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目前所讲的是“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讲到了《妙法莲华经》第十四品〈安乐行品〉中的内容。
前面的经文中讲到,如来座下的贤圣弟子们与魔法战而有功勋,因此 如来心大欢喜,那就必定会给予有功勋的弟子们赏赐。如来所赏赐的珍宝是禅定、解脱、无漏根力和诸法之财。而 如来赏赐的这些珍宝,其实就是我们学佛所必须要具有的实质功德。之前我们已经讲了禅定、解脱以及无漏根力的前三项珍宝,接著要继续来讲“诸法之财”的部分。
首先要知道“诸法”讲的就是三乘菩提诸法,包括了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以及佛菩提等的三乘菩提诸法。“声闻菩提”主要是在蕴处界作四圣谛的现观,要去实证蕴处界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变异法。由于这样的实证而断了“我见”;我见断了之后,再历缘对境来断除“我执”而成就阿罗汉的声闻解脱。然而“缘觉菩提”就不只是在蕴处界作四圣谛的现观实证,并且还要再更深细、更进一步的从因缘观的角度,来作现象界法生灭无常的如实观察,当然也包括了苦、空、无常、无我的这个现前观察;这个部分的实证智慧,是相较于声闻菩提又更为的深细,因此 世尊就为圣弟子们开示因缘法,目的是要让弟子们能够实证辟支佛解脱。同样的,世尊所教导的菩萨弟子们也是要修学因缘观的,因为因缘观是共大乘的法,在成佛之前必须要究竟实证因缘观的任何一法。这就表示说,因缘法的现观范围以及内涵,是非常非常的深广。至于“佛菩提”,那又称为“大菩提”,或者是“大乘菩提”;因为修学佛菩提是究竟能够成佛,因此而称作“佛菩提”。当然,修学佛菩提的学人,也是必须要先觉证蕴处界的生灭无常,以及苦、空、无常、无我的世俗谛现观,其次再触证生命本体——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这个实证为基础,然后再继续依著次第来循序修学。在整个修学的过程中,要历经三贤位的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的修证,以及初地所修的般若一切种智,也就是八识心王函盖的唯识百法明门,千(万)法明门一切种子的智慧;当一切种子的智慧修证到了究竟圆满的时候,这样才能够成就佛道。
从上述所说来看,三乘菩提诸法的内容,不仅是非常的丰富与极为的胜妙,同时也是无量无边的广大。当然这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够知道的,因此佛法究竟有多少内涵,必须是要实际去亲证才能够有那个本质呈现出来,也才能够说他真的有这个实证。从前面所讲的经文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世尊为了要让大家能够获得与无漏法相应的“禅定、解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这四种法财,因此而开示了许多经典,让大家能够拥有这四种财宝之后,再来告诉大家:什么是涅槃?
接著经文说:【又复赐与涅槃之城,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而不为说是《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卷5)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涅槃?“涅槃”就是依心真如之体不在三界中出现的现象,而立名说有二乘解脱道的两种涅槃以及大乘佛菩提道的四种涅槃。二乘解脱的两种涅槃:是有余涅槃以及无余涅槃;大乘佛菩提道的四种涅槃则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共二乘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再加上只有佛地才有的无住处涅槃四种。
对于二乘解脱道的涅槃,二乘声闻人是怎么样来修证解脱道的呢?他们是在行、住、坐、卧当中,如实地观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空,因此就能如实地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以及色身是无常、空”的道理;同时他们也能够如实地了知“见闻觉知心的识蕴,同样是无常、空,也是变异之法”,所以就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去把对于自我执著修除掉。当我执断了以后就成为阿罗汉;既然阿罗汉对于三界的贪爱断了,当他舍报的时候,就不会再去投胎受生。那么当蕴处界全部都消失掉了,就叫作无余依涅槃,简称为无余涅槃。所以当阿罗汉的三界烦恼断尽了,舍报之后就可以出离三界;但是当他还没有到舍报的时候,他还是会随分随缘地去度众生。再说他在入无余涅槃之前,虽然没有烦恼,但是一样要受寒风、热苦、饥饿、痛痒、色受想行识的行苦等等;只是对他而言,这并不是大苦,而是“微苦所依”。就是因为他还有这种轻微的苦为所依,所以叫作“有余依涅槃”;又当他舍报,把十八界舍掉的时候,这些苦同时也就统统舍弃掉了,这就称为“无余依涅槃”。这就是二乘声闻所证得的解脱。
