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84)----游宗明老师

   日期:2021-09-07     浏览:892    
论释印顺说《心经》之无智亦无得(上)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其中二转般若时期,在王舍城的一个法会上,由观世音菩萨宣讲的《心经》是最为一般大众所耳熟能详,即使非学佛人也不陌生,坊间流传极广,甚至有人拿来避邪,或者作为装饰。虽然一般人并不知道其中的意义,但是总觉得充满“正能量”吧!事实确实如此,《心经》确实是惊天动地的一部经,因为佛法的核心义理就在里面。《心经》全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顾名思义,《心经》就是在讲“心”的一部经。世尊以二十九年时间宣演般若空,大品般若经有六百卷,精要在《金刚经》;而《金刚经》的精华便是《心经》,简要无比,直指人心;问题是:直指那个心?
  《心经》短短二百六十个字隐含著极深的密意,初学佛人乃至久学多年的老参也是无法思议这个宇宙大秘密;这秘密其实已经由《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所蕴含的义理当中明白显示出,然而没有慧眼的人读之不懂,错悟的人则是自以为懂。人们尽管对《心经》中每个字都认识,朗朗上口的背诵,却总不知其意涵为何。许多人诵《心经》,诵到“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时,最后就总结说是“一切法缘起性空”,就像是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观察缘起无自性,即观照般若”1。然而,《心经》中说“无五蕴,无六根、六尘、六识,无十二因缘,无四圣谛”,甚至最后“无智亦无得”,这真是释印顺说的“缘起无自性”吗?
  释印顺说般若经是在说“性空唯名”,就是“一切法空”
  释印顺在《空之探究》一书中说:“《般若经》的但名无实,自性皆空,只是缘起中道说的充分阐明。”2释印顺认为《般若经》的主旨在说“一切法唯有名字,本身无有自性,只是在充分的阐述说明缘起中道而已”。这所谓“但名无实,自性皆空”也就是释印顺所创立大乘三系的性空唯名系,释印顺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龙树依《般若经》等,说真俗无碍的性空唯名。”“龙树学的特色,是世俗谛中唯假名,胜义谛中毕竟空,这性空唯名论,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也是《阿含经》中的根本大义。凡是初期的大乘经,都异口同音的,认为胜义皆空是彻底的了义之谈。”3释印
  顺认为他是依于龙树菩萨与《般若经》来建立性空唯名这个论述,因为他认为龙树菩萨与《般若经》都是主张“在世俗的道理中,一切法都是只有名字而已,在真实最究竟的真理中,是毕竟空无的”。释印顺所谓的“毕竟空”是没有一个常住的真实法存在,他认为若是有人主张有“常、一、实的观念”4就是落入自性见。对释印顺而言,“性空唯名论”是究竟了义的 5,性空唯名论所主张的“一切法空”也是究竟了义的 6,而“一切众生有真实如来藏”就只是佛的方便说罢了 7!释印顺基于性空唯名论而主张一切法空,他在《般若经讲记》中解释“无智亦无得”时说:
  此观能证智与所证理空。奘法师在《大般若经.相应品》,译智为现观,此处随顺罗什三藏的旧译。现观,即是直觉的现前观察,洞见真理。有能证的现观,即有所证的真理。“智”是能观,“得”为所观;智为能得,得是所得。……此智与得,本经皆说为“无”者,此是菩萨般若的最高体验。在用语言文字说来,好像有了能知所知、能得所得的差别;真正体证到的境界,是没有能所差别的。说为般若证真理,不过是名言安立以表示它,而实理智是一如的,没有智慧以外的真理,也没有真理以外的智慧—切勿想像为一体。能所不可得,所以能证智与所证理,也毕竟空寂。前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此是就事象的分类说,属于事;十二缘起、四谛,是从事象以显理说,属于理。又十二缘起、四谛是观理,智得是证果。此事象与理性,观行与智证,在菩萨般若的真实体证时,一切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一切是毕竟空寂、不可拟议的。8
