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心经  明心  陀罗尼  中阴身  十八界  意根  十信位 

意识心不是我——黄鹏程居士

   日期:2024-06-03    
我自觉是个很多烦恼的人。多年前,我第一次听 萧老师说法,就听到“意识心不是我”这几个字,那时的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每天生活在这个感觉、那个感觉,对这个事情生气、那个事情开心,这根本就是活在“虚假的我”当中。后来开悟之后,对治烦恼更是如虎添翼。
  在这过程中,同修会也有人出走,其中也有人毁谤正法,萧老师曾说:“出走的人都有私心。”但依据我降伏烦恼的经验,“出走的人起私心”,这不就是烦恼吗?这不只是烦恼,还是大烦恼;不只是“意业”,也是“口业”、“身业”。但因为 萧老师慈悲,仅仅用“私心”二字形容。
  在这过程中,有时候听到“不必断烦恼”、“小心入涅槃”。有时候,我真的感觉同修们根本有大烦恼,却没有在伏断烦恼上努力。烦恼不只是系缚,尤其是慢心,进一步增长的时候,就带著你去毁谤正法了。
  就以 老师所说的“意识心不是我”为例,萧老师也说我们要承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检验一下自己承担到了什么程度?
  以小时候爸妈要我们努力读书为例,先强调,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讨论应不应该努力读书,而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小时候爸妈大都希望我们努力读书,以努力读书为目标。我只是以此为例,来说明什么叫承担。那么,你当初,对努力读书这件事,内心的反应是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
  一、听了就算了,没当一回事。
  二、一定要这样吗?我没有这种想法。
  三、我想努力读书,只要爸妈问,我一定会这样回答,但没有实际行动。
  四、我想努力读书,也想有实际行动,但只要有人找我去玩,我就会忘记这件事,直接出去玩。
  五、我想努力读书,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有人找我去玩,我就会开始用想读书的想法,去对抗出去玩的想法,但都对抗不成功,所以出去玩。
  六、我想努力读书,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有人找我去玩,我就会开始用想读书的想法,去对抗出去玩的想法,但有时候能对抗成功,大部分都对抗不成功,所以出去玩。
  七、我想努力读书,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有人找我去玩,我就会开始用想读书的想法,去对抗出去玩的想法,大部分能对抗成功,有时候对抗不成功,所以出去玩。
  八、我想努力读书,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有人找我去玩,我就会开始用想读书的想法,去对抗出去玩的想法,大部分能对抗成功,有时候对抗不成功,所以无法专心读书,但没有出去玩。
  九、我想努力读书,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有人找我去玩,我就会开始用想读书的想法,去对抗出去玩的想法,都能对抗成功,专心读书。
  十、我想努力读书,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有人找我去玩,不必心里对抗,就直接拒绝。
  就这么简单:在读书和放逸这两件事情上,你选择了什么?你对要好好读书这件事,承担了多少?
  接下来,把上面的步骤里,“努力读书”换成“意识心不是我”,“有人找我出去玩”换成“起烦恼”,你可以获得以下内容:
  一、听了就算了,没当一回事。
  二、一定要这样吗?我没有这种想法。
  三、我想接受“意识心不是我”,只要有人问我,我一定会这样回答,但没有实际行动。
  四、我想接受“意识心不是我”,也想有实际行动,但只要“起烦恼”,我就会忘记这件事,直接在烦恼中,也许好像有让烦恼少一点、薄一点,但就是没有完全停止烦恼。
  五、我想接受“意识心不是我”,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起烦恼,我就会开始用“意识心不是我”的想法,去对抗烦恼,但都对抗不成功,所以落在烦恼中,也许好像有让烦恼少一点、薄一点,但就是没有完全停止烦恼。
  六、我想接受“意识心不是我”,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起烦恼,我就会开始用“意识心不是我”的想法,去对抗烦恼,但“有时候能对抗成功”,大部分都对抗不成功,所以落在烦恼中,也许好像有让烦恼少一点、薄一点,但就是没有完全停止烦恼。
  七、我想接受“意识心不是我”,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起烦恼,我就会开始用“意识心不是我”的想法,去对抗烦恼,“大部分能对抗成功”,有时候对抗不成功,所以落在烦恼中,也许好像有让烦恼少一点、薄一点,但就是没有完全停止烦恼。
  八、我想接受“意识心不是我”,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起烦恼,我就会开始用“意识心不是我”的想法,去对抗烦恼,大部分能对抗成功,有时候对抗不成功,所以落在烦恼中,但是我很确认我把升起的烦恼局限在很小的范围,没有扩大。
  九、我想接受“意识心不是我”,也想有实际行动,只要起烦恼,我就会开始用“意识心不是我”的想法(知见或见地),去对抗(对治)烦恼,都能对抗(对治)成功,完全停止烦恼。
  十、我想接受“意识心不是我”,也想有实际行动,不必心里对抗,几乎不起烦恼。[  编案:须意根接受才能真正成就断我见我执的功德,在我见未断之前只能降伏烦恼而不能真正除断烦恼。此中“实际行动”,对于尚未断除我见者,应以正知见及未到地定为基础,勤修观行以断除三缚结;已断三缚结者,应转依见地而住,深入思惟观察烦恼的过患与虚妄,渐次伏断烦恼。]
  每个人也可以自我检验一下,你对“意识心不是我”这件事情,到底承担多少?
