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童子持戒守信获宝

   日期:2020-10-07     浏览:1381    

游正光老师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571-a13_017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同修会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这个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里面所谈的,都是佛在经中开示的真实故事,应以此来作为我们修行的借镜、来修正我们不好的行为。今天所要谈的是童子持戒守信获宝。

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佛在《六度集经》卷4的开示,是有关持戒守信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从前有一位平凡的百姓,已经归依佛法僧三宝,是一位严守戒律而没有任何违犯的菩萨。他和他的舅舅一起沿街贩卖东西,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有一次,这二人一起前往到别的国家去做买卖,舅舅先渡河到对岸,来到一位寡母家里,这位寡母有个年幼的小女孩,看见家里来了一位商人,便对母亲说:“我们家里有一个澡盆,可以卖给这位商人,以此来换取白色的宝珠。”寡母顺从小女孩的意思,把澡盆拿来给这位商人看,打算以此来交易换取白色的宝珠。这位商人用刀子刮了刮澡盆,又仔细端详一番,心里知道这是一件宝物,可是却居心不良,装模作样地把澡盆丢在地上,说:“这是什么东西,弄脏了我的手。”说完以后,转头就走。母女二人受到如此对待,都认为这是个耻辱。

不久这位菩萨也渡河,来到寡母的家里,小女孩再次请求母亲,用澡盆来换取白色的宝珠,寡母对小女孩说:“先前我们受到的耻辱,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镜。”小女孩却说:“我观察这位男子的相貌,应该是个有信义、有仁德的人,和先前那位贪婪的人不一样,他应该不会欺骗我们。”寡母只好把澡盆拿了出来,给这位菩萨瞧瞧。这位菩萨看过以后,便对母女二人说:“这澡盆是紫磨金作的,我可不可以用我现在所有的财物,来换取这只澡盆?”寡母很高兴回答:“好啊!”交易完成以后,这位菩萨说:“我已经将所有财物换取这只澡盆,身边已经没有任何钱了,请你施舍金钱两枚,好让我雇船渡河,来日必当奉还。”于是母女二人给了这位菩萨金钱二枚,让他雇船渡河回去。

这位菩萨的舅舅,不久返回寡母家,对寡母说:“我现在赠送你数颗白色的宝珠,你把那只澡盆给我。”寡母说:“刚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男子,用他所有财物来换取我的澡盆。你不安好心,竟然用很低的价格,想骗取我的紫磨金澡盆,你别急著走,先吃我一棍再说!”这位菩萨的舅舅,不但没有买到澡盆,反而被寡母轰了出来,心里很不甘心地追到河边,大声呼叫他的外甥说:“把澡盆还给我!”由于气急败坏的缘故,再加上捶胸顿足,竟然吐血而亡。这位菩萨正准备把澡盆给舅舅时,发现舅舅已经死了,内心非常悲痛,泣不成声地说:“这都是贪婪的缘故,导致丧失自己的生命啊!”

这时佛开示:“当时那位持戒、恪守信义而获得宝物的菩萨,就是我释迦牟尼的前身;当时心里非常贪婪,而且用狡诈的方式来欺骗那对母女,导致后来吐血而亡的舅舅,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菩萨无量劫行菩萨道,就应该像这样守信持戒,未来才能迅速成就佛道。”

从这个佛典故事,告诉大众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不应该贪“外我所”[编案:外于自身(蕴我)而计著为我所有者]的财物。第二个重点,对人要守信用,并直心待人,不应该用狡诈的方式来欺骗众生。第三个重点,应该遵守佛戒而不违犯。

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不应该贪外我所的财物。大家都知道,财物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何必费尽心机,乃至于用不正当手段,而广聚钱财呢!为什么?因为今世广有钱财,乃是过去多生多劫布施的结果,于今世因缘成熟而成为有钱人;乃至于有人布施给真正的出家人,以此福德,可作为来世求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乘菩提的福德资粮。在《贤愚经》卷3里,有一真实故事,叙述著有人因供养世尊油灯及发菩提愿,后来被世尊授记成佛的真实内容: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女子名叫难陀,贫穷孤独,终日以乞讨为生。有一天,看见国王、大臣、人民供养世尊及众僧,心里想著:“由于我过去世罪业的缘故,导致今世贫穷下贱,终日以乞讨为生;虽然今日值遇大福田,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供养世尊及众僧。”心里不由自主地心酸及感伤,也深深地自我忏悔;后来出去行乞,想以行乞所得的钱财来供养世尊及众僧。然而一日行乞所得的结果,仅得一钱,而她想买油来供养世尊。难陀来到油店,卖油的老板便问:“一钱所能买到的油不是很多,不知道你买来要作什么?”难陀便将来龙去脉告诉卖油的老板。老板怜悯难陀所能买到的油不多,遂多给一倍的油,来圆满难陀想要供养世尊及众僧的心愿。难陀得到油以后心里非常高兴,其所得的油量,刚好可以成为一盏灯来供养;难陀便将此灯置于佛前众灯之中,并且发愿:“愿我来世可以得到智慧光明,来灭除一切众生的愚痴与黑暗。”发是愿已,礼佛而去。到了晚上,所有灯都熄灭了,唯有难陀的灯还继续点燃著。次日白天,刚好目连尊者当值,看见此灯不仅亮著,而且灯芯还完好如初,犹如新的一样,心里想著:“白天点灯无益,不如把它灭了,等到晚上再把它点燃。”于是举手想把灯扇熄,可是灯仍然继续亮著;目连遂用衣服来扇灯,可是灯仍然不灭。佛陀看到目连想要熄灭此灯,便告诉目连说:“这灯并不是身为声闻的你所能熄灭的,就算你用四大海的水,或者用随岚1大风,要熄灭它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灯的主人发广大愿要救度一切众生,这不是你所能熄灭的!”

