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世尊要说《法华经》的时候,五千僧人退席,这些都是小乘的增上慢人,自以为小乘法已经究竟了,不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佛,所以退席而去。这种小乘心态,不堪授记成佛,这是善根还没有成熟的缘故。
世尊对善根熟的人,授记什么时候成佛,这个授记成佛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平实导师说,只有 佛陀本尊来此世间成佛,才会演说《法华经》授记弟子成佛的时间。佛陀为四大弟子授记未来成佛:大弟子摩诃迦叶成佛后,将名为光明如来;须菩提为名相如来;摩诃迦旃延成佛后,名为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大目犍连为多摩罗跋旃檀香如来。《法华论》说明此经有六种授记:一者、舍利弗、迦叶等众所知识故,名号不同故分别授记。二者、富楼那等五百人、千二百人等同一名,故俱时授记。三者、学无学人等俱同一名,又非众所知识,故一时授记。四者、与提婆达多授记,示现如来无怨恶故。五者、与比丘尼及诸天女等授记,示现女人在家出家修菩萨行皆证佛果故。此五种是如来自与授记。第六、常不轻与四众授记,示现众生皆有佛性故。(《法华义疏》卷8)
授记成佛,表示 佛说的是真实法。实,是永远不改变的,永远存在的。如《心经》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种境界是语言可以表达的吗?当然不是啊!只有亲证的人才能够体会,这是在讲成佛就是不生不灭。一般初学佛者,在开始的时候,不容易明了实法是什么,为了观机逗教,十方诸佛就巧设这个权巧方便的法门,然后才开权显实,为实施权;故有次第宣说声闻、缘觉、菩萨乘,而最终的旨归是一佛乘。一佛乘就是实,声闻、缘觉即是权,先说小乘法,然后再引导众生归入大乘佛果,这就是为实施权,而后又开权显实。开,即是开启。
释迦牟尼佛最初说三藏法教时,为了激发起二乘人的修道之心,故说这个法是最稀有难得的、最极殊胜的。但是小乘人得小为足,以为证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是究竟啦,不再求进步,所谓止于化城,故佛说“贪着小乘”。为了度化根机较浅的声闻、缘觉,佛陀在第七品中引“化城”之譬喻,为五百弟子授记。因二乘人于世间虽然费尽苦行功夫,及修习种种苦行而达到阿罗汉果位,但却未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只算是一个自了汉,能自利而不能利他。因此,佛陀再开权法,说明以前所讲的道理不是澈底的法门,所证的圣果也更不是究竟圆满的,应该回小向大,从小乘而入大乘,即是要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于众生拔苦与乐,先把这个权法破了,方能显出真实的道理。
舍利弗在权教中,也就是说,在小乘人中具有着最高的智慧,故在〈方便品〉中为当机者;他听闻妙法以后,即时身口意三业清净,生大欢喜。舍利弗对 佛说:他在方等会上及般若会上,从未听闻过如此的妙法;今天终于明白 佛陀的苦心,不是 佛不说大乘法,也不是 佛陀不慈悲,而是小乘人根薄慧浅,难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心,所以纵然 佛说大乘法,小乘人也不能接受,此乃根机陋劣的问题。
有没有真正信佛?可以问他:佛死了没有?如果他说佛死了,那是色身啊!真正成佛是不生不灭,没有死亡这回事。所以认为佛会死的人,都不知道《法华经》的真实义,要相信佛没有死、佛不会死,这样才是真正信佛。这种真信不容易,所以说信佛很难啊!经文说:【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稳第一,……。】以及【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妙法莲华经》卷2)〈方便品〉说:【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妙法莲华经》卷1)引权入实,会三乘为唯一佛乘,是要发起二乘的愿慕,回小向大才能成佛。
