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具足了知众生世间及国土世间的境界是一切种智(注)的境界,不是诸地菩萨道种智(注)的境界,更不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八、佛为什么被称为调御丈夫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善知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调”即调伏,就是降伏其心的意思,“御”是教导的意思。也就是说,诸佛因为善知方便善巧、能调伏、教导一切众 三摩地

2018-07-21

只要落入意识心中而否定如来藏,就不会求证如来藏,就永远都无法证得如来藏,那他所知的中观就会变成戏论,般若就会变成戏论而被他判定为性空唯名,而成佛所凭藉的一切种智也一样会变成戏论──唯有名相而无种子等法可证;那么增上慧学─万法唯识的增上慧学─所说的一切种智,就会被他们改变成虚妄唯识论。可是,增上慧学的唯识学总共有两门:有真实唯识门、也有虚妄唯识门,二 三摩地

2018-07-21

三、佛之三身所说法义的不同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多所饶益人天故。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不能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一切种智的法义无量无边、深广无比,除非成佛了,否则永远都思惟不尽,所以菩萨对于闻、思二法心无疲厌,最后才能成为究竟佛。七、智和器的清净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譬如净物置之净器,表里俱净:声闻、缘觉智虽清净,而器不净;如来不尔,智、器俱净,是故名佛。佛用了一个譬喻说明了声闻、缘觉和佛智和器的清净不同。佛说:善男子!譬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三种叫做静虑解脱等至……等等智力,就是说四禅八定该怎么修?解脱道怎么修?等至与等持的差别是什么?也懂得解脱道法义而有解脱慧的智力,以及佛菩提道的一切种智的智力等等。第四是根上下的智力,能观察众生的上根、中根、下根等根性,诸佛都有这种观察的智力。第五是种种胜解的智力,就是不管人家说什么法,诸佛都能胜解;乃至外道说他的法多么胜妙,诸佛都能 三摩地

2018-07-21

具足了知众生世间及国土世间的境界是一切种智(注)的境界,不是诸地菩萨道种智(注)的境界,更不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八、佛为什么被称为调御丈夫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善知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调即调伏,就是降伏其心的意思,御是教导的意思。也就是说,诸佛因为善知方便善巧、能调伏、教导一切众生,所以称为调御丈夫。诸佛善知众生心与众生 三摩地

2018-07-21

以是故说:「欲以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问曰:但断习?亦除烦恼?答曰:有人言:断烦恼及习俱尽,如先说习尽无馀。阿罗汉、辟支佛但断烦恼,不能断习;菩萨断一切烦恼及习,令尽无馀。有人言:佛久[己>已]远欲。如佛说:我见定光佛已来已离欲,以方便力故,现有生死、妻子眷属。有人言:从得无生法忍来,得诸法实相故,一切烦恼及习尽。有人言:佛从初发 三摩地

2018-07-21

以是故说:「欲以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问曰:但断习?亦除烦恼?答曰:有人言:断烦恼及习俱尽,如先说习尽无馀。阿罗汉、辟支佛但断烦恼,不能断习;菩萨断一切烦恼及习,令尽无馀。有人言:佛久[己>已]远欲。如佛说:我见定光佛已来已离欲,以方便力故,现有生死、妻子眷属。有人言:从得无生法忍来,得诸法实相故,一切烦恼及习尽。有人言:佛从初发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菩萨若是想要成佛,就必须要修一切种智;可是这一切种智,其实就是了知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但是,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在三界中的哪一界中最能够具足现行呢?答案是:欲界,特别是人间。可是欲界中的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都不好修行,因为苦多而乐少乃至纯苦,生活资源的取得很不容易,根本没有闲暇来修行,并且几乎没有善知识的因缘;而欲界六天 三摩地

2018-07-21

三、佛之三身所说法义的不同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多所饶益人天故。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不能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在第三转法轮时更进一步作深入的开示:成佛的内涵就是一切种智的修证。一切种智具足时更不会落于断灭空、常见有,所以释迦如来前后三转法轮诸经发言无二,怎可说诸佛如来发言有二呢?诸佛也都如是发言无二,凡是通达三乘法义的人绝对不愚佛、不愚法、不愚僧;而凡夫总是愚佛、愚法、愚僧,甚至更大胆的诽谤佛陀说法前后有二、自相冲突。当我们了解了三乘菩提中的种种异同时, 三摩地

