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不可误信误认见性即是究竟佛,否则不但成就大妄语业而堕入地狱,未来无数劫中只怕难闻佛法,何况信受修学?《正法眼藏‐护法集》 七地菩萨断尽一念无明,获得尽智,由诸佛加持觉悟,传授「引发如来妙智三昧」而进入第八地,才能发起中品妙观察智及中品平等性智。这是中品转识成智,诸位如果想了解八地菩萨的六七二识中品转识成智的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内容,可以请阅《十地 | admin 2019-04-24 |
|
因为凡夫众生,乃至七地以下菩萨,一向都是同时处于无始无明及一念无明的境界。破一念无明之前,也同时在无始无明境界之中。断尽一念无明之后,也还是在无始无明境界之中。所以并不是断一念无明而到达无始无明境界,应该说是断尽一念无明后,剩下无始无明末断,因为它们是同时存在。第二、末断尽一念无明的人,还没有到达庵摩罗识、异熟识的境界,而是同时处于庵摩罗识及阿赖耶 | admin 2019-04-24 |
|
所以,相对于无始无明深细而众多的上烦恼,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虽然只是下烦恼;但是,无始无明住地中的一切上烦恼,却都必须或多或少的依存于四住地烦恼,维持着世世的五阴不灭,才能在七住位到七地满心位中发起上烦恼,最后次第修断上烦恼。要依这四住地烦恼的功能,才会有来世世世不断的五阴道器,用来探究法界中最究竟的真相;如果入了无余涅槃,就不可能再有五蕴及因缘来探 | admin 2019-04-24 |
|
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祂的函盖面很广,乃至初地到七地的圣位菩萨由于起惑润生的缘故,所以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第八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汉与辟支佛,又譬如八地以上的诸地菩萨,包括等觉菩萨也都含摄在异熟识的范围。佛地的第八识心叫作无垢识真如,不再称为异熟识,因为佛地已经没有异熟果报,已经没有种子变异而熟的现象,也就是已经完全究 | admin 2019-04-17 |
|
这三品智慧发起具足的同时,佛陀也将从七地入八地时所刻意生起的一分俱生微细烦恼障,也就是最后一分习气种子断尽。之后在后夜分时,佛陀目睹东方明星而眼见佛性;同样的,这个眼见佛性的境界,也不是十住菩萨所看到的佛性境界;当这个眼见佛性成就的时候,也同时成就了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对应到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个识,换句话说,佛地的这五个识,在成所作智的境界之 | 三摩地 2019-03-06 |
|
而此有情各自本具之真实自内我空性,于七地以下名为阿赖耶识,八地以后舍阿赖耶名,改称异熟识,佛地独名无垢识;非如蕴等刹那生灭不可久住,而有能生万法之自性故,名为空性。例如《入楞伽经》卷八〈刹那品〉说:“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是故第八识如来藏又名空、空性、不空 | admin 2019-03-04 |
|
)佛菩提道证量差别 佛菩提道不一样,从开始熏习一直到最后成为究竟佛地,其中的证量层次真是千差万别,所以有许多菩萨证悟之后,还要一天到晚跟著佛学,往往要修学到初地满心以后才敢出去弘法,有时候还要回来见佛、礼佛;有时候回来亲近学一学,虽然可以到外面去了,但是还不敢远行;若是十方无量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敢去,那得要有七地的证量,所以说佛菩提道是千差万 | admin 2018-12-27 |
|
因此,三贤位的菩萨乃至七地心以下的菩萨们,他们可以不必断尽思惑就已经亲证涅槃了,名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就叫作上品法的解脱法,这是阿罗汉与缘觉所无法思议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151-152。)佛所说的以及菩萨随佛修行所证的,却是在因地中就已经本来涅槃了;不管有没有修学佛法,一切有情的第八 | admin 2018-12-27 |
|
)广论双身法的事业手印 事业手印(双身修法)之乐空双运:此乃以意识住于合修双身法之乐空双运境界之中,如是而修专一、离戏、一味、无修,以为解脱成佛,皆仍未证得第八识,乃竟狂言可以证得第六七地、乃至十一、十二、十三地而成佛道。密宗之如是说法,以萨迦派之《道果—金刚句偈注》中所列道次第,最为具体,以宗喀巴之《密宗道次第广论》叙述最为详尽。(节录 | admin 2018-12-27 |
|
阿赖耶识因为有能藏丶所藏丶执藏的体性,故名阿赖耶;所以只要把能藏丶所藏丶执藏的体性灭除了(也就是灭除执藏三界生死种子的作用),七地满心时阿赖耶识就改名叫作异熟识,只改其名不改其体。这在唯识学所说的就叫作「灭阿赖耶」,是灭掉阿赖耶识的名字,而不是灭掉阿赖耶识本体。然而,异熟识里面,他有种子的变易生死,所以只要把种子的变易生死灭除了以后(成佛时),异熟 | admin 2018-12-27 |
