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悟后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名为分证即佛,犹非是究竟即佛也。《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当然二地心还要加修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还要明解戒律,严持戒法而不能毁犯;这些条件满足了以后,才能证得犹如光影的现观。这时候开始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犯戒,因为这时已经了解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内相分了,这时候可以自己作主来改变内相分了,可以自己控制内相分而使它转变清净了,这才是真正的持戒者,满足了戒法的修行。这意思是说:增上戒学的修证和 | admin 2020-06-08 |
|
三地修学四禅八定之外,增上慧学还是要继续学,还是一切种智——三地之无生法忍慧;二地主修是增上戒学,初地是增上意乐及百法明门,三地是以增上心学为主要,增上心学就是以意识心来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让意识心可以增上,以便修证四地的无生法忍。可是这个时候也不能忽略到三地本身所应该要修的增上慧学,所以三地还要修学万法明门,这样地地增上:万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五地菩萨所应修习的一切种智圆满时,最后必须观行:一切诸法——包括自己庄严的意生身及化身、轮宝等——都是犹如幻化、好像是有,其实不是真实有,只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似有非有。这个变化所成的观行圆满,就成五地满心而转进六地。五地把十二因缘法依无生法忍再来观行,这样来做法无我观的粗相观,十二因缘的法无我的粗相观完成了, | admin 2020-06-08 |
|
第八识如来藏于识别众生七识心之心行上,及于此等种种了别性上,极为伶俐,非众生七识心所能了知;唯有证悟此心之初悟菩萨,能极少分了知其识别性;证悟此心之久学菩萨,能多分了知其识别性;诸佛能究竟了知此心之识别性及余种种功能差别而无遗余,并具足了知七识心之一切识别性,故名一切种智。由如来藏具备此了别性,故维摩诘菩萨于《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宣说此心 | admin 2020-06-08 |
|
学佛之人,悟后必须了知:欲实证佛地真如无垢识者,必须悟后渐次进修,经由心生灭门中所说之一切种智修习、性障之伏除、习气种子随眠之断除、广大福德之累积,然后始得成就佛地真如心体无垢识之广大功德。若不经由心生灭门,则无由达成心真如门所欲实证之佛地真如无垢识广大功德。是故马鸣菩萨于论中说明心生灭门与心真如门各摄一切法,又说佛地真如之缘起,意在此也!--------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尚在第七住位明心的时候所证的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是依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到了初地满心时,是有能力可以取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但是菩萨并不取证这个二乘涅槃,一直留著最后一分思惑而不断除;留到了三地满心时,四禅八定已经具足,也在一大阿僧只劫以前就断我见了,当然是可以取证灭尽定而成就俱解脱果,可是菩萨仍然不取证俱解脱,还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此唯识行所修证者,其实仍是依七住位所证得的唯识性为根本,进修胜妙细密之一切种智及修除习气种子…等,名为唯识行。开始唯识行之人,才是修道位的圣者。五者究竟位。谓具足果地智及果地断,究竟无余,故名究竟位,即是唯识果也。从上面的述说便可大概了知成佛之道之过程阶段。第三位的胜解行位涵盖的范围很广,初从明心亲证如来藏之七住位开始,末至初地之入地心皆 | admin 2020-06-08 |
|
登圣与否,端在一切种智是否分证体验而发起道种智,以此差别。然修学一切种智而发起道种智者,属于无始无明范畴,须先证如来藏,而后方能起诸无始无明尘沙上烦恼,方与无始无明相应。《平实书笺》所谓「一念无明」,即是见一处住地〈见所断烦恼〉、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均属于〈修所断烦恼〉,此四种住地烦恼合称一念无明,无始刧来一向与见闻觉知心刹那刹那 | admin 2020-06-08 |
|
而烦恼障的有漏习气种子,想要断尽的话,只有悟后修学一切种智,一直到究竟了知时,才能办到;否则永远都不可能断尽有漏习气种子的随眠。到这个时候,才算是成佛了。《心经密意》第一、顿悟是理悟而不是事悟,从来只有理悟事修,没有事悟。故《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圆觉经》云:「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理障就是不 | admin 2020-06-08 |
