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01集 从认识与分辨涅槃道开始之一——次法是涅槃道资粮

   日期:2022-09-12     浏览:1376    
正墩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系列佛法讲座。
  正觉教团过去以来的电视佛法教学节目,为大众所宣说的内容,大多着重于有关如何悟入菩提、实证涅槃的重要观念,即便已经尽量以浅显的方式来讲解,但仍有许多人反应觉得内容太深。因此,顾及能利益更广大爱好佛法的学人,在这个三乘菩提系列的讲座,便规划以佛法证道修行中有关法与次法的内容,来向大家讲解“实证菩提所必要满足的资粮”——“次法”的修行基础,让大家更能清楚掌握修学佛法的过程次第,以及在进入觉悟佛法智慧修行之前的基础学习,可以免于被错误的观念所误导而盲修瞎练、徒劳无功。这里所讲解的内容,是根据 平实导师的著作《涅槃》一书,对于所有想要觉悟佛法智慧、实证涅槃的佛弟子,应当再进一步地详细且应反复阅读及思惟这本书的内容,方能更清楚明白佛法涅槃修证的真实意趣。
  想要求实证佛法,包括大乘佛菩提以及二乘解脱道声闻菩提涅槃之人,应当对佛法修证的次第要有正确的认识。佛法修证的次第,一般而言可以依次分为: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等不同的时期进程。在第一个阶段的资粮位,就是要修集能逐渐悟入佛法的智慧的所有资粮,这些应修集的菩提资粮的范围,其实函盖很广,总体来看可以分成两类,那就是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所谓的福德资粮,意思是说,由于这样的福业的修集,所以在今时可以获得随顺的资具,还有丰饶的财宝;并且能值遇真福田——也就是真正的善知识,能让自己远离种种的障碍,使得自己能于佛法修证上专注而精勤修行。所谓智慧资粮,意思是说,由于这样智慧资粮的修集,所以能够成就聪慧,在帮助自己的修证佛法上面是有力、有能的,可以因此解了善说法与恶说法义的差别,而获得随顺于学习正确的法理与义理的教授教诫。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修学佛道从凡夫因地到究竟成佛,在菩萨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过程当中,任何一个时期也都有各自相应而必须修集的资粮,而不是只有在资粮位时才需要修集菩提资粮。只是在资粮位中因尚未见道,所以此阶段所需资粮扮演的功能,着重在所谓对有情在佛法的相续成熟对治;也就是在菩萨道持续不断的修行过程当中,一世又一世满足成熟有情能趣入开悟佛法的条件,对治排解在见道上的障碍。在这段见道前的“资粮位”时期,因为善法资粮已积集的缘故,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加行位”,修行证入开悟的种种方便加行,而才再有下一个阶段“见道位”——开悟佛法智慧的可能。
  修证佛法的困难之处,在于存在的业障需要排除;而要将业障排除的困难之处,在于自己往世曾经造作何种的障法之业,往往浑然不知,以至于无法将自己在过去所犯的过失有机会矫正过来,而无法造作悔过灭罪的善业、净业,因此导致无法排除业障,而成为实证佛法的障难。因此,“无障”也是涅槃资粮之一。有情身心内外有种种障碍:因资粮匮乏,因猛利的烦恼,因过去世所造作的恶业引发的身心疾病,因乐著于世间法戏论,因放逸,因无法亲近善知识得到随顺解脱的教导,因居住所在是无法安隐之处,所以造成种种善法不能去修行,而让自己无法进一步修行解脱;在修证涅槃的道路,这些障碍都应当要排除。并且必须要能断除所有因为恶见而引起往生恶道的烦恼,要具备分辨真正佛法与外道之间的差异的能力,才不会因为邪见而造下谤法的极重恶业;而这个能辨别正邪的能力,便是建筑在闻、思正法的基础上。因此“值遇善知识、闻思正法”,也是出离世间解脱修行的资粮之一。
