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墩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系列佛法讲座。
针对有网友提出《华严经》“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的经文,来证明“真见道是证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教证”的正理时,有琅琊阁同流者,化名南伽他,也针对这样的说法提出了反对的批评。原网友所说的是:【因地与果地是同一个心体,这个心体本来就在,非被生之法!由《华严经》“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可知开悟标的是阿赖耶识。】而反对这样说法的琅琊阁同流者,他的批评是这么说的:【此处经文恰恰说明诸佛菩萨之证悟,不是以‘找到、发现阿赖耶识所在’为标的,而是以【证悟之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为目标,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要【破、断、转】【阿赖耶】,才能有智慧。更进一步来说,转阿赖耶,实质说的是转我爱执藏之染污性。】(〈南伽他师兄:1.辨析佛友“照世明灯”文【真见道是证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教证】之谬 ;2.正觉写手(包括萧平实)泼污水辩论必胜“三板斧伎俩”〉,琅琊阁。)
我们来看看这位作者如此批评的说法有没有道理。这位琅琊阁同流者的原意的重点,是以否定“证悟是以‘找到、发现阿赖耶识所在’为标的”的这个命题;而“开悟即证第八识”其实是大乘见道的事实,但琅琊阁同流者一如琅琊阁及其所有同流者,相续不断要反对这个事实,但他们之间有关见道内容主张却不尽相同。此处的作者所主张的“证悟之时是以转阿赖耶得本觉智为目标”,并补充主张说明他要表达的意思:证悟是要“破、断、转阿赖耶,才能有智慧”,证悟是“转阿赖耶,是转我爱执藏之染污性”。作者在此处的这个说法,并没有很明确的表达自身对阿赖耶识定位的主张。要说明的是,许多琅琊阁及同流者对佛法重要法义的看法不见得一致,因此要问的是,作者在此作出这个主张的前提,是如同其他琅琊阁成员否定阿赖耶识,将阿赖耶识归类在识蕴当中,甚至直接主张要将阿赖耶识当作与七转识一样的是生灭法吗?那么,作者此处所说的是基于第八识也是依他起的生灭法,所以作者说证悟时要“破、断、转阿赖耶”,指的是将阿赖耶识灭除吗?但这样的说法便有很多的过失,与经论上的圣教有明显的违背,也有许多基本逻辑道理上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
简单地说,阿赖耶识与灭除阿赖耶性后的异熟识,乃至成佛时无垢识,皆是同一个第八识体。如果说能灭阿赖耶识心体,那么要如何定位已证解脱无学果的异熟识是什么呢?是阿赖耶识存在时就存在的另一个识,叫作异熟识吗?还是阿赖耶识被灭掉后才再生起的另一个识,称作异熟识?或者要说当阿赖耶识灭掉时,阿赖耶识心体自动转成异熟识?但这几种说法都有过失,都不能成立。因为如果执意说阿赖耶识、异熟识同时存在也好,或者主张两者是不同时存在也好,但不相同的两识,这样还是会落入有八、九识并存的重大而且无量的过失;或者会有寄存一切法种子、业种子的心体会有变异乃至坏灭,因而业果的实现及诸法的流注现起有错乱的问题。并且从任何的状况下,都没有灭第八识心体的可能性,也无法举证有任何人的第八识在什么状况下被灭除,也无法举出有人曾经灭掉第八识。即便入了无余涅盘也仍有第八识的存在,因为涅盘之体即是第八识心。有关第八识的道理,在正觉同修会当中有许多的书籍及电视弘法影片当中已经有许多的辩证,在此便不再多作说明。
如果作者所表达的不是以上这样的主张,他所提出证悟时是要“破、断、转阿赖耶”,指的是要将第八识在因地凡夫位的阿赖耶性——我爱执藏转变、灭除,那么作者这样的说法是基于认同正觉同修会所说的正义——阿赖耶识的心体是恒常、不可坏灭的真实心吗?所以要灭除的不是第八识心体,而是要将我见、我执的种子烦恼灭掉。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分段生死的种子,才会让第八识具有集藏分段生死的体性——所谓的阿赖耶性。众生执着五取蕴为真实我,由于对三界爱的执着,使得三界后有的种子不断在第八识积集收藏,因此凡夫有情才会不断地在三界中出生、在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够解脱。
所以透过佛法解脱智慧的修行,断除我见、我执无明烦恼,次第将我爱执着的种子灭除,第八识不再继续集藏分段生死的种子,这便是转变、灭除了我爱执藏的阿赖耶性。第八识灭除了阿赖耶性,同样的第八识心体,转变成只有异熟性而不再有阿赖耶性,所以此时不再有生死流转的有情,他的第八识便称为异熟识,这就是我们说的阿罗汉位时的第八识。但将阿赖耶识易名为异熟识的这个阶段,是在菩萨的八地,距离成佛虽然只有九、十地、等觉、妙觉四个阶段,但这段修习的时程却仍是一大阿僧只劫;必须进一步将第八识中一切的所知障随眠灭除,同时烦恼障微细的种子也都灭除,从此以后第八识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皆是纯无漏法,不受新熏,已经究竟圆满,种子不再有变异,所以说是断尽变易生死,究竟成佛,此时的第八识便称为究竟地的真如,不再称为异熟识,改称为无垢识。要知道一切众生成佛时,也就是要成就大菩提时,在整个菩萨道修行的历程就是要能够断两种的障碍,要能证两种的智慧,才能成就解脱果及佛菩提果。《瑜伽师地论》卷38说:【云何菩提?谓略说二断二智,是名菩提。二断者,一烦恼障断,二所知障断。二智者,一烦恼障断故,毕竟离垢一切烦恼不随缚智;二所知障断故,于一切所知无碍无障智。】
