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心经  明心  陀罗尼  中阴身  十八界  意根  十信位 

第079集 三身十号六妙德(一)

   日期:2024-06-13    
正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我们今天要演说的内容,大概相关于《妙法莲华经》卷2〈譬喻品〉底下的三段,大概也对应于 平实导师《法华经讲义》第四辑大概是89页到164页的部分。底下我们先把这相关的《法华经》卷2〈譬喻品〉三段的经文,我们来念一下,然后再每一段、每一段的作一些简单的解说。【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这是第一段,依于这第一段的话,我们这一次一共五个单元,可能前面的部分重点就在于:为什么舍利弗往昔 佛早就教导过他要发菩提心、要证无上正等正觉、要成佛;而他经过了这样子的劫数久远之后,却完全遗忘了,而在悉达多太子成佛的这一世,他自以为以小乘法已经可以证得无余涅槃,而忘失了以前 释迦世尊曾经对他的一些谆谆教诲——要他以大乘为成佛之道、为依归。这个部分,我们后面的单元再依于所谓的胎昧、隔阴之迷,乃至阿罗汉与佛习气断尽与否的差异,引用譬如《大智度论》乃至其他的经论来作一个解说。
  我们继续念一下第二段:【“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菓。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
  这是第二段。换句话说,世尊在前面唤醒舍利弗的记忆,那第二段要他回小向大,来证得三明六通大阿罗汉小乘无学极果之后,要忆得往昔所发的成佛大愿,誓愿要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并为了要来鼓励他乃至于众声闻弟子。《法华经》之所以称为诸经中的经王,其实主要就是在于授记这些声闻人成佛。在这一段我们主要演说的,还是依于这个相对于《法华经讲义》第四辑 平实导师所说的部分,我们把这个如来的十号,所谓的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等等的十号,作一个综合诸多经论的解说;而依于大小乘、烦恼障、所知障、两种生死无明的不同,乃至五分法身所证的不同,我们来作一个演说。这是第二段。
  接下来第三段:【“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第三段的重点,佛在为舍利弗授记他未来将要成佛之后,他的国土、他的样貌、所度的这些众生当中是以菩萨为主,虽然非是五浊恶世,却因为他本愿的关系(本来誓愿的关系),他一样是以三乘法来度众。那这一段主要的就只在于“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这后面我们在讲到五浊恶世的时候,会稍微提到一点,乃至在引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到那个自性身;佛有三身,自性身这一个受用身,包括自受用、他受用,还有变化身。这一个部分的话,我们再来稍微作一些解说,第三段主要的还不是我们这个重点。
  那我们就回到我们这一次的重点,就是前面的第一段、第二段。首先我们就先依于第一段,我们来谈谈舍利弗尊者为什么在往昔 佛早就已经多劫教导他要发菩提心,可是他却还是退失了菩萨道呢?这当中如果菩萨们记得的话,应该会记得《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记载,舍利弗已经证得七住(要欲入七住常住),却值遇恶因缘而退回去六住;当然严格讲,他这样的住于七住,也只是因为暂时方便说是住于七住“所谓的禅宗明心”;可是又值遇恶因缘,因为没有善知识来摄受,后来还退回去恶道当中无恶不作,这是《璎珞本业经》相关的经文。而《璎珞本业经》这一段也是 导师引用来证成禅宗明心是七住位,证得般若不退。我们先依于这一点来谈谈这个《法华经》刚刚念的第一段,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三明六通大阿罗汉的舍利弗,为什么他还会退转于大乘而忘失了自己曾经发愿——曾经要以这个佛乘(一佛乘)——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来谈一下胎昧这个问题。