  从释印顺上述的说法可以确定,他认为的“真正体证到般若”的境界,就是“体证到”能所皆空无自体,这就是他所谓的“没有能所差别”;换言之,他认为否定能所的真实性就是“体证到般若”,就是经中说的“诸法毕竟空寂”,所以他说:《心经》所说事相上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以及从事相上所显现的道理,如十二缘起、四谛,乃至最后能得的“智”与所得的“得”,全部是“毕竟空寂”。也就是说,释印顺认为只要能从事相上现前观察到蕴处界的生灭无常,就是证得“一切法空”的真理;能现前观察这些事相上所显示出来的因缘生灭的现象,就是证得十二缘起的真实道理;能知道这其中的“能观”与“所观”都空无自体,就是成就了对“一切法空无”的“体证”,就是“菩萨所体证到的般若”,他依此而说:“菩萨般若的真实体证时,一切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一切是毕竟空寂、不可拟议的。”然而,能观与所观在事相上分明是有差别的,现象界一切法也分明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有那个人能因为信受“一切法空无自体”的思想,就真的不再有能所的差别、不再有对一切法的分别,就真的体证到“毕竟空寂”?而释印顺这“一切法空”的思想又如何能合理解释一切法的生灭与差别之所从来?这样的“一切法空”会是佛法的精髓、般若经的真义?从《大般若经》、《金刚经》到《心经》,佛难道是在开示这无因外道、断见外道早说过的“一切法空”吗?如果法界中没有真实法的存在,这现象界一切法难道能自生、他生、共生、无因而生?如果法界的真理是这种拨无根本因的“一切法空”,佛陀何必辛苦下生人间!
  释印顺一切法空的思想源自密教应成派中观
  印顺法师在《平凡的一生》中说:“我出家以来,对佛法而能给予影响的,虚大师(文字的)而外,就是法尊法师(讨论的),法尊法师是我修学中的殊胜因缘!”9这位法尊法师曾两度深入西藏地区修学藏传佛法,回中土后,并翻译有《入中论》、《入中论释》、《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集量论》、《释量论》等等西藏地区以应成派中观论师著作为主的论著。由于法尊法师的翻译,使得应成派中观的思想广传于中土;释印顺会主张“性空唯名论是究竟了义的佛法”,即是受到法尊法师这些译作的影响。
  应成派中观认为一切法唯依缘而生,对于任何“自性有”
  (真实有、不依缘而生)的法,或是唯识宗所主张的阿赖耶识,均持反对的立场。宗喀巴则有八大难题的主张,其中第一点就是“不承认有阿赖耶识的存在,却可以安立业果不失坏”。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则说:“诸佛未说有实法”10、“二谛俱无自性故,彼等非断亦非常。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有业虽灭经久时,当知犹能生自果。”11应成中观派的主张认为不管是世俗谛或是胜义谛中,全部都是毕竟空,没有一个阿赖耶识或说是如来藏的真实法存在,诸法全部都是没有自性的,“因为无有自性,所以是非断也非常,不落入两边”。宗喀巴认为“众生的业是依缘而生的,业不是自性生,也不是自性灭 12,所以业灭了以后,不需要有阿赖耶识仍能感生自果”。而应成中观派在否定阿赖耶识如来藏作为一切法生起的所依、作为执持一切业种的常住心体之后,他们要如何解释一切法的出生呢?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是故以此缘起理,能破一切恶见网。”13也就是说,月称论师认为一切法只要依靠“缘”就可以出生。宗喀巴承袭应成派“万法无因唯缘能生”的思想,因此他在所注疏的《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也说:“此说于胜义中,名亦都无,除名言中唯由名言增上安立,都无所有。故唯是假名。若善了知以上诸义,则能善解一切诸法皆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皆无自性、皆无不由他名增上安立之自在体。”14宗喀巴说:“应成派中观,在胜义谛中连名字都没有,就只有在藉由名言的增上来安立时,才有名言的产生,其实是全部都无所有的,因此是唯有假名。若是能够善解以上的道理,就能够善解一切法都是凭藉著缘来安立,凭藉著缘而假设,凭藉著缘而出生。一切的法都没有自性,全部都没有藉由名字增上所安立的自体存在(唯以分别心安立),因为一切法只是假名。”基于应成中观“一切法皆是依缘安立、依缘假设、依缘而生,一切法皆无自性”的论说,应成中观派的无因论主张也就是释印顺一切法缘起性空的主张。
  “一切都没有意义”的恶童
