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正元老师(视频开示文稿)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为大家介绍的题目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上一集我们谈到“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只要众生有办法不再造作会招感后有生死的业,众生在这一世受报以后就能够得解脱。但是众生为什么会一再的造业呢?就是因为这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常住众生的觉知心中,所以众生在受业报的过程里面会不断的起惑造业,所以就必 admin

2019-04-24

利用这种动中禅(身念处观)的修法断身见(我见)后,还需要转入受念处观、心念处观、法念处观继续修行,才能断尽微细我见;微细我见断尽,已断欲界爱,一念无明也已断尽,证得五蕴皆空而得慧解脱果。(三)思维四食学佛人通过修声闻禅断身见后于静坐中思维四食:团食、触食、意思食、识食。由四食明了五蕴长养炽盛的原理,便知如何灭苦,因此有助于五蕴十八界空相的修证。所谓 admin

2019-04-24

每一个人今世的“负担”各有不同,单说“迈向生命”这件事情,因为想要生命的过程中,一直都很完美或是如意,那这岂不是多分落在行阴之中?这仍然是落在五盛阴之中啊!所以你看看,真的是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啊!就好像是这样子,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被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遮障的缘故,一般人对于五阴的内涵都是不了解的,多是深入地贪著五阴的种种而不自知 admin

2019-04-24

其实佛陀的教诲,是要教导我们认识生命的实相——根本心如来藏的体性,然后才能够让我们舍弃生死轮回的洪流,从现在的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当中解脱出来,才能够真正的安忍而不造恶业,才能够勇于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乐于救护众生、修菩萨行,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不愿接受正法,自外于正法之外,对自己到底有何益处呢?现在还有许多附佛法外道团体的领导人,冒 admin

2018-08-21

其实佛陀的教诲,是要教导我们认识生命的实相——根本心如来藏的体性,然后才能够让我们舍弃生死轮回的洪流,从现在的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当中解脱出来,才能够真正的安忍而不造恶业,才能够勇于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乐于救护众生、修菩萨行,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不愿接受正法,自外于正法之外,对自己到底有何益处呢?现在还有许多附佛法外道团体的领导人,冒 admin

2018-08-07

就是说意根这个一念无明会转为智慧,无始无明也会转为智慧。那么身口意三业清净了,要生极乐世界就容易了。如果心不清净,十万亿佛土非常遥远。如果心地清净、口业清净,还有身行清净,那么西方不远,就在眼前,一念就到了。所以我们说求生极乐世界,修净业三福容易往生。07念佛还有一个很殊胜的现世得利的法,那就是说:做了五逆重罪,也能凭借过去生所种善因,临命终时遇善知 admin

2018-08-04

所以这两者的不一样,在于解脱道它是要断一念无明,也就是要断烦恼;那佛菩提道呢?它是要断无始无明,就是我们所说的所知障,也就是尘沙惑。至于解脱道的部分,它就是一念无明的内容,它就是包括见惑与思惑,这个见惑的部分,我们把它说成见一处住地烦恼;然后思惑的部分,思惑其实就是行,就是众生都是在这样的运行。怎么运行呢?就是贪爱三界,所以要断这个思惑,就是要断三 三摩地

2018-07-23

初住菩萨经由财布施(资助印行善知识的书籍)来含摄法布施,这个内容意义非常深远!因为只有法布施可以让有情建立佛法正知正见,能够让有情知道如何是生死之苦,怎么样能够断除生死之苦而脱离三界!可是财布施的未来世果报只能在欲界中领受,在欲界中只能够脱离贫穷!而只有法布施能让有情能够断除无明(能够断除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来修学解脱道,来修学佛菩提道!可是财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已经断尽一念无明,成为阿罗汉、辟支佛,或者成为八地以上的菩萨,那他的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但这个异熟识仍然还含藏着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也还含藏着所知障的微细随眠;如果能够再把这两种随眠都断尽了,就再一次改名,叫作无垢识,也就是佛地真如的心体。但是这个佛地真如的无垢识,其实仍然是原来的阿赖耶识心体,仍然具有原来阿赖耶识的真如性;只是因为经由开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佛陀的教诲,是要教导我们认识生命的实相——根本心如来藏的体性,然后才能够让我们捨弃生死轮迴的洪流,从现在的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当中解脱出来,才能够真正的安忍而不造恶业,才能够勇于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乐于救护众生、修菩萨行,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不愿接受,自外于之外,对自己到底有何益处呢?现在还有许多附佛法外道团体的,冒用佛陀的法王称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无明可以分为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一念无明是説,佛发现在任何现前的一面当中,它就已经存在的,比如説我见,又叫作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説什么叫作我见呢?比方説如果我们去问一个小朋友,「小朋友!你在哪呀?什么是你呀?」他会很高兴地指着他的身体告诉我们,「你看,这就是我啊,这是我的手啊,这是我的脚,这是我的肚子」,也就是説,小孩子他会把他的身体当作是他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超劫精进的诀窍!此外无他!这就是无始无明转依一念无明的道理。当我们的心念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无始无明时,证明我们在佛菩提道上已经在持续进步了,相应地,一念无明就会在关注无始无明心念的无量功德下渐渐伏除,心量、证量也会迅速提高--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什么无始无明的关注会渐渐转依一念无明呢?因为,一念无明的起因就是对无始无明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在消除 三摩地

