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妄说三乘菩提的次第与内涵
这一节将探讨《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妄说三乘菩提的次第和内涵,如卷3〈转字轮漫茶(荼)罗行品 第8〉所说如下:
秘密主如是叹已而白佛言:“惟愿法王哀愍护念我等而演说之,为利益众生故,如所说真言修圆满故。”如是说已,毘卢遮那世尊告执金刚秘密主言:“我一切本初,号名世所依,说法无等比,本寂无有上。”时佛说此伽他,如是而作加持,以加持故,执金刚者及诸菩萨能见胜愿佛菩提座,世尊犹如虚空,无戏论、无二行瑜伽相。是业成熟,即时世尊身诸支分皆悉出现是字,于一切世出世间声闻、缘觉静虑思惟,勤修成就悉地,皆同寿命、同种子、同依处、同救世者。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阿。“善男子!此阿字一切如来之所加持,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能作佛事普现色身,于阿字门一切法转,是故秘密主!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若欲见佛若欲供养、欲证发菩提心、欲与诸菩萨同会、欲利益众生、欲求悉地、欲求一切智智者,于此一切佛心当勤修习。”[《大正藏》册18,页22,中25-下15。]
《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告诉大众:菩萨想要成就佛菩提的法道,就是要勤修种子字阿(a)字观。像这样的说法,完全违背 释迦世尊对三乘菩提的开示内涵和修学次第。为什么?因为声闻人所听闻 佛的音声之法教开示为:一者,观察蕴处界真实虚妄,没有一法是真实的,所以声闻人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二者,声闻人曾听闻 佛的开示:“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杂阿含经》卷10,《大正藏》册2,页69,中5-7。]、“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杂阿含经》卷3,《大正藏》册2,页21,中8-9。] 等等,知道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所以愿意自我灭尽而入无余涅槃,所以在事修方面,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为观行法门,八正道为实行方法,因此断了三缚结,成为初果须陀洹,乃至于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舍寿时,可以入无余涅槃,永远在三界消失了。由于声闻行者乃是听闻 佛的音声开示,在信受有涅槃本际不灭的前提下,观察自他有情蕴处界,以及觉悟蕴处界真实虚妄而断了我见、我所执、我执,舍寿后入无余涅槃的菩提法,故名为声闻菩提。由此可知:声闻人是听闻 佛音声法教的开示,先了解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及观察三界世间都是苦,人间具足三苦、八苦 [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因而生起了实证涅槃的动力,基于五停心观 [ 五停心观:五种让觉知心不到处攀缘而达心一境性的方法,即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和界分别观。] 而获得未到地定,再以断我见、身见的见地作为基础,开始修道来断除我所执与我执。声闻阿罗汉由于断了烦恼障的现行—断了见惑、思惑,但不断烦恼习气种子随眠—三界爱的烦恼习气,也不断无始无明随眠之所知障,畏惧未来世受生之苦,及畏惧未来世受生后因为自己的恶缘现前而造下恶业,再一次枉受生死轮回之苦,因此于舍寿后,心得决定而终不改易,愿意自我消失,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灭尽,不再三界现身意,唯有本际独存于涅槃寂静的境界中。
所谓的缘觉菩提,即是缘觉行者观察十因缘,知道有一出生名色的识,名色有生灭而这识没有生灭,这个识也就是众苦所依止的本际,如 佛在《杂阿含经》卷12开示如下: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是思惟:‘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大正藏》册2,页80,中24-下17。]
当时,释迦世尊住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佛告诉诸比丘:“我释迦牟尼佛回忆过去尚未成佛以前,独处于一个安静、没有吵闹的地方,专心一意且没有旁骛地深入思惟法义:‘什么法有的缘故,使得老死出现了?是因为什么法的缘故,使得老死出生了?’就在当时正确思惟‘生’这个法的时候,有了如实、不间断的正知见出现:‘因为有“生”的关系,使得老死的现象出生了,因为“生”的缘故,就有老死出现。’这样一一详细往上观察与思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也是同样的道理;接著再思惟:‘什么法有的缘故,使得名与色出现了?又是什么法的缘故,使得名与色出生了?’于是正确而不间断思惟的结果出现:‘因为有一个识存在,所以名与色就出现了;因为有这个识的缘故,才会有名与色出生与存在。’