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圣道门与净土门互相含摄 第二节 净土法门行门之易行与速行
对于一般净土法门之修学者而言,主要在持念佛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佛一法,小乘法中摄于六念法门中;于大乘法中,则有较深入广泛之义理弘传。念佛者,入门首要为三归依,归依于世间三宝,亦归依于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接著要发四宏誓愿,再来就是念佛之行门(初入门者皆以称念 阿弥陀佛之名号为主)。如此已经是初具大乘念佛行者之基本条件了,何故如是说?《大方等大集经》中 佛说:有一法摄取大乘,所谓初发菩提之心,既发心已,修不放逸。复有一法,明信业果。复有一法,观十二缘。复有一法,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乐修大慈。复有一法,谓不退失菩提之心。复有一法,所谓念佛。发了四宏誓愿即是初发菩提心,受三归依时,依佛世规矩,通常也会受五戒;受持五戒、称念佛名,即是修不放逸法;所以如 佛所说,修学净土法门者,其实也是入于大乘法中了。大乘乃是最为广大、于诸众生无所罣碍、一切智善根之根本,于发四宏誓愿之当下,已经于广大无罣碍之菩提心种下善根;若非是大乘法所摄,为何 弥陀世尊于摄受三辈九品众生往生极乐国时,唯独不摄受谤大乘经、诽谤正法者?其中之缘由已经相当清楚了。因此,净土法门之修学者不可局限于自己之心量,不可贬低自己之根器,不可局限自己之修学法门。
既然入了大乘,就要能够行于大乘之行,今时之大乘行则以念佛之行持最为普遍;其中又以称念 阿弥陀佛名号者为多,念佛法会、佛七法会乃是各道场经常举办之共修法事。念佛共修法会何以是佛七?而不是佛三、佛五?《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佛说: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念佛之人要先听闻无量寿佛的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的名号及不可思议极乐世界功德庄严;善知识于解说此诸功德时,必定要先讲述 无量寿佛之因地所发之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愿,再解说 无量寿佛如何于无量数劫中,为成就其大愿与佛国而勇猛精进地行菩萨行,于诸多菩萨行中庄严国土、庄严众生,摄受国土、摄受众生,终能究竟圆满 无量寿佛之不可思议功德、名号与极乐国土之功德庄严。整个解说的过程就已经函盖了大乘圣道门之概要与行持精神,行者于听闻以后应如理思惟之;而于思惟以后,心中生起景仰与正信之胜解,及愿生 无量寿佛极乐国土之意乐;进而连续一日一夜系念 阿弥陀佛之功德,系念 弥陀名号及国土功德庄严之不可思议;或者连续两日夜,甚至于连续七日夜系念思惟; 佛说能如此系念而心意不乱者,即能得 弥陀世尊摄受接引往生于极乐国。此处并未说到要称名念佛,但同样是用功加行一整日乃至七整日。另一部《阿弥陀经》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部经则是专说要持 阿弥陀佛名号,不是系念思惟念佛。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持念名号至一心不乱,也就是要用功持名念佛一日乃至连续七日。
因此多有道场以念佛七日之方式进行共修,也多采用持名念佛方式;因为持名念佛是最容易教导,也是最容易学会的;有的道场甚至于还教导配合著持名唱诵佛号而吐气纳息,使念佛人在时而慢板、时而快板之旋律下,能够气不喘、息不憋的唱诵佛号。然而,于慢与快的交换中,口中随著佛号唱诵,或有时中断,心却没有随著口念安住于唱诵之佛号中,意识心忽而缘于心所系念之眷属,忽而缘于心所系念未解决之事件,忽而缘于自己身体酸麻之境界,忽而缘于……。所谓持名念佛,应让心随身、身不随心的情况下,或一日、或二日、或三日,乃至七日的持名念佛下,忆想 阿弥陀佛。但是多年观察下来,一般持名念佛人有多少时候意识心是专注于所唱诵的佛号上?如果意识心没有专注于所唱诵的佛号上,那是散乱心念佛,虽然身安座于道场,心却离于道场而四处攀缘于所系念之过往或未来之六尘影像;如此之念佛,若要如《阿弥陀经》所说念到一心不乱,能得此功德者又有几位呢?此种持名念佛虽然容易,但是如果没有善知识进一步的在行门上给予转折之指导,很容易就被平日之烦恼杂念牵动而不得其功。