正觉的教导,就是以大乘为核心来弘扬三乘菩提,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大乘法的话,二乘法是站不住脚的,乃至世间的善行也站不住脚。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因果法则,就是大乘法的真实法,没有这个真实法,行善不一定生天,作恶不一定落恶道,人间就不会有道德啦!因果法则,不论信什么宗教都一样,乃至什么宗教都不信也一样,非常公平。
在佛法中,最主要的观点和目标,就是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作佛。但是,如果 佛最初就向他们说这个道理,众生肯定怕苦怕难,又不愿信受,只想安于小乘;心生恐惧不求大乘,所以 佛示现权巧方便的方法,来教化诱导众生。佛说〈化城品〉是让二乘人明白,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众生在修行的道路上停留,不愿往前进步,住空法中以为到达究竟之处,这就是小乘人的一个观念,把他们所得的有余涅槃当作最高的境界;故 佛开权显实,破其执着,令彼深入佛的大智慧藏。因为二乘人在修道上不再前进,半途而废;故 佛用方便法门,用“化城”作为二乘人的暂歇城。
二乘人把小乘的教法当作最圆满的教法,故他们只是自己求解脱,而不愿度脱众生。佛视此辈为佛教的焦芽败种,呵责二乘,不像菩萨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菩萨深怕一切六道众生堕落恶道,头头救拔群生脱离苦海,故倒驾慈航,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方成菩提;而 佛愿二乘人也能回小向大,发大菩提心,学菩萨法,故必须为他们说出大乘的法教。
佛是大慈大悲者,初成道后,三七日内为大乘菩萨说《华严经》。这时二乘人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可见二乘人的根性比较浅劣。但是 佛不愿舍去每一个众生,故为二乘人说四谛法及十二因缘法等,让他们都要精进修行,增长善根、超凡入圣,最后才为他们显示真实的唯一佛乘。佛观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唯有“为实施权,开权显实”,方能契入 佛的本源。所以 佛说此部《法华经》,是为破除众生的执着和自私自利的心,使他们都有成佛的机会,有成佛的可能性。
《法华经》的感应故事很多,不但读诵的人有感应,听闻的人也有感应。明朝绍兴石鳅有一户姓伍的人家娶媳妇,媳妇姓沈,是定海江南人,为人禀性贞洁贤惠、常修善行。婆婆每天早晨都诵《法华经》,媳妇就在旁边恭敬谨慎地侍奉着;婆婆只要展开经卷,媳妇就过来听经,少则一、两品,多则一卷,一直不倦。有一天,媳妇生病了,对婆婆说:“我有这样的机缘听婆婆诵经,这一世我们的缘分尽了,现在和您告别,不能再侍奉您了,希望以后我们能在诸佛的法会上相见。我有一首偈子,请婆婆帮我流传:‘平生快活,死也风流。最后一着,分付柴头。’”(《法华经显应录》卷2)说完就端正身体,结跏趺坐去了。婆婆看她走得这样超脱,就和宏智禅师说了这件事情;禅师听了欢喜赞叹,把给自己准备的龛拿给婆婆,用来火化她儿媳妇的遗体。火化后的骨灰中有无数晶莹剔透的舍利,僧人和在家修行的人,无论看到和听到的都称叹稀有。这件事是湖心寺法政宗师亲眼所见,因此流传。
天竺于阗国的瞿摩帝寺,是大乘佛教的寺院,僧众有三千人。当时有位善于占相的尼乾子(外道),看到寺里一位十六岁的沙弥,叹息说道:“你的寿命只剩一年了啦!”沙弥听了很难过。一位长老比丘哀愍他,便教他念《法华经》。沙弥根钝又不识字,比丘为他讲授〈方便品〉、〈如来寿量品〉这两品,沙弥专心地跟着读诵。过了一阵子,尼乾子再见到沙弥,很惊讶,问他:“你修了什么功德吗?”沙弥回答:“我只读了两品的《法华经》。”尼乾子赞叹道:“大乘经典之力不可思议!你原本只有十七岁的寿命,现在变成了七十岁啊!”他便出家,开始读诵大乘经典。
今天讲到这里。祝福诸位菩萨:平安吉祥!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