因为这样思惟的结果,推究到了这个识,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过祂、再也无法往前推溯而超过这个识,所以必须退回到这个识来。缘于这个识,才会有名色的出现;缘于名色,才会有六入处的出现;缘于六入处,才会有识阴六识对六尘的触;缘于六尘的触,才会有三受或者五受的出现;缘于三受或五受,才会有对十八界的贪爱;缘于对十八界的贪爱,才会有取的出现;缘于取,才会有后有种子的出现;缘于后有的种子,才会有未来世的出生;缘于出生,才会有老病死种种苦的出现。就是这样子啊!纯粹的种种大苦就聚集起来了。”佛很清楚告诉大众:这个识出生了名色,是为名色之所依处,也因为这个识出生了一切有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所以这个识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本识,再也没有任何一法能够超过祂。又“名色”当中的“色”是指五色根,是物质色法,“名”则为识阴六识与意根;而名与色都是可灭之法,不是常住法,绝不可能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本识,所以名色不可能超过这个识。由此可知:佛在初转所说十因缘,已经隐喻一切有情真心如来藏的存在,只是 佛不用如来藏这个名相,而是用识这个名相来表示。由于没有证悟的人,或者错悟、解悟的人皆无法了知 佛陀所开示十因缘当中“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真实道理,于是错将这个识当作是识阴六识,错以为十因缘的识等同后来十二因缘的识阴六识,错以为十二因缘是十因缘的增说,错以为十因缘是十二因缘的减说等。
接下来谈十二因缘,佛开示:“我释迦牟尼佛当时这样思惟:‘什么法灭除的缘故,就会使老死灭除?什么法灭除的缘故,老死也跟著灭除了?’由于正确思惟‘生’这个法的结果,出生了如实、没有间断而不会改变的智慧:‘因为生灭除的缘故,老死也就跟著灭除了。’就像这样子,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如同前面所说的一样。我又向上推溯思惟:‘什么法无的缘故,能使得无有诸行?什么法灭除的缘故,诸行就会跟著灭除?’正确思惟的结果,如实而没有间断的智慧出现了:如果无有无明也就无有诸行;无明灭除了的缘故,诸行就灭除了;诸行灭除的缘故,后世的识阴六识也跟著灭除;识阴六识灭除的缘故,名与色也跟著灭除;名与色灭除的缘故,六入处的十二处也跟著灭除;六入处灭除的缘故,六尘的接触也跟著灭除;六尘的接触灭除的缘故,苦、乐、不苦不乐之三受,或者苦、乐、忧、喜、舍之五受也跟著灭除;三受或五受灭除的缘故,对自我的贪爱(三界爱)也跟著灭除;自我的贪爱(三界爱)灭除的缘故,取也跟著灭除;取灭除的缘故,后有的种子也跟著灭除;后有的种子灭除的缘故,后世的生也跟著灭除;后世的生灭除的缘故,老病死忧悲恼苦也跟著灭除。就是这样子啊!纯大苦聚集的五阴也跟著灭除了。”佛很清楚告诉大众:十二因缘的识就是指识阴六识,由于过去世的识阴六识有无明的缘故,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行,使得今世的名与色出现了,因此缘觉行者破除无明以后,如实地将过去世识阴六识熏习所成就的种种执著于今世灭除了,也就不会有随后而有的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等生死业种,则不会再出生后世的名色,生、老病死的忧悲恼苦就灭除了。
综合 佛所开示的十因缘、十二因缘,归纳出下面二点:第一点,十因缘的识,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本识,所有的名色及一切诸法都由这个识出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过祂,所以 佛在十因缘才会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已经分明显示:这个识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不能外于这个识而有十因缘存在。十二因缘所开示的识,乃是识阴六识,祂是六根六尘相接触以后才由本识出生的法,是依于他法(根、尘、触三和合)才能出生的法,是被生的法,本身是可灭之法,不是常住法,摄属于一切有情真心本识的局部体性,也是以一切有情真心本识为因,借著种种缘而出生。如果能够于十因缘的识、十二因缘的识之间的差异分清楚了,就不会将一切有情的真心本识的这个识当作是识阴六识了。第二点,缘觉行者知道有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以后,再来观察十二因缘,知道十二有支之一一支都是虚妄的,也就是缘觉人了解所有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虚妄,没有任何一法是真实的,于舍寿后,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灭尽而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所以缘觉人不仅是观察蕴处界虚妄,而且也知道出生名色的识即是涅槃本际,祂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可是这个识在哪里,缘觉人并不知道!