|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主修愿波 | admin 2018-08-07 |
|
从三乘菩提共法的修学来说,断我见与我执而成为解脱道的无学,在这一部分是相同的;在断我执之后则是分界点,二乘人在断我执之后,舍寿必定会把自己灭了;五蕴、十八界都灭了,进入无余涅槃时,因为十八界的我都灭了,我已经不存在了,就没有我能了知实相心;而大乘菩提则必须同时修证般若总相智、别相智、一切种智,在断尽我执的分界点之后,大乘菩萨不入无余涅槃而转入七地、 | admin 2018-08-07 |
|
由于有了总相智,然后修别相智,于别相智之后,就转入到了初地;于初地满心的时候,就可取慧解脱而不取证;也就是说他如果要取证无余涅槃是可以的,同样,他也可以证得有余涅槃,可是菩萨不取证,所以继续留惑润生;到了三地的时候,快满心时,他就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可以取证俱解脱而不取证,还是继续的留惑润生;到了六地可以证得灭尽定,可以取证无余涅槃而不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三谓余分忧郁于七地满心位灭尽,对往世多劫亲人之欲爱习气种子流注已灭尽故。四谓菩萨多情,须待往世眷属已入三地满心位,已对菩萨不起厚重依恋,菩萨始能灭尽欲爱习气种子而无所罣碍故。五谓如是多情菩萨忆念多劫相随之亲蜜眷属而不捨之,欲爱习气种子流注非不能断;但为照顾多劫亲属故,从初地起,歷经一大阿僧祇劫之后方令断尽(註);故于第二大无量数劫修道期间,多情菩萨 | admin 2018-07-23 |
|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衆,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主修愿波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爲这个地上菩萨他觉得,破不破尽五阴魔的最后一分思惑都没有关系;因爲断尽最后一分思惑,那是七地满心的事,现在留惑润生利益衆生,眼前先不必管这最后一分思惑,所以都不以爲意。但是实质上,他是有能力断尽五阴魔,只是故意不破尽,并不是不能破尽,是故意不破尽,因爲他留惑润生来行菩萨道利益衆生。但是一般人面对自己的五阴魔,却被自己的五阴魔所障碍、所繫缚、所拘束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久于佛道,心已纯熟,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的已经证得了无生法忍的菩萨摩诃萨;根据大乘佛法的通义,证得无生法忍的果位在大乘中至少应是四地;当然,也有认为是七地的。不管是四地还是七地,都是证了果的圣贤菩萨,这一点在大乘中是没有异议的。进一步,如果根据他能够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你如果念退与行退,那也是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七地以前都还有念退嘛!所以我对你并不担心。如果你念退了,我也不担心;因为你还没有到七地,念退是正常的嘛!如果说你因此而行退了,我也不担心,因为还没有到初地,都会有行退,入了初地以后才没有行退。如果说你会位退,那我不信!因为你一定不会退,一定不肯回到凡夫常见的邪见中,所以这个念退、行退、位退的道理,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阿赖耶识从凡夫位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言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二、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名为异熟识,又称为庵摩罗识。三、究竟地名为无垢识—真如。一体三名。所以在凡夫地名为「世间阿赖耶」,在佛地名为「如来清净藏」;这个世间的阿赖耶识心体,与佛地的清净藏,是展转演变而成的;也就是说:要经由亲证阿赖耶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你如果修到了八地心,想要种福田是很容易的,就算是无赖汉每天来向你化缘,也没关系啊!因为你于相于土都能自在,可以随意变现嘛!你起作意就可以立即变现金银财物米粮,不必像七地菩萨起作意之后还要再作加行啊!你可以随意变现给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种福田。因为这里到处都可以种福田,如果想要快速的修集成佛所需的福德资粮,就得要到这种五浊世界来布施。至于修慧,在这里修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