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复于四地五地满足熏禅修禅;六地圆成灭尽定,七地念念可入灭尽定。七地因佛加持,成就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故,不入无余涅盘,证得如幻三昧意生身,成八地心,于相于土随念变现自在,不须于变现前先作加行故。入于九地重又熏修四无碍辩,具足众善妙慧,得佛四无碍辩,九地满心而入十地,此等亦是宗通也,然于九地已兼具说通,几至。于十地满心将届时,得蒙十方诸佛宝光加持灌顶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一直开示说阿罗汉入了无余依涅槃之后,是要灭尽十八界的,换句话说,连意根第七识也要灭掉;那么请问一下,这个时候却不是断灭的境界,请问:这样怎么有可能说第七识是万法所依的心呢?有没有可能说,这个万法所依的心是第九识呢?好,第八识又叫作阿赖耶识,二乘无学圣人乃至说菩萨七地满心之后,如来藏不再有集藏分段生死的集藏性,也就是阿赖耶性,这个时候阿赖耶识改名叫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后面的初地到七地满心,八地以上,又要经过两大阿僧祇劫。所以,菩萨今世初次明心开悟,只是七住位而已。但不妨是真见道,这是说所见的真的是法界实相的如来藏,而不同于二乘法的见道,见的是蕴处界的虚妄不实,所以二乘人是无法思议菩萨明心开悟的时候所得的般若智慧。话虽如此,菩萨此时所悟的般若智慧,也只是总相智或者称为根本智。总相是说,大概只粗知佛法的智慧,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四种,定果色,七地未满心菩萨要靠意识不断加行作意才能变现的柴米油盐等色法,为众生所受用;八地菩萨不须加行,才起作意即能变现如是色法。以上四者,不论是内色、外色、心法所摄色,这几种色,可以合称为广五蕴中的广色蕴。以上器世间、别别有情色身、外五尘境、四种法处所摄色(带质境所见色、观想所见色、无表色、定果色),有色法、也有心法中的色法,都是剎那剎那变异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菩萨到七地入地心还不舍思惑?初地满心已经可以把最后一分思惑断尽,为什么他故意不断?一直留着?因为:若没有烦恼而入涅槃,初地满心到六地满心的六种无生法忍的现观都无法证得,这些现观的因缘都是在自己与众生的烦恼中出现的,犹如镜像,犹如光影都是从烦恼中整理出来的现观境界啊!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对他们而言,于烦恼生厌离欲是为正修行,越能厌离烦恼,就越能于解脱道上精进;对菩萨来讲,却不可以厌离思惑烦恼,反而必须以烦恼为助道因缘:悟前需要借助烦恼来觅真心,悟后至十回向位满心阶段,还是不急于修断思惑,继续借助烦恼因缘来不断增益般若别相智;入初地后,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已有能力断尽最后一分思惑却故意留惑润生,以烦恼做为引发无生法忍现观智慧的因缘,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菩萨到七地入地心还不舍弃思惑?初地满心已经可以把最后一分思惑断尽,为什么他故意不断?一直留着?因为:若没有烦恼而入涅盘,初地满心到六地满心的六种无生法忍的现观都无法证得,这些现观的因缘都是从自己与众生的烦恼中出现的,犹如镜像、犹如光影都是从烦恼中整理出来的现观境界啊!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 | 三摩地 2018-07-23 |
|
更何况六、七识所转的境界还只是初品转而已,以后七地进入八地的时候,还有中品转,等觉进入妙觉地的时候,还有上品转。怎么可以说我们悟了就跟佛一样呢!还差得远呢!再说福德:光只是一个禅定三昧,我们就差很远了,所以不应当生起慢心而不礼佛。《菩萨璎珞本业经》云: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之后再修增上慧学及无量百千三昧,直到七地满足,获得世尊加持,授与「引发如来妙智三昧」,才能进入菩萨八地。所以悟后应当耍修行,不可以说「悟后不必修行」。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不会说「悟后不必修行」。佛子们读经时,如果不落在一字一句之中,能将的前后脉络全部仔细加以探讨的话,其实很多经典都告诉我们耍悟后起修。譬如《维摩诘经、楞伽经、楞严经、不退转经、十地经、华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主修愿波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乃至七地满心以后,虽然不得不断我执,而且又进一步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那这个部分就远不是阿罗汉、辟支佛在解脱果上的证量所能比拟的!