  由于长久以来,外道邪见渗入佛门之中,令有心学习佛法的人,真假难辨;甚至教导佛法的人,本身被邪见所误导,如何有能力能让弟子实证佛法呢?因此复兴佛教,其中重中之重的当务之急,就是不断地教育佛门弟子正确的观念,而能舍弃外道邪见,不堕于蕴处界“有”的境界当中;并对觉悟佛法的根本、涅槃的种种义理能正确的理解,而后如理作意思惟,生起对真实涅槃的闻慧、思慧。然而,即便已经对涅槃之理能真实理解,但是否能进一步实修而证得,还得要看每一个人对于离苦之意愿,以及了知离苦之道,然后付诸实修,方能证得涅槃。因此“善法欲”,也是涅槃资粮之一。
  另外,如果是没有定力来降伏性障、使心安止,最多只得干慧、没有实证涅槃,并不会有解脱的实质。所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必须以定力作为依凭,然后断除见结、有结,方能实证解脱;并非只因听闻、观行后而知解正见,便可称为是实证解脱,必须是对三乘菩提所说涅槃,有证转能力与功德的实修。所谓证转,意思是说已能够调心而出生定力,证得三乘菩提时方能运转所证智慧而得涅槃。在亲证涅槃法之前,应当要先自我审视:相应于实证佛法的涅槃资粮——应先具备的种种次法,是否已经先修习并得满足?如果本身并不真的乐于修清净梵行,相反地是广贪诸欲,没有发起声闻或菩萨种性,对于涅槃真实理不能够信解,内心相信的是五蕴或是意识为真实法;这样纵使修习了禅定,甚至也已有了定力,仍无法实证涅槃。修学二乘涅槃者已是如此,而修学大乘涅槃者所获得的智慧与功德,更无数倍于二乘涅槃,当然所需的涅槃资粮更是如此。
  所谓涅槃道资粮的次法,首先所指的是如《阿含经》中所要说的“令学法满”所需的威仪,指的是持五戒乃至菩萨戒等戒威仪,也指的是以守护正念、防护六根、不造作不善法,因而勤修十善等的根威仪;另外也指的是善法欲、善择真正善知识、亲近善友而受学证涅槃的法与次法;还有从由善知识教导的涅槃道资粮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而能实证未到地定或初禅。
  如果是以大乘法中求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者所应有之威仪来说,那应当还要增加所谓的“广行菩萨道、救护众生”而修六度波罗蜜、四摄法等事行,借此实修以发起菩萨性而入菩萨种姓之中。如果不修行这些相应的次法而却想要具足应有威仪,而想要证声闻或菩萨涅槃者,这是没道理的。若于 释迦如来所说次法三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内涵,于布施之未来可爱因果、持戒得解脱之因果、修习十善业及禅定得生诸天之因果,心中都无净信,也不能理解三界不同层次境界,这样就是属于不信因果者;不具三界境界之信根、信力,堕入三界中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实证涅槃,非但不能出离三界生死,也因大妄语业而下堕恶道。
  次法当中的最后部分,所谓“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然后才为学人演说解脱之法。在《阿含经》中,也说明 如来说法指出在修证涅槃“法”之前,须先修证“次法”的次第:【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长阿含经》卷1)对于次法能欢喜信乐,这样才可以说是“堪受正法”,因此 如来才为这样种性的佛弟子,来宣说涅槃解脱修证的四圣谛法门。如果有人在这些次法是不想要学习、不想去实修,却夸夸其谈要去求证三乘涅槃,这当然是毫无道理的。
  由于涅槃解脱之法甚深难解,与世俗所知、所欲、所爱乐的大异其趣、互相背离,常乐于世间法的无明众生,对于出世间法难以相信,更不用说能够实证。诸方大师所说的涅槃,都不离意识情解想像之说,皆堕在以识阴六识生灭之妄心,欲求入住无生无死之涅槃境界中,但这岂不是想要以生死之法要住于不生死中?但这样的愚人反而却诽谤正法,正是:【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侫相雠,邪常嫉正。】(《罗云忍辱经》)末法大师们所认同的“涅槃”道理,本质却是生灭法,是“与俗相契、俗之所珍”;反倒是真善知识所说超越五阴境界、真实如如涅槃的道理,却不被末法大师与佛门四众所认同,正是“与俗相背、俗之所贱”。因此,凡是想要觉悟菩提(实证涅槃)之人,都必须先在菩提资粮的种种次法用心,而且广泛地修行,长时熏习正知正见,如实了知三界境界与蕴处界之具足内涵,并转易心中对于蕴处界自我爱乐与贪著之世俗知见,才有可能转变本来的邪见而实证涅槃。