2018-07-23

初住菩萨经由财布施(资助印行善知识的书籍)来含摄法布施,这个内容意义非常深远!因为只有法布施可以让有情建立佛法正知正见,能够让有情知道如何是生死之苦,怎么样能够断除生死之苦而脱离三界!可是财布施的未来世果报只能在欲界中领受,在欲界中只能够脱离贫穷!而只有法布施能让有情断除无明(能够断除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来修学解脱道,来修学佛菩提道!可是财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疏: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 三摩地

2018-07-23

下来欲界中又是怎么个过程?都是因为他的我见还没有断除,所以一念无明还在;于是在无想天中寿命尽时,突然间生起一个没有语言文字妄想的念;这时念出现了,其实那个念不能称为念,应该叫作心动;是因为我执没有断,我见也没有断,所以意根动了,然后意识觉知心的微微心就现起了;现起以后到第二剎那便具足现行了,然后第三剎那发觉自己怎么没有住在「涅盘」里面?然后第四个剎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没有断尽烦恼障,随时随地都会有妄想或妄念忽然升起,一念之间就出现了,在大乘法中说这个就是一念无明;所以说,妄想与妄念都是因为烦恼没有断,所以会出现。妄想有二种,前面所说的是打坐时心里面出现了语言文字打妄想。可是《楞伽经》中所讲的妄想,是指邪知邪见所产生的不正确思维与推理,叫做虚妄想,经中简称为妄想,与此处打坐中出现的语言妄想不同。经中所说的这种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乘的修行方法,是在听闻佛法之后,信受佛语,依佛的开示现观五蕴十八界法苦、空、无常、无我而断我见,之后努力修断我执,断尽一念无明下烦恼,命终后入无余涅盘,不再轮回生死;具足四禅八定功夫者可以不待命终,随时入无余涅盘。这种修行,要点在于听闻佛法后对五蕴十八界法的如理观行,以及修除性障、断尽一念无明。做观行的时候,需要心思细密,能够将五蕴十八界法中的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精进断除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二障无明即是成佛,我们从下面的图表可以知道:只要修断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便可以成佛。而阿罗汉唯断一念无明,他的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已斷見思二惑故,名為已斷事障。無名住地未斷盡故塵沙惑未斷,仍有法我執,再进断无始无明便可以成佛,异熟识再改名为无垢识。第五部分:净土之修行法门,最后也不离于佛菩提之亲证《观无量寿佛经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节中,说到阿罗汉与菩萨的重大的差异:阿罗汉所断的是一念无明,若是利根精进者,一生便可取证阿罗汉者而解脱生死,菩萨则不同,菩萨要在三大阿僧胝劫中努力摄受众生、护持正法,在度他的过程中而成就自就,如此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双断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而成就佛果。无论是修行的时劫,还是摄受众生、住持正法,阿罗汉皆无法与菩萨相比拟,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精勤地以正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超劫精进的诀窍!此外无他!这就是无始无明转依一念无明的道理。当我们的心念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无始无明时,证明我们在佛菩提道上已经在持续进步了,相应地,一念无明就会在关注无始无明心念的无量功德下渐渐伏除,心量、证量也会迅速提高--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什么无始无明的关注会渐渐转依一念无明呢?因为,一念无明的起因就是对无始无明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在消除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62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