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弘法节目,这个主题名为“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主要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的《法华经讲义》这本书来加以说明。今天继续前一集的子题“唯一佛乘”。
前一集已说明三个重点,今天继续第四个重点,那就是 佛所开示的“实相印”,就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诸法实相。这个实相印,一切有情皆有之,所以经中才会开示“一切有情皆有真如佛性”。这个真如佛性,又名为法身、如来藏、阿赖耶识等名,祂在一切有情身中。正如 佛在《大方等如来藏经》的开示:【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也就是说,这个实相印就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诸法实相,祂在一切有情的五阴世间中,与有情的五阴世间和合运作。不仅如此,还与共业有情的实相印共同出生了有情的五色根所依止的山河大地器世间,让有情得以在器世间里生活。所以 玄奘菩萨才会在《成唯识论》卷4开示:【又诸圣教处处皆说:“阿赖耶识变似色根,及根依处器世间等。”】也因为实相印出生了五色根及意根,来摄取山河大地器世间的外五尘,再由实相印变现了与外境相似的六尘相分,以此来连接外境。有了相分的出现,必然会有了别性的七转识的见分来分别相分,就有了众生所了知的诸法出现。
由于众生不知道自己种种的见闻觉知境界都是实相印所直接、间接、辗转出生的,不知道这些境界及了知诸法都是自己的自心现量,以为真实有外境为自己所接触及领纳,因而在种种境界中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导致自己不断地轮回生死。佛出现在人间,了知众生轮回生死及不能成就三乘菩提的根本,所以为三乘人开示二主要道,那就是解脱道及佛菩提道。
佛为二乘人所开示的解脱道,就是要让定性的二乘人断除了分段生死而了生脱死,以及入无余涅槃,不再〔于〕三界轮回生死。然而二乘人入无余涅槃,那是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皆灭的寂静境界,也是 佛在经中所开示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二乘人不需要实证实相印,所以 佛教导二乘人如何灭尽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譬如,教导声闻人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教导缘觉人十因缘、十二因缘;让定性的二乘人断结证初果,乃至于证四果,于舍寿时得以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而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于〕三界现身意。
佛教导菩萨不仅让菩萨们得以解脱分段生死,而且也让菩萨们证得实相印;然后菩萨依所证的实相印的实际理地来观察,那是迥无一法存在极寂静的境界,也是 佛在经中所开示的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菩萨依所证的实相印来修行,依次来进修二转的般若智慧,以及三转的唯识种智,进而断除了烦恼障的现行、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的随眠,最后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所以说,菩萨亲证了实相印,未来穷尽将近三大阿僧只劫就能成就佛道。如果没有亲证这个实相印而说他已经成为胜义僧菩萨,乃至于成佛了,那都是自欺欺人的大妄语人。
接下来,佛又开示另一段偈语如下:【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妙法莲华经》卷1)
语译如下:【舍利弗!你应该知道,我在因地原本就立下了誓愿而想帮助一切众生,将来如同我释迦牟尼佛一样而没有任何差别。如同我以前在因地所立下的誓愿,如今已经满足完成了,就是要化度一切众生,都令大众进入佛菩提道中。假使我遇到的任何众生,全部都教导他们修得佛菩提;可是没有智慧的人,他们听了佛菩提道的法,心中总是产生了种种错乱迷惑而不能领受我的教导。我知道这一些众生,往昔以来不曾修过善业根本,很坚固地执著于人间的五欲境界,因为愚痴和贪爱的缘故而出生了种种的烦恼。也由于种种五欲的因缘,因而下堕于三恶道而不断地轮回六趣当中,不断地在漫漫长夜中领受了各种痛苦和毒害。在人间受生入胎以后,其形体是非常地微小,一世又一世都要增长那个微小的形体成为人身而受种种苦;这一些人其福德是浅薄微劣的,也是缺少福报的人,所以被种种苦痛所逼迫。出生成长以后,往往又不慎进入了无边邪见的树林之中,于是落入或有、或无等两边的邪法中;又由于依止于两边的断常等邪见,后来具足演变成六十二种外道见。
这一些少福的众生深深地贪著于各种虚妄不实的法相,坚固地受持而无法舍离;这些人都是很贪著于自己,因而产生了憍慢贡高的心,心中总是有所求而有谄媚委曲的不实心态。这些人于千万亿劫中,总是无法听闻到诸佛的名字,也不能够听闻到正法,像这样的人是很难以度化的。由于这个缘故,舍利弗!我释迦牟尼佛就为这样的众生施设各种方便,为大众解说各种能够断尽苦恼的方法,以不生不死的涅槃来示现给他们;我释迦牟尼佛虽然演说了涅槃,但是这个涅槃并不是真的灭了什么而成就的;因为诸法从无量劫以来,本身一直就处于寂灭相中,所以涅槃并不是断灭空;佛弟子们以此来修行佛菩提道以后,未来世就可以成就佛道。】