但单就这篇琅琊阁同流者所说而言,作者的原来主张是证悟时要“破、断、转阿赖耶”,意思就应当是要在证悟时要灭掉阿赖耶性,也就是证悟时是证解脱果;然而这段《华严经》的经文是指,诸佛菩萨自证悟的大乘佛菩提的证悟内涵,所以作者的主张是错将大乘佛菩提道的见道与解脱道烦恼障修断(我执断除)的两者当作同一件事情。将大乘佛菩提与二乘修行混淆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因为这样的主张,就会如同某些佛门当中的邪见者,错误的主张 佛陀所证的智慧和阿罗汉没有差别。原因是他们认为三乘菩提不都是要证涅盘吗?若要证涅盘,只要断三界烦恼就能出离三界,那不就证涅盘了吗?但却不知道 如来开示要有四种涅盘的证得,才能说是究竟成佛。由于这样对佛法的认识非常的表面狭隘且错误,因此导致不能够对大乘佛菩提生起净信——清净信乐的心,更不会去探究生命实相的内容及实证的可能性;只愿意如鸵鸟埋沙一样,视而不见 如来说法当中最重要的大乘佛菩提的内容,也就是贯穿三乘菩提的核心——如来藏法;所以偏听、偏看、偏信了六识论邪见者的说法,认为佛法的修行就只有断烦恼,只要将烦恼障断除了,而不需要再证佛菩提的般若,也就是不需要断所知障,更不需要断所知障随眠,就可以成佛。
但真相是,成佛不是只有烦恼断掉了就能够成佛,成佛不是只有具备离三界的能力而就能够成佛,成佛不是只有能断分段生死、不受后有就能够成佛,成佛也不是只有能证无余涅盘就能成佛,因为这个所证的智慧,只有解脱智慧,而不是佛菩提智慧。解脱智慧能解决烦恼、能离开生死,但没有办法断所知障;菩萨道的修行虽然也同证解脱,也同样断除烦恼障,也同证涅盘,但这个解脱果的实证,却不是菩萨道修行的主要内容,而是实相智慧的实证,断所知障。
琅琊阁及其同流者邪谬主张大乘开悟在初地,如此这篇贴文的作者,便与其所谓大乘开悟的主张自语相违。若以此处作者所主张,大乘菩萨要能断烦恼障,将第八识我爱执藏的阿赖耶性灭除,也就是把能润后生三界身的分段生死惑业种子全部断除,将阿赖耶名转变成异熟识,那是在菩萨八地所证,并非在初地,更非是在七住位。也就是作者主张要能破、断阿赖耶执藏性,转阿赖耶识为异熟识之证量,实则在八地,非邪谬主张大乘开悟的初地阶段,更非在大乘真见道位的七住位的正义,这两者相差甚远。以菩萨道修行的历程来说,因所断烦恼习气需时间持续的过程甚长,并非如阿罗汉只有修除烦恼现行而已;并且此期间菩萨还要修行大乘佛菩提,要满足佛地果证所应修的道种智、无生法忍及广大福德。若从菩萨初地开始修行算起,这要长达一个无量劫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若要从初学、浅学的菩萨初住位算起,要将近两大无量劫的时间,两者相差十分遥远,所以不能把断烦恼当作佛菩提见道证本觉智的修证。琅琊阁同流者在此处会发生这么严重的错误,乃基于一味反对正觉的法义,却非本于自身实证所得的现观智慧,所以经常会有所说的话前后互相矛盾,导致自语相违的窘境。
并且作者主张要转阿赖耶,转我爱执藏的染污性,这样所得的智慧,与大乘佛菩提所证与般若有何相干呢?像这样转我爱执藏的染污性所得的智慧,悟时却不起般若无分别智,如何能说是证得佛菩提的本觉智呢?《华严经》所说“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本觉的意思是第八识本识心体执持所变生的蕴处界等法时,本身心体自身却恒时住于不了别六尘的境界,不对所生的一切境界有所分别,因此也没有对于一切境界有错误的执着而有我执、我所执的这个境界。第八识能变化显现六尘境界,却不分别六尘境界,也不执取六尘境界,恒恒时住于无分别的本觉所行之清净所缘的境界中。第八识一向不分别我与我所的缘故,也不分别、不见闻觉知六尘境的缘故;当意识觉知心证得此第八识不分别的清净境界时,那就是证得了本觉智,因为证得了第八识本觉本来不分别的清净境界,此时所证便称为证得了根本无分别智。
所以经文中所说“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的意思,是指佛菩萨于三大阿僧只劫修行过程,当在首次证悟之时,即能运转阿赖耶识而获得本觉的智慧。并非转阿赖耶性,不是灭分段生死的执着贪爱,因为这是断烦恼的修行,不是佛菩提所证的般若。像这样会将大乘佛菩提的修证内涵与二乘解脱道的修行混淆不清,或者当作同一件事情,自古至今的这样误解者多如牛毛;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够接受一切法唯识的法界实相的根本道理,堕入想象中的真如法,却不知真如是识之实性,是第八识如来藏的实性,离开第八识将无法证真如,皆是迷谬唯识者。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集的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