至于以系念于 弥陀世尊不可思议功德、名号与佛国,作为念佛之行者,乃是透过意根末那识作意,让意识心去缘 弥陀世尊不可思议功德、名号与佛国,不断在此三种法相上去思惟与忆想,此时意识心不想别的,只起心念专注于这三种法相上。由于如此之系念,是基于意识心听闻弥陀世尊之不可思议功德、名号及国土之功德庄严以后,于心中思惟后决定印持(胜解心所),于是生起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之希望(欲心所),此一希望已经得到意根末那识之认同,经过末那识起作意,由心中现起三种法相,意识起念(念心所)缘此曾经熏习过之法尘境,念念不断的去攀缘,期能明记不忘。而当意识能于念念之中专注于此熟悉不忘之法尘,即能由此加行等引而生起决定心的功德法,如此得以如经中所说而系念不乱,便能制心一处而持念佛名乃至同时忆念功德庄严而持往生之愿。此种用功方式,甚少道场引用,一方面是难以让普遍大众都能契入,一方面是此种系念若不是烦恼淡薄、心性单纯者,很难成就,再者另一方面,则是善知识本身要具备成就此法之经验,并能以方便善巧及心法之教导解说,让行者能慢慢练习,但要于一整日或七整日成就,也不是容易的事。
由于众生普遍著于表相上,希望心中有所依,能够依于所想之像或者所听之佛号声音而念,因此或有念佛方式以前面两者混合一起使用;先观想 佛之相貌,之后再唱诵佛号;但是却时而能专注,时而不能专注,因为烦恼杂念无法一时予以制伏,很难压伏下去;虽然口中佛号不断,意识心中杂念也是起伏不断而干扰著,导致行者不能专注。行者很少能够参加一次佛七法会,就能成就系念不乱或一心不乱之功夫;往往一而再的、再而三的不断参加,有的甚至已经参加了上百次了,为的就是希望能够成就经中 佛所说的一心不乱或系念不乱的功夫,期望能够于此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此之想法与精勤用功念佛是正确的,于此五欲嚣动、五阴炽盛之器世间,虽以最容易入门之持名念佛为行门,而无法成就一心不乱,仅是缺乏善知识之指引与行门转折之运用,并非持名念佛一法之过咎。
系念不乱或一心不乱,都是意识心之念,专注于一境所引生定心所之功能,也就是要将意识心制伏于同一处,才能等引而生;如果口中唱诵佛号,意识心未专注于佛号上,则散乱之心犹如蛇未入竹筒中,永远是蜿蜒而行。因此,持名念佛之行者,应于口中唱诵时起作意,令意识心缘于此佛号之声尘相,若发现意识心攀缘其他杂念妄想时,再起作意让意识心回归到佛号之声尘相上。或者于心中默念佛号,起作意令意识心缘于圣号每一字于心中之声尘相,总之,就是要让意识心能够缘于同一境而不散乱。如此的口念心听或者心念心听,锻炼若干时日以后,就能够发现到,口中所念、心中所念、心中所听的都是佛号;甚至于听到夏日鸟叫蝉鸣也是佛号,因为行者已经将佛号之声尘相透过意识之专注于心中忆持不忘。此清净佛号之念,相对于五欲之烦恼杂念而言,乃是正念;缘于正念而使得一心不乱时,任何外在之声尘所触动而现起的,皆是心中佛号之声尘相。
此种现象,犹如生于极乐国之诸上善人—依 弥陀世尊之愿而生于极乐国中之人天—皆不于我与我所起任何染著与贪计,已离于五盖(五尘中之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所念者皆是爱法、乐法、喜法之心,所闻皆是法音,与上善诸人所言语者也皆是经道,终不说他余之恶;所思所修皆是慧门之法要,因此 世尊说生极乐国之众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极乐国之众生心中所了解而印持的、所乐于追求的、所念念不忘的、所观察思惟简择的—意识心与心所法聚合而运作的,都是修道、都是法要上之正念,如此则是正定之聚,非邪定或不定之聚。