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80集 六念法之念施与念天

   日期:2022-09-12     浏览:1265    
正祺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今天我们继续来说明六念法的“念施”与“念天”。
  布施是六度波罗蜜之首,也就是菩萨要修六度到解脱的彼岸,首先要修行的就是布施。在《大智度论》卷12中,龙树菩萨说:【一切智慧功德因缘,皆由布施。如千佛始发意时,种种财物布施诸佛,或以华香、或以衣服、或以杨枝布施而以发意。如是等种种布施,是为菩萨布施生般若波罗蜜。】龙树菩萨说:“布施是一切智慧功德出生的因缘,诸佛在因地刚发菩提心的时候,是因为以种种的财物布施诸佛,或是以香花、衣服、杨枝布施诸佛而发起成佛的菩提心。这些种种如法的布施,就是菩萨布施而出生般若波罗蜜的因缘。”也就是菩萨能够得到般若波罗蜜,是从如法的布施开始的,所以说布施是一切智慧功德的因缘。
  菩萨修行六度波罗蜜,首先要修布施度,因为布施是最容易修的,布施也就是修舍心;因为如来藏的真实境界当中,没有三界一切法的法性,修这个舍心,可以逐步地与如来藏的真实境界相应,就不会一直地落入五蕴境界当中。也因为布施能够修舍心,能够舍离五欲、五尘的贪爱,舍离悭贪,接着就容易修持戒度;能够持戒清净,自然不犯众生,也就能够修忍辱度;能够在忍辱上面有一定层次的修证,有生忍与法忍,自然能够安忍于菩萨道上,不会被顺境或是逆境所影响而退转,因此就能够精进修行;能够在菩萨道上精进修行,心能够安住于道业上,也就能够安静地思虑,也就是修静虑度;当心能够安静地思虑,就有足够的定力跟福德可以修证般若智慧;当般若度圆满的时候,六住位也就圆满,最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就可以实证无所有性的如来藏,然后进入七住位中。菩萨从初住位到六住位,是从布施度开始修行;同样的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的初行位、初回向位以及初地,也都是一样必须从布施开始修起,只是深浅以及般若相应的层次有所不同。
  所以布施是一切智慧功德出生的因缘,布施在《大般涅槃经》中更说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因。在《大般涅槃经》卷18,如来开示说:【云何念施?菩萨摩诃萨深观此施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诸佛菩萨亲近修集如是布施,我亦如是亲近修集;若不惠施,不能庄严四部之众;施虽不能毕竟断结,而能破除现在烦恼;以施因缘故,常为十方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众生之所称叹;菩萨摩诃萨施众生食,则施其命;以是果报,成佛之时常不变易;以施乐故,成佛之时则得安乐;菩萨施时如法求财,不侵彼施此,是故成佛得清净涅槃;菩萨施时令诸众生不求而得,是故成佛得自在;我以施因缘令他得力,是故成佛获得十力;以施因缘令他得语,是故成佛得四无碍;诸佛菩萨修集是施为涅槃因,我亦如是,修集布施为涅槃因。】
  经中 如来开示说:“如何是念施?念施是菩萨深切地观察这个布施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因,诸佛菩萨都是亲近修集这个布施,我也是如此地亲近修集布施;菩萨如果不能够惠施,就不能够庄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布施虽然不能够毕竟地断除各种的烦恼,可是却是能够破除现在贪爱的烦恼;菩萨因为布施的因缘,恒常地成为十方无量无边恒河沙数的世界的众生所称赞;菩萨布施众生饮食,也就是布施性命给他们,因为众生有饮食可以增长寿命;因为这个布施的果报,所以菩萨成佛的时候是常不变易的;菩萨因为布施安乐给众生,所以菩萨成佛的时候是得到究竟安乐的;菩萨布施的时候,是如法求得财物来布施的,不会去侵犯别人的财产来完成自己的布施,因此菩萨成佛的时候得到了清净的涅槃;菩萨布施的时候,众生不必要求就可以得到,因此菩萨成佛的时候得到了自在;如来说我因为布施的因缘,让众生得到了能力与力用,因此菩萨成佛的时候得到了十力;菩萨布施的时候,让众生得到智慧能够言语顺畅,因此菩萨成佛的时候得到了四无碍辩;诸佛菩萨就是这样子修集布施的功德,这就是成就涅槃的因,如来说我也是如是修集布施,这就是证得涅槃的因。”所以布施是一切智慧功德的因缘,也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因,因为这样,菩萨要成就佛道,当然要念施。