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的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再继续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进而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 | admin 2019-11-03 |
|
本识心体变化幻生之蕴处界亦非有自主性,而本识本来具足之七种性自性与七种第一义,能随顺众缘力而圆满成就种种众生世间与器世间,但本识从来不认知自身的胜义性与依他起相的世俗性,故也无胜义的自性可言;又“胜义”只是依本识的圆成实性而安立名相,由蕴我所施设及了知,而蕴我亦无自性,故本识变生蕴等诸法之圆成实性虽是胜义,仍然是无自性性;即由此二种原由而 | admin 2019-07-29 |
|
真正的行菩萨道,是有层次差别的:明心之后还要进修般若的别相智——后得无分别智,然后进修般若的一切种智;等你发起了道种智,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全部都实证通达了,这时才是真正的开始修菩萨道;所以说,到通达位—到初地入地心—以前都仍然是见道位,是在相见道位中专修后得无分别智。从初地开始才算是修道位,七住位是般若正观现前&m | admin 2018-12-27 |
|
在《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这么开示:“有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能令正法无退久住”。(《瑜伽师地论》卷14)其中就有:“于可供养、不可供养补特伽罗,能善简择此可供养、此不可供养。(《瑜伽师地论》卷14)”这个就是表示,虽然善根淳厚、深知因果、精勤行施的佛弟子,可也不能一味地盲目。弥勒菩萨接著开示:“能善拣择补特伽罗故,于诸世 | admin 2018-08-15 |
|
第三、未具足入地所需之增上慧学——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因此须依止大善知识熏修《般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令见地通达,而由大乘真见道位转入相见道位,证得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第四、未发广大心,是故当依《华严经•十地品》,于佛前以至诚恳切之心,勇发十无尽愿,并修集入地所需广大福德。已经证悟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十住菩萨随后复随彼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经、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种智正理,了知八识心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名言自性、四缘、四涅盘、二种无我、诸地地相、四智圆明等。学习种智之过程中,随时随地将其所学,配合所悟如来藏诸种子之界性,加以体验领受,不唯可以确认见闻知觉性之人无我性,亦可证验八识心王及蕴处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是,方堪依之修学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以至通达无碍。一个契证阿赖耶识而迈入相见道位且深入观行的人,一定能如理作意、如实了知:如来藏之性用,在众生因地时之阿赖耶识位已是深不可测,何况如来藏于佛地时之无垢识位,更是难思难量。细观自身八识之互动状况,烦恼习气如何形成?与习气形成息息相关之记忆如何运作?如何储藏?又如何提取?它们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就叫作分证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进修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主要是修学《楞伽经》所演述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修学完毕,进而勇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萨道,永不休止的去修持那十种无穷无尽的愿。这要有很广大的心才敢发,发了这个心而不退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三种,二乘俱解脱无学回心之地上菩萨随顺佛性:二乘俱解脱无学回小向大,明心见性后,于初地修五神通、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入初地,于初地领受百法明门,后得佛加持入大乘照明三昧,发起了庄严报身及轮宝。接下来是十方如来随顺佛性,是指十方如来见性成佛时,成所作智现前,八识心王与二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每一识、每一个心所法都能够独立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的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再继续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进而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萨道,要尽未来际永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斯则名为初地菩萨,非二乘愚人及凡夫异生所知,亦非明心见性而不学种智之禅宗祖师所知;唯有证悟如来藏后,随真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者,方能发起道种智而入初地,方知初地道种智之智慧。-----平实导师《楞伽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是,以己违教悖理之说,却以耳语私下流传于同修会中,诽谤余所弘传同于诸经诸论之;不思自己之过失,反来责余,所谓宽以待己、严以责人,岂是实有深慧妙智之人?是故彼等所言:【【萧老师如此建立,似乎有别大乘唯识教!】】非是正确之言说,是故有过;余之教判未曾违于成论及诸唯识经中大乘唯识教故;彼等所说者,则是处处误会及违背大乘唯识教义与正理,是故不应责过于余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是,方堪依之修学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以至通达无碍。一个契证阿赖耶识而迈入相见道位且深入观行的人,一定能如理作意、如实了知:如来藏之性用,在众生因地时之阿赖耶识位已是深不可测,何况如来藏于佛地时之无垢识位,更是难思难量。细观自身八识之互动状况,烦恼习气如何形成?与习气形成息息相关之记忆如何运作?如何储藏?又如何提取?它们又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衪能持一切善恶染净习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它能生七转识,故有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它有能藏能变及异熟真如体性;它能生一切法—&mdas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衪能持一切善恶染净习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它能生七转识,故有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它有能藏能变及异熟真如体性;它能生一切法—&mdas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有人亲证阿赖耶识--如来藏本体,以及依如来藏而有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人无我与法无我,那么这种错误的摄受阴界入为真实法的邪见与执着,就会渐次的消灭了;因此而转依真如阿赖耶识,依照诸地进修的次第,相续不断的转进,使得其余外道见的邪见都不能倾倒和移动他,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入住于菩萨不动地中。再往前进修,而获得十种三昧道门之法乐,为金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另有七种第一义般若,但此段经文没有提到,因为已在卷一之中开示过了。这一切我们都已在《成唯识论》之中广说,你能够观察并透过日常生活四威仪中去体会证实---它确实正确,法无我境界就证入了---证知这一切法之中根本没有一个我;从如来藏的立场来看,真正无我,离见闻觉知复不作主故、不自觉我故。但如来藏生出许多法---蕴处界及衍生之万法,这些法之中有没有我呢?你去了知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