佛陀说完以后,难陀便出现了,她在佛前行头面接足礼,世尊便为难陀授记:“你将于二阿僧只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具足。”难陀听到世尊为她授记,心里非常欢喜,便长跪向佛请求让她可以出家。佛陀即允许难陀的请求,让她出家成为比丘尼。

从上面这个佛典故事得知,布施给佛法僧三宝,果报不可思议啊!这也印证了另一部经的开示:

若作业时,于佛、法、僧、清净持戒梵行人边及大众所,起于增上、殷重布施,以是善根,决定发愿求生中国,还得值佛及闻正法,受于上妙清净果报。2

由于难陀以少物,自手殷重布施及发愿,所得果报不可思议,所以佛陀便为难陀授记,于二阿僧只百劫之中,将成就人天至尊的佛陀。

电视机前的菩萨们!当您遇到清净的佛法僧大福田而殷重布施时,已种下好的种子,可以作为未来实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未来才有机会实证二乘菩提的解脱果,乃至于实证菩萨的佛菩提果。但是,如果在假名的佛法僧中布施,譬如在佛门当中的常见外道、断见外道、虚空外道里布施,乃至于在男女邪淫外道当中布施,那不是在种福田,而是在毒田里播种,未来所得的果实都是毒果,非但没有[正法]福德可得[编案:一切布施皆有相应的世间福报,但布施毒田却也同时成就破法共业],反而有损自己的福德,乃至于戕害自己的法身慧命,那可就不好了。所以菩萨应该要用智慧来布施,犹如难陀一样,她很有智慧,知道世尊及清净僧众是大福田,所以愿意以行乞所得,购买油灯来供养世尊,以及发了救度众生的大愿,所以世尊才为难陀授记,未来可以成就佛菩提道。

接下来谈第二个重点,对人要守信用,并直心待人,不应该用狡诈的方式欺骗众生。因为狡诈的人心术不正,心已经迂曲,世间人尚且不会接纳此人,更何况是修出世间法的二乘人,以及修世出世间法的菩萨们,更不会接纳。然而学佛人如果能够守信用,不用狡诈欺骗的方式来对待人,对众生不生害心,也没有生起抢劫偷盗的想法,并且看见了父母、和尚、师长、有德之人,起而奉迎,并安施床座、恭敬礼拜,来破除自己的憍慢等等,未来可以成就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当中的手指纤长相。所以说,对人应该要守信用并直心待人,不应该用狡诈的方式来欺骗众生。

接下来谈第三个重点,应该遵守佛戒而不违犯。因为修学佛法而不遵守佛戒,则学法无益。为什么?因为戒乃是入道的基础,要成就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乘菩提,最基本的就是要持戒;如果未能持戒不犯[编案:不犯重戒,且不论所犯轻重皆如法忏悔灭罪],未来终不可能常获得人身,乃至于能于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乘菩提有所实证。以此缘故,佛在《杂宝藏经》卷9曾开示,一个不持戒而堕入鬼道的真实故事:

在佛世,有一位鬼子母非常凶残,经常杀害世人的儿子来吃,当时的人民深以为患,便向世尊禀白,希望世尊能够解决他们的困扰。世尊就将鬼子母最小的儿子装在钵底,使得鬼子母寻找七日都找不到。她心里非常著急,后来听闻他人说,世尊有一切种智,能够解决众生的烦恼,于是来到世尊的处所问佛:“我的最小儿子到底在哪里?”佛告诉鬼子母:“你有一万个儿子,仅失去了一个儿子,何必忧愁苦恼而到处寻找呢?世间的人民或有一个儿子,或有三个、五个,而你却杀害了他们。”鬼子母向佛禀白:“如果今天,我能够找到最小的儿子,将永远不再杀害世人的儿子。”于是佛让鬼子母看见最小的儿子在钵底。然而鬼子母尽其神力,也无法让最小的儿子出来,于是向佛请求,让她最小的儿子能够出来。佛告诉鬼子母:“如果你能够受三归五戒,尽形寿不杀生,我就让你最小的儿子出来。”鬼子母秉承佛的教诲,即时受三归五戒;受戒已,佛就让鬼子母最小的儿子出来了。这时佛告诉鬼子母:“你应该要好好持戒。你往昔在迦叶佛世时,是羯腻王的第七个女儿,当时作了很大的功德,却由于不持戒的缘故,因此投胎为鬼形。”