再来说到缘觉的解脱果,同样也是具有“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两种,但是缘觉证得解脱果,则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也就是要修十二支缘起。十二支缘起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十二支缘起主要是在讲“此有故彼有”的理则,然而在其背后正是因为有“本际”根本因的恒存,因而有了众生的轮回生死。有情众生因为有烦恼以及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了心行就必定会有名色,也就必定会去投胎。又因为投胎受生,之后名色具足了,所以就有六识、就有名色,因此紧接著就会有六入,然后又会有触、受、爱、取、有等等有支,相续不断地种种造作,因此堕入永无尽期的轮回生死;所以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苦,自然不会断绝。同时应当知道缘起性空的真实道理,以及知道“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的道理,要在如实现观之后,断尽我执烦恼,并且在舍报后不再取受后有,因此而入无余涅槃。这就是缘觉的解脱道。因此从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来看,都是必须要断尽烦恼才能够证得涅槃。
然而从法界实相的大乘菩提来看,涅槃并不是修来的,但也不是不修而能得。我们就以菩萨七住位明心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来看,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亲证就能够了解到:无余依涅槃和有余依涅槃以及最后佛地的无住处涅槃,这四种涅槃圆寂都是显现出来的,那是本来就有的,而不是去修来的。所以佛法的修行,只是在恢复它们本来的状态,也就是去除掉轮回性而留下涅槃境界的状态。一般人通常都会以为“涅槃”就是好好地去修行,最后把自己断灭了,死了之后就叫作涅槃。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样的涅槃不就是修来的吗?既然是修来的,那一定是靠各种缘聚合修来的;如果是要靠各种的缘而修来的涅槃,将来有一天缘散了,这个涅槃是不是跟著也就坏了呢?如果是修这种将来会坏的涅槃,菩萨肯定认为那绝对是没有意义的。依法界实相的中道正理来看涅槃,一定是本来就有的,是不生不灭的、是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一不异和不取不舍的。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触证这个法界实相心“真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这个涅槃并不是从修行而得,而是本来就有的,可是又不是不修而能得,因为必须经由参禅,悟了以后才能够证得这个中道正理。所以说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非修得、非不修得,这样才是不落两边的中道智慧。菩萨在明心破初参的时候,就是证得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果他又能够转依成功而不退,那就是别教的七住位菩萨。当七住位菩萨明心证得真如的时候,他能够亲眼看见自己的真如,祂的自性是本来清净的,不是修行以后才清净的;同时他也能够看见其他的有情的真如和自己的真如自性一样,同样都是本来清净的,而且这个自性心本来就是涅槃性。这就是菩萨所证不共二乘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接著,菩萨继续依于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再去修断烦恼、再去修学一切种智,到了初地的时候,就有能力可以断尽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而可以成为慧解脱的菩萨。