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为报师恩,当求正法(连载14)----庆吉祥居士

   日期:2020-07-09     浏览:1149    
佛学界也有人看出释印顺“佛陀观”的错谬,而提出回应与批判。例如周贵华说:
  印顺法师认为,……作为王子的悉达多体现的是百分之百的人正性,这样,一个学佛的最佳之器出现了。这样的佳器出现了,以后因缘成熟出家,最后圆满成佛。在印顺法师看来,悉达多太子成佛是一个即人成佛的范例,而且这是唯一的模式,离开这个没有别的成佛的道路。当然他可以引一些早期佛教经典比如说阿含经来支持他的观点,如过去七佛……都呈现同一个模式:(从天上下来,然后)入胎,住胎,出胎,受欲,出家,修苦行,取中道,降魔,成正觉,转,建僧团,最后涅槃等整个成道过程,都是一样的,都呈现的是即人成佛的过程。但他自动过滤掉了“从天上下来”这样的句子,因为这意味有天神的意思在内。他就在这个意义上确立了人佛性,这样,人性的完满实现,就是人佛性的完满实现,就是成就佛身,即人间佛陀。这是一种特殊的佛陀观,可称人佛陀观……人格的完满实现就是佛,而且只能如此绝无他途。……将佛性包含在人性里面,将佛性作为人性的最高实现,就使印顺法师完全以人性出发解说成佛之道。因此他不说人本来就是佛,或者人是佛本性的,而是强调人一开始就是个人性的生命。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众生性首先抛弃、超越,然后再实现人正性,这样就成为一个接受佛法、修行佛法的佳器。在实现人正性基础上,开始接受佛法,熏习佛法,实践佛法,同时也就开始进一步净化人性,超越人正性,即是佛性逐渐开显,待到佛性圆满显现,即是成佛。……这样将成佛等同于人性的净化与圆满,就是其人间佛陀观的“即人成佛说”的根本支点。经过这样的诠释处理,大乘十方三世诸佛的观点就给抛掉了,就把诸佛从天上降到人间,而人间化了。……换句话说,在人间成就的佛陀在人间对人弘扬佛法,人接受佛法,接受者即成修行者,而在人间修行,成为菩萨,最终成佛。……这样的“人间佛教”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即人成佛说”,所谓以最高的人格为佛格,人性的最高最圆满的实现就是佛。……这里形成了“人——人菩萨——人佛陀”这样一个序列。显然这是一个完全人本化的佛教理论,他自己称之为“人本大乘法”。1
  周贵华另一篇论文更直接点出人间佛陀观的缺失:
  但解脱道中佛陀在人间成佛是否就意味著佛陀的觉悟、解脱以及佛陀体性是人间性的?或者说是否可以在人本意义上解释佛陀?……在现时代世俗人本之理性主义占主导的文化环境中,解脱道的佛陀被广泛地解读为一个人间性质的圣人,相当多的解脱道信徒对佛陀亦作如是观。这就是解脱道末流的“人间佛陀观”,或者说,“人本佛陀观”。2
  周贵华列举了“解脱道末流的人本意义上之人间佛陀观”的八个重点3,以及其对佛陀的“矮化”:
  人本立场首先否定有超越于六道的圣者这种存在形态,进一步虚化乃至否定其他五道,而只凸显人道。这样,佛陀就被限定在人间,而属于人道。佛陀的最后身在人间以人身诞生,佛陀也就以人性为体性,即使成佛后,仍是如此。……佛陀是即人而成佛的,就是人中之圣者。……但是,如果仔细解读解脱道圣典,就会发现上述人本意义上之“人间佛陀观”背离解脱道的佛陀本怀甚为严重,对佛陀是一种亵渎性质的“矮化”。因为,佛教绝非人本主义的,它倡导的解脱之道引导众生不仅超越人道,而且超越三界之六道,……解脱之道,是阿罗汉本位的。就释迦牟尼佛而言,其体性并非是人性,而是超三界之性。佛陀成就大菩提后,本于智慧与悲心,观待包括人在内的众生之善根因缘,而为众生安立了解脱道。……佛陀的觉悟、解脱、体性、能力皆超越于三界一切众生,以及阿罗汉、独觉等圣者。所以,佛陀整体超越于三界,更何况人间。不能因为佛教否定佛陀是创造者与救世主,就判定佛陀只是人中之圣人,而否定其对三界的超越性,即否定其为三界之圣者。因此,佛陀的人间性,或者说,人本的佛陀,是一种误读,是对佛陀的严重“矮化”。在此意义上,在人间成佛,是有特殊因缘的,是对人道的一种示现。但此义在解脱道中并没有直接的说明,到菩提道中方有明确的阐释。……从根本上而言,解脱道之人本佛陀观是解脱道佛教行者媚俗的结果,是超越于三界的解脱之道的世俗化。4