因此,极乐国之诸上善人,于心中思惟著三十七道品诸法时,各各心中有不同之解与不同之惑,然而极乐国中风所吹诸宝树及宝华所出之声,皆能因每人心中所欲听闻之法而发出妙音,此乃 弥陀世尊之威德力所成之功。因行者住于正定之聚,若念念皆于七觉支上精进,则听闻到之妙音亦是七觉支之法要, 弥陀世尊说: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因为极乐国中之菩萨是住于正定之聚,所以就能依其心中所欲听闻之法而得闻。修学持名念佛,配合意识心之专注,能念佛念到心中自然佛号不断,听闻外声尘时所相应者亦是佛号,此时不要起任何怀疑,心中应要欢喜:能够以易入之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今生有望了。但是要有一个前提,于大乘佛菩提道—净土圣道门之修学内容,还是要随缘听闻吸取正知正见,以免一时被恶因缘所影响而随他人谤大乘、诽谤正法,那就唐捐其功了,因为极乐佛土不摄受谤法谤贤圣之恶人。
念佛一法,范围很广,并非局限于口称圣号、持名唱诵而已。今再举示 佛与菩萨于经论中,有关念佛之法语如下:
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
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舍利弗!无想无语,乃名念佛。是中乃无微细小念,何况粗身口意业。无身口意业处,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念佛。
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何以故?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相,是名真实念佛。(以上摘录自《佛藏经》)
念真佛者,不以色,不以相,不以生,不以性,不以家,不以过去未来现在,不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以见闻觉知,不以心意识,不以戏论行,不以生灭住,不以取舍,不以忆念分别,不以法相,不以自相,不以一相,不以异相,不以心缘数,不以内外,不以取相觉观,不以入出,不以形色相貌,不以所行威仪,不以持戒、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佛之五分法身),不以十力、四无所畏诸佛法。
如实念佛者,无量不可思议,无行无知无我我所,无忆无念;不分别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无形无碍,无发无住无非住;不住色不住受想行识;不住眼色,不住眼识;不住耳声,不住耳识;不住鼻香,不住鼻识;不住舌味,不住舌识;不住身触,不住身识;不住意法,不住意识;不住一切诸缘,不起一切诸相,不生一切动念、忆想分别等,不生见闻觉知;……一切忆念、心、心数法及余诸法,不贪不著,不取不受,不然不灭;先来不生,无有生相,摄在法性;过眼色虚空道,如是相,名为真念佛。(以上摘录自 龙树菩萨所著《十住毗婆沙论》)
以上经论中 佛与菩萨之开示,所说之念佛,皆是以念法身佛为真念佛。初发心入门之行者,应先忆念 佛之庄严色身相,也就是先念应身佛或化身佛,因为应身佛与化身佛之色身相,能摄受著相之初念佛行者,使能于大乘佛果生起正信,并深植善根;接著念报身佛,也就是 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诸功德相,应将念佛心转进深入得中势力。然而于持名或心中默念,并将意识专注于佛号之声尘相,而得以一心不乱时,更应再转进深入,以发起较强之念佛势力,也就是要于心中生起更上一层楼,求上品上生或上品中生之往生功德。《大方等大集经》中 佛说:有二法利益大乘,一者乐念佛法,二者乐离声闻。……复有二法,一者念佛,二者知无念处(证知本来无念之自性弥陀所在)。既然已入大乘之门,更应求能利益自己实证大乘之法,也应行能利益大乘之行, 佛说念佛而能知无所念之处,就是念法身佛,能利益大乘。