所谓的佛菩提,就是菩萨要成就佛道,必须经历菩萨五十二阶位,从十信位开始,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依序进修,最后才能成就佛道;也就是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开始,一一经历菩萨五十阶位,成为十地满心的法王子以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已经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修学,所欠缺的仅是要圆满三十二大人相所需的福德而已,所以在整整的一百劫当中,专门修集福德,以便来成就自己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因此在百劫中“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身处”,只要众生有所需求,无论是内财或者是外财,统统布施出去。譬如众生需要眼睛,就将眼睛布施出去;众生需要手、足、性命、财宝、眷属等,就将手、足、性命、财宝、眷属等统统布施出去,一一满足众生所需。这样整整一百劫修集福德圆满后,上生兜率陀天,成为妙觉菩萨。于成佛因缘快成熟时,事先安排菩萨们下生人间,为众生建立与佛法有关的知见;以及待众生得度因缘成熟时,一生补处妙觉菩萨便从兜率陀天降神母胎而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上,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圆满、大圆镜智现前;于夜后分,夜睹明星而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然后依初地前所发的十个无尽的大愿,尽未来际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永不取无余涅槃。像这样一一经历菩萨五十二阶位而成佛的菩提法,名为佛菩提,其所经历的时间,需要三大无量数劫才能成就,不像二乘利根的人仅需一世、最钝根的人则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入无余涅槃,这也是菩萨不可思议的地方。
由上面分析可知:释迦世尊所开示的三乘菩提,都是以真心如来藏来贯穿三世,使得二乘法不会成为断灭空,所以二乘四果人于舍寿后,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仅剩下无余涅槃的本际独存之极寂静的非三界境界。菩萨则是于第七住位明心获得般若总相智以后,以此为基础,渐次一一圆满第十住位的内遣有情假缘智(满心时眼见佛性而成就如幻观)、第十行位的内遣诸法假缘智(满心时成就阳焰观)、第十回向位的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满心时成就如梦观),因而圆满般若别相智。接著进行大乘四圣谛十六品心的加行及至圆满而成为四果阿罗汉,必有初禅以上的定力,再加上广大福德,以及发十个无尽的大愿至增上意乐清净等条件配合,最后再生起一分思惑而转进初地,成为初地入地心菩萨。接著菩萨于地上阶位一一去圆满道种智、福德等,得以圆满十地、等觉、妙觉阶位,最后才成为一切种智的究竟佛。如是成佛之道,才是真实佛菩提道,绝不是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仅依凭观想种子字阿(a)字之观想修定法门就可以成就三乘菩提。