  由于释印顺“人间佛陀观”的思想是以他所误解的“原始佛教”(解脱道)为本,而不承认“大乘佛法”的真实性与殊胜性,因此周贵华称之为“解脱道末流”,由此末流而建立及提出的“人间佛陀观”不仅严重地背离“解脱道的佛陀本怀”,且对十方一切诸佛是一种“亵渎性质的矮化”;总而言之,“佛陀的觉悟、解脱、体性、能力皆超越于三界一切众生”,亦非诸地菩萨及二乘圣者(阿罗汉、辟支佛)之所能望及,更何况是一般人间的凡夫?世尊在人间示现成佛之历程,乃是为化度人类之慈悲与方便,或可说是“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5的展现,是为了摄受少福寡慧的人间众生,安置众生于佛法中而令趣菩提;岂可颠倒以人间凡夫俗子之心眼来矮化、低估佛陀的福德、智慧与能力?重人轻佛的结果,必然是无止境的下堕而自绝于进道成佛之机。6
  周贵华在〈佛陀是人吗?〉一文中提到,要成为名符其实的佛子,须先树立正确的佛陀观,也就是如法如实地认知“佛陀”的本质与意涵。然而,近现代的佛教界却走偏了:
  在现今宗教为世俗所消解的背景下,……相当多佛教信众会说:人,唯人,才是真正的佛陀!……佛教信众主张“佛陀唯是人”,除了受到世间科学与人本主义的侵蚀外,还因为以《阿含经》中所说释迦牟尼在人间而不在天上成佛的教言为了义之说。但必须指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佛陀此教言有深意趣,并非如言的直了。应该说,从大小乘经典整体把握,可知佛陀在本质上是超越三界的存在,非“人数”也!无疑,“佛陀非人”在现今的世俗文化背景中听起来颇觉刺耳,但解脱之道、菩提之道乃出世道,与世俗见相违并不为奇,甚至本应如此!略明如下:
  1、……如果佛陀是人,那佛陀之体性就必为业力所感引,也就不可能是修行出世功德所成,这显然违背三宝中对佛宝的界定,……大、小乘经一致强调,佛陀解脱了一切烦恼及习气,获得正等觉,到达彼岸,故已超越了人的生命与精神存在性。
  2、阿含经表明,释迦牟尼作为天菩萨从兜率天下生,并非精血入胎,在胎中不迷也不染,出胎即周行七步,步步生莲,口宣要成佛并普度众生的宏言,还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又怎么能等同于人?大乘经典如法华经等说释迦牟尼早在久远以前成佛,在娑婆世界下生成佛仅是示现而已,绝不能视为人道的真实受生!
  3、大乘经中反复强调佛身皆为修行出世功德所感,皆是无漏。……作为无漏存在,当然非人道众生……之有漏身了。
  4、释迦牟尼佛出世在人间娑婆世界度生,乃佛陀普度三界乃至净土一切众生的“一大事因缘”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应理解为唯是“人间性”。
  平面化、局域化、浅薄化的“人间性”佛教,绝非正法;矮化、俗化、异化的“人间”佛陀,绝非真正的彻底解脱者、圆满觉悟者与大慈大悲的三界导师!7
  周贵华对印顺思想的批判是深入而有力的,他所举出的问题,如:释印顺否定有超越于三界六道的圣者、虚化其他五道而凸显人道、不承认佛有“三身”、不相信世尊在人间成佛乃是“示现”、误会佛陀是以人性为体的人中之圣者、错解《阿含经》所说世尊在人间(而不在天上)成佛之正理、不解佛陀说“我今亦是人数”的真义,而妄将佛等同于人类、将佛的化域局限于人间……,这些问题在他的著作与论文中多有适当的反驳与辨正,印顺派学人若有智慧,则应重新检视他们所信奉的“印顺思想”中之种种背离佛法的事实,并重新谛听、善思惟佛菩萨所说的三乘经论,因为只有信受、实修并亲证真善知识所弘扬之法教,才能如理如法地建立正确的“佛陀观”。
  人间众生的五蕴身,是由众生因地的清净法身—第八识如来藏—藉业力等缘而出生的果报身,众生的生老病死是随业受报的有漏法,是众苦聚集的无常法;而世尊依究竟清净的法身(无垢识)所示现成佛的应化身则是解脱色,虽然显现与众生相同的生老病死,但却是无漏有为的体性,是为了度化众生而示现受生老病死,其实已解脱于生死的系缚,而且真正的“法身佛”是佛地的第八识——无垢识,非三界有,亦非四大所成就。久远劫前就已成佛的世尊,依于愿力,观察此界众生之得度因缘成熟了,就以应身于人间示现八相成道,为众生讲述“一切有情皆有佛性”,若能依大乘之教而如实奉行,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证,福慧究竟圆满即可成佛。相较于释印顺的“人间佛教”传授的“成佛之道”却是主张成就了阿罗汉果就是成佛;然而,如果连法界实相都无所知,这成的是什么佛?