因为菩萨这个时候又有深妙的实相上的智慧,这是从明心见真开始,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了知的智慧啊!所以说佛菩提道上,菩萨虽然主要在般若慧上的修证,但是,二乘的解脱果以及其所证的智慧,菩萨一样也证。所以说,三乘的法其实是汇归于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初住位到十回向位满心进入初地之前,为第一大阿僧祇劫;初地入地到七地满心进入八地之前,为第二大阿僧祇劫;八地入地到十地满心,则是第三大阿僧祇劫。之后还有百劫修相好的等觉位以及最后身妙觉位。菩萨从初地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并且一分一分的断所知障中无始无明上烦恼,到了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同时断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什么菩萨到七地入地心还不舍弃思惑?初地满心已经可以把最后一分思惑断尽,为什么他故意不断?一直留着?因为:若没有烦恼而入涅盘,初地满心到六地满心的六种无生法忍的现观都无法证得,这些现观的因缘都是从自己与众生的烦恼中出现的,犹如镜像、犹如光影都是从烦恼中整理出来的现观境界啊!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爲这个地上菩萨他觉得,破不破尽五阴魔的最后一分思惑都没有关系;因爲断尽最后一分思惑,那是七地满心的事,现在留惑润生利益衆生,眼前先不必管这最后一分思惑,所以都不以为意。但是实质上,他是有能力断尽五阴魔,只是故意不破尽,并不是不能破尽,是故意不破尽,因爲他留惑润生来行菩萨道利益衆生。但是一般人面对自己的五阴魔,却被自己的五阴魔所障碍、所繫缚、所拘束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主修愿波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把佛经翻开来,有好多现成的例子,七地、八地、九地,乃至十地的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连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更何况我们博地凡夫!《胜鬘经》卷1胜鬘夫人发愿说:“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胜鬘师子吼一乘大便方广经》)即使修到十地,还是需要诸佛加持。所以,一切学佛人必须常常恭敬供养、礼拜、赞叹诸佛世尊,才能迅速成就道业。 (原标 | admin 2018-07-22 |
|
我们把佛经翻开来,有好多现成的例子,七地、八地、九地,乃至十地的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连大菩萨都说需要佛来摄受,更何况我们博地凡夫!《胜鬘经》卷1胜鬘夫人发愿说:「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胜鬘师子吼一乘大便方广经》)即使修到十地,还是需要诸佛加持。所以,一切学佛人必须常常恭敬供养、礼拜、赞叹诸佛世尊,才能迅速成就道业。阿弥陀佛!------《三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六经十一论本身就函盖了三乘菩提的修行,所以它含摄了二乘的解脱果,也含摄了大乘佛菩提果的别教五十二位阶的修行次第,含摄了十七地的瑜伽师的境智行果,也就是刚刚所说的,这些瑜伽师地地修行的一个境界的一个果相。所以这个唯识五位,它其实是依着六经十一论,依着唯识的宗旨来修学,而能够分证解脱果乃至于佛菩提果。所以六经十一论其实它是函盖了三乘菩提的。而这六经十一 | admin 2018-07-22 |
|
此宗依六经十一论,所弘宗旨函盖三乘一切佛法,始教终教通教别教具摄圆融;唯识五位,函盖三乘解脱果菩提果,函盖别教五十二位修行次第,含摄十七地瑜伽师之境智行果;宣示五法三自性,以百法明门论,摄尽一切佛法,正显人法二空真理;建立大乘小乘一切宗派佛法,令立于不败之地,为一切外道及佛门凡夫所不能测、所不能破。若有菩萨依此宗义而证悟般若者,可起道种智,渐入诸地 | admin 2018-07-22 |
|
而且是相续的,相续的意思就是说,从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它是不可逾越的;不可说你要从初地马上成为十地菩萨,或者说你要先修十地,再回来修二地、三地、八地,这是不可以的;一定要次第相续,因为有它的实际的修证、修断的内容。但是佛智极深极广,所以我们以十种大海的譬喻,来了知其中的内容以及差别是如何?从而来知道:从初地开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