  在 2000年时,丹麦哥本哈根一位女作家燕娜 ·泰勒(Janne Teller)出版了《恶童》15(丹麦文书名是 INTET,英文是 NOTHING),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受到丹麦热烈讨论,并曾遭丹麦政府查禁,但是隔年却获得丹麦文化部最佳童书奖, 2008年法国 Le Prix Libbylit 最佳儿童小说奖、2011年美国 Printz Award、 Batchelder Award、2011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
  《恶童》这本书是叙述一位十四岁的少年皮尔·安东,他突然明白一切都没有意义,也没有什么值得去努力争取的,因此他离开了学校。然后,日复一日地,坐在同学们上学途经的一棵李子树上大喊:
  “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页 14)“一切的开始不过是为了结束。在你们被生下来的那一刹那,你们就开始往死亡靠近,所有的一切皆是如此。”(页 14)
  “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我们只需要假装、只需要演好这一场戏。”(页 15)
  “如果有什么是值得你生气的,也就有什么是值得让你感到快乐的。如果有什么是值得让你感到快乐的,也就有什么是充满意义的。但事实上它并不存在!”(页 17)
  “难闻的气味和好闻的气味是相等的!”(页 121)
  “难闻的是腐烂本身。但是当某样东西腐烂了,实质上那是通往新生的过程。而那被创造的新事物很好闻。因此坏气味和好气味是没有分别的,那都只是生命永恒的圆舞曲的一部分。”(页 121-122)“没有什么是值得的,没有什么是含有意义的。……”(页 145)
  皮尔.安东的这种主张贯串全书,这引起同学们的反感以及不安,于是大家决定,他们要证明意义的存在,因此就衍生出后续一连串非常激烈而且暴力的讨论与发展。有些同学们后来得到这样的结论:
  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生、老、病、死。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统一的。虚无。(页 168-169)
  这本很有争议性的青少年读物之所以会屡获世界各国出版大奖,或许就在于皮尔·安东反映出了许多人内心中曾经有过的疑问:如果生命终将结束,在人生的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许多人一生中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且没有人愿意接受“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只会让人生变得灰暗消极。而事实上,从因缘果报来说,我们一生中的所作所为也都不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切的善恶业种都会被我们自己的常住真心所收藏著,在未来世因缘成熟时就会有相应的果报酬对;不论您相信或是不相信,因果从来是贯通三世而昭昭不爽的。纵使是像皮尔·安东这样不信因果的“恶童”,一期生命结束后,终究还是要依于此世所造善恶业,而于三界六道中投生受报;而到底有多少人于一期生命结束后,会真的认为来世生于人间、上生天界或是下堕三恶道都是没有差别、没有意义的?
  将恶童皮尔.安东的主张与释印顺一切法空的主张相比较,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极其类似,其实都是断灭见;如释印顺在《我之宗教观》中说:
  虽现为时空中的万化生灭,而“终归于空”,称为“涅槃寂静”。这就是缘起“三法印”─三大真理。其实,绝待的真理,那里会有二有三?这不过从现象去把握他,从不同的角度去体认他,而作不同的说明。如从法法本性说,只是“一切法空性”─“一实相印”。16
  释印顺认为三法印的“涅槃寂静印”就是“终归于空”,也就是“一切法空”,这就像是恶童皮尔.安东以及一切断见外道所执“一切法最后终归于虚无”的主张。然而,法界的实相真的是“一切法空”吗?释印顺所谓的“一切法空”会是佛法中最为究竟了义的说法吗?释印顺否认法界中有真实法的存在,却说“‘终归于空’,称为‘涅槃寂静’”,但是涅槃是灭尽蕴处界的,如果否定涅槃是由真实法独存所显示的,则灭尽一切无自性的蕴处界法之后当然就是空无一法,显然是虚相,如何可说是实相呢?然而佛明明说“涅槃是实相”、“涅槃不是断灭空”,因为涅槃是绝对寂静的真实法独存的非境界故,既然释印顺不信佛语而否定了涅槃本际这个真实法的存在,那他所谓的“涅槃”到底是还有哪个法(细意识?或者极细意识?)在而能说不是空无、不是断灭?