由此可以证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根本不懂三乘菩提的次第及内容,以为经由观想修定就可以成就三乘菩提,所以才会有妄说“观想种子字阿字可以成就三乘菩提”的荒唐无知语出现,以此来误导众生乃至走上大妄语的大恶业,实在令人寒心不已。有智慧的佛弟子们不应该再相信《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荒唐语,以免穷尽三大无量数劫精进修行的结果,仍然无法成就三乘菩提当中任何一个菩提、仍然是博地凡夫一个。
第三章 衍生篇
第一节 导论
这一章所要讨论的是,由《大日经》所衍生出来的密教法,包括了那洛六法、灌顶、乐空双运、大手印、六字大明咒等法;这些法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佛法,很值得去深入探讨,所以本章就以这些内涵为主轴一一来说明。
所谓的那洛六法,又名六成就法,乃是喇嘛教噶举派那洛巴从无上瑜伽的核心密续中总结出的六种瑜伽(相应)法,包括了拙火瑜伽、幻身瑜伽、明光瑜伽(有人称为光明瑜伽、净光瑜伽)、梦瑜伽、转识瑜伽、中阴瑜伽,如一位学者所说如下:
第一法即《拙火》是根据母续《胜乐金刚续》和《喜金刚续》,第二、三法即《幻身》、《光明》是依照《密集金刚续》,第四、六法亦即《梦境》、《中阴》是按照《金刚空行母续》和《戒生续》,第五法即《迁识》是随《桑布札续》和《四座》等……。[参89,页83。〔参考书籍89:古格?次仁加布,《藏传佛教噶举派》,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萨市),2007/5初版1刷。〕]
这六种瑜伽,乃是密教行者所必须修学的瑜伽,然而这些都只与观想修定法门有关,如一位学者所说如下:
其最终目的和其他密法一样,是进入深沉的禅定,个体意识与宇宙绝对本体融合为一,得见自动显现的圆明体性,从而得到开悟。[ 参85,页33。〔参考书籍85:邱陵,《藏密六成就法诠释》,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北京市),1994/1初版1刷。〕]
由此可知:整体而言,那洛六法都不离观想修定法门,并于修定当中,观想入我(即宇宙绝对的意识本体、母明光、大我入小我中)、我入(即个体意识本体、子明光、小我入大我中),两者融合为一,成为密教所谓的母子明光会;殊不知这样的观想法只是成就印度教等外道所说的“梵我一如、梵我不二”的定境,根本不是佛教三乘菩提的实证;因为这些都是意识心的妄想及定境,与开悟证得般若实相智慧完全无关,再一次证明了密教行者仍然落在以定为禅的外道法中而自以为开悟乃至成佛而无法自拔。以下次第略说那洛六法中六种瑜伽法的内涵:
所谓的拙火瑜伽,乃是透过脉、气、明点的修持,用宝瓶气、九节佛风等方法,来引发中脉猛厉的拙火 [ 拙火,梵语为Kundalini,又译为昆达里尼、军荼利、灵热、忿怒母、丹田火,梵文原义是卷曲的意思。印度瑜伽者认为它是一种有形的生命力,是性力的来源,蜷曲在人类的脊椎骨尾端的位置。认为通过修练此瑜伽,可以唤醒沉睡在身体中的拙火,使它通过中脉,最终到达梵我一如、梵我不二的境界,详情请参见维基百科网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B%99%E7%81%AB,撷取日期:2014/4/8。] 之灵热出现,以此法来进行观想、来修练红菩提循著中脉上升而引生四空(初空、胜空、超空、俱生空),并在顶轮与白菩提融合,以及红白菩提融合后,循著中脉下降引生四喜(初喜、胜喜、超喜、俱生喜)的瑜伽。