|
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一切种智谓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之智慧,由触证如来藏之基础上,循序修学,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 | admin 2020-06-08 |
|
真常唯心就是明心的人证得阿赖耶识以后,渐渐了知佛菩提道之二主要道,他就开始悟后起修,去断除烦恼障的现行,成就解脱果而不取证;另一方面则是跟随善知识修学般若的别相智及一切种智,一分一分断除所知障的随眠;在进入初地通达位的时候开始,在修除「修所断的所知障随眠」时,也同时作意修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第八地起,任意除断烦恼障习气种子。直到最后身菩萨位,断尽最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一切无我法不是究竟的、了义的法,只有佛地第八识真如的「真我炽燃」,这样的法才是真正的佛法;亲到「常乐我净」的佛地真如才是究竟的般若,因为具足了一切种智、三身圆满、四智圆成,这样的真常唯心佛地境界,才可以称之为大圆满法。《大乘无我观》到了佛地时,为什么说这个第八识叫做常乐我净?因为烦恼障中的分段生死的烦恼现行,已经在很久以前就断尽了,早已具足二乘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这位菩萨是属于戒定直往的修学方式,也就是依照佛在五浊恶世人间示现说法的次第,先证得俱解脱的解脱果之后,再进修般若,再来修证方广诸经、唯识增上慧学的一切种智,遵循戒定直往的途径,与别教的戒慧直往行门不同。--------《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33集菩萨示现八相成道>高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这位菩萨是属于戒定直往的修学方式,也就是依照佛在五浊恶世人间示现说法的次第,先证得俱解脱的解脱果之后,再进修般若,再来修证方广诸经、唯识增上慧学的一切种智,遵循戒定直往的途径,与别教的戒慧直往行门不同。--------《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33集菩萨示现八相成道>高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这位菩萨是属于戒定直往的修学方式,也就是依照佛在五浊恶世人间示现说法的次第,先证得俱解脱的解脱果之后,再进修般若,再来修证方广诸经、唯识增上慧学的一切种智,遵循戒定直往的途径,与别教的戒慧直往行门不同。有了这个了解,我们就可以正确解读论文中的意思。对论文的意思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来探讨,八相成道的相关法义。一般八相成道指的是最后身菩 | admin 2020-06-08 |
|
然后修到三地,可以证得灭尽定,成就俱解脱的有余涅盘而不证,一直到六地才证有余涅盘;可是照样跟初地、三地一样,不取证无余涅盘而继续进修,一直到佛地金刚喻定现前,圆满道种智,名为一切种智,无生法忍圆满具足,这时才现起无住处涅盘。证得无住处涅盘时也同时证得无余涅盘,为什么?因为连变易生死都断尽了,所以名为无余涅盘;而变易生死断尽,没有识种流注变易,本身也 | admin 2020-06-08 |
|
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无想定、灭尽定为主,衍生之无量三昧为辅。四禅八定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合名四禅。初禅境中有觉有观,眼耳身意识俱,鼻舌识不现。二禅以上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叫作第一义悉檀呢?所谓第一义悉檀,是指大乘如来藏空性的中观类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和佛地的一切种智。也就是说,二乘相空以及缘起性空之法,都是佛的方便施设权法,都不及法界实相,虽然共大乘菩萨法道,但不是究竟,不及第一义,因为都是依三界有为法而说而修的缘故。唯有大乘不共二乘之菩萨法道,才是依法界实相而说而修,因为能证空性真如佛性的缘故,所以说唯有大乘 | admin 2020-06-08 |
|
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所要修证的主要内容。一切智的俱足,乃是二乘菩提之极果。大乘菩萨在修证菩提道时,也会附带着完成一切智的修证。一切智是三乘无学通有的,但一切种智的修证却是大乘独有,不共二乘。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