关于这个胎昧问题的话,菩萨们要记得,我们现前其实很简单的就可以引用 平实导师曾经说过的:我们在行佛道当中,一直到这个三地满心,大致上来讲三地满心,于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并具足三地该要实证的无生法忍之后,证得了这个三昧意生身(这个部分可以稍微参看一下《楞伽经详解》的部分);在没有证得这三昧意生身,以大乘佛菩提道来讲的话,没有三地满心之前,菩萨们即使他乘愿再来,因为他留惑润生,他必定会在重新出生的时候忘记了前世的所学、所证。虽然他这些所学、所证,是一定熏习在他已经清净一分的如来藏当中,但是隔阴之迷必定会让他每一世都得重新断我见、得重新明心,乃至后面的见性、过牢关,乃至再恢复地上菩萨的所证。单单以 平实导师本身来说,他这一世的话,也被他这一世的所谓的假名大师这样子的一个恶见的、邪见的师父所引导,他还是得必须靠自己自参自悟,然后才能够慢慢地拾回往世所证悟的证量——佛法的修证。那之后的话,即使能够再提升的话,也是必须依于这一世重新有断我见、有明心、有见性为基础。
  依于这一点,我们也要提醒菩萨们,在正觉讲堂当中,无可讳言,有很多人,他精进地、很辛勤地当义工,乃至他一开始的话,进到讲堂来就只是听到说,“我要求明心,就要到正觉讲堂”,抱著这样子的一个态度。当然如果您是为了所谓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以四宏誓愿的第一个为基础而发下了“烦恼无尽誓愿断”,你愿意断烦恼障、断我执;“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愿意断所知障、断法执,俱断了二障无明之后,你能够愿意成就“佛道无上誓愿成”;你这样的发心,当然是值得赞叹,要随喜、甚至顶礼的。可是也有很多人,他悟前他衷心所贪的,就是 平实导师所说的禅宗的明心大法;而他悟后愚痴所慢的自以为“我破参了、我入增上班了、我头上有光、我走路有风了、我跟常人不同了、我上于一般人了”,抱著这样的心态而来求明心,那就是非常地偏离了一个菩萨该要有的发心。不要忘了,所谓的明心大法,并不是 平实导师所拥有,如果 平实导师发起一念认为说:“我是师,你是徒,我能够授予你这个法——这个禅宗的明心大法、乃至见性大法——这个是我萧平实所拥有。”他发这个心的话,他就没有资格成为菩萨、成为导师了。
  每一个参加过禅三的菩萨,不管您是护三,或是说您是想要来求得这在无生道场当中证得无生的(参加的)人,您大致上也应该都要知道,在每一次禅三结束之后,平实导师都会在佛前,然后 韦陀菩萨乃至 克勤祖师前,一一地向五圣(五位圣人)来个顶礼,然后致敬,然后禀白:这一次禅三,弟子如何如何如何,这个学生如何如何如何。从来不敢把这样子帮助众生能够明心见性的功德,胆敢把一分归为己有。平实导师这样的想法、这样的作法,有所见所闻的所有的正觉里头正修学菩萨,千万不要在正法当中,明明是要求无所得法,证得这个无生的阿赖耶识,却在开悟之后错误地以为自己真的——“欸!我增上班了、我班级义工了、我助教了、我亲教师了,乃至我当监香了”——把这一个名牌当真了,把这个身分、地位拿来荣耀自己了,忘了明心不是挂在嘴角的荣誉,而是菩萨担在肩膀的责任。
  这样子的过失的话,是远比这个舍利弗尊者忘记了久远劫来,佛提醒他要来回小向大、要来以声闻无学之身,此世要依于《法华经》里面所说的义理。其实真正的《法华经》指的当然一定是只有这个不生不灭法如来藏,才叫作是此经,而不是那些语言、文字、音声才能显现的那一本《妙法莲华经》。不管它是梵文本、它是中文本,或者是任何的语言文字本,它顶多都只是所谓的三宝当中的法宝,法宝当中教、理、行、果四法宝当中的第一个教宝——声名句文;这些语言文字都是生灭法,不可据以为实。也不可以像某些宗教,只以为“我只要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就可以一路成佛;佛道不是这么容易成的,这个顶多也只是结个善缘而已。
  那总结来讲,要提醒菩萨们,隔阴之迷的话,不只是地上菩萨三地满心成就四禅八定、五神通,再加上无生法忍之后证得了《楞伽经》所说的三昧意生身,他才可能意识不断灭,因为色身不需要依于再下一世的色身;取得的这个表面上看似人的、乃至天的这样子的一个业报身,而来引发那一世的意识,而可以依于三昧意生身这样子的意识,通于过去世的所证,当然就能够远离隔阴之迷。在那之前,世世都得重新断我见、重新明心见性,平实导师本身的这样子一路走来的示范,不就如是吗?导师尚且如此,那我们这些身为弟子的千万要记得:我见不断,明心非真;我见既断,才能够明心证真;也要记得:一切佛法的修证都必须要定慧等持,离言实证。