从上面佛典故事已告诉大众,鬼子母在迦叶佛世时,作了很大的功德,可是不持戒的关系,因而堕入饿鬼道成为鬼子母,以吃世人的儿子来维生,后来为世尊所度化而不再吃人。并且由世尊敕使僧团,每日用斋前先施食给鬼神;后来鬼子母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之一。由此可知,持戒有很大的功德,它可以让人来世保有生而为人的资格,得以修学二乘菩提,乃至于修学佛菩提。因此身为佛弟子,如果想要保住人身,乃至于成就三乘菩提,如果不持戒,无有是处。

然而戒律的种类应该大致说明。佛教的戒律可分为:出家人的戒律,以及在家人的戒律。出家人的戒律包括了比丘戒、比丘尼戒等戒;由于比丘戒、比丘尼戒是声闻戒,是一生受持,而受持声闻戒,最多仅能解脱于三界生死,所以声闻人于断结证得四果已,及舍寿后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编案:永远不再出生于三界中〕。在家人的戒律包括了优婆塞戒、优婆夷戒等戒在内,这些戒都是一生受持,于舍寿后戒体就消失了。此外,出家人、在家人都可以受持菩萨戒,而菩萨戒包括了十重四十八轻戒[编案:此依《梵网经》说],是尽未来际受持,与前面所说的一生受,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菩萨戒乃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也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若不受持菩萨戒,而说能成就佛菩提道,无有是处。此外,戒还包括了法毘奈耶在内,法毘奈耶就是法戒。违犯了法戒,比违犯菩萨戒还要严重,果报在地狱。譬如在佛门中,有人主张“大乘非佛说”,他的意思是说,大乘法不是佛亲口说的。可是佛弟子都知道,大乘法是佛亲口说的,也就是佛在二转、三转法轮所说的内涵。这些人妄说佛法的结果,已经违犯了法毘奈耶。又譬如有人主张,大乘经典是佛般涅槃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他的意思是说,大乘法是佛弟子为了缅怀世尊,而由佛弟子长期[发展]结集出来的。像这样的说法,认为大乘经典不是佛亲口所说,那也是违犯法毘奈耶。又譬如有人主张,世尊所说的真心如来藏,就是外道的梵我、神我论;既然将世尊所说一切有情的真心加以否定,当然违犯了法毘奈耶。又譬如有人主张,佛所说的真心阿赖耶识,是妄心、是生灭法,祂不是不生不灭的真心;因为他否定了世尊所说一切有情真心阿赖耶识的存在,也是违犯了法毘奈耶。诸如种种,凡是否定世尊所说的法、否定世尊所说的真心等等,都已经违犯了法毘奈耶,也就是谤菩萨藏的人,名为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他从无始劫以来,所培植的种种善根,在他一旦说出谤菩萨藏的内容而让大众了知时,他以往所种的种种善根就已经断了,已经没有任何善根存在;当他舍寿时,当然就随著谤菩萨藏的大恶业而下堕地狱受苦。而地狱之苦,那可是长劫、尤重、纯苦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已非一般人所能忍受;到那时候,他将为他所说的、所作的愚痴行付出很大的代价,那可是得不偿失啊!

最后,综合上面所说,佛弟子不应该贪外我所的财物,对人要守信用并直心待人,不应该用狡诈欺骗的方式来诳惑众生;因为欺骗诳惑众生,代表这个人心性已经迂曲,与三乘菩提越离越远,于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乘菩提,当然皆不可能有所实证。此外,佛弟子应该遵守佛戒,而不是破坏佛戒,更不应该所说、所作有违背法毘奈耶的行为。因为违背佛戒,乃至于违犯法毘奈耶,那都是非常不可爱的异熟果报;若为逞一时之快,而于未来无量世要受种种不可爱的异熟果报,那终究不是有智慧的人应有的心行。

说到这里时间刚好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

1随岚,梵语音译,又作随蓝、毗岚、毗蓝婆等,即迅速猛烈之大风。

2《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大正藏》册1,页893,中23-27。

3释印顺著,《华雨集》第四册:【由于“佛涅槃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发展为“大乘佛法”。】正闻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页25。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