  所以并非获得解脱果就能称为成佛,但印顺的成佛之道说,只要证得阿罗汉的解脱果,然后发愿永不入无余涅槃,世世广度众生,这样就可以成佛,真是胡说。因为成佛之时,连世界是由谁所造的,都得要了知。而世界由众生的如来藏共同创造的事情,却只有菩萨随佛修学以后才能证知的,不是阿罗汉们所能了知的。8
  也就是说,真正的成佛之道是含摄“解脱道”的“佛菩提道”,成佛之道所应实证的全部智慧不仅包括解脱道所摄的一切智,还包括不共二乘的般若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乃至究竟圆满一切种智,而释印顺却只以二乘解脱道小法而诳称成佛之道,况且还是他所误会而错解的“解脱道”。然而,释印顺似乎不自知或不承认他对佛教的“思想”有著多重曲解,竟然以其自创的浅化、俗化的“即人成佛”理论作为“成佛之道”,因而敢在死前同意潘煊把他的传记以《看见佛陀在人间》为书名而出版,“这是以凡夫之身僭称成佛,显然不懂解脱道及佛菩提道”。9
  成佛不是那么容易的,释印顺却以错会的解脱道当作成佛之道,加上误信了喇嘛教的六识论与所谓的“即身成佛”,因此就以为成佛没什么难的,行者不须断我见、证实相、修禅定,乃至不必三大无量劫的修福修慧,只须在人间正心行善,自致于人格圆满,即可“即人成佛”。因此,当他晚年被信众将其传记吹捧为《看见佛陀在人间》,他也不曾有片言推辞,就如同他受称“导师”、“玄奘以来,一人而已”是同样地默许;可能因他这样的态度,也误导了慈济的释证严,而有样学样地坦然接受“上人”乃至“宇宙大觉者”的称号;这师徒二人如此可议的心态,到底要说是无知而误犯或是明知而僭越?或更合乎实情的是:既然释印顺主张“人间佛陀”的内涵只是一种浅化、俗化的人本凡夫佛,那么释印顺与释证严所自许成就的,也只是“但有假名”、“自家定义”的佛陀,是一种顺应现代人本化的宗教观而自我异化的新名词与新概念,与佛教中殊胜而不可思议的“佛陀”无关,也就不必将它当真、看实了。
  以下再依八识论如来藏正理来论析释印顺之“人间佛陀观”的几个重大错误10。释印顺云:
  释尊曾说:“我今亦是人数”(增含?四意断品)。这可见体现真理而解脱成佛,不是什么神鬼或天使,是由人修行成就的。惟有生在人间,才能禀受佛法,体悟真理而得正觉的自在,这是《阿含经》的深义。11
  论到佛教自身,佛与大阿罗汉在世时,当然有不思议力的加护。……已入涅槃的佛与大阿罗汉,在声闻佛教中,不再说什么神力加持,所以对佛没有神教式的祈求感应,而只是如法修行。……已入涅槃的圣者,又不可能再有加护力。12
  释印顺的观点是:佛亦只是人,因此,转只在人间;入涅槃后,佛及二乘圣者都一样是灰飞烟灭而再无所能为。然而,二乘圣者入涅槃后还有本际第八识常住不灭,而佛的大般涅槃则只是示现,因为佛已经圆满实证了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诸佛皆由于入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所持而永不入无余涅槃,释印顺却不相信有真实的法身佛第八识存在,他认为佛陀在人间出生、修道、成佛、说法、入灭,这“人间的佛陀”才是真实的,所谓的法身只是修证者“自觉的境地”,而所谓“法身常在而不灭”是说代代有“少数的圣者”证得“自觉的境地”,因而佛法传承不绝,说为“法身常在”,并非有真实的法身常存不灭,因此,【佛已入涅槃,佛的五分法身,还是与世间没有关涉】13。
  释印顺之所以如此立论,是因为他错以“真实法身第八识不存在”及“天界乃至十方世界没有佛法”为前提,所以他将“佛教”人间化,视“佛”为人类,因为不能深心信受佛陀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认为佛入灭后即灰飞烟灭与世间无涉,对众生亦再无“加护力”;又将佛弟子忆念佛菩萨乃至感应所见的种种好相,与民间崇信“鬼神”的世俗“神教”混为一谭,而谤无佛力之加持、护佑等感应14,欲“脱落鬼化、神(天)化,回到佛法本义,现实人间的佛法”15,因而终其一生提倡“人间佛教”,以此“邪思”为“正信”。然而,这样的方向,不但不能契入佛教,反而将信众引入狭隘、庸俗、错误的岐途。(待续)
  -------------------
  1 节录自周贵华:〈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特质〉,2006年苏州第一届戒幢论坛http://m.aisixiang.com/data/79660.html
  2 周贵华,〈现代佛教中的“人间佛陀观”及其对佛陀的“矮化”〉,《言诠与意趣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da1a50101967l.html