佛的开示得到下面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佛陀希望众生与祂一样,未来都能够成就佛道;第二个重点,不能悟入佛菩提的人,他一定是福德欠缺的人;第三个重点,众生坚持邪见,无法悟入佛菩提,导致众生不离断常二边而成为心外求法的外道;第四个重点,涅槃并不是断灭空,祂本来就是寂静相。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佛陀希望众生与祂一样,未来都能够成就佛道。正如 佛在《妙法莲华经》卷1曾开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语译如下:【十方诸佛国土中,同样都只有一乘法,没有所谓的二乘法与三乘法,除非是诸佛以善巧方便施设而说的。这二乘法或三乘法也只是以种种假名施设的文字,作为引导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入佛法;其实十方诸佛都是为了解说诸佛所证的智慧的缘故,才会有十方诸佛出现于世间。只有大乘法这一件事是真实的,其他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二乘法,都不是真实的佛法;因为诸佛终究不会以小乘法,来救济度化众生。
诸佛自己安住于大乘的智慧果德中,如同诸佛自己所证得的佛法,以禅定、智慧和十力作为庄严,用佛的智慧来度化众生。诸佛自己证得无上大道,所证的都是大乘的平等法;既然如此,如果诸佛还以小乘法来化度众生,乃至于仅仅只对一个人用小乘法来化度,而不肯以大乘法来化度,那么我释迦牟尼佛其实就已经堕入法悭贪当中了,我如果这样作,是绝对不应该的。】
佛的开示可知,三乘法乃是 佛观察众生不同根性而方便施设的。譬如对于急于解脱三界生死的众生,他们的心量小、愿力小,不愿意广度众生而成就小,佛则开示二乘的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的法,让他们一世精进修行而可以证得四果,于舍寿时可以入无余涅槃。如果对于不急于解脱三界生死的众生,他们的心量大、愿力大,愿意广度众生成就佛道而成就大,佛则开示大乘的菩萨法,让菩萨们依照 佛所施设的五十二个阶位,以及穷尽三大无量数劫精进修行而成就佛道,让菩萨们未来与诸佛一样,都有佛的智慧、定力及十力等功德,可以广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
显然 佛诞生人间,祂的本怀就是要让所有的众生都成就佛道,与 佛平等平等,而不是让众生成就二乘的解脱道。如果 佛的本怀,就是要让众生都成就二乘的解脱道,表示祂对法有所悭贪,那是不应该的。这个道理,可以从 佛三次转的过程当中来看,佛绝对没有法的悭贪。譬如在初转的阿含时,佛则开示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生灭不已的虚妄法,让急于解脱三界生死的人,可以依序证得初果,乃至于证得四果,于舍寿时可以入无余涅槃、证涅槃。到了第二转的般若时,佛则开示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从实相印借缘而出生,本来就是实相印的局部体性,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就变成不生不灭了。佛不仅让这些本质是菩萨而示现声闻相的圣弟子们,得以证悟实相印而恢复菩萨的身分,而且也让菩萨们回小向大。到了第三转的唯识种智时,由于这些菩萨们不仅有了四果的证量,而且有了地上阶位的无生法忍的智慧与福德,佛则开始宣说唯识种智,让菩萨们未来可以穷尽两个阿僧只劫而成就佛道。从这里可以证明:佛没有法的悭贪,祂对于一切众生,未来都希望与祂一样,都能够成就佛道。
接下来谈第二点,不能悟入佛菩提的人,他一定是福德欠缺的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资粮,那就是福德及智慧。福德的部分,需要长久的时间培植才能成就的;智慧的部分,只要福德圆满具足,就可以遇到真善知识教导而成就;所以,就福德与智慧这两者相对而言,福德不仅是智慧的基础,而且也是较难培植的,这可用人天乘、二乘及菩萨乘来说明。在人天乘的部分,如果想要保住来世的人身,则要持五戒;如果想要生天,则须修十善业乃至于修禅定;但是不论是持五戒、修十善业,或者是修禅定,都与福德有关。
对于人天善法,仍然不离生死,而有意愿想离开生死的众生,才开始修二乘法。请问:“在人天乘尚且需要修集福德,更何况是上于人天乘的二乘,难道不是更需要福德来庄严吗?”所以 佛于说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20)之后,观察此众生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观念?以及有没有出离三界生死的意愿?如果没有,佛就让这位众生继续去培植福德;如果有,佛知道这位众生堪能受教,于是开示声闻乘的四圣谛等法,让这位众生得法眼净——也就是证得声闻初果,乃至于证得四果的阿罗汉。这告诉大众:要证得声闻初果乃至于四果,都需要有福德来庄严。所以 佛才会在《优婆塞戒经》卷5曾开示“布施给须陀洹,乃至于布施给佛,得无量报”,显然初果人已有无量福德来庄严。声闻乘既如是,缘觉乘亦复如是,也需要有福德来庄严。
在菩萨乘部分,既然修二乘法尚且需要有福德来庄严,上于二乘的菩萨乘,难道不是更需要有福德来庄严吗?这个道理,可从菩萨的广行六度万行的过程来探讨。在十住位当中,前五度都是在培植福德,第六度则是在培植智慧;然而就福德与智慧两者而言,智慧不难证,只要有真善知识教导就可以获得,然而福德则是最难培植的。为什么?菩萨在初住位广行布施度,主要是在财施部分,法施及无畏施则随缘、随分布施,这是菩萨在修学佛法当中所应培植的道粮。如果菩萨不广行布施,未来就没有道粮来庄严自己,他在修学佛法过程中必然是困难重重及障碍很多;他尚且为每日三餐是否具足而发愁,哪还有其他的心思用来修学佛法呢?也就是说,菩萨在前五度如果没有培植广大的福德,是不可能碰到真善知识来教导正确的佛法知见;既然碰不到真善知识的教导,就很容易遇到邪师的邪教导,因而走上外道法。所以,菩萨培植了广大的福德,就可以碰到真善知识的教导,因而走上正确的佛法中。所以说,就福德与智慧来说,福德最为重要,它需要长时间的培植,也是最难培植的。所以说,不能悟入佛菩提的人,他一定是福德欠缺的人;像这样福德欠缺的人,需要很长时间及努力去培植福德以后,未来才有证悟的可能。从这里可以证明:凡是修学佛菩提道的人,必须有广大的福德来庄严才能成就。
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至于第三、第四个重点,就留到下次继续说明。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