所谓的幻身瑜伽,就是密教行者对于世间的种种事物,透过镜子等物来观察它们都是虚幻的,自身亦犹如镜中所现;并把镜中自身当作本尊身,以此来修本尊的出现,乃至于进入《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无相、无想悉地,以此来成就“以幻修幻,把幻当真”的瑜伽。
所谓的梦瑜伽,就是将白天和夜间两种不同型态的修持方法加以连接起来,于睡梦中保持清醒,认定梦境虚妄,并于梦境中继续修习禅定的瑜伽。
所谓的明光瑜伽(有人称为光明瑜伽、净光瑜伽),有多种不同说法,其中一种就是行者白天于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时,在此前后念短暂刹那之间,认得本有的母明光及子明光,让母明光与子明光互相融入,这就是密教行者所说的母子明光会(或称母子光明会),并安住于明空不二状态的瑜伽。
所谓的中阴瑜伽,就是密教行者在临死时、中阴身出现后以及准备投胎前等不同阶段,修练如何成佛的瑜伽。
所谓的转识瑜伽,又名迁识法、破瓦法,乃是密教行者生前透过观想以及用宝瓶气来锻炼、来打通顶轮。于死亡时,观想将自己的“真心”,由顶轮出去而迁往密教行者所谓的“净土”,或者夺取他人色身为己用的瑜伽。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归纳为四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不论哪一种瑜伽,都与第一章第八节所说的本尊瑜伽有关,只是将本尊瑜伽加以复杂化而已,所以本尊瑜伽乃是那洛六法的基础,密教行者必须先将本尊瑜伽修练完成,才能于后修那洛六法,未来才能成就密教所谓的佛道。
第二个重点,那洛六法之每一法互为关联,譬如以拙火瑜伽、幻身瑜伽为基础,来证得密教所谓的明光瑜伽、梦瑜伽,不论是白天修、晚上修;或者在生时运用明光瑜伽,让行者的子明光与本尊的母明光合并为一;于死亡时,运用迁识瑜伽往生本尊的净土或者夺取他人色身为己用,乃至于在中阴阶段运用中阴瑜伽而成佛。也就是说,那洛六法之每一法互为关联,它可分为生前的白天、晚上、往生时(含中有时)三种时段来修,所以有一位密教行者对那洛六法的修持说得非常好,如下:
关于六法,历代大德皆有论述,如玛尔巴尊者就在《甘露河流》中说:“修而成佛是猛厉火与幻身,不修亦成佛是往生与业印,由入梦成佛是梦幻与光明,由自性识成佛是中有与大手印。”惹琼巴大师主张称作“三类和合”和“九种和合往生”,即贪欲与大乐和合,修猛厉火;瞋恚与无实和合,修幻身;愚痴与无分别和合,修光明;猛厉火与幻身和合,日间修;梦境与光明和合,夜间修;中有与往生和合,临终修;补特伽罗精进者修猛厉火,懈怠者修梦境,寿短者修往生与和合等共九法。[参87,页196-197。〔参考书籍87︰雪漠,《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上卷,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市),2012/4初版2刷。〕]
这位密教行者已经很清楚将那洛六法的修法分成三类:生前的白天及晚上阶段、往生阶段与中有阶段。拙火瑜伽、幻身瑜伽于白天修,梦瑜伽于晚上修,中阴瑜伽、转识瑜伽于往生及中有修,而明光瑜伽不论白天、晚间、往生与中有都可以修而没有任何限制。如果密教行者能够把握这六种修持方法、重点及时机,很容易成就密教所谓的佛道。