2018-07-21

证佛菩提道者,在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因此而起般若总相智;复由此般若之总相智,进修般若之别相智;由通达般若之别相智故,即可据以进修一切种智;未具足一切种智之前,名为道种智,即是地上菩萨之般若慧也;若得圆满具足般若之一切种智,即成究竟佛道。如是能得三身具足圆满,如是进修次第之内涵,方是真正成佛之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一辑,页91,正智 admin

2018-07-21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除了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开始,而且最主要的核心议题是什么?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要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能够明心见性;乃至在明心见性以后,透过三贤位的相见道位,能够修集让见道圆满进入初地;乃至成就道种智,最后成佛成就一切种智。所以说,整个成佛之道从这个角度的观点来看,只有大乘佛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因为大乘菩提道双具两个主要道,而且能够圆满 admin

2018-07-21

如果已经具足三德了,当然就有三身、四智,那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了。成为究竟佛是依靠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种子的智慧,那么一切种子是收藏在哪里?种子又名功能差别,又名为界,而我们的无明种子、业种、六根、六尘、六识的功能差别,也就是所有的种子,究竟收藏在哪里?是在我们各人的如来藏里面。当我们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以去观察如来藏自己的功能, 三摩地

2018-07-21

↓断五下分结,成三果解脱一至十回向位 熏习一切种智;修除性障,唯留最后一分思惑不断。第十回向满心位成就菩萨道如梦观。近波罗蜜多修道位初地:第十回向位满心时,成就道种智一分(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复由勇发十无尽愿,成通达位菩萨。复又永伏性障而不具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由大愿故留惑润生。此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一切种智的法义无量无边、深广无比,除非成佛了,否则永远都思惟不尽,所以菩萨对于闻、思二法心无疲厌,最后才能成为究竟佛。七、智和器的清净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譬如净物置之净器,表里俱净:声闻、缘觉智虽清净,而器不净;如来不尔,智、器俱净,是故名佛。佛用了一个譬喻说明了声闻、缘觉和佛智和器的清净不同。佛说:善男子!譬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是亲证法界的实相的人无我,因为所亲证的祂是无我性的,因而发起了般若实相的智慧;但这个时候只是总相智,悟后还得要继续修学,进而再得别相智;别相智之后,再得道种智,证了法无我,然后进入初地;继续修证一切种智,断所知障,然后迈向佛地。这个中间将近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学,可是这种种地修学无不依靠最初亲证如来藏所得的人无我而为基础。那么,要先明白大 三摩地

2018-07-21

643,a21-b10)是以如来明言:无有前中后际可说此众生界,以众生界之有为永无有灭,众生界永无有增减!而非以灭去一切有为法而为实际,如是之想即是「非实际」!乃至应当度众生,无有疲累,应当不生疲倦,应当不生厌倦,以众生界永无止尽故,所以菩萨志行不可思议,菩提种性尊贵不可思议,出过一切人天,无可讥嫌!于中便知:如是有为法永无尽之时,二乘菩提,二乘涅槃尚且无有真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除了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开始,而且最主要的核心议题是什么?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要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能够明心见性;乃至在明心见性以后,透过三贤位的相见道位,能够修集让见道进入初地;乃至成就道种智,最后成佛成就一切种智。所以说,整个成佛之道从这个角度的观点来看,只有大乘佛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因为大乘菩提道双具两个主要道,而且能够。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1

继般若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经》、《胜鬘经》等唯识系列的经典,讲大乘般若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是为方等时。5、法华涅槃时:再后八年,说《法华经》,会三乘于唯一佛乘;将入灭时,于一日一夜,说《涅槃经》,显佛地究竟涅槃之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三转法轮:和三会说法类似,表示释迦牟尼佛说法,有三个大的时期,所说佛法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