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心经  明心  陀罗尼  中阴身  十八界  意根  十信位 

第114集 诸行无常(三)

   日期:2024-06-14    
正翰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视频“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主题是“诸行无常”。
  琅琊阁部落格在2019年10月19日发表了一篇〈《中论》的核心思想和解脱原理〉,谈论到:【佛法中任何法义体系,不管小乘大乘、阿含、中观、还是唯识、其立论必需与“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相符,……。】文中谈及:【“诸行无常”的“行”,不是有些道场(如正觉同修会)界定的“行蕴”或是“无明缘行”的行。“诸行无常”的“行”是指有为法。“诸行”也就是指一切有为法。】(〈《中论》浅谈(1):《中论》的核心思想和解脱原理〉,琅琊阁。)
  对此种说词,我们在上两集中已多方面加以评论破斥。而铺展三法印“诸行无常”之“行”的内涵至此,更应该将正确而更深奥、深入的三行法义显示开来,以利增长广大学人、佛子的正知见。在《杂阿含经》卷21中,有一段质多罗长者拜访尊者伽摩比丘请法的问答:【“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答言:“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伽摩比丘为质多罗长者说明,什么是身行、口行、意行:鼻中呼气及吸气名为身行,有觉有观称为口行,想(了知)与思量名为意行。
  后面经文,质多罗长者再次请法:【复问:“何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答:“长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属于心,依心转,是故想、思是意行。”】我们语译一下,质多罗长者问言:“什么缘故而说呼吸名为身行呢?”答覆说:“气息的出入是身体的行为,依于色身而有呼吸,属于色身的呼吸,必须依于色身才能运转,由这一个缘故而说出、入息名为身行。”那又为什么说:“有觉有观名为口行?”伽摩比丘答覆说:“众生因为有觉有观的缘故才会开口言语,由这一个缘故而说有觉有观就是口行。”再问:“为何又说想(也就是了知)与思量名为意行?”答覆说:“想(了知)与思量(也就是决定、作主)都是意的行为,了知与思量性都是依于意根与意识心,是属于意根与意识心的功能,也是依于意根与意识心而运转的,由这一个缘故而说想(也就是了知)及思量的功能都是意根与意识心的运作行为。”
  接下来,经文这样说:【复问:“尊者!觉观已,发口语,是觉观名为口行。想、思是心数法,依于心,属于心想转,是故想、思名为意行。”】(《杂阿含经》卷21)质多罗长者又问:“尊者!觉察及观照以后,心中发行出来就成为口中的言语,这一个觉察及观照就名为口行。想与思量是意根与意识的心所有法,依附于意根与意识心,属于意根与意识心所有法的运作,所以想与思量名为意行。”
  从经文的开示,我们已经可以很深入、而且确实了知身口意行的深奥内涵。但质多罗长者还是不放过,继续请示口行与修证俱解脱的关系:【复问:“尊者!云何入灭正受?”答言:“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如先方便,向入正受。”】质多罗长者再问:“尊者!如何是进入灭尽定?”伽摩比丘答覆说:“长者!进入灭尽定时,心中不会生起念头:‘我已进入灭尽定,我正在进入灭尽定。’但是要先作渐渐息灭身口意三行的种种方便,如同先前所作的种种方便,然后才能趣向进入正受境界中。”
  接着又问:【复问:“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答言:“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质多罗长者再度的追问:“尊者!进入灭尽定领受正定,应该要先灭除哪一个法呢?是先灭除身行、口行或是意行呢?”伽摩比丘答覆说:“长者!进入灭尽定正受时,要先灭除口行,然后灭除身行,最后是灭除意行。”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身口意三行与俱解脱修证的关联。由于觉观是口行所摄的缘故,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时,应先灭口行,次灭身行,最后灭意行。
  一般学佛人,因对四阿含诸经中的道理无所了知,所以认为灭除口行,就是口不言语或心中不起语言文字,即是口行灭;但口行不是单指口中或是心中的语言文字,还有涉及觉观的部分,因为先有觉观以后,才有语言文字出现,而当意识心存在时必有觉观。所以禅定修行者,常常住在离念灵知的静坐境界中,往往误以为是没有口行的境界,这也是错误的认知。觉观就是口行:当学人修定之前,常常与人言语闲聊,这一些闲聊的口行,都是因为先有觉观,而觉观即是显境名言;然后再生起了表达心中意思的念头,才会口出音声、发而为语,成为表义名言。
  可是当学人开始学佛,而正在修定之时,往往心中难免语言妄想不断;这些语言妄想,都是由于有觉有观而导致的。假使对于外境五尘没有了知的,心中也没有什么烦恼,五尘觉观就会灭除而进入二禅等至位中,连心中都不会有语言文字的出现,何况会有口中的语言出现?所以说觉观就是口行。当心中自言自语时,就是口行的一种;而这一种口行,都是由于有觉有观而出生的,所以有觉有观时,纵使没有语言出现在觉知心中,就已经是口行不断的境界了。口行先灭后,再灭身行的运作,一般学佛人所认知的身行,都只是指色身的转动,不曾涉及色身的呼吸,但色身的呼吸及脉搏仍然都是身行;灭除身行的境界,是在进入第四禅,或在四禅前的未到地定深定中才会灭除的。而证得四禅以后,才能证得的无想定更是如此,身行灭后,再灭意行。
  而一般学佛人所认为的意行,是指意识觉知心不断地观察、思量、判断,什么事正不正确,什么事该不该作等等;而不是指意识心继续存在着的了知性,乃至意识现行的本身,其实就是意行。但是众生都不曾了知这一个义理,总是误认为意识心中没有语言分析判断、或是不对诸法作思惟抉择的时候,就是没有了意行。可是当意识觉知心存在之际,纵使没有语言,而住在四禅八定中,或是禅定的等至位中,不触外五尘,也还是保持着觉知心的了知性;这一个了知定境的了知性正是意行,都是意识心对一念不生境界的意行,否则是无法住在四禅、四空定中的。其实这是意识心刻意保持在定境中,制心一处而不动,仍然是意识心的运作行为;所以有意识心存在,就是意行。
  若想证得无想定,或是灭尽定,就必须灭除意识心,使祂不现起而没有了心行,否则是证不了无想定与灭尽定的。无想定是在息脉俱断而证得第四禅,并且对四禅境界的入出定,都已经很娴熟了,才能进一步灭掉意识觉知心,那才是真正的无想定。无想定中灭除了意识心行,是因为意识觉知心已经灭除不存在了,这与灭尽定中的境界有所不同:差异在于无想定中,意根末那识的五遍行心所法全部具足无缺;而灭尽定中,则断除了受、想心所,只剩下触、作意、思三心所存在。并且此二种定,同时也已灭除了口行,因为无想定及灭尽定中,没有任何的觉观;不止是没有五尘觉观而已,连定中的自我觉观也灭除了,因为无想定及灭尽定中,是没有意识觉知心存在的。
  只要还有身行、口行、意行,不论这三行已经多么微细,都仍然不离解脱道的行阴。因此十二因缘法中的行,与解脱道中求入灭尽定所讲的行,其中分际应该有所了知。但是因缘法中的行,讲的一定是会与未来世异熟果报有关的身口意行,有善恶业、因缘果报存在,都属于五趣人天果报的行为,那是会导致来世受生的正报变化。而解脱道中讲的行,却与因缘法的行有所不同,这种行无关善恶业,也包含了无记业;但凡色身的功能、觉观的功能,意识觉知心存在的当下,都是属于解脱道所摄的身行、口行、意行。
  今天的节目,就先到此告一段落。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