  3 同上注。【解脱道末流提出的世俗人本意义上的“人间佛陀观”:第一,觉悟发生在人范畴内,即佛陀觉悟前是人,觉悟后仍是人,因此,佛陀不仅算在僧内,而且也算在人内。换言之,作为觉悟者的佛陀是人中之圣人。第二,佛陀体性并非全是无漏性,例如,色身是有漏的,语业亦非全无漏性,亦有无义之语,所谓并非一切语皆转。第三,佛陀虽是无上正等正觉,但并非全知。换言之,佛陀的智慧亦是有局限的,亦有佛陀所不了知者,因为智慧的发生也要受限于缘起法则。第四,佛陀并非是全能的。在成就后,佛陀仍受著一些人道的局限,在能力方面如此,在业报方面亦如此,如还受过去宿业之余报,在其身上出现的头痛、受谤、遭难等是真实的,绝非为化度众生的方便示现。第五,佛陀在人间是真身成就,真身涅槃,而非化身,……三身说是宗教神话。第六,人间的佛陀是唯一的佛陀,没有十方佛,虽然过去、未来容有多佛。换言之,大乘的十方无量诸佛是虚构之神话,十方诸佛之土也是如此。第七,只有《阿含经》是佛亲口宣说,是佛圣教量性,而无数的大乘经典虽然与《阿含经》的思想有关联,但定是大乘教徒的伪造,绝非佛陀亲说,因此绝非佛圣教量性。第八,只有解脱道是佛陀亲自安立的,而所谓的大乘菩提道……是大乘教徒的臆造。】
  4 周贵华,〈现代佛教中的“人间佛陀观”及其对佛陀的“矮化”〉,《言诠与意趣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da1a50101967l.html
  5《孟子·梁惠王》下:【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6 周贵华,〈遗忘佛陀:佛教之殇〉云:【现代中国佛教最大的问题是遗忘了佛陀。佛陀已经成为一个空洞的语音,或者,一个可任意用来赋值的符号。……印顺法师在以科学与人本立场判定佛教宇宙论、神通等乃本于外道神教的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又断定大乘是佛弟子怀念追慕佛陀之运动,大乘经乃他们依于阿含佛教以及部派佛教的撰著,而非“如是我闻”直接自佛大乘教说而结集或编辑传来的。这实际上否定了大乘经显示的大乘道,后者在性质上就成为了后世非成佛者的想像构造。事实上,这也是释印顺构造“人间佛教”成佛道次第的胆量之所在!……释印顺提回到佛陀本怀,本没错,但后来阐释成一种片面化溯源说,把佛陀圣教完全局限于或根源于阿含佛教,造成矮化佛教与否定大乘佛教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提回到佛陀完整本怀,则是将佛陀大小乘教平等、整体地看待,树立如实、完整、健全的佛教观。……首先须直接信受、广泛闻熏佛陀经教;再如理、系统思维佛陀经教意趣;在切实随顺经教、随顺意趣的基础上,奉行实践——这样,我们就是如佛所说的从佛口所生,是佛法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cd6edd0102v0n5.html
  7 周贵华,〈佛陀是人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cd6edd0102vm8u.html
  8 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二辑,正智出版社(台北市),2007年10月初版四刷。
  9 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自序〉。http://books.enlighten.org.tw/bookdetail.aspx?kind=1bkid=26
  10 下文的论述参考了正觉同修会内一篇未发表的论文,特此致谢。
  11 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新竹),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53。
  12 释印顺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新竹),2003年1月十刷,页528。
  13《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法身是自觉的境地。“法身常在而不灭”,是由于弟子们的修行。有修行的,就会有证得的;有证得的,法身就呈现弟子的自觉中,也就是出现于人间。有多数人修证,那法身就常在人间而不灭了。这样的见佛法身,虽限于少数的圣者,却有策励修行的作用。……但佛已入涅槃,佛的五分法身,还是与世间没有关涉。】(释印顺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新竹),2003年1月十刷,页164)
  14《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像法中的信众,正信渐渐不容易坚固了,所以要借重神秘现象——见佛像,见光明,听见空中的声音,或梦中见佛相等,才能维系对佛教的信心。这惟有仰仗天神,及不入涅槃的阿罗汉的护持。这样的信心,依赖于神秘感的信心,与一般神教更接近了!】(释印顺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新竹),2003年1月十刷,页530)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