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优婆塞戒经》卷2)除了前面所说的七种法相之外,世尊接着又开示:具足福智庄严的菩萨摩诃萨还有七种法相:第一个是乐化怨雠。既然菩萨利益众生是多方面的,就好像说菩萨戒的内涵是分为三个大部分——叫作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其中就说明了菩萨应该不但要去能够帮助有缘的众生,还要不去做会伤害有情的事;因为谁也不希望在世世修福的过程中,不小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略释:这个“胜义僧”是佛说的四种僧之最胜者,凡只要是证得了初果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贤愚因缘经》摩诃斯那优婆夷品第十七 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说法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 一、上香(胡跪合掌)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 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 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二、正觉总持咒(三遍)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说法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一、供佛礼佛赞佛1、供佛:至诚奉上香、花、果等,胡跪叉手,诵《供佛偈》:“愿此香花果(或具体供佛物名称) 遍满十法界 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增长诸福慧 回向早成佛道 正法传十方 皆共成正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2、如法供养《佛说法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所以供佛、礼佛、忏悔、发愿、回向应作为每天必做之事,最上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可超劫精进,早成佛道!然一般人为对佛菩萨表达虔敬的心意,非常重视供物的内容与相关礼节。其实,供养佛菩萨最重要的是供养心,鲜花素果主要是为了传递出内在的敬意。已经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些唯识种智的经典,是依着一切法无自性的如来藏,说真如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说自性涅槃无自性之性,显示了了义的法相,转正法轮;依如来藏中过恒河沙数的种子各个的功能差别,说五法三自性,说七种性自性,等等自心藏识的智慧。三转法轮的教法它只针对菩萨,主要是悟后起修的菩萨,所以它不摄受二乘小根器的人;两者是有差别的、不一样的,所以又被叫作别教。最后是法华涅槃 | admin 2018-07-22 |
|
《维摩诘所说经》梵文原名为《Vimalakiirti-nirde"sa-suutra》,据中国各家佛典目录对于存本或佚本的记载,此经共有七种汉译本:一是东汉严佛调译《古维摩诘经》、二是三国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三是西晋竺叔兰译《异维摩诘经》、四是西晋竺法护译《维摩诘经》、五是东晋只多蜜译《维摩诘经》、六是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七是唐玄奘译《说无垢称经》。 | admin 2018-07-22 |
|
等门,分析辨正,成立百偈,建立二十七种观门,宣示八不中道正理,即是《中论》。后复择《中论》之精要,合成十二种略观法门,宣示藏识般若中道,即是《十二门论》。后有弟子提婆论师,绍继师业,造《百论》二卷,以十品论破斥外道,一一品各有十论,故名百论。此宗之法本来正真,然三传至天竺智光论师时,判教即生错误。如《华严经探玄记》所载,智光论师以般若经为究竟义,立 | admin 2018-07-22 |
|
慢有七种,与人较量,高抬自己,就是慢(较量于他,令心高举)。但是还有一种慢,是阿罗汉必须断除的,就是我慢: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然后依于这样一个常住不灭的我,觉得让自己的五阴存在于三界中,有喜乐。这样的一个我慢,就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疑的定义也很广,有世间法上的疑,有出世间法上的疑,也有世出世间法上的疑。在声闻解脱道当中,不只是单指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就叫作分证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慢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差别,约略可分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高慢、卑慢、增上慢等七种。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七种慢。第一种慢是叫作慢。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因此心里就想我的境界远远超过他,我比他年轻,比他健康,比他有钱,比他有地位,比他有名望等等;因为是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中就生起了慢心,甚至于有时会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七种假名菩萨是于烦恼中生恐怖想,这是责备小根小器的人。小根小器是指定性声闻。他们老是想:我这一士悟了二乘菩提,把思惑断尽了,死后可以证无余涅盘,不再来受生死苦了!若是发大愿再来投胎,来世有隔阴之迷,使我忘了解脱果的证境,就会跟凡夫一样,万一愚昧而造了恶业,岂不是又要继续下堕了吗?何时才能再有出生死苦的机会?所以他们对思惑烦恼生起恐怖想,这就是定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七种假名菩萨是于烦恼中生恐怖想,这是责备小根小器的人。小根小器是指定性声闻。他们老是想:我这一士悟了二乘菩提,把思惑断尽了,死后可以证无余涅盘,不再来受生死苦了!若是发大愿再来投胎,来世有隔阴之迷,使我忘了解脱果的证境,就会跟凡夫一样,万一愚昧而造了恶业,岂不是又要继续下堕了吗?何时才能再有出生死苦的机会?所以他们对思惑烦恼生起恐怖想,这就是定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些唯识种智的经典,是依着一切法无自性的如来藏,说真如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说自性涅槃无自性之性,显示了了义的法相,转正法轮;依如来藏中过恒河沙数的种子各个的功能差别,说五法三自性,说七种性自性,等等自心藏识的智慧。三转法轮的教法它只针对菩萨,主要是悟后起修的菩萨,所以它不摄受二乘小根器的人;两者是有差别的、不一样的,所以又被叫作别教。最后是法华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诸贤!如何是苦圣谛?是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合起来大略而说,就是五盛阴苦——是五阴炽盛的苦。诸贤!所说生的苦,这是说什么苦因呢?诸贤!生的意思是说那些众生们、许多众生的不同种类,该出生时就出生,该出胎时就出胎,该成为众生时就成为众生,这样子兴起了五阴,已经得到命根了,这就是生。诸贤!生的痛苦,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进修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主要是修学《楞伽经》所演述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修学完毕,进而勇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萨道,永不休止的去修持那十种无穷无尽的愿。这要有很广大的心才敢发,发了这个心而不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十七道品又叫作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菩提分又分为七种,也就是说三十七菩提分又分为七类:第一个是四念处,第二个是四正勤,第三个是四神足,第四个是五根,第五个是五力,第六个是七觉支,第七个是八正道分。佛除了在三十七道助品里面讲八正道分以外,又在阿含当中广说八正道的正理,这个八正道所说的就是:第一个是正见,第二个是正志,第三个是正语,第四个是正业,第五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三种,二乘俱解脱无学回心之地上菩萨随顺佛性:二乘俱解脱无学回小向大,明心见性后,于初地修五神通、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入初地,于初地领受百法明门,后得佛加持入大乘照明三昧,发起了庄严报身及轮宝。接下来是十方如来随顺佛性,是指十方如来见性成佛时,成所作智现前,八识心王与二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每一识、每一个心所法都能够独立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