第三个重点,拙火瑜伽不仅是那洛六法当中最基本的瑜伽,而且其他五种瑜伽都要以拙火瑜伽为基础才能成就,所以拙火瑜伽是密教行者成就佛道的前方便,然后再以明光瑜伽贯穿其他四法而成就密教行者所谓的佛道。这可用一棵树来作譬喻,拙火瑜伽是这棵树的根,明光瑜伽是这棵树的主干,幻身瑜伽、梦瑜伽是这棵树的树枝,中阴瑜伽、转识瑜伽是这棵树的叶,而成密教“佛”就是那洛六法这棵树所开的花或所结的果实。但是不论那洛六法的哪一个法,最后都脱离不了男女双身邪淫法的本质,这是因为密教的根本法义就是古印度性力派的修法,而性力派的本质,就是以男女双身邪淫法为究竟故;如果密教法义离开男女双身邪淫法,就无法成就密教所谓的佛道。
第四个重点,那洛六法不离观想修定法门,而观想乃是虚妄法;密教行者不知其虚妄,想“以幻修幻,把幻当真”而来成就他们所谓的佛道,当然更是妄上加妄,证明了密教所谓的成佛之法,乃是天下最大的妄语。
至于密教所谓的灌顶(不是佛法中说的灌顶),原本为印度国王即位的仪式,后为密教行者所采用,为密教的阿阇梨为弟子印可的一种仪式,这种仪式成为密教中最具特色的仪轨,如下:
它包含著“授予神力或权力”的神秘意义。从严格意义上讲,藏传密宗信徒或者在诵咒以至供养设坛等种种修行仪式上都有一定规范,不得任意妄为外,还必须经由传法金刚上师给受法人举行“灌顶威仪”,传授密法,然后者才能正式进入密法的阶段。[ 参62,页718。〔参考书籍62︰尕藏加,《雪域的宗教》下册,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市),2003/9初版1刷。〕]
一般是密教的阿阇梨以象征“如来五智”的五瓶水来灌注弟子顶,表示弟子可以绍继法门。密教宣称如果不经过阿阇梨灌顶而修学密法,即是盗法,不但灌顶无法成就,未来还要下金刚地狱。然而法界并无密教所谓的金刚地狱,是为密教传法金刚上师自己虚构出来的地狱,套句现在的用语来说,那是虚拟地狱,根本不存在,是用来威胁、恐吓密教行者之用。
又,密教的灌顶,一般可分为瓶灌、密灌、慧灌、名词灌。其中的瓶灌,表示经过上师灌顶的弟子,才可以开始修习无上瑜伽的生起次第,也就是透过本尊瑜伽、拙火瑜伽、宝瓶气、九节佛风等方法来练习脉、气、明点的升降,来引生红明点上升所产生的四空,及红白明点在顶轮融合后下降所产生的四喜。所以说,瓶灌的脉、气、明点的修持,乃是后三灌之生起次第,也是密教行者行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前方便。后三灌乃是瓶罐的圆满次第,也是密教行者行乐空双运、乐空不二最终的结果。
所谓的密灌,密教行者于脉、气、明点之生起次第有所成就时且经上师认可以后,找一个隐密不被人干扰、窥视的地方,及找女性来供养上师。上师与女性进行男女双身邪淫法以后,将男女双方所遗留的男精女血之淫液称之为“菩提心甘露”,并事先蒙住弟子的眼睛,不让徒弟知道“菩提心甘露”到底是什么,然后将此“菩提心甘露”放在弟子口中,让弟子吃下。
所谓的慧灌,是经过密灌以后,上师让弟子亲自进行男女双身邪淫法,并由上师教导弟子种种行淫的方法与技巧(即房中术),以及弟子之前所修学的拙火、脉气明点、宝瓶气、九节佛风等技巧,这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让弟子得以引生快乐的觉受出现及延长等,并于所产生遍全身的快乐觉受下,观此快乐的觉受无形无相,说这样叫作成就无上瑜伽密教的“报佛(报身佛)”境界。
所谓的名词灌,就是行者经过慧灌以后,不仅完全知道密教一切修行法门的密意及实修的方法(即男女双身邪淫的方法及技巧等),而且上师也亲自认可弟子已经成佛了,可以独自进行及指导后来密教行者初灌到四灌的男女双身邪淫法。然而这样的男女双身邪淫法本身不离欲界的男女贪爱,还在欲界所含摄的范围,有可能成就早已经离开三界生死的佛果吗?想也知道,当然不可能!