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中,如来告诉须菩提说:【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应念舍——若自念舍、若念他舍,若舍财、若舍法、若舍烦恼;观是舍不可得故,乃至无少许念,何况念舍。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念舍。】经中 佛说:“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开始,应该忆念舍心,也就是布施。或是忆念自己必须布施,或是忆念他人布施,或是舍弃钱财,或是舍弃蕴处界等等的法,或是舍弃烦恼等等。接着观察我们能够布施的五蕴与接受布施的五蕴,以及布施这一件事情或是布施的财物,都是生灭无常,也就是三轮体空;我们的蕴处界生灭无常,最后终归于磨灭,蕴处界根本没有布施这一件事;而无所有性的如来藏从来不在六尘当中分别,祂不懂得布施,所以祂没有所谓的布施;而如来藏的真实究竟境界当中,甚至是少少的念都没有,更何况是忆念布施?”如来告诉须菩提说:“菩萨就应该这样子来布施。”《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是从般若智慧来看菩萨的布施,菩萨的念舍也就是念施,如果想要得到般若波罗蜜,就应该要这样子来忆念布施。
  接着,我们来说明“念天”。天有四种天,也就是世间天、生天、净天跟第一义天。世间天就像是古时候的国王、皇帝以及现在的总统;生天就是生于天界的有情众生,从四天王一直到非有想非无想,都是生天;净天也就是解脱天,是从声闻初果须陀洹到四果阿罗汉以及缘觉辟支佛;第一义天是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世间天跟生天有他们持戒、布施、多闻熏习以及修学智慧的功德,所以能够成为天。虽然他们属于世间的福德,但是一位菩萨仍然是要具足了知世间天跟生天的福德;菩萨的福德更要胜过世间天跟生天的福德,只是菩萨不愿意成为世间天跟生天。解脱天则是有解脱的功德,也是我们应该要忆念的;菩萨一样要具足了知,并且一分一分去实证解脱天的功德,入地以后的菩萨更是具足了解解脱天的功德。
  在《大般涅槃经》以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当中说,菩萨应该忆念的天,则是以第一义天为主。《大般涅槃经》中 如来说:【云何念天?有四天王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有信心,得四天王处我亦有分,若戒、多闻、布施、智慧,得四天王处乃至得非想非非想处我亦有分;然非我所欲,何以故?四天王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皆是无常,以无常故生老病死;以是义故,非我所欲。譬如幻化诳于愚夫,智慧之人所不惑著,如幻化者即是四天王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愚者即是一切凡夫,我则不同凡夫愚人。我曾闻有第一义天,谓诸佛菩萨常不变易,以常住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我为众生精勤求于第一义天;何以故?第一义天能令众生除断烦恼,犹如意树;若我有信乃至有慧,则能得是第一义天,当为众生广分别说第一义天。是名菩萨摩诃萨念天。】(《大般涅槃经》卷18)
  经中 如来说:“什么是念天?天有四王天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念:如果有信心能够往生到四王天,我是有把握的;如果能够持戒、多闻熏习、布施、修学智慧,往生四王天,甚至往生非想非非想处天,我也是有把握的;可是这不是我所希望的,为什么?因为四王天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都是无常,因为无常的缘故,会有生老病死苦,因为这个道理,往生天界不是我所希望的。就像是魔术变化只能欺骗愚痴的凡夫,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被迷惑的;像魔术变化的,就是四王天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愚痴的人就是一切的凡夫,我则不是凡夫愚人。我曾经听闻有第一义天,这第一义天就是诸佛菩萨,是常不变易的,因为常住的缘故,所以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我是为了众生能够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所以精勤地求于第一义天;为什么?