  “一切法不受”的长爪梵志
  在《大智度论》卷 1(原文较长,请读者自行参阅)17中记载有一位长爪梵志,这长爪梵志是舍利弗的舅舅,长爪梵志因为与姊姊舍利论议,结果输了。长爪梵志心中想著:“这绝对不是姊姊的能力,必定是怀了有智慧的小孩,这小孩寄言母亲才如此厉害。这小孩还没出生就这么厉害,等他长大了,那还得了?”思惟以后,生起憍慢心,为了能够与他人广为论议的缘故,出家作梵志,并发愿要读尽十八种大经,否则不剪指甲,因此称为长爪梵志。
  长爪梵志后来以学习种种外道经书智慧的力量,讥讽嘲笑他人的论议,从事相上去论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就这样冲撞踩踏对方,像是大力狂象般,没有人能够他。就这样长爪梵志以他的论议能力,摧伏诸多的论师,最后回到摩伽陀国王舍城那罗聚落,回到他的家乡。长爪梵志问人说:“我姊姊所生的儿子,现在何处?”有人告诉他说:“你姊姊的儿子,生下来八岁,已经读尽一切的经书;到了十六岁,论议胜过一切人。现在有位释种道人姓瞿昙,他在那里当弟子。”长爪梵志听闻后,立刻生起憍慢心,生起不信受之心而说:“像我姊姊儿子这么的聪明,这释种道人是以什么法术,诳惑他出家作弟子?”说完以后,就直直向佛的所在前去。
  那个时候,舍利弗刚刚受戒半个月,在佛身边侍立,以扇来扇佛。长爪梵志见了佛,问讯完以后,在旁边坐下,心中起念思惟:“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一切执可转,是中何者是诸法实相?何者是第一义?何者性?何者相?不颠倒?”他认为一切的论述是可以被摧破的,一切的议论是可以被毁坏的,一切的坚执是可以被转变的,万法之中哪有什么是真实的相貌,有什么是最为究竟的真实道理?什么是诸法的本质?什么是诸法的相貌?什么才是真正的道理?
  《大智度论》中说长爪梵志“如是思惟,譬如大海水中,欲尽其涯底,求之既久,不得一法实可以入心者”。长爪梵志就这样思惟许久,就像是在深深的大海当中,想要穷尽涯底,可是思索寻求许久以后,无法得到有一个法是确实可以会心的。这个时候的长爪梵志是已经认定世间一切法都不真实、都是虚妄无常,可是他还不知道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诸法实相,所以他的我见我执无法真的断除;长爪梵志这个时候的主张就相似于释印顺的一切法空。然后,长爪梵志心里想:“这释迦道人是用何种的论议方法而得到我姊姊的儿子?”作这思惟以后,就直接跟佛说:“瞿昙!我一切法不受。”佛就问长爪梵志:“你一切法不受,这个见解你接不接受?”佛提出了质疑,因为长爪梵志已经喝了邪见毒,今天要帮长爪梵志排出这毒气,因此佛说:“你一切法不受,这个见解你接不接受?”
