财,才是我们学佛人所应该努力追求的。因为这七种圣财,才能够带给我们今生以及未来生的义利以及安乐,并且让我们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追求眼前的世间财富,却对成就道业不一定有帮助,有时候反而让我们产生障碍而沦堕三途恶道;所以,这不应该是一个学佛人所应该汲汲追求的。总之,无论今生或者未来世的祸福,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所造的,所以不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一集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少年骄、富贵骄、族姓骄(种族、学历、工作等)、多闻骄。※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卑劣慢、增上慢、邪慢(没有实证言实证)、我慢(根本慢,“我希望我存在”。)第一个是“慢”。“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所以心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经中又说以七种因缘虽取他人物无犯。即:一、已相,于所取物误认为是自己的。二、同意,所取物的主人,与已亲厚,知已取用,其心欢喜。三、暂用,取物时无盗心,只是暂时借用即还。四、无主,即不知所取物有人摄属。五、狂。六、心乱。七、病坏心。最后三种,皆由神经错乱而取他物。盗戒可悔不可悔罪,《优婆塞五戒相经》中分别很详,应阅读参考。3、邪淫戒不邪淫戒相,淫是两 | 三摩地 2018-07-22 |
|
并且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有开示戒律在您的佛道上面所扮演的角色,《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是故经中说七种业有作无作,如人重病要须众药和合治之,若少一种则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具诸恶故,要须众戒然后治之,若少一戒则不能治。】所以我们希望您若环境许可的话,能够满分受就应当满分受,因为满分受,就更能具足圆满受戒的功德,佛说这叫作「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六缘不具,取了他人的东西,或以破坏心毁坏他人之物,皆是可以忏悔的罪,经中又说以七种因缘虽取他人物无犯。即:一、已相,于所取物误认为是自己的。二、同意,所取物的主人,与已亲厚,知已取用,其心欢喜。三、暂用,取物时无盗心,只是暂时借用即还。四、无主,即不知所取物有人摄属。五、狂。六、心乱。七、病坏心。最后三种,皆由神经错乱而取他物。盗戒可悔不可悔罪,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宝积经卷四十四》★以七种淫欲名戒不净:一者、虽断淫欲,而以染心受女人。二者、以染心闻女人香,共语戏笑。三者、以染心目共相视。四者、虽有障碍,以染心闻女人音声。五者、先共女人语笑,后虽相离,忆念不舍。六者、自限尔所时断淫欲,然后当作。七者、期生天上,受天女乐及后身富乐,是故断淫欲,是名不净。离此七事,名戒清净。——《十住毗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六缘不具,取了他人的东西,或以破坏心毁坏他人之物,皆是可以忏悔的罪,经中又说以七种因缘虽取他人物无犯。即:一、已相,于所取物误认为是自己的。二、同意,所取物的主人,与已亲厚,知已取用,其心欢喜。三、暂用,取物时无盗心,只是暂时借用即还。四、无主,即不知所取物有人摄属。五、狂。六、心乱。七、病坏心。最后三种,皆由神经错乱而取他物。盗戒可悔不可悔罪,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