当他舍报的时候,虽然能够取证无余涅槃,然而他却不取证无余涅槃,因为初地菩萨修学的目的不在这里;他的目的是要发起大悲心修学无生法忍,一直到究竟成佛,利益一切众生。根据 平实导师在《邪见与佛法》的书中所说,初地菩萨能够在初地专门去断除自己的三界贪爱,而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可是他不在这上面用心,反而是继续努力在无生法忍的增上慧学上面努力修学,然后再发起增上意乐的十无尽愿,不断地地地精进修学;所以初地菩萨能够证慧解脱而不取证,又继续往上修增上慧学。到了三地满心后,即使他可以取证俱解脱果,同样的,他却也不取证俱解脱果。这个意思是说,大乘解脱的四种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在七住位开始就已经证得了,到了初地的“慧解脱”,可以取证无余涅槃,然而却不取证,这叫作留惑润生——留一点点的色界惑,也就是要执持这一个一念不生的了知心,不把它断除掉,目的是要润未来的受生爱,这就叫作留惑润生。然后菩萨又继续修行,到了三地可以证得灭尽定,成就俱解脱的有余涅槃,同样的他也不去取证,一直到六地才取证有余涅槃;这个时候他又照样跟初地、三地一样,不取证无余涅槃,转而又继续努力进修往前迈进,一直到佛地金刚喻定现前,圆满了道种智。也就是一切种智圆满,无生法忍都圆满具足了,就现起了无住处涅槃。当证得无住处涅槃的时候,也同时证得无余涅槃,这个时候不仅是分段生死早就已经断尽,同时是连变易生死也都断尽了;从此之后,不住于生死,也不住于涅槃,所以叫作无住处涅槃。这是大乘所讲的四种解脱,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是共二乘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和无住处涅槃则是不共二乘,而只能是大乘才能证得的。
然而由于在末法时代的今日,邪师说法有如恒河沙,常见、断见等等的外道邪见,早就已经渗入到佛门当中很久了,因此想要悟入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困难。平实导师出于大悲之心,不忍众生苦,更是不忍圣教衰,因此他希望佛门四众都能广得实证涅槃而复兴佛教,所以在《涅槃》这一套书中,平实导师详细地解说了四种涅槃的实证以及主要的内涵,并且借此破除外道的种种邪见,欢迎有兴趣的同修可以请来阅读。好,暂且表过。
我们再继续来讲《法华经》的这一段经文内容:“又复赐与涅槃之城,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而不为说是《法华经》。”谈到“涅槃”,事实上在 佛陀降生人间弘法之前,就已经有许多的外道们都自称证得涅槃、是阿罗汉了,但是一一都被 佛陀推翻了。幸运的是,他们被 佛陀度了之后成为阿罗汉而证得涅槃,他们就都赶紧的归依于 佛。由此可以证明,这个“涅槃之城”是 佛陀所赐与佛弟子的,绝对不是哪个佛弟子自己就可以证得涅槃。因此当 佛陀赐与了弟子们“涅槃之城”后,告诉他们说:“你们已经灭度了!”在这里为什么说是“灭度”呢?那是因为二乘人是要灭尽五阴、不受后有,才能够到达无余涅槃的彼岸。即使是大乘菩萨不灭尽五阴,但是也要灭尽对于五阴的执著,之后再让五蕴实际上住于无生无死的涅槃彼岸,所以还是“灭度”。
佛陀说法三转,最胜妙的大乘佛法,如来不是一开始就给予的,而是先给予这一些圣弟子们二乘法,先让弟子们对于佛法有所实证了,然后再“赐与涅槃之城”,使大家都能“言得灭度”;也就是要让大家有能力入灭度,当然在这个时候,大家的心中一定都是大大的欢喜。接续之后,世尊在宣讲般若诸经的时候,就配合著平常相处的时候,另外施设“教外别传”的法门来帮助弟子们证得如来藏真如心。可是对于诸佛的境界到底是什么?十方佛国的境界又到底是什么?暂时都还不讲。一直要留到最后,当大家所应证的智慧都已经证得了,这个时候才会为大家演述这一部《法华经》。也就是说,这一部经典如果是在成佛时的最初就开始演述,很显然的,在那个时机点上,众生是无法信受的;即使弟子们在初转时期成为了阿罗汉,乃至第三转时期,弟子已经成为入地菩萨的时候,佛陀都还不宣讲这一部《法华经》。因此 佛陀对这一部《法华经》的全部内涵,只能够留在最后,当大家都有了禅定力、有了解脱力、有了般若智慧等等的无漏根力可以作为支持,并且也广有诸法的财宝,之后又能证得无生法忍;要当各种条件具足了之后,那个时候就会有很多弟子能够借著无生法忍的力量以及解脱的功德,可以在《法华经》演述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来为 佛陀作证;一定要到了这个时候,佛陀才要开始演说《法华经》。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