  这个时候,长爪梵志像是一匹好马,看见鞭影马上警觉,接著就回归到正道;长爪梵志就是这样,得佛的一句话,像是鞭影入心,马上放下慢心,惭愧低头,就这样思惟著:“佛让我落入二处皆输之中。若是我说‘这个见解我接受’,这个负处明显,很多人会知道,因为大家会想说‘怎么自己明明说一切法不受,现在却接受这见解’,这就是现前说妄语,这个负处太明显了,会有许多人知道。第二个负处比较微细,我想接受它,因为不会有太多人知道。”长爪梵志这么想了以后,回答佛说:“瞿昙!我一切法不受,这个见解也不接受。”
  佛就告诉长爪梵志说:“你不受一切法,这个见解也不接受,那么就无所受,这跟众人没什么差别,你何必自己高傲生憍慢呢?”就这样,长爪梵志不能回答佛的质问,自己知道论议输了,因此对佛的一切智生起恭敬,生起信心,他自己思惟说:“我堕入负处,世尊不彰显我输了,不谈是非,也不以为意。佛心柔顺容忍,是第一清净;在佛面前一切的邪说消灭,可以得到广大甚深的法,是可以恭敬的处所,佛的心第一清净。”佛说法断了长爪梵志之邪见的缘故,长爪梵志就在当下得以远尘离垢,在诸法中得法眼清净,也就是证得初果须陀洹。后来长爪梵志出家作沙门,成为大力阿罗汉。
  从长爪梵志这件事情可以知道,佛法中证须陀洹果,是无法单凭主张“一切法虚妄不真实”来证得的,而是必须承认而且深信有一个诸法实相是真实的、是一切法的依止,否则就会如长爪梵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悖论。自相矛盾的主张,无法让一个修行人内心得到安止,当然更不可能证得初果。二乘人要亲证解脱果必须以信受涅槃本际─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真实为前提,而世尊教导菩萨所亲证的“般若”则是要以体证到这个本来就离于能所的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为标的,这是要能现前观察体验的,不是靠思惟想像能证得,而释印顺“国王的新衣”般的假“般若”显然与 佛的法教大异其趣。(待续)
  -------------------
  1《般若经讲记》:“初学般若,应先于文教听闻、受持,以闻思慧为主。经合理的思考、明达,进而摄心以观察缘起无自性,即观照般若,以思修慧为主。”印顺著,正闻出版社, 2014年 4月修订版一刷,页 8-9。
  2印顺著,《空之探究》,正闻出版社,2014年 10月重版二刷,页 257。 3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 2014年 11月修订版二刷,页 12。
  4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为什么唯性空才能建立一切?空是无自性义;自性是自体实有、自己成立的意思。从时间的前后看,他是常住的、静止的;从彼此关系看,他是个体的、孤立的;从他的现起而直觉他自体的存在看,他是确实的,自己如此的。凡是自性有的,推究到本源,必是实有、独存、常住的。凡有此常、一、实的观念,即是自性见。”页 456。
  5《无诤之辩》:“我是以性空唯名论为究竟了义的……。”印顺著,正闻出版社,2014年 1月修订版一刷,页 137。
  6《华雨香云》:“我多读了几部经论,有些中国佛教已经遗忘了的法门,我又重新拈出。举扬一切皆空为究竟了义 ……。”印顺著,正闻出版社, 2013年 12月修订版一刷,页 65。
  7《成佛之道》(增注本):“性空唯名系,能于毕竟空中立一切法;不能成立的,要以‘依实立假’为方便,说依他自相有。这是最能适应小乘根性,依此而引导回小向大的。但一般凡夫,外道,不信无常、无我(空),不能于无常、无我立一切法,佛就不能不别出方便,说一切众生身中有如来藏了。这对于怖畏空、无我,摄引执我的(凡夫)外道,是非常有效的。”印顺著,正闻出版社, 2001年 5月新版一刷,页 393-394。
  8印顺著,《般若经讲记》,正闻出版社, 2014年 4月修订版一刷,页 196-197。
  9 印顺著,《平凡的一生》,正闻出版社, 2013年 4月新版一刷,页 25。 10宗喀巴著,法尊译,《入中论释》,方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1998年 6月初版二刷,页 95。 11宗喀巴著,法尊译,《入中论释》,方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1998年 6月初版二刷,页 75-76。
  12《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 7:【为显自宗答难,是龙猛菩萨所许,引《中论》云:“诸业本不生,以无自性故,诸业亦不失,以其不生故。”义谓由业无自性故,无自性生。由无生故无自性灭。】宗喀巴著,法尊法师译,法尔出版社,2014年 6月二版三刷,页 215。
  13宗喀巴著,法尊译,《入中论释》,方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1998年 6月初版二刷,页 126。
  14宗喀巴著,法尊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法尔出版社,2014年 6月二版三刷,页 143。
  15燕娜·泰勒著,吴岫颖译,《恶童》,联经出版社(台北市),2013年 7月初版。
  16印顺著,《我之宗教观》,正闻出版社, 2011年 10月新版四刷,页 94。
  17《大智度论》卷 1〈序品第 1〉,《大正藏》册 25,页 61,中 24。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