  再者,老师说:“开悟的人还有我慢”。那么请问:增上班的同修,有些“被 老师明说”、有些“禅三时因 萧老师引导,而被印证开悟”、有些“禅三前就开悟,但进小参室后,还需要 萧老师花许多力气摄受”、有些“禅三前就开悟,进小参室几分钟就出来喝茶”,这几类人都只剩下我慢吗?这几类人“因开悟,所获得离断慢心的能力”相同吗?这几类人被印证开悟后,还要不要在除慢心上努力?
  把问题扩大一些问:增上班的同修,有些“被 老师明说”、有些“禅三时因 萧老师引导,而被印证开悟”、有些“禅三前就开悟,但进小参室后,还需要 萧老师花许多力气摄受”、有些“禅三前就开悟,进小参室几分钟就出来喝茶”,请问这几类人“因开悟,所获得离断烦恼的能力”相同吗?这几类人被印证开悟后,还要不要在断烦恼上努力?
  同修会也需要想一想,如果这不是我问的,而是出走的人问的,同修会要如何回应?
  接著,我想问问我们同修,你自己觉得你还有烦恼吗?或是你减少很多烦恼了吗?你减少了哪一些烦恼?如何减少?现在剩下的烦恼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开悟是顿悟,但烦恼要渐修而断,你所减少的烦恼,到底只是你自我感觉良好?还是你确实经历了哪一种过程而减少?
  就比如同修会有人说“好吃”没关系,这到底是起烦恼?还是真的没关系?
  一个人说“好吃”,大致有两种心念,第一种是完全没有好吃的感觉,也没有在味道上有好、坏分别的执取,他只是顺著问话的人,直接回答“好吃”而已。粗略来说,这不是烦恼。但大部分人的说好吃,都是内心有好吃的想法,不管是有一点好吃、味道不错、还可以、很好吃等等,只要在吃这件事情上起了好坏、善恶、美丑的分别执取,这就是烦恼。我们受菩萨戒的同修,每次诵戒的内容,就有下面这一条:
  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
  再者,如果你叫一个想要证得初禅的人,一直起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的分别,想著“等一下要吃什么东西比较好吃”,甚至努力去起“这个女生漂亮,还是那一个女生漂亮”的分别,请问他能入初禅吗?好吃,根本就是欲界的欲爱住地烦恼(财色名食睡)所摄,起这种“好吃”的分别执取,怎么能用“没关系”来形容?
  好好的了解哪些想法是烦恼,接下来就面临一个问题:要不要断烦恼?我没有资格解释佛法,没有资格回答前面这个问题。但我提一个观点:当所有烦恼升起后,我一秒让它停下来,这也算断烦恼吧?
  以下面说明为例:
  一、当你有“好吃”的想法,就用“意识心不是我”来对治,同时一秒内把这个分别停下来。到达仿佛刚刚完全没有做这个分别的境界。请问我辈修行人该不该这么做?做到这样,算是断烦恼吗?
  二、“好烦”、“今天怎么这么热?热到受不了!”、“哎呀!这个人怎么这样?”、“儿女不听管教”,这每一件事都是烦恼,起了烦恼,就用“意识心不是我”来对治,同时一秒内把这个分别停下来。到达仿佛刚刚完全没有做这个分别的境界。请问我辈修行人该不该这么做?做到这样,算是断烦恼吗?
  三、当你身体有病痛,觉得痛个半死,这个“半死”就是烦恼,痛是真的存在,“半死”是意识分别,因为你不想要这个痛。所以当你有“痛个半死”的想法,就用“意识心不是我”来对治,同时一秒内把这个分别停下来。到达“还是觉得痛,但没有心情不好”,安忍于这个痛的境界,仿佛刚刚完全没有“痛个半死”的想法,先请问,大家做得到吗?请问我辈修行人该不该这么做?做到这样,算是断烦恼吗?
  四、当你走在人行道上,你的视线死角方向,突然有一辆车高速往你冲过来,你会不会吓一跳?“吓一跳”就是烦恼。如果你没有吓一跳,完全没有惊慌的感觉,很好!接著,车子撞上你了,当场血流如注、断手断脚,你会不会觉得“真倒霉”、“哎呀!我快死了,真不幸、真可怜……”、“哎呀!我家里很多事没有交代”、“我痛个半死”、“我不想死”……。这时候,你能不能用转依“意识心不是我”来对治烦恼?如果开始对抗,能不能对抗一秒钟,就回到仿佛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接著,“痛还是痛,但没有不好的感觉”、“快死了,死很自然啊,没关系”、“随时可死,没有未了心愿,没有遗言”。如果都能做到,虽然前面起烦恼了,这也算伏或断烦恼吧?
  上面就是我所说的修行目标:“当所有烦恼升起后,我一秒让它停下来,回到未起烦恼前的状态。”同时,我强烈的不想入涅槃,请问我会不小心入涅槃吗?如果不会,那么,前面所说的重要目标,这应该要成为我辈同修的重要目标吧?
  如果这是目标,萧老师曾说的快快乐乐学佛,这个快快乐乐还在吗?说实在话,我从来都没有把 萧老师说的快快乐乐当回事,老师修行远在我们之上,他快快乐乐、不会升起烦恼,而我随随便便就起了一堆烦恼,要解决这些烦恼的时候,内心痛苦得不得了,哪来的快乐可言?但难道我能快快乐乐修行、我才愿意修行?如果修行会痛苦、我就不修行?
  烦恼障是我们修行的障碍,也是同修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大家不可不慎!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