  《阿含经》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凡是想要修证二乘涅槃的佛弟子,必须先了解且深信这些顺解脱分的菩提资粮修行——布施、持戒、修十善业以及禅定的因果论;修十善业得受生于欲界天,修习四禅、四空定得生色界、无色界天,了知三种天界差别的生天之论。这样已知三界境界的内容与差别,才能了知出离三界境界的道理,便不再将三界中的境界错认为出三界的涅槃境界。先建立这些基本的正知见,然后才可能信受正真无误的解脱涅槃正理,才有可能实修而亲证二乘涅槃,否则将落在三界境界,却误以为已出三界。如果不先修次法、确立正知见而直接修证二乘涅槃,都不免错会而成就大妄语业,仍有可能在实证后因故而退转。所以说,对于次法的正确认知,这是学佛人非常重要而且基本的事;次法的修学内涵,无庸置疑的更是一切佛弟子修学三乘菩提的基础工程。
  如果对人天善法、离欲梵行的因果能信受不疑,已具足“次法”,再有未到地定的实修,然后能进一步修行“欲为不净”,远离欲界财色名食睡之贪著,发起初禅;接下来便进一步“上漏为患”,色界天之禅定清净境界虽名梵行,但仍然不是没有漏失的,还有生死,仍属于“上漏”,不离轮回苦;最后进入“出要为上”的修证,也就是说从解脱上漏的色界而来到无色界,但无色界尚有意识与定境法尘,不免还有行苦,仍然不离轮回生死。这样学人已知、确认三界境界皆是虚妄无实,都不离生死苦,然后便可以为他们解说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实证涅槃的法,令他们可以证得法眼净——成初果人。然后在 如来座下出家,观行一夜后,本来就已经得初禅及以上禅定,或者听闻“欲为不净”的道理而能从深心中信受,因为心得决定而发起初禅,因为闻法之后继续深入观行而得证慧解脱阿罗汉。如果本来就已经具足四禅八定降伏三界爱,在这样一夜深观之后便得证俱解脱阿罗汉;这样的如来圣弟子,都是观行已毕,而自知是“我生已尽、不受后有”,也知道“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便来到 佛前禀告,世尊当场即予随喜认可。
  然而末法时期的学人,对“次法”的认识有偏差,有些人将次法当作涅槃法,以为布施、持戒、人天善法或者禅定就是证菩提;另一部分的人,则是努力在布施、持戒等福业的次法,但却不再进一步求离欲,对于“梵行已立”证入初禅不可得。其实这些人应当求证未到地定,因为这是次法中应当自修之果;具备这样的未到地定以后,知道自己已经降伏欲界心,这样才能支持自己去取证初果。而在此之前,也都应当知解布施、持戒的因果而乐于实行,才可以说是深信因果。在往世曾经修习布施行、持戒行而有这样的善法等流习性,已经积集相应的证涅槃应有的涅槃资粮福德;接着再观察这样的人,是否进一步对于“生天之论”信受?如果对于四禅八定等生天之论的因果都不相信,对于三界层次不理解或者根本不信受,却强要论说涅槃的果证,而以种种定境中的离念灵知当作涅槃,便成大妄语业。
  落入五阴之中而说是证涅槃的人,都是因为对生天之论的道理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三界境界没有具足的理解,才会把欲界五阴或色界五阴,以及无色界四阴的生死境界,错认为是已离三界生死的涅槃境界;如来说这样的人不是佛门中的法师,因为已经落入常见外道中而不自知。由此可见,修学“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离为要”等次法,是实证涅槃的必要条件。
  今天的解说到此。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