所谓的乐空双运,乃是密教行者进行男女二根交合,将所引生的快乐觉受名为俱生乐,并观察此能相应快乐觉受的心无形无相,名为空、空性,认为这样即能以今世父母所生的生身、肉身,成就密教所谓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报身佛”境界。如一位宁玛巴(宁玛派)大喇嘛所说如下:
当欲升起时,则必须把它视为乐—空的同伴,并把它看作是其后果。如果信徒懂得巧妙地将其欲的表现作为觉之道路的一种因素,那么这种表现方式就会对自己有利,并利益一切众生。否则,欲就应被摒弃。一旦当欲升起,则必须看到它的吸引力以及其引力的感受,事实上均为空,这就是以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空。其次,必须由心从其中一种到另一种的反复运动中将空与乐集中起来,一直到它们的一致性变得完全明显为止。吸引力在空中解脱,空则表现为以吸引力为基础的乐。在达到这种果的时候,大家就应该进入三昧。已现观到的神(也就是欲的转移所缘)的本质为乐—空,因而与我们自己心的本质完全相同。这种禅定观想使欲变得无害了。[ 参40,页58。〔参考书籍40︰(英国)约翰?布洛菲尔德(John Blofeld)著,耿升译,《西藏佛教密宗》,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市),2005/1初版1刷。〕]
这位宁玛巴大喇嘛已经很清楚表示:密教行者应该生起男女的欲贪,并将男女二根交合所产生快乐的觉受,当作是证得空性乃至即身成佛的依据。以此缘故,一者,密教行者才会想尽及运用各种方法,譬如练脉、气、明点、提谷道 [ 谷道,古时名为肛门。提谷道,就是提肛,又名撮谷道。中医认为,提肛可以防治脱肛、痔疮、、早泄、遗尿、尿频等疾病。据清代皇室医籍披露,乾隆皇帝活到89岁,是我国历代皇帝最高寿者,与他几十年来坚持练习提谷道有很大的关联。又多年前,笔者曾在电视上,看见印度瑜伽者练习提谷道的方法,那就是双腿盘起来,然后用力将整个身体蹦起来到处弹跳,并于身体弹跳时加以提肛。密教行者继承古印度瑜伽者提肛的方法,就是作为男女双身邪淫法持久、不泄之用。不仅如此,八思巴在他的《大乘要道密集》也提到练习拙火的人,要经常提谷道,如下:“提谷道入拙火定:修习人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提谷道,则生暖气,是名提谷道入拙火定也。”参21,页54。〔参考书籍21:八思巴著,文山遯叟萧天石总主编,《大乘要道密集》,自由出版社(台北市),2003/9初版1刷。〕],以及种种奇奇怪怪的男女二根交合的方法及技巧,让快乐的觉受得以持久不退及不泄,这也是密教被称为索隐行怪的宗教的原因之一。二者,此等男女邪淫乃至于杂交的行为不见容于善良风俗社会里,所以喇嘛教才要在隐密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以免被人发现后,将此等邪淫的行为曝露于世,让喇嘛教的男女双身邪淫法的推广受到阻碍,这也是“密教”被称为秘(秘)密宗教的原因之一。三者,密教行者经常将男女双身邪淫法的内涵用种种的佛法名相加以包装起来,混入佛门中,说那就是佛法,其实与佛法一点关系也没有。譬如与修定有关的佛法名相之等引(修习止观令心平等住于一处而引生禅定正受的出现)、等至(平等而到达—依于等引而进入禅定正受的境界)、等持(平等而持—在四威仪中都保持禅定而不离五尘或三尘),在密教中却变成引生男女有关的内涵,譬如密教以进行男女双身邪淫法而渐渐引生快乐的觉受出现时,称之为等引;于所引生“俱生乐”的境界非常明显时,应该安住此“乐空不二”[ 密教将淫乐的觉受以及安住于淫乐觉受的觉知心称为空性,于时心中生起“淫乐的觉受及觉知心皆与空性不二”的“空性见”,称为“乐空不二”、“乐空双运”。] 的“三昧”境界中,称之为等至;想尽办法让此“乐空双运”的境界持久不退及不泄,称之为等持。又譬如摩尼与莲花,在佛门中是清净的意涵,在密教中却变成男女性器官的代名词。诸如此类等等,佛教的每一个佛法名相,密教统统都有,但都变成与男女双身邪淫法有关的内涵,这证明了密教的本质,根本不是佛教的一支,而是与古印度性力派有关的外道法。四者,密教行者认为能够引生乐空双运、乐空不二而持久不退,就是证得密教所谓的“报身佛”境界。