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有如来藏集藏往世业种以及具有七种性自性的缘故,所以能令业种一一现行而受其果报。譬如往世爱乐杀生造短命业的人,这一世就不可能享长寿;往世乐于救护众生造长命业的人,这一世将享长寿之果报。甚至于异熟果以外的依报,也是由如来藏的七种性自性而现行,让有情随业受其可爱或不可爱之依报。因此,法界中绝对不会有因果错乱或因果倒置的现象发生,一切有情都是自作自受、自受自作 三摩地

2018-07-22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中开示说如来藏具有七种性自性: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七种性自性已经属于佛法中甚深的法义,末学并无能力、也无意在此深入探讨;只是末学从事化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多年,认为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非常相关,且能够解释许多当今生物医学所难以解释的问题;故借此机会将自己的一些看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以己违教悖理之说,却以耳语私下流传于同修会中,诽谤余所弘传同于诸经诸论之;不思自己之过失,反来责余,所谓宽以待己、严以责人,岂是实有深慧妙智之人?是故彼等所言:【【萧老师如此建立,似乎有别大乘唯识教!】】非是正确之言说,是故有过;余之教判未曾违于成论及诸唯识经中大乘唯识教故;彼等所说者,则是处处误会及违背大乘唯识教义与正理,是故不应责过于余也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方堪依之修学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以至通达无碍。一个契证阿赖耶识而迈入相见道位且深入观行的人,一定能如理作意、如实了知:如来藏之性用,在众生因地时之阿赖耶识位已是深不可测,何况如来藏于佛地时之无垢识位,更是难思难量。细观自身八识之互动状况,烦恼习气如何形成?与习气形成息息相关之记忆如何运作?如何储藏?又如何提取?它们又 三摩地

2018-07-21

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衪能持一切善恶染净习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它能生七转识,故有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它有能藏能变及异熟真如体性;它能生一切法—&mdas 三摩地

2018-07-21

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衪能持一切善恶染净习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它能生七转识,故有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它有能藏能变及异熟真如体性;它能生一切法—&mdas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有人亲证阿赖耶识--如来藏本体,以及依如来藏而有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人无我与法无我,那么这种错误的摄受阴界入为真实法的邪见与执着,就会渐次的消灭了;因此而转依真如阿赖耶识,依照诸地进修的次第,相续不断的转进,使得其余外道见的邪见都不能倾倒和移动他,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入住于菩萨不动地中。再往前进修,而获得十种三昧道门之法乐,为金 三摩地

2018-07-21

法无我之内容如下:五法---分别(觉想)、名、相、正智、真如---三种自性及七种性自性。另有七种第一义般若,但此段经文没有提到,因为已在卷一之中开示过了。这一切我们都已在《成唯识论》之中广说,你能够观察并透过日常生活四威仪中去体会证实---它确实正确,法无我境界就证入了---证知这一切法之中根本没有一个我;从如来藏的立场来看,真正无我,离见闻觉知复不作主故、不 admin

2018-07-21

慧的部分要修学百法明门,也就是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有了初分的道种智。福德的部分,将近一大阿僧祇劫,不断地救护广大的众生,不断地去摧邪显正所培植的广大福德。于定、慧、福德圆满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之增上意乐,就可以圆满十回向位,成就“如梦观”,现观过去无量世所行种种自利利他的菩萨行,犹如梦中所作的一切事情一样。接下 admin

2018-07-21

菩萨是从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所证的人无我来现观,因此他已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由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再去修断烦恼,可去修学一切种智,就是唯识、如来藏的增上慧学;然后这样次第转进;当他有一天到达初地--初地是法无我,什么是法无我?佛告诉我们说:「证得人无我的菩萨现观蕴处界空、无我、无我所,这叫法无我」;换句话说,法无我就是你从七住所证得的真如,反观得比二乘 三摩地

2018-07-21

七种性自性及七种第一义菩提具足修证,过恒河沙数上烦恼断尽——尘沙惑已尽,从此以去永无异熟果,金刚道成,永无识种生灭。证得过恒河沙数所应证之一切法,住于法身佛境界;不须经由前七识,而直接由真如与有缘佛子相应,法身功德圆满成就,是名如来自到境界,唯佛与佛乃能具足知之,等觉菩萨所不能测。如是而言五智者,显见萨迦派之五智与佛所说完全迥异。大圆镜智 admin

2018-07-21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三摩地

2018-07-21

七种性自性及七种第一义菩提具足修证,过恒河沙数上烦恼断尽——尘沙惑已尽,从此以去永无异熟果,金刚道成,永无识种生灭。证得过恒河沙数所应证之一切法,住于法身佛境界;不须经由前七识,而直接由真如与有缘佛子相应,法身功德圆满成就,是名如来自到境界,唯佛与佛乃能具足知之,等觉菩萨所不能测。如是而言五智者,显见萨迦派之五智与佛所说完全迥异。大圆镜智 三摩地

2018-07-21

此十住菩萨随后复随彼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经、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种智正理,了知八识心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名言自性、四缘、四涅槃、二种无我、诸地地相、四智圆明等。学习种智之过程中,随时随地将其所学,配合所悟如来藏诸种子之界性,加以体验领受,不唯可以确认见闻知觉性之人无我性,亦可证验八识心王及蕴处界 admin

2018-07-21

那这个内容有哪些呢?譬如说他要具足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还有两种无我等等的,种种能够成就百法明门的熏习,能够在入地之前,他必须要有这个条件,能够熏习一切种智的该有的知见。因为入地就可以知道十地的每一地的境界相,能够乃至知道整个成佛进入修道位,所以在入地之前,必须在十回向位满心就熏习这个部分。这就是说在成佛之道三贤位的道次第当中,所需 admin

2018-07-21

近波罗蜜多修道位初地:第十回向位满心时,成就道种智一分(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复由勇发十无尽愿,成通达位菩萨。复又永伏性障而不具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由大愿故留惑润生。此地主修法施波罗蜜多及百法明门。证“犹如镜像”现观,故满初地心。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烦恼障现行悉断,成四果解脱。分段生死 三摩地

2018-07-21

那这个内容有哪些呢?譬如说他要具足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还有两种无我等等的,种种能够成就百法明门的熏习,能够在入地之前,他必须要有这个条件,能够熏习一切种智的该有的知见。因为入地就可以知道十地的每一地的境界相,能够乃至知道整个成佛进入修道位,所以在入地之前,必须在十回向位满心就熏习这个部分。这就是说在成佛之道三贤位的道次第当中,所需 三摩地

2018-07-21

佛菩提果的究竟是佛地,而佛菩提果所修证的,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第八识的七种性自性、人无我与法无我以及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因为祂含藏着将来成就究竟佛道而成为如来的功能,也就是含藏着能使众生未来成为如来的种子, 三摩地

2018-07-21

这样的菩萨法无我智,包括了下至初地所证的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两种无我所得的道种智,以及上至诸佛的两种究竟转依、四种圆寂、四智圆明的一切种智,都统称为大乘的法无我智。菩萨随著自身所证的法无我智,能够为人宣说者,就名之为大乘法无我智之说通者,其所说的范围函盖了诸法无我二乘的法无我智。以上所说是从法无我的角度,来阐明大乘法无我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菩萨法无我智,下自初地所证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所得道种智,上至诸佛之二种究竟转依、四种圆寂、四智圆明之一切种智,都称为大乘法无我智;菩萨随其所证法无我智,而能为人宣说的,称为大乘法无我智之说通,所说函盖二乘“诸法无我”之法无我智。3、唯一佛乘分为三乘乃慈悲摄众故大乘佛法的分宗立派、固步自封,实乃局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8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