  举这个无相念佛为一个例子,当您证得无相念佛的时候,这个念佛的定力本身它是没有语言文字相,是无形无相的;虽然不是真实的真如这样的无相离相,可是一些粗糙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都已经没了,这样的功夫就算是拿 平实导师那一本法宝《无相念佛》来作比拟,两个也是完全不搭嘎的、没有关联的。闻所成、思所成是文字,可是那个功夫是完全离于语言文字的,所以要有定、有慧。您在生活当中,要把证初果需要的未到地定——就是忆佛念净念相继的定力——完成,然后再依这个定力来加上这个四念处,也就是七方便在这个五停心观之后,四念处的别念处观、再来是总念处观,然后再上面的小乘的煖、顶、忍、世第一法而来见道,而来证得小乘的须陀洹果乃至小乘的无学果。要有这样子的一切佛法的修证,都是定慧等持、离言实证。
  而在一开始初发心,修行戒定慧,勤灭贪瞋痴的时候,也要记得一切烦恼的断除。所谓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具足这样子的先断我见之后,那依于断我见的功德有定有慧,再来证得这个实相法。您如果没有按照这样的顺序,您不先对于遍计执性上面我执、法执这两个遍计执性法上,我执当中最底下的三乘菩提入门“初沙门果——须陀洹果”,您没有具足这样子断我见的功德;没有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生灭法能够如实地现观它的苦、空、无常、无我。有定有慧而观身不净,满足身念处;而观受是苦,满足受念处;而最后在观心无常的时候,观六识心无常、观五俱意识无常,乃至观定中独头意识无常。而在具足观身不净,满足了身念处、受念处之后,然后在观心无常这个心念处,最后终于能够有定有慧,然后意识心自己能够离开语言文字,而能够现前证知自己这个能取的意识心也是生灭无常,那这样才能够对于四识住的道理能够如实了知。也依于这个四识住都是识蕴所住,最主要还是五俱意识、定中意识所住,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才能够在证得初果之后,来薄二果、三果、四果所相对应的三界的爱——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乃至三界相应的这些贪、瞋、痴思惑的部分。
  千万不要落入于刚刚所说的,自以为这一个正觉的明心大法是您可以所拥有;甚至在当义工的时候,就只是为了要计较这个时数的问题,作为禅三报名的资粮,而不是您佛菩提道的资粮。自己在这一个看管书摊的时候,因为这书摊的所有、因为这书局是我在管理,就认为这个执事好像就给予您一些什么权力,一些特别优越于人的地方,而建立了这是我的我所。如果您连这样子的外我所,您都没有办法如实见到而愿意去舍离,那您对于身念处尚且没有作好,您怎么可能作好受念处乃至最后观心无常而来证得小乘的须陀洹果;再以这个小乘断我见的功德,来真正的以正觉讲堂 平实导师所传授的禅宗寻求开悟的方法,而来看话头、而来起疑情、而来参禅呢?没有依于这样的过程,没有先断我见,您即使被印证了,您明心了、您证得圆成实性,您必定还会退转。所谓的退转,必定是退于这个生灭法、生灭相;没有人说还有另外一个法,证得不生不灭法——圆成实性之后,还有其他法可以退转。明明证得这个阿赖耶识不生不灭法——不在一切生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中的这个不生不灭法,能够受熏持种的这一个涅槃本际、这个如来藏心——却还会退转,那还能够退转到哪儿?当然就是退转回原先凡夫我见未断相应的这些遍计执性最底下的对于外我所、内我所的贪爱。
  这一次琅琊阁之乱之所以会发生,菩萨们去观察一下,有些人是因为对于戒的遵守或是说持受有所疑虑,以为在这一个无生道场当中,有什么职位、有什么头衔可以让他去觉得尊贵,可以让他去争取;以这样错误的姿态进入讲堂来修学,最后结果当然是不升反堕;这样的结果、恶果,实在是很让人家为之摇头,好遗憾的!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祝愿各位菩萨们:一切无碍、修学顺利!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