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楞伽经》里面把佛法之中最重要的道理,为我们点出来,也就是“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如来说以五法及三自性来函盖一切法,所以这一部经在大乘佛法中是最重要的经典,因此我选择了它最早开讲。那时候开讲是人家给我一本小小的[经本],大概我们现在这个会员大会手册的一半,那就拿在手上这样一面看一面讲,那时候正觉还没有成立, | admin 2022-03-18 |
所谓七种性自性,就是: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开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1经中开示:七种性自性就是集、性、相、大种、因、缘、成等七种自性。这七种性自性分别说明如下:所谓集性自性,乃是指真如有积集有情过去 | admin 2020-07-27 |
|
七种性自性: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七种第一义: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二种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佛已经很清楚告知大众:真心有种种自性,不是没有自性,可以证明喇嘛教应成派中观六识论者:一者、不相信佛说,二者、无法亲证涅槃,不知道涅槃有种种自性,才会反对真心有 | admin 2020-07-27 |
|
而欲证入初地之入地心者,须具足四个条件:一、无生法忍的智慧(八识心王之一一心皆确实亲证,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亦已确实亲证者,即是已亲证人无我与法无我之初地无生法忍者),二、性障永伏如阿罗汉(消除私心、慢心、瞋心……等异生性障,至少发起圆满初禅的禅定功德,以及解脱道极品三果的解脱功德) | admin 2020-07-23 |
|
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斯则名为初地菩萨,非二乘愚人及凡夫异生所知,亦非明心见性而不学种智之禅宗祖师所知;唯有证悟如来藏后,随真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者,方能发起道种智而入初地,方知初地道种智之智慧。--------平实导师《楞伽 | admin 2020-06-08 |
|
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慧学。十回向行满足的时候,你再把这个法无我的智慧修学满足,那就表示你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你已经进入初地了。但是先要有一个条件——如梦观的现观。因为你要发起道种性,如果没有如梦观的成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法无我?佛告诉我们说:「证得人无我的菩萨现观蕴处界空、无我、无我所,这叫法无我」;换句话说,法无我就是你从七住所证得的真如,反观得比二乘人所观的还要详细,你观察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也观察我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统统没有真实的我,也没有我所…这样如实的现观以后,于真如法性的人无我具足了知,也能于蕴处界一切法中观察 | admin 2020-06-08 |
|
乃至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五法三自性、四无碍辩......等法之究竟修证与了知,具足证得人法无我,名为所知障断尽而成佛。然断此所知障者,皆在三界万有诸法之中,不在三界之外,所以者何﹖佛道不在三界外修,所修「诸法无我」等无生法忍,悉皆函盖于三界有情八识心王诸法之内。故所知障之障碍成佛,并非所知越多则障碍越多,反而是对于法无我之所知越少而障碍越多,不是被所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就叫作分证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圆满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 | admin 2020-06-08 |
|
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慧学。十回向行满足的时候,你再把这个法无我的智慧修学满足,那就表示你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你已经进入初地了。《大乘无我观》《瑜伽师地论》卷81弥勒菩萨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资粮地。二、加行地 | admin 2020-06-08 |
|
三、修学地上菩萨所学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心地法门。四、断尽习气。修所断烦恼主要就是六根本烦恼之前五种--贪瞋痴慢疑。第六个根本烦恼是恶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恶见是见所断烦恼,在明心见性后便除掉了。但是前五种修所断烦恼,须在我们见道通达后,进入修道位去断除。而这五种修所断烦恼之中尚有随烦恼。根本烦 | admin 2020-06-08 |
|
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慧学。十回向行满足的时候,你再把这个法无我的智慧修学满足,那就表示你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你已经进入初地了。但是先要有一个条件——如梦观的现观。因为你要发起道种性,如果没有如梦观的成 | admin 2020-06-08 |
|
此十住菩萨随后复随彼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经、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种智正理,了知八识心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名言自性、四缘、四涅盘、二种无我、诸地地相、四智圆明等。学习种智之过程中,随时随地将其所学,配合所悟如来藏诸种子之界性,加以体验领受,不唯可以确认见闻知觉性之人无我性,亦可证验八识心王及蕴处界 | admin 2020-06-08 |
|
[16]如来藏功德难可思议:「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丶性自性丶相性自性丶大种性自性丶因性自性丶缘性自性丶成性自性。」——《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欲知其详,请参考《楞伽经详解》。依经典实修,次第增上,方能亲自体验如来藏的不可思议功德,至佛地时,如来藏究竟清净成无垢识,显现大圆镜智,如来藏的功德全部显发。[17]《八识规矩颂》中大圆无 | admin 2020-06-08 |
|
悟后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名为分证即佛,犹非是究竟即佛也。《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进修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主要是修学《楞伽经》所演述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修学完毕,进而勇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萨道,永不休止的去修持那十种无穷无尽的愿。这要有很广大的心才敢发,发了这个心而不退 | admin 2020-06-08 |
|
![]() |
佛在《楞伽经》曾开示:法身有七种性自性,其中一种就是大种性自性,祂能摄取地水火风四大而造一切有情种种的色身。也就是说,如果有情有因缘能够入胎而诞生于人间,就会藉着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种、无明,以及今世的父精、母血等四大为缘而诞生于人间。虽然诞生于人间,但随着往昔所造的种种业而有种种不同的果报在承受,因此在人的世间里,就会示现有男人与女人、身高长与短、体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就叫作分证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圆满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 | admin 2020-02-20 |
![]() |
譬如,世尊在《楞伽经》当中,说这个心有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等,这些都是能够让菩萨一一体验祂的种种内涵,这会使得菩萨的道种智能够增上,乃至最后能够圆满一切种智,成为究竟佛。在三乘经典当中,佛陀很清楚的告诉大众,这个真心的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既然真心的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对于六尘当然就没有分别,所以祂是没有六尘境界的。如 | admin 2020-02-20 |
![]() |
佛菩提果的究竟圆满是佛地,而佛菩提果所修证的,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第八识的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以及六种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第八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因为祂含藏着将来能够究竟佛道而成为如来的功能,也就是含藏着能使众生未来成为如来的种子,所以祂也叫作如来藏。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