然而这样的“乐”与“空”的境界、这样的“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境界不仅与真实佛法无关,而且也不离识阴与受阴,都还落在五阴当中,连最基本的断三缚结证声闻初果也没有,还有可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乃至成佛吗?当然不可能!更何况男女欲贪也未断,以此男女欲贪所产生的快乐觉受当作是证悟空性乃至即身成佛的依据,以此来转移焦点而说那不是在贪男女欲,而说是在证空性乃至成佛,未免太荒唐、太离谱了!像这样的说法,凡稍有智慧的人,都不会相信的。由此可以证明:无上瑜伽密教所谓的报身佛境界,就是男女二根交合及互相拥抱在一起的“抱身佛”境界,那不是真正的佛法,也难怪密教所谓的诸佛菩萨像,包括密集金刚、喜金刚、胜乐金刚等金刚在内,都不离男女交抱在一起,再一次证明了密教根本不是佛教的一支,它的本质就是以男女双身邪淫法为根本教义,乃是性力派的邪淫外道法混入佛门最好的表征,却谎称是佛教的一支、大乘的一支,以此来蒙骗众生走入邪淫外道中。
所谓的大手印,翻译为大象征,说穿了,其实乃是密教行者在男女之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之下,证得密教所谓的空性心,也就是密教行者自称于男女快乐的觉受当中证得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心,说这样就是已证得密教所谓的报身佛境界。然而探究喇嘛教四大派大手印所说的心,不仅落入《大日经》“毘卢遮那佛”所说的“如实知自心”[《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1〈入真言门住心品 第1〉:“秘密主!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大正藏》册18,页1,下1-2。]、“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1〈入真言门住心品 第1〉:“秘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净故。”《大正藏》册18,页1,下7-9。] 之能观的意识心中,而且还落入男女淫贪快乐觉受当中,都已经落入识阴与受阴当中,连断三缚结证声闻初果的功德也没有,更遑论能证得 释迦世尊所开示的离种种觉观、不在六尘分别、涅槃寂静的第八识。所以说,密教所谓的大手印,其实是落入以意识为常的常见外道见中。
所谓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其出处为瑜伽部密续《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这六字大明咒,在喇嘛教弘传的地区广为人知,而且是广为传诵的咒语,字面翻译为“归依莲华上的摩尼宝珠”,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洁净的意思,其实背后隐藏著男女双身邪淫的意涵;其中“摩尼”是指男性性器官的龟头,“莲花”代表女性性器官的,所以六字大明咒背后的意思是说男性的龟头插入女性的里,代表男女双身成就的意思,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它背后所隐藏的不净意涵,误以为它很清净,而被不知情的人们所广为背诵及传诵著。所以说,六字大明咒本身是男女双身邪淫的咒语,根本不是 释迦世尊所开示的咒语。
由于上面所说的那洛六法、灌顶、乐空双运、大手印、六字大明咒,均与本文有关联,因此,借此机会,于后分节再详细一一加以铺陈说明其错误,让它完全摊在阳光下,让无上瑜伽密教背后所隐藏男女双身邪淫法的真实意涵无所遁形,也让佛教徒来判断、来简择:密教所说的法,真的是佛法吗?密教真的是佛教的一支、大乘的一支吗?密教宣称修证高于显教,真的是这样吗?于了知、判断以后,就可以心得决定而作抉择,从此远离常见、断见、虚空、邪淫等外道见,再也不会受到密教的荼毒,更不会在三乘菩提的道路上走偏了,未来才有因缘在真善知识教导之下而明心破参,成为真正的菩萨,因而入于菩萨僧数当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