因为第一义天像如意树,能够让众生断除一切的烦恼;如果我有信力、能够持戒、能广行布施、能够多闻熏习、能够修学智慧,那么我也能够当上第一义天,这个时候我将为众生广大地开解、详细地说明第一义天,这就是菩萨的念天。”《大般涅槃经》的念天,是要忆念第一义天,要忆念第一义天能够常住,是不生、不老、不病、不死,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菩萨们念天的目的,是为了众生究竟地脱离生死苦海,然后安住在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的究竟解脱境界当中。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中,如来告诉须菩提说:【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念天?须菩提!菩萨作是念:“四天王诸天所有信、戒、施、闻、慧,此间命终生彼天处;我亦有是信、戒、施、闻、慧。乃至他化自在天所有信、戒、施、闻、慧,此间命终生彼天处;我亦有是信、戒、施、闻、慧。”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念是天,无所有性中尚无少许念,何况念天。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是六念,是名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与《大般涅槃经》有相类似的说法,也就是菩萨有信力,能够持戒、布施、多闻熏习、修学智慧,能够往生四王天一直到他化自在天,可是菩萨应该念的天,是第一义天。这第一义天是以无所有性的如来藏作为依止,就这样子次第地修学,在这无所有性的如来藏中,无有三界万法的法性,更何况是念天这个念呢?如来说菩萨应该这样子来行六念法,就是这样子地次第修行、次第修学以及次第地修道。
  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与《大般涅槃经》中 如来所开示的六念法,可以确定菩萨在修学六念法的时候,是必须先对法有正确的认知作为前提,然后修学六念法,这六念法是助道法,也就是次法。所谓的法就是无所有性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借缘出生一切的法,可是祂本身真实境界当中却是没有一切法的法性,所以是之前念法单元所提的《大般涅槃经》中所说:【非色断色而亦是色,乃至非识断识而亦是识,……一切法顶,悉能永断一切烦恼,清净无相,永脱诸相,无量众生毕竟住处,能灭一切生死炽火,乃是诸佛所游居处,常不变易。】(《大般涅槃经》卷18)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 如来则是说:【菩萨摩诃萨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菩萨摩诃萨从初已来,以一切种智相应心,信解诸法无所有性修六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如来藏中含藏有世出世间一切的种子(种子也就是功能),成佛的时候就具足一切种智,也就是完全了知实证如来藏中的一切功能,深信而且理解一切诸法都是以如来藏的无所有性作为体性。这也就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说:【诸法皆以无性为性,如是无性,本性自尔,非佛所作,非独觉作,非声闻作,亦非余作。】(《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65)《大般若经》中说:这个无所有性的如来藏,是一切法的体性,这个无所有性是本来就是如此的,不是其他任何的有情所创造的,所以祂不是因缘所生的法,祂是本来不生,将来也永远不会灭的。
  《大般涅槃经》以及其他《般若经》所提的法,是我们学佛所应该确立的基本方向,基本方向正确了以后,就这样子次第地修行、次第修学、次第地修道,随时地修学六念法作为助道法,最后就能够实证这个法。当然同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否定有一个真实的如来藏,不认为诸法皆以无所有性的如来藏作为体性;例如主张一切法缘起性空,或是主张六识论,那么这样子即使认真地修学六念法,最后仍然是不会有所证悟的,因为一开始方向就错了。
  这五个单元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六念法到这边,希望各位菩萨能够以正确的知见来修学六念法,并且经由次法的修学圆满,能够来早证菩提、福慧圆满!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