为何念法身佛能利益大乘?法身佛是大乘法所修所证最究竟最圆满之果德,此法身佛之因地心,是众生各各本自具足,从过去无量劫之前际到现在,乃至到未来无量数劫之后际,从来不生不灭,体性坚固如金刚,不可毁坏;执藏著众生各自所造之善恶业种,随著业力或者菩萨之愿力,而于三界六道中出生五阴;五阴业报尽了,此心执藏一世新造(或更染污或较清净)之业种,再于所应受报之六道中再出生五阴,让众生受报无尽。此心即是众生之第八识阿赖耶识,此器世间之阿赖耶识与如来之清净藏是展转不相异的,如来于因地也是依此世间心阿赖耶,展转修证而净除有漏种,成为清净法身。
念法身佛能利益大乘,就行门而说,尚未亲证自身之阿赖耶识者,自然无法以念法身佛之方式念佛,但是行者得以相似于念法身佛之方式,取代持名念佛或心中默念之有相念佛;也就是于心中所默念已经熟练之佛号之同时,起一个作意,让意识于心中佛号不断之际,同时去忆想佛号之意思,但并非忆想佛号每一个字之文字相或声相,让意识心的每一个念都能持续的缘佛号之意思。行者慢慢的就会觉得心中默念的佛号太过于粗重,如能将所默念之佛号舍去,仅以意识心忆想佛号之意思,相较于持名念佛或心中默念佛号等有声相、有身相、有色相、有语言相,成为无相念佛,更容易与自身言语道断、无身根相貌之自性弥陀相应,可以现前亲见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此自性弥陀乃是未来诸佛之因地佛心,亦是现在、过去诸佛之果地佛心。得亲见自性弥陀,于大乘法之修学更能因此从外门而转入内门,实依此自性弥陀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性而次第进修。
或者行者因缘未具而不能亲见自性弥陀,然以无声相、身相、色相、语言相之忆念来念佛,以意识之专注与清净之念来念法身佛,由于已经去除了粗重念之障碍,于意识心中很容易生起轻安之相应善心,也很容易念佛念到净念相继,感受到所忆念之 佛实际上是在心中;此时很笃定的可以知道,持续这样念佛,此生必定可以上品中生于极乐国了。
以意识心专注忆念法身佛,必须要意根末那识的全分作意配合才能成就,此方法为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之忆佛念佛方法。末法时期之众生,越发放恣于五欲之追求,贪瞋痴之烦恼粗重、杂念不断,要其一分一秒之意识心不打妄想,真是难上加难;若更要求他专心忆念于无语言、文字、声相、形象之佛号意思,那躁动如猿猴般的意根与意识,此刻虽能安住,下一刻就已飞到九霄云外了。因此,念法身佛之念佛方式,入门较难;但是如果有善知识详细解说,有善知识之经验及善巧方便教导,那么入门虽难,一旦学会了,不但念佛而入大乘门,更能利益大乘之修学,并可加速此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品位之提升。
恩师 平实居士之著作《无相念佛》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书中详细说明了行者从持名念佛、心中默念佛号之有相念佛,转折到念法身佛之无相念佛过程,以 大势至菩萨之忆佛念佛精神,加上修证经验之修学次第解说;行者仔细阅读,依书中所说次第自己修练,假以时日,也能成就无相念佛功德。倘若行者之时间地点与因缘可以配合,应当报名参加正觉同修会之禅净双修班共修;每班都有专责之亲教师随时指导,要成就此净土行门最上势力之念佛方法,乃至成就净土之圣道门境界,并不困难。在禅净双修班所传授之整套课程中可以了知大乘圣道门之内函;于定慧等持之行持中,如实的胜解与习行三贤位之菩萨行,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以后,将加速于大乘圣道之修证,速证诸地无生法忍;然后再回入娑婆广度有缘众生,迅速增长十度波罗蜜之功德,速能成就佛道。这样,于净土门与圣道门互相含摄下,死此(娑婆)生彼(极乐),或者舍彼(极乐)生此(娑婆),净土门之圣道或者圣道门之净土,是可以永远圆融互相增上的,也可以因此而早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